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后、70后的内心冲突:他们像“乞丐”一样贫瘠,却希望给孩子和父母各一辆“豪车”

2017-08-20 王雪岩 金石道

作者:王雪岩 

来源:十分心理(ID:shifenxinli)已授权


某日,与我的一位老师聊起了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说,“这是这个年代的人普遍承受的。”


听他这样讲,我才突然意识到,真的是这样的。在我接触到的这个年纪的人中,不管是我的来谈者,还是周围的朋友,内心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冲突: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被忽略”和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尽量好”。


但这是很困难的。因为,那意味着这一代父母希望自己有能力把不曾得到过的爱与尊重传递给孩子,这就像是一个乞丐希望能给孩子一辆豪车。同时,他们也被父母期待着能够补偿父母情感世界的空虚,这就像是被期待着另一辆豪车,难上加难。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父母普遍生于三、四十年代——那一代人,经历过战争,经历过饥饿,经过翻身的喜悦,也经历过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信任的瓦解。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在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普遍存在着生活艰难,也普遍是多子女家庭。那时候多子女家庭中流传着一句话“扒拉扒拉就大了”,也就是养育孩子不用费太大精力,只要没有饿着,就能自己长大,这就决定了父母没有太多的情感能量投注给孩子。


所以,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成长经历中普遍缺少“被关爱”的体验,因此,他们养育自己孩子的方式依然会沿袭祖辈的粗放型养育。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儿女普遍出生于八、九十年代,此时国家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国家的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文化氛围也更加开放。这一代子女与他们的父辈变得非常不同,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生活的艰难,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比父辈有更多的平等、民主、尊重的渴望。加之是独生子女,父辈、祖辈将家庭的全部资源灌注于一身,经济上较自由,都带来了更多的安全体验,让他们更有能力独立做出选择。


于是,六、七十年代的人,被夹在完全不同的两代人中间,养老、育儿,自己也人到中年,既是社会的中坚,又是家庭的顶梁柱,还有着各种各样的丧失: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工作处于爬坡期,若不能前进,就只能急流直下,等等。


不过,这些可能还不是最难的。


最难的,是面对两代如此不同的家人时,难以平衡。 



在我的来访者中,有许多人曾谈到面对父母时的困难:


父母渐渐老去,但却真的不想与父母走得太近,因为从情感中,他们已经与父母保持了四十年的距离,现在,只是因为父母老了,需要照顾了,才不得不走近他们。可是,只要离父母近了,早年的痛苦的体验就会被重新唤醒


子女的迟疑,父母是可以感受到的,这往往又会引发父母被忽视、被抛弃的恐慌和愤怒,抱怨子女“不孝”,试图用责怪把子女拉回身边。但当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不满时,又会引发他们更强烈的不知所措: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无暇照顾使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陪伴体验,但现在又如何去陪伴父母呢?


理智中,他们知道应该尽量满足父母的需要,情感中,他们又需要与亲密体验保持更远的距离——因为他们根本就缺少与父母亲密相处的经验。


有一次,我的母亲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老来难”的视频歌曲。那首歌虽然在讲的是人老了之后的各种行动不便,但整首歌都充满了对儿女的责备。我告诉我的妈妈:


“以后不要再转这样的内容了,如果父母对儿女的情感世界里只有责备和抱怨,那是很难得到来自儿女的爱的,没有爱做基础的照顾不会持久,如果那样的话,老来不难才怪。”


实际上,人老了,依然需要“正能量”,一位对世界充满敬畏与爱意的老人,是不会太孤独的。


当父母可以体谅到儿女工作生活的艰难,并不强求儿女“孝顺”时,孝就真的来了,因为爱的需要会驱动儿女回到父母身边。当父母相信自己不会被儿女厌弃,相信自己可以获得来自儿女的关爱时,快乐就来了,因为信任可以让他自己内心充满安全和满足的体验。这并不是要父母自欺欺人,而是因为,我们无法用伤害与抱怨换来“被爱”,但是,爱与信任可以。


“孝”本身是一件充满了爱与联结的事情,父母与子女之间本来就有天然的爱的联结,只是在日积月累的生活磨砺中,这些情感有时会变了味道。


如果父母将对子女的期待放在了“顺”上,两代人之间就进入了权力的争夺,而失去了两代人之间原本该有的情感联结。


要求子女顺从的父母,往往与子女之间会有很大的张力,也更容易看到“不孝”的子女。


然而,对于做父母的人来说,完全做到对儿女的爱与信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能力最初的发展源头,来自生命头几年与自己的养育者的关系,在之后的几十年人生中,又不断的改写、重复、强化、恶化或修复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的早年成长中的创伤体验也会再度被唤醒,投射在与自己孩子的关系中,形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爱恨交织的情感纠缠。


现已耄耋之年的祖辈,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动荡,不可避免会不断破坏他们内心的安全与信任,当他们渐渐老去,渐渐失去赖以体验安全的健康、财富、能力等时,他们能够抓住的,唯有自己的儿女。当然,他们能抓住的东西越少,他们的世界就会越狭窄,反过来,他们就会更加死死地抓住儿女。


解开这个死循环,单纯依靠祖辈的努力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处于中间的我们能够首先做出一些妥协,帮助祖辈内心安定下来。


所以,对于生于六、七十年代的这一代人,的确是要担负起前辈所不曾遇到过的重担。但这一切是值得的,这一代人的努力,不但是在帮助父母,也是在帮助子女探索一条发展的路,更重要的,是将自己从重压与伤害感里解放出来。



帮助父辈与子辈的方式,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其实还是那个旧命题:发展爱自己的能力,帮助自己生活得更好。


实际上,让这一代人同时拥有三辆豪车,满足三代人的可能很小,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让你自己拥有一辆豪车还是有可能的。当你真的拥有了这辆豪车时,也许会唤醒父母的嫉妒,但是没有关系,你可以如实告诉父母: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目前真的没有能力再给你们一辆,但是我愿意带你们一起享受这辆车。当我有精力时,我会回到你们身边陪你们,当我没有时间时,也请你们相信我并不是不爱你们,但是我不能把自己的这辆车送给你们,因为,开好这辆车是我的责任。


面对你的孩子,你依然可以带着他享受这辆车,但是不必试图再给他一辆,比给他一辆现成的车更重要的,是享受“一起享受”这个过程,这就是传递爱的过程,然后一直心怀期待与信任:相信他有能力在将来的某一天,拥有他自己的一辆豪车,而这些,比给他一辆现成的车,重要得多。



这辆豪车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是成功的事业,也许是幸福的家庭,也许是满足的心灵。不管是什么,这辆车都是在历经各种艰难之后才可能获得的,你能得到它的可能,也基于你应对这些艰难的方式:


  • 当你因为经历的各种艰难而抱怨、踟蹰时,你可能与它失之交臂;

  • 当你终于决定接受这些艰难的考验,与之和平共处时,爱的能力就会被唤醒。


爱,是修复那些痛苦体验的强效药。爱来了,车就来了。


 -关于作者- 


本文首发于十分心理(ID:shifenxinli),一个家庭与个人成长的支持平台。《心理月刊》创始团队再出发。



全新频道“博识好物”正式上线

让有格调的你,拥有更精致的生活

第二期好物推荐

立体防盗背包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好物详情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没买房的恭喜了!楼市彻底变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