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者出现,打疫苗有用吗?抗体能存在多久?专家详解

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 2020-09-06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一名33岁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从欧洲返回香港后被再度确诊,而这名患者也是全球首例被认定为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


此前报道:全球首例!港大证实有康复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


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担心,抗体是否还能发挥作用,会因此影响正在研发的疫苗吗?根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26日,世卫组织发言人公开发言称,全球2300多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出现了此1例康复后二次感染的病例,并不常见。对此,多名专家向红星新闻解释,抗体在人体能存活多久尚不明晰,但抗体在面对新冠病毒时能发挥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至于疫苗的研发,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疫苗很大的作用,是争取让人类在面对病毒时,能产生抗体,在感染新冠病毒时,能减轻症状或无症状,同时缩短传染周期,减少传播范围,避免大规模暴发。


核酸检测


全球首例

香港一名患者新冠二次感染


据海外网消息,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8月24日证实,一名33岁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欧洲返回香港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为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而非“复阳”。


据香港媒体8月24日报道,上述确诊患者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再度确诊。


对上述病例,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返回香港再度确诊后,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并非“复阳”。


据了解,该患者属于全球首例康复后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该团队同时指出,以往已有证据显示,新冠肺炎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月后逐步下降。


追问1,该患者究竟是二次感染还是“复阳”?


香港病毒学专家:

该病例两次感染病毒存在24个不同


上述新闻被爆出后,引发网友讨论。对于该患者是二次感染,还是“复阳”,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多名专家,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均表示,该病例属于二次感染还是“复阳”,还需看后续具体科学证据,现在还难以下结论。


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医学教授金冬雁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判定“复阳”和二次感染的界定上,从现在搜集到的科学证据来看,该患者应该属于再次感染,而非因病毒未清除而导致的复阳。


金冬雁解释,从研究数据来看,“复阳”患者一般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不具强传染性,二是病毒核酸检测碎片不具有活性。“复阳”属于恢复期内的一个病理现象,即带有病毒核酸的细胞被机体清除过程中,仍然有一些核酸碎片存在,所以被再次查出阳性。


但之所以认定该患者属于二次感染,金冬雁解释,就上述案例而言,病人在痊愈后,经过近5个月时间后被再度确诊,但其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两次感染的病毒相差很大,存在24个不同之处,因此推断两次感染由两次不同毒株引起,而非此前体能残存的病毒导致。


除了核酸方面的证据,金冬雁补充,从抗体方面来看,如为初次感染,则人体内抗体产生时间较晚。但该患者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很高的抗体成分,因此查明该患者的病毒主要聚集在鼻黏膜当中,而肺部及下呼吸道均未查出病毒,所以认定该患者有免疫特点,属于再次感染而非病毒再“复活”。


“综合这些特点,我认为这名患者是受到了再次感染,而非病毒没有清除导致的复阳,且体能仍存在免疫保护。”金冬雁说。


追问2:是什么导致了该患者被二次感染?


专家:

个人感染原因仍需更多实验数据证明


对于已有过感染病史,且体内存在抗体的治愈患者,为何还会再次受到感染?对此,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教授杨占秋向红星新闻记者解释,从报道来看,该患者是在治愈后前往国外旅游后被感染,因此,该患者可能感染的是欧洲流行病毒毒株。


杨占秋解释称,从毒株测序结果来看,该患者两次感染的毒株序列差异较大,基本可判断两次感染来自不同毒株类型。但由于该患者此前感染治愈的毒株所产生的抗体,并不对应欧洲病毒毒株,因此缺乏交叉保护,所以同样存在感染欧洲病毒的可能。


那么,导致该患者二次感染是否系其本来存在免疫缺陷?对此,金冬雁也给出了否定回答。


“这只是一种猜测,并没实际证据证明该患者存在免疫缺陷。”金冬雁解释,如果患者有免疫缺陷,那可能会出现病毒的持续感染,但这名患者并非这一类情况。


从现实情况来看,该患者年龄为33岁,且据金冬雁透露,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该患者机体较为健康,且短时间内也表现出很强的免疫反映,并未发生抗体生成困难的情况,所以才会出现病毒聚集在鼻黏膜而非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情况。

至于具体导致二次感染的普遍原因,上述两名专家均表示,从目前单一案例很难总结出普遍规律,其个人感染原因仍有待更多实验数据证明。


追问3:出现二次感染情况,是否影响疫苗研发?


专家:

疫苗是争取让人类面对病毒时产生抗体

感染病毒能避免大规模爆发


在已有抗体的情况下仍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是否说明,抗体疫苗也难以对付新冠病毒?


对此,杨占秋表示:“并不能说抗体疫苗就失去了意义,但疫苗也同样不等于能让病毒从地球上消失。”


杨占秋说,目前各国正在研发的病毒,均难以实现对所有新冠病毒免疫,包括中国在内,研发的疫苗只能对某一类或几类病毒毒株产生抗体,但并不能保证对每一种序列的病毒都免疫。


金冬雁表示,疫苗很大的作用,是争取让人类在面对病毒时,能产生抗体,在感染新冠病毒时,能减轻症状或无症状,同时缩短传染周期,减少传播范围,避免大规模暴发。


对此说法,一名不愿具名的知名免疫学家也给出解释,人类现有7种类型的冠状病毒,其中一些常见的就会引起人类的感冒。但感冒也会在治愈后被再次感染。因此,该名专家表示,对于冠状病毒来说(不特指新冠病毒),即使在抗体存在的情况下,部分人群也会发生感染,但是第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间隔会持续多久,并没有确切的时间区域。


此外,该免疫专家补充说明,一般来说,病毒感染人之后,有抗原进入人体,人体都会在体内形成抗体,但抗体能维持多久则因人、因病毒不同、因接触方式不同而异。该专家表示:“个人认为,血液中的抗体可能会持续几个月时间,当患者再次接触病毒时,抗体就可能会再次产生。”


综合以上说法,包括金冬雁等在内的专家均认为,研发抗体疫苗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且疫苗能在对抗新冠病毒时发挥积极作用,但并不能草率地认为有抗体疫苗就能将病毒彻底赶出人类世界。


追问4:二次感染是否意味新冠病毒有可能再次大面积暴发?


专家:

大规模传染可能性较小


针对这一问题,杨占秋表示:“单一案例并不具代表性,因此是否还会大规模暴发,我个人认为可能性较小。”在杨占秋看来,从目前我国防控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发生大规模传染的情况可能性极小,但也同时提醒群众依然要保持警惕。


同时,金冬雁表示:“目前还只是单一病例,尚不具规模。但从病例表现来看,二次感染或复阳的情况下,患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且传染性减小了很多,因此暴发大规模感染的可能性不高。


针对这一特殊案例,世卫组织发言人也公开发言称,全球2300多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仅出现了此1例康复后二次感染的病例,并不常见。而现在重要的是该案例对免疫反映意味着什么,很多研究正在跟踪测量人体中的抗体水平,以此来了解天然免疫保护能持续多长时间。


那么,抗体在人体内持续发挥多长时间的作用?金冬雁表示,目前还尚未有明确研究数据表明抗体能在人体内存在多久。


但上述免疫专家也同时表示,抗体持续时间和人体免疫能力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治愈患者再次接触了新的新冠病毒,那么在相同情况下,曾被确诊过的新冠患者要比其他人更具免疫力。”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特约记者 杨雨奇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