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寒假作业没做完 多名学生开学坠楼 令人痛心

2017-02-14 红星新闻

昨日是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初级中学开学第一天,初三(1)班学生范博豪, 在学校坠楼身亡。而早上,父亲刚刚把他送到学校。


死者哥哥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他们从老师口中得知,昨日下午,范博豪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完成,被叫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为何没有做完。并让范博豪到老师办公室用电话通知家长到学校来。


随后,范博豪从教学楼下来,前往临近的老师办公楼二楼。死者哥哥说,事后他们看了学校的监控录象,范博豪上了办公楼二楼后,又从另一侧下来,因为二楼办公室的门锁着。


下楼后,范博豪就从跟随一辆运货车,趁学校大门打开,于5点33分从学校离开。死者哥哥说,下午最后一节课是5点40分下课,范博豪离校时还是上课时间。从监控视频未看出学校大门保安对范博豪有肢体阻拦。


到了晚上11点左右,范博豪被人在附近的安置小区同心幼儿园旁,一处五六层的高楼 附近发现,当时范博豪爬在地上已经不能动弹,他请求路人给他的家人打电话救救他 。


路人在先报警和拨打120后,于晚上12点左右辗转联系上范博豪的家长。但家属到达 后,范博豪早已没了呼吸。


死者哥哥说,范博豪的父亲当天去了市里,他的母亲在村里的家中,离镇上有13公里 ,他们家在镇上虽然有房子,但范博豪并没有钥匙。死者家属认为,范博豪从寄宿制学校离开五六个小时,学校未通知家长,对此负有责任。家属称希望查看范博豪是否参加了当日的晚自习,学校也未提供监控录相


据死者哥哥介绍,范博豪盆骨碎裂,左脚断裂,阴部肿胀,屁股/后背等多处发紫,公安部门认为范博豪是高空坠落身亡。但死者家属认为范博豪身上多处受伤,且现场无血迹,死亡地可能不是事发地,对死因存有异议。目前,家属暂未同意法医对尸体进行解剖。


红星新闻记者致电该校徐姓校长,电话一直被挂断。


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唐庄乡派出所 ,工作人员证实却有这一事件发生,当地警方从昨晚事发,到现在一直在现场处理。事发在当地人口密集区,围观群众较多。对于案件具体情况,该工作人员说,等去调查的警察回来后再说。


网络图片


实际上,就在各地中学陆续开学的这短短几天,全国正同时发生着多起学生坠楼事件——


2月12日清晨6点50分左右,重庆渝北区金山美林小区,一声闷响划破清晨的宁静,还差半个月满13岁的小阳(化名)背着书包从11楼的家中坠下。这一天,是小阳开学报到的日子。


事发后,小阳的姐姐在其书包中找到了未完成的假期作业。



重庆渝北区坠楼学生小阳正在被送往医院


2月9日,池州市一名16岁的少年,因寒假作业未完成就跳湖自杀,后因恐惧自行游上岸,随后又欲跳楼自杀。所幸,一名民警目睹此景,不顾危险将其死死抓住。




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些中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还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能面对压力和挫折?


湖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王云霞认为,压力是一种客观现实,不能逃避,主要是孩子的人生态度和他应对压力的方式出了问题。


在王云霞看来,这是我们的教育长期重智轻德的结果,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只关注孩子的学业竞争力,即所谓硬实力,忽视了孩子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力的培养,即缺乏软实力。孩子在外界压力面前缺乏调整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容易折断。

    

对于杭州市德育特级教师韩似萍来说,这个话题也很沉重:每个事件的内情是复杂的,“如果还有能量活,没有一个生命会选择去死。”她希望不要太多去责怪已经逝去的生命,需要我们反省的是,成年人一直告诉孩子们怎么能成功,却忘记或不愿告诉他们不成功时该怎么办?


图据网络


还记得10岁的成都男孩军军,在语文课本上留下遗言,“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 几次都缩回来了。”那一年,这个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从30楼纵身跳下。


昨日是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初级中学开学第一天,初三(1)班学生范博豪, 在学校坠楼身亡。而早上,父亲刚刚把他送到学校。


死者哥哥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他们从老师口中得知,昨日下午,范博豪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完成,被叫到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为何没有做完。并让范博豪到老师办公室用电话通知家长到学校来。


随后,范博豪从教学楼下来,前往临近的老师办公楼二楼。死者哥哥说,事后他们看了学校的监控录象,范博豪上了办公楼二楼后,又从另一侧下来,因为二楼办公室的门锁着。


下楼后,范博豪就从跟随一辆运货车,趁学校大门打开,于5点33分从学校离开。死者哥哥说,下午最后一节课是5点40分下课,范博豪离校时还是上课时间。从监控视频未看出学校大门保安对范博豪有肢体阻拦。


到了晚上11点左右,范博豪被人在附近的安置小区同心幼儿园旁,一处五六层的高楼 附近发现,当时范博豪爬在地上已经不能动弹,他请求路人给他的家人打电话救救他 。


路人在先报警和拨打120后,于晚上12点左右辗转联系上范博豪的家长。但家属到达 后,范博豪早已没了呼吸。


死者哥哥说,范博豪的父亲当天去了市里,他的母亲在村里的家中,离镇上有13公里 ,他们家在镇上虽然有房子,但范博豪并没有钥匙。死者家属认为,范博豪从寄宿制学校离开五六个小时,学校未通知家长,对此负有责任。家属称希望查看范博豪是否参加了当日的晚自习,学校也未提供监控录相


据死者哥哥介绍,范博豪盆骨碎裂,左脚断裂,阴部肿胀,屁股/后背等多处发紫,公安部门认为范博豪是高空坠落身亡。但死者家属认为范博豪身上多处受伤,且现场无血迹,死亡地可能不是事发地,对死因存有异议。目前,家属暂未同意法医对尸体进行解剖。


红星新闻记者致电该校徐姓校长,电话一直被挂断。


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唐庄乡派出所 ,工作人员证实却有这一事件发生,当地警方从昨晚事发,到现在一直在现场处理。事发在当地人口密集区,围观群众较多。对于案件具体情况,该工作人员说,等去调查的警察回来后再说。


网络图片


实际上,就在各地中学陆续开学的这短短几天,全国正同时发生着多起学生坠楼事件——


2月12日清晨6点50分左右,重庆渝北区金山美林小区,一声闷响划破清晨的宁静,还差半个月满13岁的小阳(化名)背着书包从11楼的家中坠下。这一天,是小阳开学报到的日子。


事发后,小阳的姐姐在其书包中找到了未完成的假期作业。



重庆渝北区坠楼学生小阳正在被送往医院


2月9日,池州市一名16岁的少年,因寒假作业未完成就跳湖自杀,后因恐惧自行游上岸,随后又欲跳楼自杀。所幸,一名民警目睹此景,不顾危险将其死死抓住。




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些中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还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能面对压力和挫折?


湖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王云霞认为,压力是一种客观现实,不能逃避,主要是孩子的人生态度和他应对压力的方式出了问题。


在王云霞看来,这是我们的教育长期重智轻德的结果,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只关注孩子的学业竞争力,即所谓硬实力,忽视了孩子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力的培养,即缺乏软实力。孩子在外界压力面前缺乏调整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容易折断。

    

对于杭州市德育特级教师韩似萍来说,这个话题也很沉重:每个事件的内情是复杂的,“如果还有能量活,没有一个生命会选择去死。”她希望不要太多去责怪已经逝去的生命,需要我们反省的是,成年人一直告诉孩子们怎么能成功,却忘记或不愿告诉他们不成功时该怎么办?


还记得10岁的成都男孩军军,在语文课本上留下遗言,“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 几次都缩回来了。”那一年,这个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从30楼纵身跳下。


写作业的孩子(图据网络)


孩子们真的愿意漠视乃至放弃自己花儿一般的生命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 深地思考……


你懂挫折教育吗?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不过份庇护孩子,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地经受挫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以达到越挫越勇的目的,因此锻炼出孩子内在的抗压能力,和解脱困境 的能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现在很多家长对于挫折教育的看法往往过于 偏颇,因而使得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误区1: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吃苦


一谈到挫折教育,就想到要让孩子吃苦,例如挨饿受冻、干脏活累活等。


事实上,挫折教育并不等同于吃苦。它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 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 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 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误区2:挫折教育不需要给孩子提供任何帮助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 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例如,孩子摔倒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而不要出 手帮忙。但这个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挫折,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 。如果家长不去扶他,也不做任何表示,孩子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


因此,家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


误区3:孩子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 的帮助。这些都是挫折教育的机会,也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挫败感。


所以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挫折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人失 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 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因此,家长无需再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误区4:小宝宝不应经受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孩子长大以后的事情,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委屈。实际 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让孩子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 例如,不以孩子为中心,延迟满足、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都是孩子成长 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误区5:强调挫折,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


在挫折教育中,父母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孩子的感受与情绪。因此,父母要更多地关注 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他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 ,并引导孩子看到这个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一个办法行不通,可以再想一个。


就算学习成绩不好,还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乐趣——在父母适当的关爱下, 也许他们更能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大人。




红星新闻记者 王毅

编辑 蓝婧 实习生 李珊




孩子们真的愿意漠视乃至放弃自己花儿一般的生命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 深地思考……


你懂挫折教育吗?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不过份庇护孩子,让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地经受挫折,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以达到越挫越勇的目的,因此锻炼出孩子内在的抗压能力,和解脱困境 的能力。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现在很多家长对于挫折教育的看法往往过于 偏颇,因而使得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误区1: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吃苦


一谈到挫折教育,就想到要让孩子吃苦,例如挨饿受冻、干脏活累活等。


事实上,挫折教育并不等同于吃苦。它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 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 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 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误区2:挫折教育不需要给孩子提供任何帮助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 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例如,孩子摔倒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而不要出 手帮忙。但这个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挫折,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 。如果家长不去扶他,也不做任何表示,孩子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


因此,家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 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


误区3:孩子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 的帮助。这些都是挫折教育的机会,也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挫败感。


所以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挫折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人失 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 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因此,家长无需再人为地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误区4:小宝宝不应经受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孩子长大以后的事情,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委屈。实际 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让孩子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 例如,不以孩子为中心,延迟满足、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都是孩子成长 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


误区5:强调挫折,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


在挫折教育中,父母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孩子的感受与情绪。因此,父母要更多地关注 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他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 ,并引导孩子看到这个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一个办法行不通,可以再想一个。


就算学习成绩不好,还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生活的乐趣——在父母适当的关爱下, 也许他们更能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大人。




红星新闻记者 王毅

编辑 蓝婧 实习生 李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