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我院多项成果获得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近日,浙江省第二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在本次评选中喜获佳绩,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青年奖一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最高奖,列入浙江省人民政府表彰项目,获奖成果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此次评选范围是2019年至2020年间的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成果名称

作者

出版物或刊物名称

想象中国: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形象

韦路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

媒介变革视野中的近代中国知识转型

黄旦

中国社会科学


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成果名称

作者

出版物或刊物名称

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

王杰、石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项目制治理的边界变迁与异质性——四个农业农村项目的多案例比较

史普原

社会学研究

华夏传播理论

邵培仁

浙江大学出版社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研究重点及其趋向

赵瑜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青年奖

成果名称

作者

出版物或刊物名称

数字化风险传播与公众风险感知研究

黄清

浙江大学出版社


想象中国: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形象


作者:韦路


出版时间:2020.12


出版单位: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大有书局


摘要:《想象中国》为传播学学术专著,是浙江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时代中国形象研究》最终成果。全书以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形象为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中文、外文著作、论文中的中国形象,境外报纸电视中的中国形象,Facebook、twitter、You Tube等社交媒体上的中国形象,网络舆论中的中国形象等方面的分析,全面阐释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形象。全书分别从形象载体、形象来源、形象维度、研究层面、研究性质、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中国形象做了详细研究,内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媒介变革视野中的近代中国知识转型


作者:黄旦


发表时间:2019.1


发表刊物:中国社会科学


摘要:知识与报刊,具有理解近代中国转型的重要意义。“书”与“刊”是不同的媒介,代表不同的知识系统。中国传统上形成了以“书”为主导的知识生产和秩序格局,近代以来,最先由外来文化“刊”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知识系统秩序,进而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变革。“书”与“刊”互为中介的传播实践,给予我们的提示是,一种新的媒介制度化过程并最终形成“制度性媒介”的新格局,乃是影响思想知识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也可以成为理解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新视角。


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


作者:王杰、石然


出版时间:2019.9


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摘要:“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中国,文艺政策是文艺理论、文艺思想与文艺创作和文化治理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也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有关文艺政策的调整和变迁过程的历史研究,有助于解释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发展与社会生活直接而复杂的联系。本书作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史”丛书之一,从批评史的角度切入,系统分析了文艺政策和文艺美学理论在具体文艺工作环节中的实现,试图将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政策的实践理论化,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和文学理论复兴。


项目制治理的边界变迁与异质性——四个农业农村项目的多案例比较


作者:史普原


发表时间:2019.9


发表刊物:社会学研究


摘要:作为一种国家治理制度,项目制并非单向扩张,而是与相关制度之间的边界不断推移与渗透。分税制之后,"条条"得以膨胀,为强化"块块"和社会的参与激励,国家试图收缩项目制治理的边界,却导致其宏观结构和微观过程均更加复杂,异质性增强。基于地方激励性和社会嵌入性双重维度,本文对项目制的异质性展开分析,建构了压力推动—全面动员、层级分包—抓大放小、层级卸责—以点代面以及目标技术—重点铺开四种运作模式,它们是不稳定的博弈解,存在不断变迁的空间。通过四个农业农村项目的多案例比较,本文探析了四种模式更细微的展现及转化机制。


华夏传播理论


作者:邵培仁


出版时间:2020.5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摘要:本书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华夏传播观念”的具体内容;“华夏传播观念”的研究方法。具体章节包括华夏传播观念断想、中国传统传播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华夏传播观念的主体特征、接受向度、交往图景、价值关怀、政治模式、辩证思维、文化基因、传统脉络、历史逻辑、理论前景等。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研究重点及其趋向


作者:赵瑜


发表时间:2019.3


发表刊物: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新闻传播行为,在此背景下的新闻伦理研究处于哲学、法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区域,其中广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狭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本体。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的核心是技术的道德主体地位辨析,而对此问题的回答则呈现极化趋势。分布式道德模型区分了道德问责和道德责任,提供了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新思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研究意在回应新技术背景下的新闻实践问题,信息茧房效应、后真相、算法偏见和被遗忘权引发学界广泛的讨论。问题的实质是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伦理期待的冲突。其后的研究需要更为细腻的技术问题逻辑描述,更具理论导向的新闻伦理本体研究和更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从而形成来自人文社科的话语合力。


数字化风险传播与公众风险感知研究


作者:黄清


出版时间:2020.12


出版单位:浙江大学出版社


摘要:进入21世纪,生态环境退化、传染性疾病肆虐、金融市场动荡、新技术应用不当等各类风险事件频繁发生。数字媒体的普及使用使这些风险议题产生广泛的社会心理效应,而建构公众合情合理的风险感知正是促进风险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本书基于理论分析并辅以实证研究,揭示了数字化风险传播中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这将有助于了解如何增强个体应对风险的心理韧性,促进建设强韧社会以提升全民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文 | 张可树
排版 | 李瑶
责任编辑 | 姜盼盼 吴文倩 雷思涵



推荐阅读

1.识才爱才敬才,建设创新高地|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人才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2.您有一份寒假温馨提示待查收~

3.凝心聚力,共创未来——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第六届双代会顺利召开

4.探课|打开这只“小绿箱”,来一起感受虚拟演播室初体验

5.喜报 | 我院硕士生曾羽毕业论文获评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6.喜报 | 我院师生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二等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