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有哪些变化,听官方怎么说!

2016-10-21 锐动源
动源君按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针对2017年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申报指南的发布,专访了部分科研人员、科技部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就指南的编制过程、立项规则、评估依据作了解读,锐动源今天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尽管没有自己所在的材料学领域的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杨毅青还是第一时间关注了最新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发布。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项目申报中的公开透明是我们最看重的。可以看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工夫。”杨毅青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从今年10月10日开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三批发布了已启动的42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这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又进入了新一轮项目申报和立项周期。
项目申报指南是落实重点专项目标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指导广大科研人员围绕国家战略申报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指南是直接和科研人员见面的,本次改革的举措是否到位,是否体现了与改革前不同的特点,科研人员在对照指南、申报项目的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得到。”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如是说。
正因此,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紧扣指南编制发布这一关键环节,在总结第一年各项改革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科学的管理流程,从强化信息公开、尊重科研规律方面下工夫。

更加公开透明
截至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启动42个专项,2016年度项目立项工作已基本完成。“预申报+正式申报”申报方式、科研单位“组团申报”、“裁判员”不能作为“运动员”、评审专家从统一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项目立项全程留痕可追溯、全面信息公开等系列改革措施深受科研人员好评。但改革是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前的采访中,科研人员向记者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完善指南编制机制、优化立项规则、指导科研人员合理申报预算等诉求。从新一批发布的指南看,有关部门基本上对此都进行诚恳的回应。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指南建议稿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杨毅青说,“相比指南直接发布,现在多了个反馈的过程,给我们更多机会。以前可能会担心你没有参与指南编写就很难拿到项目,现在这种顾虑小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项目申报的源头,就体现了公开公平和公正。”
事实上,此前,科技部已会同相关部门认真总结了2016年好的经验做法,并广泛听取广大科研人员的建议和诉求,通过对指南编制发布环节的改进和调整,进一步完善项目申报及立项流程。
从今年7月下旬42个专项的指南建议稿出炉后,即按要求在第一时间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征求意见。“指南建议稿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有两个目的,其一,请广大科研人员对完善指南内容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另外,让科研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领会指南内容,并提前组织优势团队开展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张晓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7月底至8月初,共征集意见建议861条,集中体现在增加指南方向、修改研究内容和调整考核指标等方面。我们对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指南内容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由于国家质量基础研究涉及专业面广,关注程度高,共收到105条意见,涉及53个指南方向。其中涉及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任务布局的合理性等意见建议,指南编制专家组在认证研究的基础上均予以采纳。”国家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的指南编制专家组组长、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向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把科研规律放在第一位
体现科研规律,更好地服务科研,是重点研发计划实施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宗旨。“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对项目的体量进行了合理控制,避免大而全,有效避免了将不相关的研发任务整合打包到同一个项目的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他所说的是,指南编制工作明确要求,要根据不同研发阶段和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下设的任务(或课题)应保持合理的控制数,参加项目的单位数量也应有具体要求,一方面降低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保障科研团队相对合理的支持强度。
此外,此次指南还规定,同一个研究方向不限定支持一个项目。对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同行专家评审结果接近、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申报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但对于此类项目,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去年有个项目,专家评分只差0.1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哪个项目更好,现在这种机制就给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到中期评估时再根据实施绩效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继续支持,更加符合科研规律。”李晶说。
同时,为服务科研人员根据国家财力合理申报预算,各专项指南公布了2017年拟部署的项目数,以及覆盖项目实施周期的总概算,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申报的指导性;另外,根据科技界反映部分指南方向存在技术路线过于具体、可能为特定团队量身定制的问题,2017年各专项指南编制工作明确要求,不得直接或变相限定技术路线、研究方案和研究任务。这些新规定都是为了更加符合科研规律。



第三方机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指南研究内容进行评估,也是本次指南编制工作的亮点之一。
张晓原介绍说,针对42个已启动专项,请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指南与专项实施方案在任务和指标等方面的相关性、指南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政策要求和研发计划管理制度的相符性进行分析判断,并对指南内容是否存在技术路线过于具体的问题、指南之间及与2016年度已立项任务之间是否存在交叉重复现象等进行筛查。
指南的评估意见对修改完善指南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科研人员的反映来看,总体而言,2017年度指南在规范化程度和编制质量上相较2016年度指南要高,目标指标更加细化,充分体现了“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等改革精神。
“从独立第三方的视角,对指南研究内容进行审核评估,不仅能有效杜绝指南研究内容为特定团队量身定制的现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解决了不同专项之间研究内容交叉重复的老大难问题,这在改革前是难以做到的。”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瑞军强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