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地名土鳖史

范颖华 我们的河 2022-04-02

一枚专注河流历史地理的公众号。关注请点击↑ 本文是公众号:《我们的河》第 86篇原创文章。


作为地名被简单粗暴简化的重灾区——陕西省,其曾经的诸多古汉语地名,在被简单简化的背后,其实是人民对知识平等最素朴的渴求,这背后的辛酸、尴尬要远远比当下汉字繁简之争更值得玩味。

 



杜甫的鄜州月和董卓的郿坞为什么没了?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的某个秋夜,被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囚禁在长安的诗人杜甫由于太思念自己被困在长安北部鄜州的妻小,而赋诗一首《月夜》名垂天下。


诗曰: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可怜的杜杜想象着,没有了自己的陪伴的那个她,在闺房中只能独自看着鄜州城上空一样的月光。而让人怜爱的小可爱们,却还不懂得去思念远在长安城里的自己的爹地。

 

此诗意境之美,在此不多言了。很多人会问鄜州一城跟着杜诗名垂千古,但是这个思念之城、月光之城到底在哪啊?好事者翻开陕西地图,找了又找没有?

 

原因是什么呢?1964年,鄜县(鄜州)已经简化为了富县。就像本山大叔说的,怕你记不住,直接落锤了。为了好念好认好记,鄜按读音改成富。

 

字是好记了,历史没了。鄜县设于汉代。两晋南北朝时期武人苻坚(就是淝水之战被打败那位当时北方的统治者),也觉得不好认,就索性改成了敷州,唐代又改回了鄜州。看来简化地名运动不止我们现代人,古已有之。

 

同样的尴尬还有,我们读三国时,大奸臣董卓用来金屋藏娇的郿坞。让我们产生过无限遐想。但现在的陕西地名里也没了。郿坞所在的郿县,已经改成宝鸡市所属的眉县。郿县更早,设于秦代。春秋战国秦文公时便有郿城。董卓当时封为郿候,所以才有了郿坞。1961年,依据《汉字简化字方案》郿县改成今天眉县。

 

陕西将近十四个县古地名被同音简化

 

事实上,1964年前后,陕西省不止鄜县和郿县地名被简化。同时期被简化的还有:


自北向南:

 

佳县,原本葭县。《读史方舆纪要》载,县有葭芦河,中多葭芦(芦苇)。所谓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葭县之南便是产美人的米脂县。

 

合阳县,原名郃阳。三国名将张郃的郃。当地有洽水,结果洽水干了以后,古人便将洽水改为了郃水,言水滨变城邑之义。郃阳,郃水之阳。

 

彬县,原名邠县。古豳(音彬)国所在地。古人可能也嫌豳字太难认,而且容易和幽州混淆,唐代改成了邠县,但是同样不好认。于是就彬彬有礼地改了。彬县,古有豳山,估计当地早也改了。

 

旬邑县,原名栒邑。古人起地名,总会优先选择有木、有水的字。

 

千阳,原名汧阳,渭河在关中平原的北部支流,汧水之阳得名。发源于六盘山-陇山,今天汧水也改名了千水。唉,万山千水总是情啊。

 

来个最牛的。周至县,原名盩厔县。《读史方舆纪要》载,盩者,山曲,厔者,水曲。意境美吧,就是难写难认。

 

户县,原名鄠县。这个更老。此地夏朝便有扈国。因扈与鄠相通,汉设鄠县。

 

陕南,勉县原名沔县。汉水上游古名沔水。故名。

 

旬阳,原名洵阳。


为什么陕西成了同音简化地名的重灾区?

 

有些人可能会说,《汉字简化字方案》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识字率提高文化水平不得已的方法。这个我们不争议。直到今天,汉字繁简之争的利弊得失,已经够他们正反方忙的了。


或许陕西也只是为了执行中央的《汉字简化字方案》。新疆的和阗、于阗不都改成和田、玉田了么,黑龙江的瑷珲县不都改成爱辉县了么,贵州的骛川县不都改成务川了么?


但是相比各省的零星修改,像陕西省这种大范围修改的确是少有。据统计,零星修改地名的各省都是个位数,仅有陕西一省,修改超过十多个县。几乎将陕西生僻字一网打尽。

 

陕西的激进其实可以和其他省类似地名,做比较得出。比如,陕西的礼泉县,原名醴泉县。醴者,甜酒也。《读史方舆纪要》载,醴泉宫,此地有泉,甘之若醴,因以名宫。


同样的,醴字系地名,中国湖南有醴陵,便没有相应修改礼陵。难道湖南人比陕西人更有文化?

 

值得让人信服的理由可能是陕西秦汉时期便是中国中原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古地名实在繁多,不改,还真不好读。

 

再一点就是,陕北不远的延安便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当年,毛主席在二十年前的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已经狠狠地批评过有些小知识分子的文艺腔。比如不好好写汉字,画蛇添足,茴香豆的回字几种写法,难道是有意不让老百姓认识?!

 

毛主席的教诲言犹在耳,也使得陕西原本就偏保守左倾的干部难免在地名修改运动中矫枉过正。

 

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一改五十年,爱辉已经又改回了瑷珲。周至再改回盩厔,不现实,也不可取。但是,历史的教训还是有的。那就是,地名是一个地域的历史和文化最好和最直接的证明。如同古建筑的修旧如旧,古墓挖掘的能不挖就不挖,地名能不改则不改为好。改了,以后还是会后悔。



更多内容请长按以上二维码加关注微信号:我们的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