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轮财富大洗牌正在进行,错过这波真就完了

2018-05-02 金石道

作 者:宁南山

来 源:宁南山(ID:ningnanshan2017)


这波红利,空前绝后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今天持续了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将会在未来一二十年逐渐结束。这个预计会持续超过半个世纪的长时间高速增长,不仅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以后估计也很难再有了。


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整个国家的面貌彻底改变。


有很多人小时候还是光脚没有见过飞机火车的农村孩子,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却是在大城市有房有车,穿着西装见客户。


刘强东就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电灯,现在已经是京东老板了。


这么巨大的变化和机会,错过了真的是太可惜了。


今天我们从2018政府工作报告和数据,来看看目前中国经济的一些变化和趋势。


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最常见的是三驾马车理论,也就是经济的发展来自于三大需求:投资,出口和消费。


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需求的核心和主体都是人:消费是中国人买东西;出口是外国人买东西;投资是政府和企业买东西。


根据2017年的统计公报,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8%,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32.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9.1%。


虽然说是三驾马车,其实三匹马的力量是完全不一样的。总体是6:3:1的态势,国内消费的力量是出口的六倍多,出口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已经比较小了。


出口:中美贸易战是最大变数


中国经济从2001年加入世贸以来,出口猛增带动了经济发展。


中国出口金额从2001年的2661亿美元,猛增到2007年的12200.6亿美元,六年时间增长了4.585倍。


所以说出口在21世纪的头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发动机。


而从2007年到2017年,出口仅仅从1.22万亿美元增长到大约2.27万亿美元(15.33万亿人民币),十年增长还不到一倍,这还是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要说以后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也很难了,2017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有9.1%


直白地说,我国出口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出口“看天吃饭”的时代,也就是受外部需求的变化影响极大。


1. 日本失去的第三个十年已经在路上


外部需求的情况,2017年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美国2.3%,欧元区2.3%,日本1.7%。


先继续嘲笑一下日本,从1995年的巅峰,到2017年已经是第22年了,经济还是这个情况。


2. 欧美经济复苏比较明显


欧洲和美国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经济都在强力复苏,尤其是美国。标准普尔2月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会增长2.8%,美国白宫2月21日向国会提交的年度经济报告,更是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会增长3.1%。


因此预计中国2018年出口形势会不错,实际上2018年1月中国出口增长6%,二月更是大幅增长17.2%,即使考虑春节因素,这也是不错的成绩。 


3. 美国今天已经不具备遏制中国的能力


2018年的出口,最大变数是美国的贸易战,不过也不会影响太大。


中美都是体量巨大的强国,中国加入世贸17年,贸易战已经习惯了,你有牌打我也有牌打,中美都是有实力同时又理性的文明国家,和俄罗斯,德国,日本,朝鲜这些容易情绪激动的民族不一样。


中美要是打贸易战,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打贸易战,可能会在某个产业打贸易战,但是绝对不会在所有的时间在所有的产业打贸易战。


一切贸易战都离不开客观的实力对比,美国今天已经不具备遏制中国的能力。


总的来说,今年随着各国经济普遍回暖,出口的需求问题不大,这也会刺激国内企业扩大投资。但是总体而言,估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基本会在一个百分点左右浮动。


出口这个经济增长发动机,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已经比较弱了,另外处于易受外界形势影响的非稳定状态。


消费:拉动下一波增长的绝对主力


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人的消费才是最重要的核心动力,简单的说,你花不花钱,其实决定了国家经济是否会增长。


这跟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的中国一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目前中国人的收入在全球范围来看都不算低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年收入普遍是二十多万人民币的水平。中国年收入能达到二十多万的人,其实已经一大把了。


按照中国2017年7.3%的增速,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因素,十年内中国家庭收入中位数达到美国40%-50%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可以迈入发达国家门槛了。


中国人收入在2017年的快速增长,为2018年的消费继续提升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按照2018年1月《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国老百姓今年的实物商品消费金额预计为5.8万亿美元,将会超过美国。



一般来说,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中国政府就会想办法刺激消费,主要通过房地产和汽车两大项,当然也搞过家电,比如2007-2013年执行了五年多的家电下乡补贴,就大大刺激了农村家电消费。


1. 汽车——刺激消费的大杀器


作为第一大工业消费品的汽车,是我国刺激消费的大杀器。


2015年的时候经济不好,当时推出一个政策,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从10%降到5%。也就是一辆十万元的车便宜了5000元。


结果2016年中国乘用车销量猛增14.9%,而2017年的增长率只有7.3%。很显然,降低税收对刺激汽车消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汽车购置税从5%上调到7.5%。


而从2018年1月1日开始,汽车又恢复到了10%的购置税率。


2018年汽车购置税回升到10%的正常水平,可见中央判断消费目前问题不大,不需要通过汽车来进行刺激。


为什么刚好是2009年和2015年实行购置税减半的政策?


说白了还是经济不好,需要刺激消费。所以下一次中国经济什么时候不好,看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大概就知道。


2. 棚户区改造——刺激地区经济的利器


另外,我国刺激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利器—棚户区改造2018年还将继续进行,今年将会改造580万套,比去年的609万套有所减少了。


我国现在的棚改全部是主推货币化安置,也就是直接给钱给拆迁户。这其实是我国最近几年的重大改革,以前主要都是给房子。


货币化安置,给拆迁户钱之后,鼓励他们去购买商品房,而不是租房等两年然后回迁。政府统一和开发商谈价格,搞团购,这样还可以帮助拆迁户拿折扣,对开发商的商品房去库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拆迁户买了商品房,还得花钱装修,购置新的家具,于是消费就被刺激起来了。


今年580万户棚改,意味着我国今年有580万个拆迁户,理论上每个拆迁户都会拿到十几万到几十万元的现金。


我国棚户区改造,主要是针对重点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独立工矿区和三线企业集中地区等,当然大城市也有棚改,棚改成了刺激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景气的一个利器。


 从棚改和汽车购置税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目前没有大搞刺激消费的政策,说明目前消费增长的势头还是可以的。


3. 缩小收入差距——中央集中精力在干的大事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为了保证中国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在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就是减少收入差距,这个对支持消费增长至关重要。


人越有钱,那么能存下来的钱就越多,换句话说,人越有钱,那么没有被花掉的钱就更多。


同样是年入一个亿,让一个富人挣了,他这一年也就是买一辆汽车,这一亿让一千个人挣了,一年会买一千辆汽车,对需求的带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说要缩小收入差距。


所以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关于收入的部分,全部是调节收入差距的。


1. 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这个是提高老人收入,我国城市老人养老金普遍2000元左右,农村老人普遍七八十元左右,简单的说,就是多给老人钱。


2. 合理调整社会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还是要继续上调,也即是说,多给底层发钱。


最低工资虽然每次提高就是一两百元人民币,国内很多工厂给的底薪都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给,根据底薪算加班费,底薪随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加班费之类也随之提高了,一年就能多出几千元收入。


3.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特殊岗位倾斜


实际上是鼓励干部和职员到穷地方工作,提高艰苦地区工资水平,也就是多给艰苦地区的单位发钱。


4.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


这一条也很清楚,给中产降低负担,刺激消费。


多给“底部中产”钱,多给生病的人钱,多给养孩子的人钱。所谓底部中产,是指收入超过起征点不多的人群,起征点提高可以全部免掉他们的个税,给其减负,提高其消费能力。

  

5. 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这条具体什么措施没有说,但是实际上导向是很明确的,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类收入为工资、经营性收入(例如农家乐,路边的商店个体户)、财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也就是养老金为主)。


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省为例,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增长最快的部分是财产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收入增长最快的部分是房租上涨,这就有点尴尬了…….


所以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了,要鼓励老百姓通过劳动增加收入,也就是多在经营和工资两项上下功夫,转移性收入(养老金)国家会安排增加养老金,老百姓不用管。而财产性收入国家则不说鼓励增收了。


财产性收入增长其实是好事,但是太快又是坏事,毕竟一个社会的财富还是主要靠劳动来创造的。


除了这五条,另外还有一个房地产税正在立法。这个房地产税,按照普遍的预计,主要向多套房的富人征收,而普通人基本会在豁免范围以内。说白了还是调节贫富差距为主。


五条方法和房地产税,全部是聚焦缩小收入差距,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发展。


投资:量的时代已经结束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个穷国,不仅中国老百姓没钱消费,中国政府和银行也没啥钱,所以也很难有钱去搞投资。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个穷国,不仅中国老百姓没钱消费,中国政府和银行也没啥钱,所以也很难有钱去搞投资。八十年代中国研发运十民航客机,总投入5.377亿人民币,后来就下马了,投资太大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没钱玩不起太多高科技,五亿多在现在不算什么,在当时可是天价。


1986年3月中国启动的863计划,专门研发高技术项目,是王淦昌,王大衍等科学家联名提出的建议,当时科学家们只敢向国家要两个亿,可见当时国家资金的窘迫程度,结果没想到领导人最后不仅同意了,还批了一百个亿,简直让科学家们喜出望外。


今天的中国,已经从三十年前的资本短缺的时代,进入了资本丰富甚至富余的时代。


中国的投资正在进入从量到质的转变期。投资这个经济发动机也在逐渐熄火。


下图来自国家统计局,可以看出在2008-2010年三年,我国形成了投资高峰拉动经济增长,投资对经济贡献率,2008年为53.2%,2009年更是高达86.5%,2010年为66.3%。其中2009年这么高是因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率为负,之后总体呈现不断下滑的态势。



2016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下降到42.2%,到2017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只有32.1%了。


为什么投资越来越难以带动经济增长了呢?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基础设施短缺,房屋短缺,产品短缺的中国,而是一个已经开始出现过剩的中国,你继续投资扩张量,只会加剧过剩,真正需要的是高品质的服务和产品。


我们看下图,投资分为四大部分:制造业、房地产、基础设施、第三产业。



1. 房地产


首先是房地产,2017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逻辑,随着年轻人总数的逐渐减少,对新房的需求在不断下降,理论上,2018年进入社会的应该是1996-2000年左右的年轻人,我国95后人数相比80后出现大幅下滑的态势。


年轻人少了,房子的需求就是问题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城城镇,挑战非常大,防止盲目投资形成新的库存将是长期的任务。


下图是2016年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25-29岁有1.0666亿人,而20-24岁只有7910万人,15-19岁只有6156万人。



我国新建房主要是二线城市及以下:


一线城市,例如北京,深圳等,早已进入存量房时代,市场上交易的房子大部分是二手房;


二线城市也在快速向这一步迈进;


三四线城市还是主要以新房为主,但是由于人口流出,防库存是主要任务。


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人口的变化趋势,那就是现在中国大量地区人口已经下降了,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少数大型城市。对一个省而言,人口在朝省会集中。


如果我们把几十个一二线城市全部算上,基本上可以看出全国三四线城市以下的人口总量是在趋向减少的。所以说通过投资新建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趋弱。


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就会开始进入行业整合,大鱼吃小鱼的时代,


2017年碧桂园、万科、恒大三家大型房企销售均超5000亿。


碧桂园销售额增长73.4%,达到5508亿元,一跃成为第一;

万科2017年销售额5298.8亿元,增长45%;

恒大2017其销售金额约为5009.6亿,同比增长34.2%;


三家房企的销售额增长显著的快于行业平均水平,集中度不断提高。


2. 基础设施


在2016年和2017年,中国通过大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换来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我国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4%,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但是高速投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力其实在越来越弱。


以铁路为例,中国对铁路的投资,2014—2017年这四年铁路建设投资进入八千亿元稳定期,其中2014年为8088亿元,2015年为8238亿元,2016年为8015亿元,2017年为8010亿元。而在2018年,这个数字将会变成7320亿元,首次从八千亿级别出现下降。


中国的铁路,最值钱的路段其实已经修完了,京沪高铁就是全国最值钱的一条线,目前主要大中城市基本接入高速铁路网,越往后修主要是补充连接,经济价值越来越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低。例如现在正在修的川藏铁路,其主要是战略意义大于经济上的意义。


公路也是一样,我国还在不停的修高速公路,但是中国哪个大中城市现在没有高速公路吗? 基本都有了,不要说沿海省份,现在连河南,江西,贵州都县县通高速了。


由于中国对全国基础设施100%覆盖有一种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情结,典型的就是各种村村通工程,每一个村庄都要有互联网,公路,电力,广播电视,而且标准还不低,因此未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会继续进行,当然经济效益递减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了,基础设施我国有一个很好的机遇正在来临,那就是作为通信基础设施的5G网络,当年2018年5G网络还不会开始大规模建造,但是5G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


3. 制造业


制造业领域,中国2017年投资了19.36万亿元,只增长了4.8%,为什么增长这么慢呢? 


主要是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64430亿元,下降1.8%。例如我们的钢铁产业,主旋律就是去产能。


与此同时,两大核心产业汽车和电子的投资却在高速增长:一个是汽车制造业投资完成13100亿元,增长10.2%;另一个是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2914亿元,增长25.3%。


如果看所有的高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全年为42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制造业已经出现了显著分化,传统高耗能,产能过剩的工业投资很难增长了,因为已经产能过剩;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却很快,可见市场需要的是高技术的产品。


所以说,对制造业投资来说,现在已经过了追求量的阶段,而是要提高质,一旦从追求量的阶段到了提高质的阶段,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为什么呢?当市场处于成长期的时候,所有企业的投资都能赚钱,只是赚多和赚少。好比这条街的人早餐需要吃200个包子,两家包子铺投资的总产能100个,当然100个都够卖出去并且赚到钱。


当产量足够,市场已经饱和,就会进入零和游戏阶段,也即是只有质量和技术水平更高的企业会胜出并盈利,其他企业的投资则会出现亏损,从而降低总投资效率。


4. 第三产业


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短缺产品吗?可以说没有。


同样的还有第三产业,也是进入到追求质的阶段。


中国以后的投资,更多的是结构的调整,同样的一万亿,投到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尤其是中国还比较落后,存在巨大国产化替代空间的产业,对经济的增长拉动会更大。


结语


简单的做个总结:


1. 需求的三驾马车已经熄火了两个,消费作为绝对主力拉动经济的时代来临了,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逐步具备发达国家特征。


2. 本土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趋于饱和,那就要去一带一路国家寻找机会,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市场都处于短缺状态,因此修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扩大对中国制造的需求,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


3. 中国已经进入了发达国家攻坚阶段。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都在走弱,因此要保证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向高端,必须要保证国内产业能很好的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


4. 珍惜中国下一个繁荣二十年。


这个二十年是一个概数,按照我国官方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其实还有17年。


中国过去几十年之所以能高速发展,重要原因是我国的技术和发展水平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落差。二十年后中国和西方的技术水平已经总体基本拉齐,开始成为并行领跑者的时候,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就结束了。


下一个快速增长二十年,值得好好珍惜,这样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高速发展繁荣时期结束后,很难再有了。


中国社会将会从以7%增速发展快速变化的社会,变成一个2%,3%增速的节奏缓慢,变化缓慢的社会,进入类似于今天美国的社会形态。


我们今天你追我赶过程中形成的焦虑的快节奏生活,都将在那个时候终结。


同样的财富暴增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那时候我们回忆起现在,也许会说:


当年的中国真的是一个“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快速变化时代啊。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垃圾教育定律,正在废掉我们的下一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