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颗心的历史

postpost 3standardstoppage 2021-03-18



❤️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最常使用的词汇之一,大多时候我们都是用它来表达爱意或是感激,在一些无话可说的场合,一颗❤️也可以成为简短而必要的祝福。然而,在这个人人比心的世界,这颗看似单纯和温暖的红色心脏散发出来的都是善意吗?


❤️其实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说它已经完全嵌入了当代社会阶级、性别与种族的不平等环境之中。过去的五年里,世界各地的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其中❤️出现的频率就非常高。举个例子,在许多的线上研讨会与社交媒体平台中,❤️经常被使用在针对仇恨言论的争论中。


2017年,柏林最具影响力的数字文化节Re:publica把当年的主题取名Love Out Loud,❤️在这里被用作打击极右主义及民族主义的工具。


2018年,❤️被使用在都柏林发生的"Repeal the 8th"支持女性生育自由运动中。


2016年,在伦敦支持脱欧的英国居民写着"LOVE❤️EUROPE"


2014年,❤️被使用在马德里发生的"PRO LIFE"反对堕胎合法化的游行中。


这些内容躲在这个本身代表爱的符号的背后,是什么用意呢?以爱之名之外,更多的又是什么呢?



Sara Ahmed是一位来自英国的知名女性主义作家,她的写作是激进且具有攻击力的,她在过去的十年间在自己的博客feministkilljoys上坚持书写关于政治时事的评论,其中一篇名为“Fascism as Love”在前阵子美国爆发BLM运动期间被不同媒体多次提及。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推崇白人至上的极端团体在是如何离谱地使用“love”这个词语的。


2003年她写了一篇名为In the Name of Love的评论文章,其中提到世界各地有许多煽动仇恨和敌意的群体(hate groups)会以“爱”之名来命名自己的群体。比如,美国的Hatewatch网站是专门用来监视种族歧视群体的,仇恨组织的名单会像黑名单一样被公布在这个网站上。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叫做Lovewatch的网站,同样的种族歧视群体名单,在这里却变成了爱的名单。他们认为自己热爱美国,they love this nation,并把这种love局限在能够达成他们主张和目的的范围之内,与他们意识形态相同的人群,就是他们的同类,是以爱之名相互支持的同类,而所有的他者都是应该被消除的。所有的陌生人,或者意见相悖者,都是不能被爱的。因此,love在这个语境里变成了hate的源头。


2019年美国HATEWATCH网站上标记出940个白人极右组织,其中红色越深的区域密度越高。


这里,这篇文章的主角出现了。


Charlie-Camille Thomas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她在阅读了前面提到的Sara Ahmed的文章In the Name of Love之后,对❤️这个宇宙通用符号产生了很多怀疑,遂在2017年开始了名为In the Name of ❤️的调查项目。


项目开始的第一天,Thomas邀请了多个生活在欧洲的朋友,年龄范围在25岁至35岁,让他们记录下这一天内看见的所有❤️以及出现的文本环境。或许你也猜到了结果,社交媒体成为了所有人遇见❤️的第一环境,并且数量最多;其次是快消时装品牌店里的T恤、袜子、标签、塑料袋或者是橱窗。他们中的所有人都在当天至少见到了一颗❤️。


In the name of <3项目图片, Charlie Camille Thomas


这个项目调查的是❤️这个看似单纯的符号表面之下隐藏的实际内容。通过一个历史的、技术的和政治的眼光去看,这个项目希望能够梳理清楚❤️这个符号所处的环境。回溯到❤️的未知起源,再到(数字化)殖民文化,大数据资本化与审查制度的缺失等方面,看看这颗❤️背后的阴暗面。



考古学家Genevieve Von Petzinger在欧洲各地的洞穴墙上发现的符号最早可以追朔到四万年前,在随后的几万年里,它们一直被沿用,这也说明人类在非常遥远的过去就已经开始比较复杂的交流了。其中,condiform,来自拉丁文cor,heart,forma,form组成了现在的❤️,它存在了四万年。


2016年考古学家Genevieve Von Petzinger归纳出冰河时期欧洲出现的32个符号。


从形状上来说,❤️看上去与叶子或是种子的外观比较相近,然而这个轮廓的最源头到现在尚未明确,这个形状与"爱"能直接联系起来的原因也至今没有定论。不过,西方历史和艺术研究者都认同的观点是,❤️的普及过程是与欧洲历史和基督教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


大写字母S,"Roman de la poire",13世纪


"Portrait of a Young Man",15世纪,英国国家美术馆



Hjertebog,Heart Book,16世纪


根据有记载的记录,❤️第一次表达爱意的使用出现在中世纪的壁画"Roman de la Poire"中。时间穿梭回到13世纪,在那时的欧洲就把心脏的解剖形状与爱关联了起来,在诗歌盛行的当下,❤️也频繁出现在情歌、情诗与书籍中。


伊斯兰马穆鲁克游戏牌,13-15世纪


法国扑克牌,15世纪


历史学家Martin Kemp认为由贵族和骑士群体创造的宫廷诗(courtly poetry)深远地影响了欧洲游戏牌(playing cards)的转型。当来自埃及马穆鲁克地区的卡牌在14世纪流行于整个欧洲的时候,伊斯兰教的书写术逐渐被人们对国王和王后形象的忠诚所取代,这些形象很多时候由符号构成,而❤️就在列其中。而法国发明的52张扑克牌成为了我们沿用至今的标准娱乐牌,❤️也从此成为最流行的图示(pictogram)。


法国心形地图,1536


Cordiform map,心形投影地图,也称作威尔纳投影地图,是由15世纪用作划分"旧世界"与"新世界"的地图所发展而来的。因为地图是一个二维图像,如果想表现出三维的表面,就需要一种能够把经度和纬度转换成平面的理论和方法,即地图投影法。这势必会让曲面产生扭曲,❤️这个形状就是德国牧师威尔纳(Johannes Werner)在当时设想的形状。


The Five Wounds of Christs, 1468


The Sacred Heart of Jesus, Pompeo Batoni, c.1760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Leopold Kupelwieser, 19世纪





Medal of the Immactulate Conception, Saint Catherine Laboure, 1850


17世纪,❤️开始出现在罗马天主教的信仰中。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形象,圣母的化身张开左手,右手拂心,头顶圣光,这是非常经典的"天堂之母"的形象。这个图像从14世纪开始就被广泛使用在殖民过程中的祈祷活动中,之后在19世纪到20世纪,女性的身体成为了公正的象征,所有殖民主义(colonialism)或"文明的使命"(civilising missions)  都是使用女性的身体作为正义的符号。


"civilising missions"深深地影响了整个殖民叙事的形成,叙事这个行为本事就是依靠语言与符号的。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并非是一个通用的符号,而是一个关于领地与占有的故事中出现的标志。我们谈论历史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当下。把所有事物通用化,其实是一种对文化和语言的抹杀,而对殖民过程中使用过的符号的延续,则是一种对以欧洲为中心的(Eurocentric)历史观的延续。



前面提到的历史学家Martin Kemp以研究❤️的起源而著名,直到1977年I LOVE NEW YORK 出现,他停止了研究。这个标志出自平面设计师Milton Glaser之手,被用于美国纽约州(不仅仅是纽约市)的旅游业宣传,在纽约州的纪念品商店和宣传手册上都印刷有该标志。




这个标志是注册过的商标,每年由它产生的消费超过3000万美金。然而,这个标志的载体——T恤、杯子、钥匙链或者其他的旅游纪念品——大都是在美国之外的,劳动力相对廉价得多的国家生产的。


❤️似乎与金钱有着特殊的连接。爱,也变成了市场化的,批量生产的,商标化的东西。现在它更是一个按钮,你内心的喜好,甚至是性格,都依托在一个个出现在社交媒体中的❤️上,而回报给你的,则是最精准的广告投放。




瑞典右翼党派Alternativ for Sverige的标志


One Heart for Germany, 德国新纳粹党派


British National Party是英国的极右党派


Finnishness is in our hearts and will remain in spite of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芬兰极右组织Peruss


近些年的欧洲,主张白人至上的极右翼主义在欧洲愈演愈烈。❤️也多次出现在这些党派的标志中。


Who claims love? 谁来要求爱?这颗❤️在它温和无害的表面下藏着太多复杂的故事。种族主义或者民族主义,以爱与自由之名明目张胆地放大所有的歧视,这是全新的摆脱抑制的种族主义,新的meme,胜者为王的生存法则,以及永远巩固白人至上的greater good。


包括这颗❤️所在的一切符号,都会在政治叙事的多次改变中,逐渐远离自己原始指代的东西。越是渗透进我们生活的符号,越摆脱不了这样的结果。它是我们每天使用的语言,每天产生的消费,每天都在更加强调的意识形态。


In the name of <3动画视频, Charlie Camille Thomas


很高兴地告诉你,Charlie Camille Thomas的这个项目“In the Name of <3” 已经由荷兰出版社Onomatopee制作成书,现在已经到达,欢迎你随时来阅读!


In the Name of <3

Charlie Camille Thomas


Onomatopee

soft cover, 105 x 148mm, 152p





©️  3standardstoppage

转载和任何形式使用请先获得授权


我们是一家存在在纽约和北京的

 设计师品牌集合 | 书店 | 当代艺术 | 独立出版 | 失调电台


www.3ssstudios.com


微信:studio3ss

淘宝/微博/instagram: 3standardstoppage

播客:失调电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