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生活中多一点绿色,就可以少一点抑郁 | 精神科七点半
这是「精神科七点半」第 1 篇文章
全文 4097 字,阅读约需 11 分钟
作者:Hao(复旦大学)
研究方向:社会精神病学、计算精神病学
今年四月份发表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星球健康》(Lancet Planet Health)上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就发现:人们居住环境中的绿色越多,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就越低,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有关居住环境绿色程度和重性抑郁障碍相关性的研究。
小时候写作文,凡是写到城市,总是喜欢用「水泥森林」这样的比喻,意思是: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中多了高楼大厦,却少了绿色自然。但当时没有想到的是:城市景观的好坏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小的影响。
我小时候生活在一座园林城市,城市化程度不高,但是小城里到处都是公园,绿色覆盖面积非常大。对于小城里的居民来说,晚饭后最大的休闲娱乐活动就是:全家出动,一起到附近的公园里去遛弯。而且不仅仅是公园,小城里还多山,尤其是在小城西部,重峦叠嶂,绿意盎然。早春时节,山里有青青的雾气,竹林里山风吹过,簌簌作响。于是,自然就成了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上大学来了上海,生活就不一样了。城市是很现代,但公园似乎实在少得可怜,所幸的是自己学校里有几座不错的袖珍园林,否则真不知在五角场该如何生存!后来,我爱上了爬山,如果不隔三差五地去山里转转,心里就闷得慌,而爬山也就成了我自己开给自己的「绿色药方」。
实则,「绿色疗法」(ecotherapy)的概念早已有之。著名生物学家E·O·威尔逊在他1984年的著作《亲生命性》(Biophilia)中提出了他著名的「亲生命性假说」(biophilia hypothesis),他认为:人类有一种本能,就是亲近自然。①
而在北欧,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曾经在19世纪50年代发明了一个词儿,叫「friluftsliv」(发音是「free-loofts-liv」),意思是「户外生活」,易卜生用这个词儿来描述前往偏远地方寻求精神和肉体幸福的价值观,而这个词儿后来也逐渐融入了北欧人的灵魂中,成了北欧人的生活哲学之一。午餐后在林中跑步,与朋友在湖畔桑拿,或者在雪天越野滑雪上下班……北欧人称之为「allmansrätten」(漫游的权利),而当地政府也立法允许人们到任何地方行走和露营,只要他们尊重周围的自然环境、动物植物和风土人情即可。由此,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北欧人的幸福指数会这么高了!②
一座城市的绿色水平与人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这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是一项大规模的横断面研究,数据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成的最大规模人类信息资源库)于2009年至2010年间所采集的基线信息,分析了生物银行中94879名英国成人的抑郁障碍患病情况和居住地特征,并发现居住环境中的绿色对于人们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于女性、60岁以下成人、居住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的居民以及居住在城市化水平更高的地区的居民。
方法
分析样本
英国生物银行有关健康和环境暴露因素的基线数据,共94879名英国成人的数据纳入分析。
重性抑郁障碍的衡量指标
采用「一生中重性抑郁障碍的可能经历」(lifetime experience of probabl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作为重性抑郁障碍的衡量指标,「一生中重性抑郁障碍的可能经历」的诊断标准如下图所示,分三种情况:一生中可能出现过一次重性抑郁障碍发作;可能的复发性重性抑郁障碍(中度);可能的复发性重性抑郁障碍(重度)。
居住地环境暴露因素的衡量指标
指标数据来自英国生物银行城市形态测定平台(UK Biobank Urban Morphometric Platform)。该平台基于UK Ordnance Survey AddressBase Premium和MasterMap Integrated Transport Network等两大覆盖全英范围的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库(精度达0.5米),通过较为复杂的计算公式,得到了多个可精确到每个个体的环境暴露因素变量,这些变量包括有关绿色程度(greenness)、城市密度(urban density)、目的地可及性(destination accessibility)、街道层面可及性(street-level accessibility)、地形(terrain)及贫困(deprivation)的变量,除绿色程度外,其他都是环境中的混杂因素,是要在后续分析中进行校正的。
居住地绿色程度
采用参与者居住地周围半径500米范围内的平均正则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s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作为居住地绿色程度的衡量指标,NDVI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IR为近红外反射率,RED为红光反射率。由于绿色植物会吸收红光,反射近红外光,因此通过比较某一地区(精度为0.5米)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可得到该地区的绿色程度。
物理环境
地形:采用坡度变异率(居住地周围半径500米范围内的坡度方差)作为衡量指标,精度为5米,该指标越大,说明居住地周围的地形变化越大,有许多上坡下坡路段。
PM2.5:作为环境污染指标。
建筑环境
街道的地理位置:采用街道层面的移动密度(street-level movement density)作为衡量指标,它描述的是我们在城市中漫步时,穿过某个街道的可能性大小,相当于图论中的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该指标越大,说明所在街道的地理位置越重要,中介中心度的计算公式较为复杂,有兴趣者可参看相关文献。
城市化程度(urbanicity):计算公式为
其中包括每单位面积街道内的住房建筑密度(resid)、零售建筑密度(retail)、公共交通密度(PT)以及街道层面的移动密度(street movement)。
个体层面的混杂因素
除上述有关居住地环境的暴露因素之外,该研究还考察了其他个体层面的混杂因素,包括:
人口学:年龄、性别、教育、就业
吸烟
共病:BMI、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社会经济条件:计算居住地范围内的税前平均年收入以及Townsend贫困指数(由家庭空间拥挤程度、失业、无房、无车四项构成)
休闲和社会活动参与
统计方法
logictic回归:比较居住地绿色程度和重性抑郁症的相关性,指标为OR和95%置信区间,计算了4种不同的校正模型
分层分析:对年龄、性别、城市化程度、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后,比较居住地绿色程度和重性抑郁症的相关性
交互作用分析:研究了年龄和城市化程度、性别和城市化程度、年龄和社会经济条件、性别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居住地绿色程度和重性抑郁症相关性问题上的交互作用
结果
1. 样本中24348名(25·7%)在其一生中可能发作过重性抑郁障碍。
2. 在校正了年龄(模型1)、性别、教育、就业、吸烟、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模型2)、地形、PM2.5、街道层面的移动密度(模型3)、社会经济条件、休闲和社会活动(模型4)之后,居住地的绿色程度依旧和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显著相关,居住地绿色覆盖越多,罹患重性抑郁障碍可能性越小。具体而言,居住地绿色程度的衡量指标NDVI每上升一个四分位距,重性抑郁障碍比值可下降4.0至4.9%。在校正因素最多的模型4中,NDVI每上升一个四分位距,重性抑郁障碍比值可下降4.0%(OR 0.960,0.93-0.99;p=0.0044)。
3. 居住地地形越复杂(经常要上坡下坡),罹患重性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大。
4. 居住地所在街道的地理位置越重要,罹患重性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小。
5. 家庭年收入越高,罹患重性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小。
6. 居住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越差,罹患重性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大。
7. 参加各类休闲和社会活动越多,罹患重性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小。
8. 经过分层分析,发现:尤其是对于以下四类人群——女性、60岁以下成人、居住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的居民、居住在城市化水平更高的地区的居民,居住地的绿色程度依旧和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显著相关。
9. 交互作用分析,同样发现:尤其是对于女性和60岁以下成人两类人群(而且得是生活在城市化程度较高地区或者社会经济条件较差的女性和60岁以下成人),居住地的绿色程度依旧和重性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显著相关。
研究优势:
1. 数据来自英国生物银行,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关于居住环境绿色程度和抑郁症相关性的研究。
2. 对于居住地环境绿色程度的分析,精度达0.5米,是迄今为止精度最高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3. 使用了许多高度特征化的指标来衡量居住地环境中的暴露因素,如绿色程度、物理环境、建筑环境等。
4. 借助于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库,得以对大量混杂因素进行校正。
研究局限性:
1. 为横断面研究,无法判断因果关系,还需要前瞻性研究来验证居住地环境绿色程度和抑郁症的因果关系。
2. 抑郁症患者可能自己会搬到绿色植物多的地方,从而导致该研究可能低估绿色水平对抑郁症的保护作用。
3. 对于抑郁症的衡量指标,为患者自评,可能存在回忆偏倚。
4. 生物银行的样本代表性可能存在问题,因为抑郁症患者更少可能会入组。
5. 该研究无法对公共绿地的细节特征进行校正,比如绿地规模、形状、公园设施、娱乐项目等。
启示意义:
1. 市政规划应重视绿地建设,以提高一座城市的「精神健康资本」(mental capital)。
2. 增加居住环境中的绿色,在家里养养花、种种草,或者多去户外转一转,也许可以改善情绪障碍。
2. 对于居民的精神健康,其社会经济条件(比如失业状况、住房面积等)应得以重视,并加以改善。
文献来源:
Sarkar C, Webster C, & Gallacher J. Residential greenness and prevalenc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 a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associational study of 94879 adult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Lancet Planet Health 2018; 2: e162–73.
参考:
① VICE. Green Peace: How Nature Actually Benefits Your Mental Health. https://www.vice.com/sv/article/ppveky/why-is-nature-actually-good-for-your-mental-health
② BBC. Friluftsliv: The Nordic concept of getting outdoors. http://www.bbc.com/capital/story/20171211-friluftsliv-the-nordic-concept-of-getting-outdoors
「精神科七点半」是心声公益的学术写作项目,分为「研究导览」和「科普写作」两部分,点击这里了解更多。请投稿至邮箱mindofficial@sina.com,并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姓名、学校/工作单位、学历/职位、研究方向以及其他你希望介绍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