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国在黄金时代超过欧美,为何最终沦为三流国家?

2018-05-05 金石道

作者:小蔡

来源:冷热军事史


说起阿根廷,大家会想起什么?足球天赋、浪漫探戈、现任教宗方济各还是军迷熟悉的马岛战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国民生活水平比欧美都好。


那么,阿根廷怎样从昔日的一流强国沦为如今的三流国家?


▲ 阿根廷探戈


阿根廷扩张时期


阿根廷原本是西班牙殖民地。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期间,阿根廷与其他西班牙殖民地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西班牙政府,最终于1816年成功独立。


独立后由于领土划分不明确,阿根廷与其他拉美国家发生领土冲突,是为三国同盟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以阿根廷及其盟友获胜而告终,而阿根廷亦获得了北部与巴拉圭接壤的一部份土地。


三国同盟战争的胜利后,阿根廷野心膨胀,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间展开了领土扩张计划,最终的国土面积比刚独立时翻了一倍。过了不久,又有大量欧洲移民带着资金和技术来到阿根廷,阿根廷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


▲ 阿根廷地图


欧洲人的移民天堂


为何有大量欧洲人突然移民到阿根廷呢?这跟欧洲当时局势有关。


十九世纪中后期,因为民族主义和工人运动,欧洲的局势都十分不稳定,各种罢工运动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


这种动荡不安的时势,对于中小资本家和中产阶级一点好处都没有。他们没有雄厚的资本和对政府的影响力,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移民到一个局势相对太平的地方,这才可以保留自己的财富。


当时,阿根廷跟先前交恶的拉美邻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各国关系走入正常化,阿根廷的局势远比欧洲稳定。


▲ 十九世纪后期的普法战争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阿根廷地处拉丁美洲,不需要跟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结为军事同盟,可以保持其中立国地位。


另外,阿根廷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族下的西班牙语。欧洲除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国的语言也属拉丁语族。而且阿根廷信奉天主教,主要人口是西班牙裔白人。


综合上述条件,阿根廷对欧洲人来说是一个政局稳定、语言容易理解、文化差异较小的地方。所以有不少欧洲人热衷于移民到阿根廷,尤其是说拉丁语族语言的国家。


阿根廷在建国後的一连串扩张行动,令国土面积大增,其中不少是未开发土地,尤其是巴塔哥尼亚地区,整个区域都是肥沃的火山泥地段,特别适合种植业和牧畜业的发展。


▲ 巴塔哥尼亚地区


对於欧洲小资本家和中产阶级而言,阿根廷就是一个未被开发的金矿,他们相信只要稍加投资到当地的农牧业,必定能够暴富。


与此同时,阿根廷政府为了吸引欧洲移民带着资金来到当地,推出了经济自由政策,并以低税收吸引欧洲人到当地投资。


黄金时代:比欧洲强国还富裕


欧洲移民带来的大量资金,使得阿根廷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富裕国家。


资金涌入刺激了种植业和牧畜业的发展,阿根廷拥有很多大型农场,农作物产量大增,小麦产量更是世界之最,年出口量达250万吨,阿根廷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此外,阿根廷河流牧草资源丰富,投资者养殖了大量的肉牛和奶牛,使得阿根廷的牧畜业也远超欧洲国家。


与此同时,由于冷藏技术日渐成熟,阿根廷人可以利用配有冷藏设备的货船将当地的牛肉、奶制品运到遥远的欧洲。当时阿根廷的肉类出口达36.5万吨,为世上最大的肉类出口国、牧畜业巨头。


凭着欧洲移民的资本充分发展有先天优势的农牧业,阿根廷经济快速发展,更成为世上第五大出口国。阿根廷政府也有了足够的财力,去发展国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


▲ 20世纪初建成的移民公寓


1913年,拥有18个车站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正式开通,阿根廷成为世上第五个拥有地铁的国家,也是南半球第一个、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国家。


地铁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当高,阿根廷的殖民母国西班牙要到1919年才有地铁,可见阿根廷资本有多充裕。


▲ 阿根廷地铁站


因为农牧业发达,阿根廷解决了食品短缺和营养不良的问题,死亡率比建国初降低了80%,当1880年代美国还存在三餐温饱的问题时,每个阿根廷人每日享用最少一瓶牛奶,阿根廷生活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此外,基于农业出口带来的庞大收益,阿根廷政府在十九世纪就推行强制义务教育,识字率从早期的22%上升至世纪未的65%,这在当时已是很高水平,比美国还高,不少拉丁美洲国家要到1950年代才达到这个水平。


到二十世纪初期,阿根廷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加拿大、德国、荷兰,挤身世界第七,全国铁路网也从最早的503公里增至31,104公里。


建国之初,西班牙人以「大农村」来取笑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但到了这时,地铁发展、急速城市化、富裕的市民,使得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为了「南美洲的巴黎」,欧洲人趋之若骛。


▲ 如今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你像阿根廷人般富有」,当时欧洲人称赞一个人富有时经常这么说。可惜,好景不常,二十世纪前期的一次经济危机使得阿根廷走上了下坡路。


经济大萧条,黄金时代终结


农牧业发达,令阿根廷成为经济强国,也让阿根廷人自满。


阿根廷政府根本没有考虑过投资到农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因此错失了十九世纪未期的工业化浪潮。这也导致全国的寡头经济非常严重、风险过分集中在极少数与农牧相关的行业。


1929年,全球经济大萧条率先在美国爆发,欧洲国家也先后遭殃。


欧洲民众连温饱都成问题,对肉类等高档农产品的需求大减,使得阿根廷的肉类滞销。依靠出口农牧产品致富的阿根廷,这时如顿失家庭支柱一样,进入了经济困难时期。


▲ 阿根廷畜牧业


与此同时,跟随工业化潮流的美国、加拿大等国成功实现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量产,继而成为了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可以生产出比阿根廷更廉价丶更优质的农产品,阿根廷赖以为生的农产品出口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惨淡的经济使得阿根廷人对政府极度不满。


在1930年代,阿根廷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经济大萧条下束手无策的民选总统,将阿根廷变成法西斯国家。


虽然阿根廷在二战期间保持中立,后来还对轴心国宣战,但阿根廷在战后却成为纳粹的避难之地,阿根廷政府也对这些纳粹份子大加庇护,这令阿根廷在国际上恶评如潮,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 藏匿于阿根廷的著名纳粹战犯艾希曼,后来被以色列摩萨德抓回国审判


庇隆时代的短暂中兴



1946年,有左翼背景的胡安.庇隆当选阿根廷总统,旋即推行社会改革,例如将重点工业和公共设施国有化,提高基本工资和改善工作环境,从而基本实现了全民就业,又还清了经济大萧条后所积下来的外债。


阿根廷的经济环境回复至大萧条前的水平。


庇隆的妻子,也就是著名的庇隆夫人,也为自己丈夫的政治事业劳心劳力。她推动国会授予女性参政权,提升妇女地位,又为弱势群体争取合理的社会救济,使得阿根廷人的团结性达到空前的高度。


▲ 庇隆夫妇


1952年,庇隆夫人因急病早逝,阿根廷全国甚至欧美国家都为之震撼,而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是后世纪念庇隆夫人的「国母」形象,可见庇隆夫妇在阿根廷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庇隆虽然一度令阿根廷的国势大有起色,但过于福利化的政策却耗尽了阿根廷的巨额外汇,造成庇隆后期的经济下滑。另外,阿根廷本土法西斯主义再度抬头,军方于1955年发动政变,将庇隆流放到国外。


此后,阿根廷就进入了连年的军政府统治时期,军事政变已成为阿根廷的平常事,虽然偶有一两位军人领袖会治理国家,但阿根廷的经济却难见起色。


▲ 阿根廷国会大楼


即是到了以后的民主化时期,阿根廷大企业也频频破产、外资加速逃离。阿根廷再也不是上世纪初期的经济强国,而是彻底沦为三流国家。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这就是读书和不读书的最大差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