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丨希望之火:这座油田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红星新闻 2021-05-22



伴随滚滚油流喷涌,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如同旗帜,插在雪原冰河之上、插在崇山峻岭之巅,插遍了共和国广袤的国土。

1959年9月26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的“松基三井”流出原油,大庆油田横空出世。亘古而辽阔的荒原被战天斗地的中国石油工人唤醒,曾经“贫油”落后的中国从此创造了世界石油开发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就是大庆精神,以及被具化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苦环境和激情岁月里形成,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


▲大庆油田抽油机。图据红星新闻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

五月的松辽平原阳光灿烂,蓝天白云之下,“百湖之城”大庆焕发出勃勃生机:高楼大厦和数不清的抽油机交相辉映,一望无际的湿地上草长莺飞、牛羊成群、油机林立,绘就了一副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

▲大庆被誉为“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图据红星新闻


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这是一座同中国石油工业一起成长、发展壮大的城市,被称为中国“油城”。她既是一座日夜不停生产作业的大油田,又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现代化都市。


提到大庆精神,就不得不提“铁人精神”:在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之初,面对各种困难,第一代铁人王进喜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豪迈的口号。1964年初,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时至今日,“大庆精神”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和普通中国人。


▲王进喜纪念馆展品: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图据红星新闻


虽然王进喜已经逝世51年,但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铁人大道和世纪大道交汇处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49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1170余件珍贵文献、文物,仍在向南来北往的参观者讲述着三代铁人和中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故事。


5月11日,当红星新闻记者走进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人王进喜的大型花岗岩雕像:王进喜刚毅的目光凝望之下,让参观者似乎听到了钻机、塔吊、卡车引擎的轰鸣,似乎看见了几代铁人在冰天雪地钻井、采油的豪迈身影。


▲铁人王进喜雕像。图据红星新闻


讲解员刘玉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我国石油产量仅仅12万吨,远远无法满足国内需要。因为缺油,北京的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有的地方汽车甚至烧起了酒精、木炭。1953年,毛泽东主席感叹:“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我国的石油自给率仅为40.6%。因为缺油,飞机停飞、坦克停用,连拖拉机也放进了车库里。朱德总司令曾说:“没有油,坦克、大炮还不如打狗棍。打狗棍拿着还可以打狗,坦克、大炮没有油就不动啊!”在此状况下,当时的石油部、地质部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加快了对松辽盆地的大规模勘探。


1959年9月26日,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镇高台子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这让人们看到了大油田的希望之火。但一个火苗能否点燃整个松辽盆地,面前仍是重重的困难和挑战:缺经验少技术、钻井开发设备落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极度艰苦……


▲上图为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下图为1960年4月29日,石油大会战誓师大会。图据《求是》杂志


1960年2月,中共中央批准了石油工业部关于组织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中央批准的3万名退伍转业官兵奔赴大庆,石油工业部集中玉门、四川、新疆、青海等各石油厂、矿及院校、科研部门共37个单位的精兵强将齐聚大庆油田。全国人民支援会战的各类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往大庆。


1960年3月25日,甘肃玉门油矿贝乌5队(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前身)队长王进喜也来到大庆。重达60多吨的钻机从玉门运到大庆后,怎么运到井位,大家犯难了。因为从火车站到井位没路,即使有路也没吊车、货车。“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号召队员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把重达几十吨的钻机拉到井位。


▲王进喜纪念馆展品:王进喜跑井时骑过的125型摩托车。图据红星新闻


在路上,大庆石油工人们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口号。


从甩掉“贫油”帽子,到“大庆底下找大庆”

5月12日,大庆风和日丽。


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陈家大院泡(湖泊)的2#丛式井采油平台,12台抽油机正在作业。抽油机每抬一下头,都有原油从地下被抽出来。而远处的天际线边缘,就是大庆市区,湖面的波浪、欢腾的水鸟、繁忙的抽油机和头顶的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大庆油田2#丛式井平台。图据红星新闻


2#丛式井采油平台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七油矿503采油队所属的一个井组。1987年建平台,1988年钻井,1989年投产,开发面积为0.35平方公里,平均单井日产液71吨,日产油2.5吨,综合含水96.5%,日注水105立方米。截至2019年6月底,2#平台累计生产原油103.97万吨。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和知识分子,头顶蓝天、脚踏荒原,创下高速度高水平开发建设世界级特大油田的奇迹。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155万吨,我国石油因此实现基本自给,打破了西方对新中国的能源封锁,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真正为国家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大庆油田丛式井。赵永安 摄


从诞生之日起,大庆油田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成功之路,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的大庆,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石化基地,中国第一、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大庆油田含油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7亿吨。


从1976年到2002年,大庆油田实现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2003年到2014年,实现年产原油4000万吨以上连续12年稳产,2015年以来油气当量继续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2019年、2020年,大庆油田油气当量均超4300万吨。截至2020年底,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4.33亿吨,天然气1412亿立方米,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亿元。


▲大庆油田历年油气产量结构图。图据《求是》杂志


对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开采利用,大庆油田在技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迹。2015年以来,大庆油田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龙西会战证实了在成熟探区通过精细勘探还有新发现新潜力;在四川中部地区泥灰岩层首获工业气流。2019年1月,大庆油田隆平1井压后日产气11.5万方,有望成为深层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实现“大庆底下找大庆”的梦想。


与此同时,大庆油田实现海外油气业务、规模的跨越发展。海外业务进入中东、中亚、亚太、非洲和美洲等五大区域。


时代变迁,“铁人精神”代代传

在石油大会战年代,大庆油田的干部职工和家属们创造了“六个传家宝”:“人拉肩扛、干打垒、五把铁锹闹革命、缝补厂、回收队、修旧利废”。


在“石油大会战”时期,大庆油田遭遇了40年不遇的持续降雨,许多工地和井场都成了“水塘”,工人们经常站在没过膝盖的水中作业,但丝毫不减热情;被暴风雨隔绝在荒原深处的小分队里,工人们靠吃野菜充饥,喝雨水解渴,7天7夜坚持施工,毫无怨言;在气温零下40度的大冬天,石油工人们在野外作业,任凭泥浆水浇在身上冻成“冰盔甲”。


▲王进喜纪念馆展品:石油工人凿开几十公分厚的冰层取水钻井。图据红星新闻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继续深刻地影响着石油工人。“80后”张晶是1205钻井队(铁人王进喜所在队)第21任队长,大学毕业到油田,张晶从场地工、钳工、井架工干起,再到司钻,直到钻井队队长。由于长期工作在野外一线岗位,张晶脸上肤色黝黑,满脸沧桑。


张晶和他带领的1205钻井队,是活着的“铁人精神”的集中体现。熟悉张晶的油田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张晶一个类似于王进喜跳进水泥池的故事:2017年6月,张晶担任15168钻井队队长时,一次初春井上搬家,由于连续的雨雪天气和拖拉机的碾压,大大小小的冰泥潭遍布井场,钻井设备深深陷到了泥水中,完全看不到拖挂用的钻井设备“耳朵”。看着工人师傅们拿着铁锹、水桶等物一点点清理着“耳朵”旁的泥水,张晶心急如焚。


为了能尽快将设备拖到新井场,他没有丝毫的犹豫,一脚踏进了齐膝深的冰泥中,大喊一句“把绳套给我”,摸索着挂到了“耳朵”上。满身的泥水在凛冽的寒风下很快就结了冰,灌了包的靴子让他举步维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晶依然坚持带领全队在冰水中奋战了近10个小时,终于实现了当天就位、当天开钻,而他却因此得了风寒。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晶带领1205队率先复工复产,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持续实施精益钻井生产,带领全队4班3倒,连续驻队40多天,瘦了20多斤。雨后的井场十分泥泞,泥浆车、水罐车进不去,他就每天站立于井场,指挥拖拉机拖拽,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脚浸泡在水靴里,脚趾变得又白又肿,疼痛难忍时就用热水泡一下。


▲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图据红星新闻


刘玉杰是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讲解员,从2006年开始,她就开始向南来北往的参观者讲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当然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但是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前来参观的观众。”刘玉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她十多年的讲解生涯中,经常有观众被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感动得流泪,“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深刻地感受到了我所从事的铁人精神讲解工作的价值所在。”


标杆与旗帜:激励工业战线奋发有为

据了解,大庆油田的创业壮举为陆续开发胜利、大港、辽河等油田提供了参照,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石油工业发展之路。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由职工群体在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创造的,它是石油职工的伟大创举,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馆长李洪福说,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始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将始终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而血脉相承、生生不息。


▲大庆油田大型联合站。赵永安 摄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大庆就是全国的标杆和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


2019年9月26日,在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贺信中指出: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部艰难的大庆油田创业史,也是一首爱国奋斗的赞歌。只要我们坚守爱国信念,不断向着更艰难的目标迈进,让工业发展的命脉和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不会受制于任何国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将永远是创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工业人的精神家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红星新闻记者 罗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