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推荐】《解码青春期》指导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灵性语文 2024-03-18

   

    青春期是所有孩子成长绕不开的阶段,青春期的困惑是所有家长和孩子曾经、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

      孩子为啥总是唱反调?

     无论说什么,孩子都拧着来怎么办?

     怎样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和谐的亲子关系?

     怎样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被霸凌怎么办,

     如何面对早恋问题?

     面对孩子的错误,怎样宽严相济?

或许《解码青春期》这本书可以为我们拨云见日。

    本书通过生动、典型的案例,提出科学而实用的方法,帮助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了解青春期种种行为背后的动因;掌握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使家长和孩子少一些矛盾和冲突,多一些包容与理解,从而顺利度过青春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乔希.西普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叛逆孤儿,由于他不断地被寄养的家庭赶走,他的内心对成年人越来越不信任。直到遇到罗德尼(所寄养家庭的父亲),生命才发生了转机,有一次他喝醉酒开车上路,被警察抓到发现没有驾照,警察要求打电话给家里人保释他,罗德尼第二天如约交了保释金,把他带回家以后,讲了一句话,这句话改变了作者的一生。他说"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这句话给了作者内心深深的震撼,作者开始流泪、反思、走上合作和学习的道路,最后成为了畅销书的作者,并被哈佛等名校邀请去演讲……。(如果您正在为孩子的淘气叛逆而焦虑,或许本文作者的成长经历会给您一点信心,他的书会给您一些启示。)


精彩选段:


     青少年是不可思议的准大人,身上混杂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惊人的才华。他们满怀对美好诱人未来的希望,憧憬着几乎不可能的光明前途,就好比他们出门前可能忘记穿鞋子。和青少年打交道意味着要同时应付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P.12

     你的孩子可能很固执,拒不承认自己错了。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害怕,没有安全感。孩子的自尊心本来就脆弱,道歉会让他们觉得是在承认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对道歉更容易采取拒绝的态度。P.89

      互联网上有数不胜数的内置社交奖励机制,它们会鼓励你的孩子发布一些内容,像是自拍照、给朋友评论和点赞等。但是因为青少年的大脑尚在发育当中,他们还没有成年人那样的人生阅历,所以经常会逾越正常的社交界限。他们通过做不该做的事情和错误来学习和成长。可问题是,互联网会把他们所犯的错误全部记录下来。P.187


精彩内容解读:
      一、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为什么青春期这件事这么重要?据调查,世界上大概每年有3200万的青少年会在学校和网络上,遇到各式各样的欺凌活动,每年会有120万的学生辍学。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几千个学生,从中学里边辍学出来,光在美国每天想到要自杀这件事情的青少年就高达5000多人。(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有机构对上海中小学生做过调查,数据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或许有的父母觉得那些数字离我们很遥远,仅仅看这些数据,我们或许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我们会想人口基数这么大,贫困人口这么多,天知道“别人家的孩子”经历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但是那些“别人家的孩子”真的都经历了“天大”的事情吗?看看近期发生的事件:
     近日,西安一名9岁的女孩从楼上跳下,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在她生前还留下两封遗书,一封上面写道:“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另一封写道:“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直接原因仅仅是没按时写完作业,我们不懂这样一件小事会给孩子造成如此压力。
     4月23日,安徽郎溪,一名初一女孩,在开学第一天从4楼宿舍跳下,在舍友的目睹下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生命。有报道称,该女孩曾在日记中写道可能得了抑郁症,还有了轻生的念头。
   4月13日,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在学习上和父母发生争执,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4月12日,陕西商洛,一名初三女孩从三层教学楼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
4月7日,江苏南通,一名15岁男孩从19楼坠落,经抢救无效身亡。
3月24日,河北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完成作业被老师踢出钉钉群,从15楼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
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训斥后,从楼上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

   看到真实的案例后,我们不可能再无动于衷了,不仅仅是触目惊心,而是惊讶。原来儿童自杀的直接原因看起来都很“常见”,其实其它不同类型的青春期心理、生理、行为问题也比比皆是。(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次和母亲对抗,眼前就浮现出江姐、刘胡兰的形象,我觉得承认错误是一件丢脸的事;有次在和母亲对抗半天后,我决绝的坐在一个草垛后,想跳进我家门口的井里,以逞英雄;有次不小心磕破了弟弟的头,吓得跑出家门,一天不敢回家,也无心上学,到处游荡;还有次和同学发生矛盾,由于恐惧,把一把小刀揣在兜里。现在想来我比较幸运,才躲过了一次次危险)由此,我们必须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的背后其实是内心的脆弱与无助

         为什么青春期会有这么的问题?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的荷尔蒙分泌,人们的身体快速地增长。但是大脑的增长,根本跟不上身体增长的这个速度,人们的享受满足欲望的那部分大脑过早地发达起来。
       但是控制我们身体的那部分大脑,还没有发展起来,这就是青春期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糟糕的事情的原因


解决策略:要想与青春期的孩子友好相处,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建立三种关键的思维模式。
      第一种思维模式是:青少年比看起来更需要父母。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孩子叛逆、排斥父母,而真正的事实是孩子在用这样的方式不断的试探,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知道自己要长大,担心失去父母的帮助,所以在这种恐慌之下,他们会做很多试探的动作。
 
     作者引用他去坐过山车,非常的害怕,不断去拉开合上,拉开合上,去试验座椅前面的安全拉杆是否安全可靠,从而联想到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叛逆,是因为他逐渐长大,变成一个成年人,意味着他要担责任,而他不知道怎么做,他表现得反叛,不过是他在不断的找那个安全的拉杆
     接着作者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1.和孩子安排专属的约定。2.作为成人的一方,绝不主动轻易地取消约定。3.让约会变得有趣。可以去:徒步、打球、读书会的活动、志愿者……4.不要期待这个约会永远是顺利的,比如爬山不欢而散,比如做志愿者半途而废,当问题发生时,你们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你要修,因为你是成年人。就像你家的汽车坏了,你不能指望孩子。5.不用视青春期的小孩为一个麻烦,要视他为一个机会。在一个个问题中,父母和孩子要一起成长。

     第二种思维模式:要从“空中交通管制员”到“教练”的身份转变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对他全方位管制,告诉他“该做这个,你该做那个”,到了青春期,解决问题的那个人,变成了孩子自己,而不是你。这时,你需要找到一个新的身份,这个新的身份叫作教练。这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替孩子上场比赛。
    那么我们家长要如何做?首先建立权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家长才能给孩子有用的指导,赢得孩子信任。
      好教练的三个特质:1、关注个性。要培养他的好习惯改变他的思想,改变他的价值观。关注的是个性和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看考了第几名。就像本文作者的养父罗德尼一样,当孩子出问题时,他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改变的是孩子的价值观。2、跟孩子讨论毁灭性失败。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恶作剧,吸毒、喝酒撞车等,所有危险的行为在没有发生之前就随时和孩子讨论。3、用价值观而非情绪来管理孩子。拍桌子,摔东西,我不理你了,你太让我失望了等等,都是用情绪管理孩子,情绪只能够传染更加恶劣的情绪。
      做一个好教练的三招1、赛前排练。比如孩子独立参加同学的聚会,提前以提问方式排练。比如同学提出喝酒怎么办,要怎样和同学互动,大概几点能结束等等。因为我们成年人有经验,有些问题我们是可以提前预测的。2、赛后回顾和评价。这就是让孩子学会反思,获取经验和教训。3、总结失败时,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三种思维模式:家长也需要帮助。做一个谦逊的家长, 父母并不是全能的,可以跟儿子说过:你是第一次做儿子,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我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让我们一起成长吧。父母也有盲点、弱点,在孩子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也就是我们说的谦逊。   
       傲慢的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一个傲慢的家长,会营造一个害怕失败,耻于寻求帮助的家庭文化。)
      谦逊的人,承认个人能力有限,但是这很正常。因为我有盲点,我有弱点,我很脆弱,我有时会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可能需要一些帮助。(一个谦逊的家长,会营造一个彼此信任,紧密联系的家庭文化。)
如何做到谦逊?1.向别人请教。2.和好朋友交心。3.组建一个自己的顾问团。

      在与孩子相处时,我们要如何做呢?作者教我们:1、倾听。2、鼓励孩子做自我批评。3、帮助孩子学会去做补救。4、建立成文的、明确的家规。5、用一本笔记本,和孩子交流,把你想跟他说的话写在上面,孩子在上面回答你。6、关于性、死亡、吸毒、网络等问题,不要藏起来(越不让他干他越要干),要拿出来和孩子探讨。
         比如早恋问题,即使您的孩子没有早恋,他也对班上的早恋事件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先在闲谈时讲关于有关早恋的故事,虽然孩子可能变现的漫不经心,家长的态度,观点也会影响孩子,这一次是谈话要轻松,才能引出孩子的话题,我们通过倾听,才能了解孩子,从而给孩子指导。

      作者还列举出了常见的家庭陷阱:舒适陷阱:父母只追求自己的舒适。所以他对于孩子发生什么事,不管不问。认可陷阱:父母对于孩子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都只有认可,讨好,不对抗。(孩子很恐惧,他知道自己在家里的这一套在社会上行不通)控制陷阱:控制孩子做什么事都是父母说了算,孩子完全没有主见。成就陷阱:就是父母只关心孩子是不是赢,拿了几块金牌,考上什么学校。

     
      青春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1到12岁,是确定"谁喜欢我"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天真、多变、缺乏安全感,焦点是让人接受,这时候成人的作用是提供保障。
      12到13岁,探索"我是谁"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好奇、易怒、不稳定,焦点是寻求自我,这时候成人的作用是肯定孩子显露的长处。
      14到15岁,探索"我究竟属于哪里"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合群、冲动、喜欢寻根问底,焦点是朋友,这时候成人的作用是了解孩子的圈子。
      15到16岁,探索"为什么我不能"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叛逆、冒险、勇于尝试,焦点是追寻自由,这时候成人的作业是帮助孩子树立价值观。
      16到17岁,探索"我如何才能变得重要"的阶段,主要特点是标新立异、理想化、不切实际,生活焦点是卓尔不群,这时候成人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培养才能。
      17到18岁,探索"我将来做什么"的阶段,主要特点是关注未来、积极主动、对未来有畏惧心理,焦点是毕业,这时候成人的作用是关注孩子的选择。
      通过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不同需求,作为成人的父母也需要储备相应的知识,在孩子有需求时有求必应。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发生困难,往往有以下7个危险信号:
1)孩子的睡眠突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睡不着觉,或者不睡觉、兴奋。
2)在吃饭习惯上,突然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突然饭量大增或者突然吃不下饭。
3)注意力突然变得难以集中。
4)成绩突然下降。
5)比往常更容易发怒。
6)每天做的事跟以往突然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社交圈的快速变化。生活中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人,这些信息都可能会带来危险信号。
      作为父母,关注孩子的状态,当有这些危险信号出现时,及时跟进、引导孩子自己解决,有必要时可以帮助孩子一起解决。

     
      书中尤其精彩的部分,是怎样与青春期孩子谈性。这个问题,每一位家长都要面对,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遇到,可真正谈起时候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怎么样开口,从哪里开始,读书之后这些问题都会解决,不必再担心纠结。
      本书中关于青春期孩子与毒品的介绍也一样精彩,解决了家长从预防到发现事实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在书中有介绍了关于手机使用,与教师关系的处理以及青春期孩子需要的8句话,21种孩子过的怎么样的问法,42种与孩子相处的方法,每个话题都精彩至极。

    美国作者乔希.西普,以自己的经历为起点,以镜头转换为引子,平实的语言,精准的实验与调查数据,将青春期的问题娓娓道来,一层层的面纱揭开,还原一个清晰的科学的青春期面貌。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请你看这本书,它是一部宝典,如果你是一位家长,请你看这本书,它是一部宝典!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陪伴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胜任力很重要,我们要转变思维模式,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愿父母都能好好学习,使每一个孩子天天向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