官场“异类”陈行甲,当年是被谁排挤出干部队伍?
“100万的工程,最后能结算成200万。”陈行甲说,当了县委书记后才知道,头天晚上有什么梦想,第二天早上就能实现。
他干了5年县委书记,亲手将87名贪官和商人送进了监狱。
为宣传旅游,他亲自出镜直播、拍MV,意外火了,成网红书记。
然而,在即将提拔时,陈行甲却选择了辞职,获赠1000万做起了儿童公益。
放弃大好前程,激流勇退,这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令无数人感到惋惜。
2011年,陈行甲调到巴东县当县委书记。
他的到来打乱了巴东县原有的政治格局。
时任巴东县县长一直期望接任县委书记的职位,但陈行甲的空降导致县长的期望落空,一系列官员职位没能如愿变动,包括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副书记等。
这对当地干部的政治晋升和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巴东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一共50万人,而贫困人口就有17万。
按照当时的贫困人口划定标准,巴东县每3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年收入低于2300元,平均月收入不到200块。
按常理,这么穷的地方,没有官员能狠下心再去行“搜刮”之事。
陈行甲到巴东县上任后,发现这里的形势超出了他的想象。
那些没良心的贪官,一个电话,一张红头纸,就能几十万、几十万地“搂钱”。
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就好比“摁着叫花子拔眼屎”。
巴东,这个贫困县,却划出500多处违章建筑,哪怕是街上拉板车的,借个资质就能中标,倒手就是钱,更别说当地的官商勾结,一个红头文件下来,都能几十万、几百万地“搂钱”。
2015年3月,县纪委会议上,针对某一项工程,陈行甲气得痛骂,“300万的项目还没开工,就上下打点,送出去120万,真舍得!”
这句话后来被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用,成了剧里面那位二十多年得不到提拔的处级干部——易学习的经典台词。
会上,陈行甲公开向腐败分子下战书:“巴东这么穷,好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可这些没良心的官们大搞贪污受贿,我要把那些贪污的人一个个送进监狱!”
这次讲话,后来被人整理为一篇名为《一位县委书记的愤怒》的文章。
这篇近万字的讲话稿,不到24小时,阅读量超过10 万,引起热议。
在讲话中,陈行甲用词辛辣地对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捞好处发出三个声色俱厉的疑问:怎么狠得下心?怎么下得去手?我们的钱都哪去了?
就在那一年,有媒体采访他,记者问:想过仕途会到哪一步吗?
他回答说:“我没打算当大官。有些人已经不开心,等着我出状况,但我没啥顾忌。我没想着趁现在领导重视了,就要等提拔,就收敛锋芒,就学乖。我还会坚持自己。官当多大算是大呢?”
但在当时,他的这句“不想当大官”的肺腑之言,却几乎没有人相信。
陈行甲认为,国家给的钱,是用来改变巴东县面貌的救命钱,如果任由这些人肆意瓜分下去,怎么对得起巴东县50万父老乡亲?
他深感责任重大,不正之风必须制止,否则巴东县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陈行甲学着古代包公微服私访的方式,明察暗访,最后得知,国家出资4500万元修建的平阳坝河堤,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调查了几个月没结果。当中牵扯到利益的人太多,官官相护。陈行甲明知阻力重重,还是下决心要一查到底。
有些领导向他传话,劝他“都是同僚,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有人打电话、发短信,威胁恐吓他和家人,“你有家有口的,你住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不要把事做绝了”。
有些被调查对象,甚至狗急了跳墙,说:“既然陈行甲想搞死我们,我们也要搞死他,搞不死也要搞臭他。”
面对上级领导的“善意提醒”,以及下属的各种威胁,陈行甲顶住压力,坚决要同这些人硬杠到底。
他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查,牵扯的人越来越多,有当地“势力”,也有不少同僚。
很快,他就接到了各种说情的电话,甚至还送上“重金”,奈何陈行甲“不识相”。
一次,陈行甲回老家扫墓,一伙戴着头套的歹徒对他进行殴打,致使其身上多处擦伤,肋骨断了2根,4根手指骨裂。
那一段时间,陈行甲坐的车都加装了防爆装置,家人每天战战兢兢地,担心陈行甲无法回家。
可即便困难重重,陈行甲也没有向恶势力妥协,而是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他说:“即使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那是我最好的归宿。”
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5年时间,陈行甲把206个坐吃空饷的“尸位素餐”者全部赶走;把87名干部和不法商人送进了监狱,其中就包括他的搭档:县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等5名处级干部,还有9名科局级干部。
《人民日报》赞其: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
除了整肃吏治,巴东县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穷。
陈行甲深知,作为巴东县的一把手,他还要带领父老乡亲摆脱贫困奔小康,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然而,陈行甲依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巴东县群山万壑,到处都是山林,别说盖厂搞工业,连种田都难。
经过慎重考虑,陈行甲决定,结合巴东县的好山好水等旅游资源,来开发旅游业。
为此,他做了两件事:首先是修路,打通了横贯巴东南北的300多公里主干道,让外地人能进得来。
其次,为了宣传巴东县的旅游,陈行甲派人请明星来演唱县歌《美丽的神农溪》。
但是,短短的4分钟,明星要价20万,无论怎么还价,也还不下来。
为了省钱,陈行甲索性自己出镜,演唱县歌,拍摄MV,没想到发到网上后意外火了,一晚上点击量超过20万。
后来,他还亲自参与直播,手持巴东旅游宣传旗帜,从3000米高空跳伞,引来数十万外地网友赶来巴东县围观,无数主播争相赶来直播,极大地宣传推广了巴东旅游。
5年下来,在陈行甲的治理下,巴东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行甲也因为政绩突出,于2015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称号,仕途一片光明。
然而,有些同僚嫉妒他的成绩,质疑他是沽名钓誉,作秀来捞取利益。
对此,他坦然一笑,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2016年11月,陈行甲获得了恩施州领导班子的提名,即将提拔。
令人意外的是,陈行甲主动辞职,激流勇退。
他在告别信中写道:“我不敢说自己不负苍生,但我敢说自己不负本心,敢说自己是个不收钱的县委书记,敢说自己已经拼尽全力。”
在巴东任职的5年零2个月时间里,陈行甲一直秉持着母亲临终前跟他说的话:"要干干净净、光明磊落地做人做事!”
这样的好官,不能受到重用,发挥更大的价值,令不少人感到惋惜。
后来,中兴公司老总侯为贵请陈行甲去当副总,开出了400万的年薪,被他拒绝了。
他说,他的荣誉是人民给的,他不能拿去赚钱。
侯为贵被他的赤诚之心所感动,给他1000万,让他大胆去做公益。
于是陈行甲在“儿童公益”这条路上,继续发光发热,继续践行自己“一心为民”的人生信条。
陈行甲为什么辞职,坊间一直有诸多传闻。
有说是,陈行甲铁腕反腐,铁面无私,坏人们的利益被损害,他们恨透了陈行甲,搞各种威胁手段。
陈行甲的妻子及家人每天都担心他的人身安全,为了不连累家人,因此主动弃官。
有说是,腐败分子看到威胁对于陈行甲没有用,便开始动别的心思,他们找到陈行甲的领导,举报他借着反腐的名义泄私愤,领导不明就里,便处处针对陈行甲。
有一次陈行甲去恩施州汇报工作,约了领导很多次,领导都推脱不见,最后实在是躲不过去,见到陈行甲之后,领导直接恶狠狠的跟陈行甲说:你一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你约老子十次,老子见你一次就是给你脸!
此事在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岂止一记耳光?基层官场暴力频发,“官霸”失德现象不容忽视》一文中也得到印证。
文章写道: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暴力行为之外,语言暴力、无故打压等软暴力在基层更加普遍,也更为隐秘和难以言说,部分被施暴的干部身心俱疲,敢怒而不敢言,有的只能一走了之。
“上级主要领导曾在我单独汇报工作时呵斥我‘你给老子滚’,让我感觉自己再不走,就会影响本地发展。”一位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辞职前曾吐露心声。
当时,这位县委书记给上级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另眼相看、全面压制,这让我极其痛苦,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心力交瘁,甚至一度患上了焦虑症……”
半月谈文章提到的这位“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就是陈行甲。
因此,陈行甲辞去县委书记职务,既有个人原因,也有为地方发展考虑的因素。
县委书记受到州委、州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另眼相看、全面压制”,县里的工作肯定会遭遇掣肘、受到影响,想得到州委、州政府各方面的支持帮助肯定是痴心妄想。
如此一来,陈行甲才会“感觉自己再不走,就会影响本地发展。”
两位当时在州级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人物,分别是时任恩施州州委书记王某某和时任恩施州州长杨某某。
在2015年底的一次工作会议上,陈行甲提到了在偏远乡村开通免费Wi-Fi的计划,并提及了接入名称。
然而,他的发言却被主持会议的州委主要领导打断,对他说:“等你到了中央再用这么大的名字吧,现在你还用不起!”
会场顿时陷入了混乱和沉默。
后来,王某某因错误受到组织处理,调任省农业农村厅任副厅长。
时任恩施州长杨某某在担任州委副书记、州长期间,搞“小圈子”,在换届过程中搞非组织活动,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表面上表态拥护省委对恩施州的人事安排决定,却私下非议、表达不满。2017年8月,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落马被查。
这两位领导与陈行甲有着长达4年的工作交集,然而,陈行甲并未被他们的权力所压制,相反,他坚定地干好本职。
在2021年出版的书《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中,陈行甲提到了自己辞职的原因。
在巴东铁腕反腐期间,上级打压陈行甲,腐败分子恐吓陈行甲,以至于他患上了抑郁症。
书中写道:“我选择辞去公职后,把基层的一些行政文化弊端致信给高层,并写出我的思考和建议,这容不得半点隐瞒,只有辞职,我才能做到无所顾忌!”
他也揭示了自己为何选择从事公益的由来。
陈行甲初到巴东之时,本着“凡是这个村最穷的几户必须看,凡是村里有学校的必须看”的原则,走遍了巴东县491个村。
在彻底摸清了县情之后,陈行甲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号召全县干部结穷亲。
陈行甲带头与一名艾滋病孤儿小航结为了亲戚,陈行甲去看望时,他已经病症发作,满头满脸都是疱疹。
他为小航联系医院,想让小航去上学,但没有一处学校愿意接收,手中的权力在这一刻完全失灵。
几经辗转,最后是云南的一所公益学校愿意接收小航,这让陈行甲第一次知道了公益这两个字的全部内涵。
陈行甲发现,在国家医保报销的药物外,白血病患儿往往还需在院外自费购药,如一些高档抗生素、靶向药、化疗药等等,这部分费用不走社保、也不走医院,是不见底的黑洞。
对许多贫困患儿家庭来说,儿童白血病的巨额花费是“灾难性的”。许多患病儿童,只能被迫放弃治疗,在病痛中等待凋零。
离开体制的陈行甲,成了一名草根公益人,致力于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他从一名公益草根做起,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成立了儿童病房学校,帮助那些因疾病而受排挤的孩子。
2019年1月,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五季半决赛第二场比赛。陈行甲以“未来我们一起在路上”为讲词登场。
他分享了自己做公益以来的心路历程。
在演讲中陈行甲提到,他曾经见过一个7岁的白血病孩子,看到自己爸爸出去借钱没借到,回来难过得撞墙,孩子想哭,可是怕爸爸妈妈难过又不敢哭……他还曾见过一户农民家里孙子得了白血病,爷爷为省钱自杀了,最后孙子也没留住。
所以他的目标,不只是简单地为患者筹措资金,而是希望通过搭建有效可信的平台,让公益变得更透明,更容易参与,“让因病致贫从现代中国消失”。
陈行甲的演讲打动了现场所有人。
人到中年、路到一半,他不仅没有活成一个手握实权、工于心计、深于城府的官员,反倒活出本真。
在母校清华大学演讲时,陈行甲引用了他在读罗素自传时,曾经令他热泪盈眶的一段话:三种简单而又极其强烈的情感,支配着我的一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于是,在被选为州级领导干部人选的那年年底,他选择静静地离开了官场。
此时,陈行甲年仅45岁,正值壮年。他用实际行动打脸那些揣测他、举报他、污蔑他的人。
如今,那批与陈行甲一同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官员,已经有多人升任地市级党政一把手,有不少获提拔为省级领导。
许多人替陈行甲感到惋惜,但他表示:“我的初心是为社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公益是条更好的路,于是我就这么做了!”
一个有理想的人,注定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失去的也更多。
康德说:“人类最震撼的秉性,就在于为他人而工作,为后代而牺牲。”
在经历过人生的辉煌与荒芜之后,陈行甲选择忠于灵魂,重启人生。
他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是这个时代的“唐吉坷德”,未曾被浊流污染,并依旧勇敢而坚定的追求着他的人生理想。
位卑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