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三条河造就了今天的北京城?

汜水禾 我们的河 2022-04-02

北京城为什么建在今天这个位置?有三条河决定了这一切。他们就是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没有这三条河的滋养,可以说就没有历史上的幽州城、金中都、元大都,明清京师、今天的北京城。


北京城为什么建在今天这个位置。学界一直有争议。北京城西依西山(太行山),北靠燕山,东北有盘山。东南是平原沃野,直达渤海湾。西方的地理学称之为“北京湾”。而对于北京城为什么建在华北平原被北端的这个湾区,西方学者认为,这可能是中国人占卜的结果。是偶然性因素决定的。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大家——侯仁之先生则不这么认为。侯先生的观点是:北京城千百年来建在此处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首先和河流有关。和伦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一样,北京城首先是一个渡口边的城市。而这个渡口便是永定河畔的渡口。远古时期,人们沿太行山东峦北行,走到永定河渡口时,便面临三个选择:西北,经南口,越过居庸关到达蒙古高原,东北,沿潮河、白河翻越古北口,可到达坝上承德。东行,可一路到达山海关外,东北平原。


而当时之所以沿太行山山峦行进,是因为今天的北京东南部(拒马河、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鲍丘河等)海河冲积扇至天津渤海湾,过去是一片沼泽,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些地名地貌上感受到。自西向东:白洋淀-永清-泉州(武清)-文安洼。甚至直到宋辽时代,这一线的沼泽还成为北宋防御辽国骑兵的天然边界。


于是乎,华夏民族北上的远古祖先便选择在最经济的位置,永定河畔东南缘定居。这便是今天北京城最早的雏形——蓟丘(今天丰台-石景山-宣武区一线的位置),北可以遏制居庸关、古北口的古道,南可以控制太行山东缘南下的古道,西面是西山,相对地势较高,可以利用永定河的水源,又不受永定河泛滥时的危害。金代以前,蓟丘到汉唐的幽州城,乃至到辽金时期的辽南京、金中都,当时的北京城都是在这个位置一线(今天的北京城西南)。


而当时北京城的母亲河便是永定河以及永定河的分支——高粱水。郦道元《水经注》载,“……高粱水注之,水首受灅水(永定河的古称,发源山西,山西段一样有名——叫太阳照在的——桑干河。)于戾陵堰。”而“导高粱河,造戾陵遏,开车箱渠”的结果就是,水流乘车箱渠,向蓟西北迳昌平,东尽渔阳(今密云、顺义)潞县(通州)。而当时,在两汉三国时代,正是由于永定河开沟渠向东南区域的人工灌溉,可以说,今天的北京城北到昌平,东北到密云、顺义,东道通州,是一片鱼米之乡。今天的北京二环到六环,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远没有什么牡丹之歌。水经注载,“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田万有余顷。”足见当年盛况。


诚如过去文章中所讲,中国不缺乏人工灌溉的技术和智慧,缺乏的政治太平,少刀兵之火。而任何乱世,首先破坏的便是人工灌溉工具。在当时,甚至在更东北的白河岸边的渔阳城。也是一片鱼米之乡。中国有个成语叫乐不可支。典故便来源于此。《后汉书-张堪传》和《水经注》均有载:“(东汉)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种植,百姓得以殷富。童谣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虽然当时,潮白河畔的渔阳更多是作为军事边防用途,但这一盛景足见当时潮白河畔灌溉农业的发达。到后世,潮白河之于北京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历史功绩,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表。


那么,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潮白河、温榆河岸边冲击平原也可灌溉,为什么北京城没有选在更往东的潮白河岸边,而是最早选在了靠近一个经常无定、时常泛滥的永定河畔了呢?这除了南北交通的经济之外,又自有原因。


我们知道,在北京湾里,自西向东南流的河流,分别有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乃至更往东的泃河(发源于平谷金海湖)、三河县鲍丘河等。而北京城选在永定河畔的原因之一就是遵循一条东亚农耕民族依水而居的一条定律:离水要近,利于农业灌溉、城池等定居点居民饮用水取水充足便捷;同时,又不能太近,太近东亚季风影响下汛期河水极易泛滥。


而发源于太行、燕山交界的军都山(军都陉乃太行八陉之首)的温榆河所在的昌平平原;发源于燕山、坝上高原的潮河、白河在渔阳城下(密云)汇合的潮白河,则夏季汛期极易泛滥,甚至在近代,温榆河、潮白河还屡屡改道,在天津近海区域乱流。而共和国建政后,在海河水系上游修筑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一个目的便是控制夏季汛期洪水肆孽。


而反观永定河出西山后的东岸,由于近有太行山系的西山、翠微山、石景山,使得北京城地势相较前两者河谷平原地势较高,更易建城。而少于洪水侵扰。侯仁之先生曾在讲述北京建城史时提出了“海淀台地”的概念。他指出,正是由于海淀地区靠近西山地势较东部平原高,使得北京城可以通过海淀台地利用西山的泉水(历史上西山多泉水,如玉泉山、万泉河、海淀等地名可知。甚至到近代西山碧云寺下樱桃沟里梁启超墓地之上,还有自然的山泉水涌出,只是现在都是循环用的景观水了。可惜!)


这一点,从金代中都城建城的位置便可以明证。金代中都城在今天宣武区-丰台区附近。而城市水系便是发源于西山,引永定河水兼泉水入城的高梁河-莲花河水系。今天的莲花池公园便是当年金中都城池中的一大水系景观。今天西直门外的高粱河(今天尚有高粱桥地名)甚至在北宋-辽时期成为天险战场,而正是高粱河一役的失败,导致北宋后世再也无力收复幽燕十六州。


那么,北京城为什么从蓟丘、幽州城到金中都,再到元大都、明清京师,一路东北移动了呢?这也可以用水来解释。随着元代定都北京,人口剧增,城市的饮用水再依靠高粱河-莲花河水系显然以后不够。那么郭守敬在设计元大都之初,一大任务便是为北京城找到新的水源来源。这时决定北京城的第二条河流——温榆河便出场了。郭守敬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他为北京找到了除了永定河水源、西山山泉水水源之外的第三条办法——引入发源于昌平,北京城更东北的温榆河水源——白浮泉——导入北京城。


但是,刚才说了北京城包括海淀台地地势远远要比东北方向的温榆河平原高,不可能让水倒流吧。而郭守敬的办法便是在西山、军都山近山地带高地修渠,将温榆河上游的水源截流,引入到西山青龙河-瓮山泊(今颐和园)再引入高粱河,西直门入北京城积水潭。而这条引温榆河上游入北京城的线路和今天的京密(北京城至密云水库,南水北调之前北京最大最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引水渠线路几乎一致。


郭守敬设计之后的后世北京城什刹海-北海-中南海水系,乃至银锭观山之妙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的到,就不多言了。只知道,当时元大都水系建成,忽必烈回来之后,看到什刹海里万帆竞航的奇景,这位草原来的皇帝惊讶得目瞪口呆。


而正是郭守敬在设计元大都之初选择北京城新水源——温榆河才造就了元大都之后的北京城。那么,决定了北京城的第三条河流呢?这便是前文提到的——潮白河,比温榆河更东北的密云-顺义区域的潮白河之所以也决定了今天的北京城,源于京杭大运河和密云水库。元代以来,南粮北运在天津上岸以后,一大问题便是运河的水量。而正是由于温榆河和潮白河的充沛水量使得京杭大运河足以通航。但,潮白河桀骜千年,屡屡泛滥也使得运河屡屡破坏-修复-再破坏-再修复。今天,北京通州、河北三河、廊坊、天津武清很多地方名字都叫杨河务、张河务等X河务的村庄名称便是当年沿线治河明证。


正是为了驯服潮白河的泛滥,建国后的1960年,大兴水利,在潮白河上游修建密云水库。而今天,和当年兴建的所有水库一样,水利之微力之外,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城的水源地。谁能想到,当年试图驯服洪水的水利之目的,造就了今天中国各大城市的珍贵水源地。如同历史的发展轨迹一样,主观上的动因,往往造成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影响改变历史。就好比中国建国后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造成的人口增长,结果带来了推动改革开放后30年发展的人口红利。


今天,工业化带来的交通方式的变革,以及钢筋水泥带带的城市饮水、防涝系统的演变已经使得城市原有水系的决定性作用仿佛不再如同过去那般重要。但在当下,北京城和水相关发生的事件依然诡异:夏季到北京来看海,南二环广渠门下汛期能淹死人。在北京试图提出打造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十分需要在研究技术参数之外,研究下历史上那些曾经决定了北京城变迁、存亡、乃至生死的河流。


因为,如同最先决定了北京城的第一条河流——永定河一样,千年来依然没有驯服。历史上,永定河畔的宛平城、房山县、良乡等地一直受永定河、拒马河两条河流的困扰。相关内容详见本微信公众号《河北的水灾为什么比长江还严重》一文。如果明白这些,人们不过分占据河道,几年前北京房山的那次惨剧或许不会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