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FA·影展 | 大招来了!迈克尔·哈内克电影回顾展即将到来!

2016-10-20 上海电影资料馆
放大招!号外号外!魔都影迷幸福了!11月下半旬,上海电影资料馆和上海电影博物馆将联合举办“迈克尔·哈内克电影回顾展”!具体影展信息请大家继续关注上海电影资料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


双棕榈大师哈内克的冷暴力传奇


文 / 陆支羽


三年前,当迈克尔•哈内克从终结者施瓦辛格手中接过金球奖杯时,他说,我从未想到会在好莱坞从一个奥地利人手中接过奖杯。在这略显违和的戏剧性一幕中,我们方才得知,施瓦辛格原来并非土生土长的美利坚。而哈内克这句话,却使我们恍然惊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同为奥地利血脉,却久已殊途难归。 



《爱》获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随后,哈内克又凭借《爱》首次擒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但在此之前,他已然身任两届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得主,而这一切仅仅发生于三年之间。2009年凭借《白丝带》获得戛纳金棕榈,2012年又凭借《爱》再次获得这份戛纳最高荣誉,成功入驻“双棕榈俱乐部”,并且还站上了奥斯卡领奖台。



《爱》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


纵观奥斯卡“双棕榈俱乐部”,除了今年最新入驻的英国导演肯•洛奇之外,还有如下六位:弗朗西斯•科波拉、今村昌平、达内兄弟、阿尔夫•斯约堡、比利•奥古斯特和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对于大器晚成、冷酷到底的哈内克导演而言,戛纳的肯定固然是难得的荣耀,但对于习惯反抗的艺术家而言却是值得商榷的,往往容易演化为变相的归顺。正如前几天鲍勃•迪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所言:“扼杀一个反叛者的最好方式,是给他颁发一个奖项。”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


天真如笔者,原本以为像迈克尔•哈内克这么严肃的导演是不该有什么八卦的。然而,各种意想不到却让人连番称奇。比如,据说哈内克其实和克里斯托弗•沃尔兹(因《无耻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还曾凭借前者获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是法律上的兄弟关系,而他们的父亲则是大名鼎鼎的奥地利作曲家亚历山大•斯泰因布雷彻(Alexander Steinbrecher),1982年他因病去世,生前曾为诸多影片配乐,也曾写过大量流行音乐,在维也纳音乐界很出名。此君经历过多次婚姻,继子无数,其中两个便是哈内克和沃尔兹。惊了!


克里斯托弗·沃尔兹(左)和哈内克(右)

再比如,哈内克从小立志要成为钢琴演奏家或者牧师,也许这便是他向来以牧师造型示人,并执意拍出惊世骇俗的《钢琴教师》的缘故。但倘若他愿望成真,世上也许只会多出一个平平无奇的钢琴师或者牧师,但却会缺少一位大师级的电影导演。幸好哈内克的母亲是德国一位知名演员,天生的电影氛围让他很早就开始接触电影。

哈内克关于电影最初的童年记忆,便是四岁时祖母带他去电影院看的劳伦斯•奥利弗自导自演的《哈姆雷特》。那还是遥远的1948年,在奥地利战后儿童交换项目中,哈内克被妈妈和继父送去了丹麦。按哈内克的话说:“那是我童年里最艰难的经历,当我回来后,我有两个星期没有和父母说话,”但是这段旅途却让他真正迷上了电影,“我们看了一些在非洲拍摄的骆驼和棕榈树,当电影结束时我就被它迷住了。当灯光亮起,门开了我们走进了外面哥本哈根寒冷的夜晚,我无法释怀。我不理解我们是怎么样那么快地从非洲回到了哥本哈根。”




作为当今奥地利最具盛名的大师级导演,哈内克对电影创作的执着追求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纵观哈内克的一系列电影,无论从《第七大陆》到《钢琴教师》,抑或从《趣味游戏》到《白丝带》,哈内克始终秉持自己编剧执导的理念,他对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精益求精,以致于演员没有太多自由发挥的余地。但哈内克对演员的控制又不同于“只爱用非职业演员”的罗伯特•布列松,他习惯于从职业演员身上挖掘他们不同于以往的特质。


2008年,哈内克将自己早年的作品《趣味游戏》翻拍成英语版在美国上映,这部讲述某个家庭遭到两名年轻人暴力残害的影片,曾经让无数观众身心不适,更有许多美国人在首映礼中途离席而去。那一刻,唯有哈内克自己在影院出口处用掌声庆贺着观众们的愤怒。因为这让他想起1976年的少不经事的自己,那一年意大利最具争议性的导演帕索里尼的遗作《索多玛120天》在欧洲一些国家上映,年轻的哈内克也成了亲眼见证这部影史著名禁片的吃瓜群众之一,据说他当年看完后惊魂不定,硬生生病了十四天。

正是这样的哈内克,日后却如帕索里尼一般同样执着于拍摄让人身心不适的作品。因为他相信,争议永远只是一时的虚妄,时间会为真正的杰作正名。对于深受过欧洲“反法西斯”熏陶的迈克尔•哈内克而言,人性与暴力无疑是其导演生涯中的重要主题。从1989年首次执导处女作《第七大陆》以来,哈内克仅仅从影二十余年,但凭其厚积薄发的创作功力,他已然足以身任“欧洲新电影大师”之名,甚而有人称其为自伯格曼之后最擅于挖掘人类情感的大师。




从创作层面而言,拍于2012年的《爱》秉承了哈内克惯用的冷色调。从早前的“冰川三部曲”到两夺金棕榈,哈内克对人性与暴力的主题性挖掘经历了一步步深入的过程。在《钢琴教师》《趣味游戏》中,暴力还只是可见的人为暴力,具有惯常定义上的特殊性。到《隐藏摄像机》,暴力则成了不可见的操控性暴力,主人公的生活被置于赤裸裸的窥视下,由此带来了由外而内的恐惧。而《白丝带》中的暴力更上升为一场集体性暴力狂欢,整座村庄被看不见的法西斯阴霾所笼罩,众村民表面看似冷静如常,内心却如坐针毡,仿佛冰冻的火焰。直到《爱》,哈内克则似乎讲述了一种更大的暴力,它深深隐藏于“爱”的背后,以一种背向于暴力的姿态,带出人性的黑暗一面。


无解的罪恶,随谜团释放后的巨大沉默,在哈内克电影中一以贯之。无论是《钢琴教师》抑或《隐藏摄像机》,都不仅仅只局限于内容上的“开放性收尾”。哈内克的“开放”往往都更多地渗入到影片的思想内核中,从精神层面洞悉内质性的思考。正是如此,《白丝带》中的任何暴力,包括那些罪恶的谜团,才告于无疾而终。即便观影者再如何憎恨那些残虐的施暴者,于哈内克而言,却都在时间的流转中慢慢稀释过去了。哈内克说,“在《爱》中,我给予了观众‘参与’这部电影的可能性,观众不再是被动地去消费影像,他们不再是被影像喂养的,说得赤裸一点,我试图强迫观众去做独立思考”。



《爱》拍摄现场

无疑,迈克尔•哈内克是大器晚成的导演,47岁那年他才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第七大陆》。遗憾的是,他的父母在《第七大陆》发行前就去世了,无法亲眼见证哈内克日后的巨大荣耀。而哈内克自己则有四个孩子,他唯一亲生的孩子来自于他的第一段婚姻,他的第二任妻子苏茜则给他带来了三个年龄在30-40岁左右的继子。对于从小身为继子的哈内克而言,他固然能够与他自己的继子们感同身受,但对继子们而言,哈内克电影中孤独而冷酷的气质,却并不一定为他们所能理解。



哈内克与妻子

同样,尽管哈内克与沃尔兹是亲戚关系,但他对那位让沃尔兹的演技名扬天下的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却很不友好,“我觉得像《低俗小说》这样的电影,它们就是在强奸观众,它们把暴力当作消费品来用,让观众视之为可以把玩的儿戏,这是我不喜欢好莱坞的原因。”当然,哈内克也深知,“和好莱坞电影一样,我也用电影强奸观众,但不同的效果是,我是想让他们觉醒。”





·THE END·

扫一扫👆二维码加关注

一起看电影听讲座~

上海电影资料馆成立于1987年12月,隶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要职责是为上海影视界创作生产和专业教育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服务;针对世界电影发展新动向、新潮流进行深入和专题的研究讨论;适时开展有上海特色的国际和国内电影艺术交流活动。上海电影资料馆藏有交换、收集而来的中外影片拷贝、中外电影期刊和文字资料。此外,上海电影资料馆以上海影视文艺创作界和教育界为主要对象,每年举办中外电影工作研讨会、主题观摩研讨会、春夏秋三季艺术电影沙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