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儒风大家
授权图片 | 王广斌 摄
先秦时代是中国智慧的大爆发期,百家诸子,群星闪耀,而庄子无遗是其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
这种耀眼,不在于其学说日后成为显学,不在于其曾“拜相拜将”,匡诸侯,成霸业,而在于《庄子》书里呈现出来的敏锐的洞察,鞭辟入里的说理,丰富的想象,让人受益匪浅。
就其生平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人比庄子想的更通透,活得更洒脱。
哲人的智慧和思想总是能照耀历史更久,给后世以更多答案及启迪。
当我们处于思维陷阱的时候,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活得纠结的时候,读一读庄子,总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和心得。
不拧巴的性格
我们每个人,都见过自身和他人性格上的拧巴。
什么是拧巴?
所谓的拧巴,简单说就是别扭。和自己过不去,和别人过不去。
在一些点上死拧,过不去。
拧巴的性格,本身就带有纠结和自我矛盾之处,带着拧巴生活,会一路上障碍不断,自己难受,别人也难受。
性格中带有拧巴之处的人,多是固执于认知,又带有完美主义倾向,在自己的思维圈子里原地打转。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认知高度不足,缺乏智慧和理性,囿于短见;认知宽度不够,让他们以为自己坚持的道理就该是世界的样子。
在这点上庄子做的很好,因为他最懂得通透和逍遥。
跟庄子学不拧巴,我们要学他对待现实的态度以及像他那样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庄子对待现实,是非常具有理性的。
在《知北游》中,庄子借颜回孔子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生活观念:
真正的圣人平和地与万物相处却不伤害万物。因为不伤害万物,万物也不能伤害他。恰恰由于彼此都无伤害,故而万物能够与人相来往。山林啊,平原啊,使我欣欣然而快乐啊!然而,快乐还没有过去,悲哀就接着来了。悲哀与快乐将要降临于我,我不能够拒绝;它们要走了,我也不能阻止。
(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简单来说,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从容生活。
有这样的观念,难怪庄子能活得逍遥。
另一方面,庄子之所以能不受外界和自身的影响,在于他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曾说过:“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独有”可以理解为“独立有我”,独立自我,自我愉悦,自我满足。
这种观念能超越现实的障碍,建立自足完善的人格世界,这样活着才能不被他人和外界影响,将自身性格修炼得通透而不拧巴。
2
不焦虑的心灵
在《渔文》篇里庄子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胆小如鼠的人,走在路上,偶而低头看到自己的身影和足迹,以为遇到了鬼怪,心里十 分害怕。他想摆脱这些可怕的东西,就快步跑起来。
不料,步伐越快,足迹越多;跑得越急,影子追随越紧。他更加害怕起来,以为跑得还慢, 便拚命跑了起来,结果精疲力尽而死。
这就是“畏影恶迹”的故事。
典型的因心灵焦虑而导致自身兵荒马乱的表现。
庄子是旷达的,他认为人生虽然有社会的束缚及不平等,自身的局限,但是人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追求,不被他人累,不为物役。
庄子一生都比较清贫,却拥有充分的自在和快乐。
在于其不被名利财物这些外物束缚,通过自身来追求自己的逍遥自适。
他拒绝了楚王之聘,并以“吾将曳尾于途中”来作答,可窥一斑。
在《齐物论》中,庄子这样说过: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才琐碎不断。
不焦躁,不牢骚,这就是庄子的自我心灵把控之道。
不勉强的生活
庄子崇尚“道法自然”,在生活观层面,不认同其他学派对生活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要求。
他认为人就是天地间自然生物的一种,也理应活得自然而然,不该勉强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
庄子强调的自然,其实就是生活越简单越好: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让王》)
这一句可以概括其全部生活观。
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gòu)中,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意思是很多自己得不到,做不到的其实是命中注定,不该勉强去求。
因为是这些得不到的是无可奈何的,所以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这样幸福指数才高。
庄子理想的生活是做减法。
因为生活需要的本来就不多,而人容易被物所影响。
所以要不断去掉,不断忘掉,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
遵循内心自然而然的想法,那些多余的欲望和追求,其实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需的,都是勉强的。
不勉强的生活,才会热气腾腾,鲜活长久。
千岛书院好文推荐:梁启超96年前的演讲 :学会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