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母亲:遗体在学校后山储粮仓库找到,衣服疑似反穿
失踪106天后,胡鑫宇遗体在致远中学南侧金鸡山树林中被发现。据媒体消息,1月29日下午,经家属同意,警方对胡鑫宇完成尸检。
1月30日上午,铅山蓝天救援队的朱先生告诉记者,胡鑫宇失联后,铅山县蓝天救援队曾在学校附近的山上寻找,但没有收获。1月份时,蓝天救援队在官方的组织下对铅山县的这些山林进行搜索,“但是我们不是说到处乱找,我们是根据他们的安排,是在靠近胡鑫宇老家的一大片山林,我们一直搜索到前天(28日)下午。”
1月30日上午,在胡鑫宇外婆家,红星新闻记者见到了胡鑫宇的母亲李女士。李女士回忆,28日当天晚上,家人告诉她有紧急的事情要去河口镇处理,但并没有告诉她具体是什么事。
29日早晨,她接到家人的电话,告诉她鑫宇找到了,一个储粮仓库里,用鞋带“上吊”着,家人去现场看了遗体。
李女士称,她看到孩子时,遗体已经腐坏,几乎是“骸骨”,头颅形状勉强能看出是鑫宇。身上只穿着一件外套,看起来前后是反着穿的。
有其他家属称,发现遗体的附近他们反复找过不止一两次,但仓库里面没有进去过。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卫星地图发现,在致远中学南侧确有一片仓库建筑物。1月30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现场实地航拍发现,确实有几个大型仓库,记者还亲眼看见警方疑似在侧边一个小仓库出入,但不能确定是否为事发地。
李女士称,正如代理律师郑晓静所说,录音笔中可能有关键的证据,期待后续公正的调查能揭开事实的真相。
胡鑫宇遗体被发现地附近一粮库拦起警戒线
另据大皖新闻,1月30日上午记者在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金鸡山附近看到,上午十点左右,数辆警车和一辆挖掘机开上金鸡山附近,距离致远中学不远处一粮库被围起警戒线,有疑似法医和警察在勘察现场。
实地探访胡鑫宇被发现的树林:
山路狭窄难攀登,可搜寻范围较大
1月29日晚,红星新闻记者来到致远中学附近进行探访。晚十点左右,致远中学门口仍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以及等待学生放学的家长,门口有警方和特警车辆停放执守。
记者在致远中学东侧发现一条能登上金鸡山后山的小路,路旁有些许住户,不时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路过。晚十点半左右,能听到男生住宿学生的打闹声。
1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发现胡鑫宇尸体的金鸡山进行实地探访。记者发现,金鸡山可搜寻范围较大,虽然山势不高,但有数个山头,山路狭窄,满是砍伐过的树木和荒草,较难攀登。
从学校正门右侧一条小路向上走即可进入金鸡山范围,从校门口登上山顶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山上林木横生,满是灌木丛和树枝,树平均高度三四米,较为茂密,地上布满枯叶和荆棘。
山势并不高、不陡,从山顶向下俯瞰,能看到致远中学的教学楼。早六点半,记者听到了致远中学的响铃声。七点过,致远中学内响起了学生跑操的音乐。
山上的路较为狭窄,多数地方只有人踩出的痕迹,且路边不时有沟壑和水坑出现。此外山上有很多刻着碑文的坟地,有的坟上摆着鲜花,有近期祭拜过的痕迹。
而在另一条致远中学后面的山路上,路则更加难走。山道上布满了杂草和荆棘,以及被人为砍倒的树枝,几近难以下脚,且路时常断掉,不时需要更换方向行走。
在这一山头,有工厂的围墙出现。围墙内是几栋厂房样式的房屋,内有狗吠声。厂内工作人员称,胡鑫宇遗体被发现的位置还在山后面。
山路边的树木上,有的树枝有被砍伐过的痕迹,地上也布满了可能是被搜寻人员砍倒的树干,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在远离致远中学的方向,林木愈发茂密,树木交枝在一起,难以行走。
后山处厂房外,有一处废弃的房屋,房屋内堆满了杂物和垃圾,房屋外仍有较多被砍倒的树木与杂草,疑似为救援队员搜寻过的痕迹。
厂房后方的山坡上,树枝较为荒废,多为枯木,有放火烧过的痕迹。一路上有很多疑似搜救队员留下的矿泉水瓶。
金鸡山周边的商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金鸡山附近曾经来过人搜寻,大概有两三次,去年11月份也来过一次。当时来寻找胡鑫宇的人,携带着相关的器械,在山上把灌木丛砍掉了一些,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寻找,但是没有结果。
此前报道:“录音笔可能藏着真相”!胡鑫宇事件最新进展,多个疑点待解
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陌生人”胡鑫宇?
为什么我们如此关注“陌生人”胡鑫宇?
在高中时代,我的一名同班男同学曾在夜半时分突然精神失常至此脱离学涯,而另一名同班男同学也曾莫名失踪及至被发现溺亡于河塘。那时没有互联网,因而这类事件引发的注目,往往抑制于一班、一校范畴内,并不能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但生命悲厄所造成的冲击力,并不稍减。
那种唇亡齿寒的悲哀,时隔多年依然清晰。在胡鑫宇事件的叠加冲击下,我和很多人都能体验到一种情境:男同学也好,胡鑫宇也罢,他们的命运和我们有着诸多重合之处。正是一种物伤其类的本能而不是猎奇的心理,促使我们关心着他们的下落——在希望未泯时希望他们活下来,在结果出来后又希望以真相还原事件、以强烈的警示和温情的呵护尽力让其他人免于沉溺同样的泥沼。
其实,关注胡鑫宇,就是关注我们自身。这个“我们”包括每个关注者个体、父母、孩子等各种身份。平日里,胡鑫宇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到很难被特别关注,可他越是普通越能引人共情。这个15岁少年,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和学业的负累、成长的烦恼,如你我一样。尽管关于他本人并没有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我们,甚至一时之间也难以追溯他在过往生活中的更多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身上,有着普通人共有的烦恼与欢欣、困顿。这无疑是值得特别打量、梳理的地方——这个少年到底遭遇了什么,此前发生过怎样的惊涛骇浪,有必要成为一个社会“解剖”的重点。我们如果希望自己和所喜所爱的人免于绝境,就当然更希望和我们一样在阳光雨露中冷暖自知的胡鑫宇们自我保全,远离危险。
个体安全,永远是社会的底限。这是所有人都须臾不能让步的目标和意愿,否则我们就会失去谈论包括幸福、理想在内的宏大主题的支撑点。
一个未成年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健康成长、平安求学的权利。然而,近年来,一些青少年被卷入非正常死亡事件,让人痛心不已,引发种种关于个体安全的考问。青少年学生处于安全保护体系最完备的环境中,本该是最安全的群体。孩子从温暖的家庭港湾来到学校,如果因为某些管理环节中的差池,导致个别学生脱离“安全罩”落了单,甚至付出生命代价,令人难以接受,人们就会在内心深处生发出惊诧、后怕、担忧,从而希望通过对个案的高度重视、持续发声,促使全社会在方方面面做好基本保障工作,把篱笆进一步扎好。
就此而言,处置这样一起事件,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展示一份责任、信心和安全度。而人们对任何细节的打探与分析,与有关方面的一举一动深度呼应,形成持久的共鸣、互补。这种集体性的情绪、言行,是非常好理解的,也是值得积极回应的。
应该看到,“千人搜山”都未能发现近在咫尺的胡鑫宇遗体,此类情形,使得胡鑫宇事件打上了“蹊跷”的烙印,从而有“阴谋论”弥漫在胡鑫宇事件之上。某些“阴谋论”固然不科学、过了头,但客观上也助推了事件的受关注度。可以说,前期大家对毫无线索可言的少年离奇失踪有多不解,现在大家对突然之间找到遗体的疑云就有多大,对于及早解疑释惑的期望就有多急迫。而无有之间的心理反差和失落,也需要抚平和“填补”。
不论如何,全网关注的背后,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这一实质。人们能够想见胡鑫宇家人的悲恸场景,也能够感同身受地提出合乎人性和平安主题的愿望和建议,这是一个社会的“普通心灵”就共同事务表现出的极大关心。这份关心,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集体对远方的微小的个体生命越来越重视,对人的生命尊严越来越尊重——人们从苦苦追问和探寻真相,“倒逼”事件进展加速,到试图以个案为警醒、警示,呼唤个体安全体系的健全、升级,希望世间再无“胡鑫宇事件”,本质上无不是“命运共同体”意识趋浓的结果。
胡鑫宇已离开我们,而他所留下的所有谜题,都有重新在阳光下“打开”的必要。而最正确的打开方式,还需进一步思索。
综合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