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热点聚焦 | 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在科技部党组与全国科技厅党组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联学会议上作重要讲话

2017-11-13 锐动源

 

11月13日-14日,科技部党组与全国科技厅党组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心组主题联学,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作重要讲话。以下为讲话提纲: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政治逻辑,深刻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政治意义。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深刻理解十九大的主题。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坚决维护引领新时代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充分认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

第四,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性。

第五,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深刻内涵。

 

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理论逻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理论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色。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理论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

第三,准确把握十九大的理论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三、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历史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我们党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复兴伟业的“主心骨”。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历史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第三,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历史逻辑,必须充分认识“四个伟大”的重大历史使命。

 

四、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实践逻辑,深刻领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实践意义。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

第三,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

第四,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

 

五、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把党中央的各项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到位。

第一,十九大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二,十九大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把科技创新战略目标全面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中。

二是对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新的定位。

三是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第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科技工作全局,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

二是要深入研究十九大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三是要增强新时代承担新使命的能力和本领。四是要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

 

以下为讲话全文: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在学习贯彻落实中,既要有担当,也要当好宣传家。今天,我们科技部党组和地方科技厅党组进行主题联学是一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活动。下面,我也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把握十九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并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科技创新工作。要充分认识到过去五年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力亲为、直接推动,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联学,我想以十九大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准确把握十九大对科技创新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5个方面谈些认识,与大家交流。因为逻辑是思想和知识的框架,是理论和科学、知识产生的前提,十九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里程碑式的报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思想集大成的思想。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政治逻辑,深刻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政治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大会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深刻理解十九大的主题。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魂。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队到上海、浙江嘉兴,参观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向全党全国昭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变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变的是时代特征、趋势、要求和阶段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要郑重宣示,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到2020年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决胜就是冲锋号,就是总动员,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要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之后,要乘势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坚决维护引领新时代的坚强领导核心。十九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同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一批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同志从党中央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领导机构。这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是一个人民可以期待、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中央领导集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同志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以超凡魄力和顽强斗争精神力挽狂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实现了这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从而也才有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今天,肩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更加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中央领导集体。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才能凝聚全党各级领导干部和8900多万党员的智慧,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充分认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党的建设上。

 

十八大以来,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况,党中央果断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纠正了一个时期以来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出现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认识,扭转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和党的建设缺失现象,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只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

 

第四,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32000多字,党的建设部分4100多字,占了全篇的八分之一。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总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是管党治党的根本遵循。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第五,准确把握十九大的政治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深刻内涵。十九大报告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凸显党的政治建设极端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实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理论逻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


党的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理论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色。


十九大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最重要的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高度成熟、高度自信,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它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贯穿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色。


一是强调继承性,明确了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和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强调创新性,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理论创新上实现的新飞跃及其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指导意义;三是强调时代性,突出了这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时代意义和时代特色。这个概括同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衔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相呼应,符合全党的共同意志,必将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产生巨大指导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理论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的历史站位、宏阔视野、战略眼光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的丰富内涵,以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回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为在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南,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一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一思想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很多新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这一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篇章。这一思想开辟了党治国理政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思想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第三,准确把握十九大的理论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主要有14条。这14条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管长远的。相对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发展而发展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此前提出的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基本内容。今后,将主要提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把“五个基本”简化提炼为“三个基本”。


一个伟大时代到来的最重要标志,是有一个来源于并指导当代的伟大思想,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今后将继续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我们党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贯穿落实在我们工作的方方面面。

三、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历史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我们党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复兴伟业的“主心骨”。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复兴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中国人民接续奋斗,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敢于克服任何艰险,甘愿付出任何牺牲,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民族复兴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历史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其基本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特点,党的执政方式和基本方略有重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有重大转变,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变得更高了。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三是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四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依然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但更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一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是一个简单的说法,而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考量。新时代意味着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按照新时代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第三,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历史逻辑,必须充分认识“四个伟大”的重大历史使命。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报告提出了“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一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二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三是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九大报告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个伟大”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提出来,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明确了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引领全局的总蓝图、谋划工作的总坐标,体现了奋斗目标、实现路径、前进动力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历史传承、现实任务、未来方向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统一,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党对自身肩负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的实践逻辑,深刻领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实践意义。

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到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安排,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必须贯通起来领会。


第一,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报告系统总结了5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对历史性变革作了充分肯定。报告指出,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一是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第二,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科学分析和清醒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坚持从我国社会实际状况出发,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和矛盾全局中敏锐地抓住主要矛盾,并自觉围绕主要矛盾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是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具体问题的一条成功经验。


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提法至今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三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的。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匀。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很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很多。从城乡和区域发展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在东部地区和一些大城市,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比较落后。在收入分配方面,虽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上行列,绝大部分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而且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城市还有很多困难群众。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交织的主要根源。发展是动态过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远存在的,但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必须下功夫去认识它、解决它。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与过去的表述既有重大变化又保持了连续性,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理解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要把握好几点:一是这个新表述讲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思路不能窄了。二是这个新表述不是一个纯概念的改变,必须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要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契合,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三是这个新表述是瞄着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时间节点,要管相当长历史时期的概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第三,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这就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并不是决定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的全部。关键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不是提高了,人民生活是不是改善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是不是得到较好解决,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不是提高了。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时期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左右。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据上述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这一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 51 45776 51 23386 0 0 13428 0 0:00:03 0:00:01 0:00:02 13424作出的必然选择,还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实践逻辑,必须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四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五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系统部署。

党的十九大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这些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如果只把眼睛盯在一个领域、一个方面或者几个领域、几个方面,而不关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那是难以全面理解的,也难以在工作中落实好,必须贯通起来领会。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是一个“5+2”的布局,必须贯通起来领会。

五、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新部署新要求,切实把党中央的各项重大任务贯彻落实到位。

全国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在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科技工作实际,从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识科技工作的新使命、新责任、新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

第一,十九大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17次提到“科技”,28次提到与科技相关的“创新”,充分肯定了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强调“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科技实力成为了彰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四个实力”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完整体系,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整体性、格局性、历史性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部署形成“三部曲”。

5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整体能力显著提升,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国际主流媒体和智库普遍认为,我国在很多领域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多个创新领域已超越西方,有望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5年来,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真抓实干,动真碰硬,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巨大成就,最根本的要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改革勇气,始终高度关注和坚定推进科技改革发展,在短短五年里实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突破。

第二,十九大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九大对科技创新的部署体现了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方向到体系布局、实施路径、政策措施等方面全方位的系统安排。

一是把科技创新战略目标全面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中。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在迈向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在创新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迈向现代化强国就会失去支撑。因此,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从新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和理解科技创新重大使命和责任。

 

二是对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新的定位。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以史为镜,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重大论断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类历史进程和发展动力机制演变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出科学技术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适应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从国内外发展的实践来看,科技创新是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筋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增加高水平创新供给,构筑发展新优势,打造发展新空间。


是十九大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研发布局上,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技术体系上,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深化改革上,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营造环境上,强调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十九大对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部署有其重要的内在逻辑。一是紧紧围绕“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主攻方向。二是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的关键点和薄弱点,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体系化的技术布局。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既要有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的引领,也要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从力量布局、成果转化、创新主体等方面,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从产学研结合向深度融合转变,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法律政策文化环境。五是突出了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特别强调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此外,十九大报告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等其他领域的战略部署中,也多次提到科技创新。例如,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调“科技兴军,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在党中央的工作重心中,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沉甸甸份量,科技创新正在全面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第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科技工作全局,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新时代新任务新实践需要新的思想来引领,全国科技管理系统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全国科技管理系统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重要指示,紧密结合科技工作实际,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走在前列,责无旁贷肩负起科技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二是要深入研究十九大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九大的重大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研究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例如,要研究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研究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研究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研究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布局,研究如何加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同时,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也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扣科技改革发展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紧扣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关切的问题,察实情、出实招、见实效。通过深入开展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科学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真正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成果落实到科技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

三是要增强新时代承担新使命的能力和本领。首要的是强化政治责任,全国科技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科技工作中毫不动摇、百折不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领导干部不但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大胆讲政治,又要善于讲政治;既要矢志抓发展,又要善于抓发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四是要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关键是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全国科技管理部门要自觉行动起来,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排出任务表、时间表、路线图,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科技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对照检查已有的工作任务,符合的就继续执行,不符合的就调整后再执行,缺项的要抓紧研究制定。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确保党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顺利实现。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改革发展很多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抓成效,久久为功,攻坚克难,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同志们: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检校:李建荣

审核:韩士德

编辑:蒋秀娟

美编:范琪

来源:锐动源编辑部




☞点击以下标题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工具】

工具︱科研人员及科研财务助理掌上手册(8.11修订版)

工具︱科研人员及科研财务助理科技创新政策手册(全集)

工具︱科研人员及科研财务助理掌上手册(全本)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相关政策和管理文件汇编 | 要赞也要转

【项目管理】

申报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这些你应该懂

厉害了!关于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限项问题的解答这都有!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向哪些人倾斜?三分钟速读给你划重点 

【新政聚焦】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

图解 | 一张图看懂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新政

教育部终于定了:学者到底能否从科研经费中获利?

新政聚焦︱再下一城!北京28条摘掉科研人员收入“紧箍咒”





你们最贴心的动源君如有疑问,可在对话框给动源君直接留言,或加入锐动源交流群
加入方式:先加动源君的微信号:kjrb_rdy,备注写明工作单位、姓名、动源君会为您提供更加权威贴心的“一对一”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