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实录】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年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新闻发布会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邹新、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夏侯娟、省环境监测中心网络和统计评价处副处长储险峰、生态环境研究与规划院副院长廖兵将介绍我省生态环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江剑平主持发布会。
江剑平:各位新闻界的新老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本次新闻发布会主持人江剑平。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出席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为之付出的辛勤汗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生态环境部的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邹新先生、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夏侯娟女士、省环境监测中心网络和统计评价处副处长储险峰先生、省生态环境研究与规划院副院长廖兵先生向大家介绍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提问。
下面我先通报2021年2月份我省空气、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1年2月,全省细颗粒物(PM2.5)月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0.7%,11个城市中,鹰潭市PM2.5月均浓度同比下降,其余城市上升;优良天数比例为98.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11个城市中,鹰潭市、南昌市、九江市和萍乡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其余7个城市持平。
11个设区市PM2.5月均浓度排名为:景德镇市第一,赣州市第二,鹰潭市、吉安市并列第三,新余市、宜春市并列第五,抚州市第七,上饶市第八,南昌市第九,九江市第十,萍乡市第十一。
资溪县等85个县(市、区)PM2.5月均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全省111个县(市、区),含湾里管理局、庐陵新区以及9个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前十(出现并列一并列入)的依次为:资溪县、安远县、南城县、广昌县、会昌县、寻乌县、婺源县、上犹县、定南县、瑞金市、铜鼓县、南丰县、崇仁县。
水环境质量状况
2021年2月,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断面(点位)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为89.9%。主要江河总体水质优,长江流域的长江干流、赣江、信江、修河、环鄱阳湖区河流、大桥河和珠江流域的东江、北江水质为优;长江流域的抚河、饶河、渌水和大桥河水质良好;直入长江河流水质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主要湖库中,柘林湖、陡水湖、共产主义水库、七一水库和珠湖水质为优,洪门水库水库水质良好,鄱阳湖、仙女湖水质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新妙湖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国家考核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92.5%;全省设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出水断面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90.9%;省界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市界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5.1%,县界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6%。
下面请邹新先生介绍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
邹新:谢谢主持人!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交流,首先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为保护江西的蓝天白云所做的大力宣传!借此机会,我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
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一是全省PM2.5浓度年均值由2017年的4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0微克/立方米,下降31.8%;优良天数比率由2017年的87.3%上升到2020年的94.7%,提高7.4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稳居中部省份第一。
二是2020年11个设区城市PM2.5浓度年均值在25-38微克/立方米之间,优良天数比率在87.2%-99.7%之间,PM2.5浓度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设区城市由2017年的0个增加到10个。
三是2020年全省100个县(市、区)PM2.5平均浓度为24.7微克/立方米,绝对值在12(南城县、资溪县)-41(浔阳区)微克/立方米之间,96个达到二级标准。
(二)
主要工作举措
持之以恒做好常态化管控,不断夯实各级各部门治理责任。
持之以恒推进各领域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持之以恒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科学精准治污水平。
(三)
下一步工作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2021年全国生态环保工作会议和省环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工作总要求,以PM2.5与臭氧协同防治为主要思路,坚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内强督察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应对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协调,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最后,希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江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加强宣传和监督,动员全社会来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加落到实处,让江西省的大气质量更有效地改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谢谢大家!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媒体提问环节
邹新: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我省大气污染治理将进入平台期、攻坚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更大!
改善成效并不稳定
气象因素的不确定性加上秋冬季外来污染传输影响,现有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定。
“十四五”我省要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在积极承接国内产业梯次转移基础上,加上我省偏重工业的产业结构、以公路交通为主的运输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根本性转变,消化增量、污染减排面临较大压力。
近年来,我省在PM2.5浓度大幅下降的同时,O3浓度呈上升趋势。O3污染成因复杂,污染物排放和臭氧污染的形成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传统控制污染的思路和策略面临新挑战,且我省在应对VOCs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监测网络不健全、便携式监测设备少、现场监管能力较弱、监管人员知识储备不够等困难,科技支撑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实施重点治污工程,大力推进VOCs和氮氧化物减排,继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
二是深入开展VOCs深度治理。强化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控制。
三是继续推动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锅炉与炉窑综合治理,推进水泥、焦化、玻璃、陶瓷等行业深度治理。
四是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重点要强化新生产车辆达标监管,加大对超标车辆的执法监管力度。
五是积极应对外来污染输入。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深化应急期间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的落实。
六是持续夯实大气污染防治基础支撑。继续推进完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网络,推进全省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动态更新,加大对重点城市的科学治理帮扶指导力度。
廖兵:2011-2020年,十年间我省机动车保有量从180万辆增至657.7万辆,每年增长约10个百分点;同时,全省已累计完成7.3万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十三五”期间我省开展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系列管控措施,移动源的排放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工业源大气污染物的大幅削减,移动源污染对大气污染贡献率将不断增加。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移动源排放氮氧化物已占其总量的6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占比23%左右。我省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结果显示,移动源排放的NOX中重型货车占比为60%。此外,非道路移动源总量相较于机动车较少,但是一台工程机械年均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相当于14.8和11.0辆机动车,因此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源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移动源管控重点。
“十四五”期间我省在现有的管理措施上坚持“车、油、路”统筹治理:
一是加大机动车源头环保监管,严格实施国家机动车油耗和排放标准,严格实施重型柴油车燃料耗量限值标准,不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的新型车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二是加大机动车排污执法力度,常态化路检路查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黑烟车遥感抓拍处罚,落实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
三是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监管,完善非道路移动源的摸底调查及管理制度。
四是健全成品油市场监管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储存、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在已经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基础上,停止销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五是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监管能力建设,省、市对本级机动车监控平台实施技术升级,进一步提升“天、地、车、人”一体化的机动车排放监控能力。
江西交通广播记者:臭氧层保护已成为群众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请问夏侯娟女士,能否介绍一下省生态环境厅对我省涉及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生产、使用和销售企业的有关管理要求及管理情况?
夏侯娟: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消耗臭氧层物质,是指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并列入《中国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清单》的化学品。英文缩写为ODS,主要有工业生产和使用的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哈龙、氢氯氟烃等物质,当它们被释放到大气并上升到平流层后,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分解出氯自由基和溴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很快与臭氧进行连锁反应,使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一旦被破坏,会对人类造成免疫机能减退、皮肤癌变、眼球白内障等影响,对动植物会改变细胞内的遗传基因和再生能力,减少产量,另外还会使城市环境恶化,对建筑材料加速降解和老化变质。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1985年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会议,并通过了多项关于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条约。我国政府于1989年加入了《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1991年加入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成立了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等100多项政策法规。多年来我国为履约,在化工生产、家用制冷、工商制冷、泡沫等十多个行业开展淘汰行动,对上千家企业开展了淘汰和替代,关闭了百余条生产线,改造了上万维修站,数万工人进行转产。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淘汰ODS约28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避免了约137亿吨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效益,为公约和议定书的成功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在省级层面,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ODS的监管:
一是规范ODS备案流程,完善备案材料,落实责任分工,巩固地方淘汰ODS物质长效管理机制。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将ODS物质管理与大气污染防治、碳达峰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二是加强宣传,普及保护臭氧层相关知识,增强政府及公众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意识,逐步提高全民保护臭氧层道德素质。
三是将消耗臭氧层物质监管单位履行法定义务检查事项纳入2021年度各级生态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销售、使用等违法犯罪行为。
储险峰:全省每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均布设PM2.5等六项污染物监测仪,监测仪每日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PM2.5等污染物浓度,监测频次为1小时/1次。以PM2.5为例,监测过程中监测仪实时捕集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同时仪器自带的程序会分析出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浓度是多少微克。监测数据在每个监测站点产生后,第一时间分别直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等数据管理平台。
“十四五”期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由18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组成,已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其中国控空气站64个,国控空气站属国家监测事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日常运维管理工作;省控空气站122个。省控空气站属省级事权,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运维工作。
邹新:近年来,全国在PM2.5浓度大幅下降的同时,O3浓度没有同步得到改善,而总体上呈缓慢上升趋势。O3已成为仅次于PM2.5,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是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的挑战。同全国一样,我省臭氧年均浓度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为129μg/m3、132μg/m3、151μg/m3,三年累计上升17.1%,2020年臭氧污染期较往年大幅提前,4月份全省出现大面积臭氧污染。全省呈现臭氧污染时段从秋季向春季延伸,污染区域由赣北、赣南局部地区转向全省大范围的态势,影响到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同时O3污染生成的机理复杂,缺乏直接有效的治理手段,因此,围绕NOx、VOCs协同减排,奋力遏制O3污染上升趋势是“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形成的前体物。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着力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推进低VOCs含量的涂料、油墨、胶黏剂等原辅材料的替代,力争从源头上减少NOx、VOCs的排放;大力实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如期完成一批陶瓷、砖瓦及冶炼行业氮氧化物治理项目,强化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控,深化涉VOCs重点行业企业治理成效,通过实施污染减排重点工程,推动污染排放持续下降。
针对春季末期以及夏秋季气温高、光照强的臭氧污染加剧时段,我们将以城区为重点,突出加强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强的VOCs排放控制。督促各地提前谋划,指导涉VOCs工业企业调整生产、检修计划,推动各城市的建筑涂装、道路沥青铺设等涉及VOCs排放的工程项目协调安排工期,尽量避开温度高、光照强的季节和时段,减少重点时期城市VOCs污染排放。
针对臭氧污染加剧的设区市,省厅将组织专家团队,强化科技支撑,结合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激光雷达、污染物源解析、走航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对地市臭氧污染治理和VOCs管控的帮扶指导,为地市提出针对性管控建议。并督促各地加强对涉VOCs企业和园区的执法帮扶,指导企业强化治理措施。
针对我省光化学监测网络尚未形成,缺乏环境空气VOCs浓度的数据,督促各设区市于2021年6月30日前开展非甲烷烃类(PAMS)物质自动监测工作,尽快补齐相应监测能力短板。加强臭氧污染成因趋势研究。督促臭氧污染重点城市开展臭氧及其前体物解析工作,区分本地臭氧生成敏感区域,制定科学、高效、精准的臭氧控制措施。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邹新先生、夏侯娟女士、储险峰先生、廖兵先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江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END
编辑:颜志高
审核:郭联发
审签:江剑平
投稿邮箱:jxhbxjzx@163.com
【代表(委员)谈生态环境】全国人大代表程寒飞建议: 以经济杠杆促进更高效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