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年级上古诗文常考阅读题

灵性语文 2024-03-18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和“观”两字的作用。
“临”字写出了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观”字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篇,引出下文一系列的壮阔画面。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借助枯藤、老树、昏鸦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意象,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
2.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描绘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相逢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的相思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内容,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二)颜渊、季路①侍。子曰:“盍②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③,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④。”颜渊曰:“愿无伐⑤善,无施⑥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治长篇第五》)
【注释】 ①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②盍:何不。③裘:轻暖的皮袄,泛指衣服。④憾:遗憾。⑤伐:夸耀。⑥施:夸大,夸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传不习乎  传:传记
B.贤哉    贤:贤德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D.回也不改其乐  乐:快乐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
3.语段(一)中孔子赞赏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是什么?
追求理想,安贫乐道。
4.“言为心声”,由两个语段中的内容可以窥见孔子师徒不同的品质,请指出其中三个人的性格特点。
孔子:仁义。
曾子:善于自省。
颜渊:谦虚忠厚。
季路:重情义。(答出三个即可)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你们各自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一听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的弟子们得到关怀。”

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二)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重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⑥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 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艺能: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吾日三省吾身 三:三次
B.学而不思则罔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欢,爱好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
3.语段(一)内容与学习有关,谈到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孔子对此的观点是什么?
孔子认为要学思结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还要博采众长。
4.语段(一)和语段(二)对与朋友交往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语段(一)强调与朋友交往要做到诚实守信。语段(二)强调结交朋友很重要,要多结交益友,这样自己也能有所进步。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在动乱的年代出生,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关系亲密的朋友相处,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善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芷兰香草的居室,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哪能经常遇上!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