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12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逮-捕事件发生后,为什么华-为最冷静,而爱-国群众最激动?

微信改版了,希望大家能把我设为星标,否则以后就看不到我了。

具体流程:点击本文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击“查看公众号”,再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并且选择 “设为星标”。



作者:枫叶君  

来源:雅致小号(ID:yazhixh)



思维方式很重要。在电影《不见不散》中,刘元在给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孩子上中文课,讲到中国人名和美国人名的姓与名排序时,他这样解释:“我们中国人喜欢把姓放在前面,把名字放在后面,表示对我们祖先的尊重。美国人正好和我们相反,他们习惯把名字放在姓的前面,表示对自己的尊重。”


 

这思维听上去有点胡同大爷的感觉,可是也不无道理。要不,为什么每次陪领导视察,大家总走在后面,而领导走在前面呢?

 

可是,近日华为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逮捕后,中国国内的现象却似乎颠覆了刘元老师的认知:华为和孟晚舟老爸任正非表现得较平静,而其他人则反应很强烈,这很耐人寻味。我们陪同视察的反倒走到领导前面了。

 

当然,这里不包括我们政府层面的反应,因为孟晚舟是被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的,对于本国公民被外国当局拘押,作为政府有所反应完全正常。这里说的其他人主要指民间,包括体制内外,比如媒体人、专家学者以及各个方面的普通人。

 

如果你看看朋友圈,就不难发现两种态度:一种是爱国者的反应,无论知识层次高低,都表现得很愤怒,另一种较为理性,抱着先把它当成一个案子的态度,即便我们怀疑其中的某种动机,也不妨先看看,加拿大法庭毕竟不是黑社会,美国也不能命令加拿大司法部,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要等到看到药,甚至化验后才能知晓。



这样说,把自己归为前者的人可能会不高兴:我们就不理性了?不是这样理解。理性的意思是说,当出现了事情,比如,丢了东西,不要上来就说是那个前天刚和自己狠吵了一架的邻居偷的,而是先要找证据,比如有没有监控录像什么的。

 

世界文化中有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情绪化很强的国家,大多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因为情绪往往排斥理性,它能演化成桑巴舞,也可以演变成骚乱,但是,那些较为理性的民族,则往往经过历史的演进,成长为先进的国家,其主要标志是科学发达、文化繁荣。

 

国家要先进,需要依靠科学,而科学的进步必以理性为基础。这也是为什么知识层次较高人群中,普遍比较理性,而知识层次较低人群中,情绪化往往占据上风。比如,在中东地区,我们常常看到阿拉伯示威者喊着要“把以色列人赶到大海里去”,而以色列人很少对巴勒斯坦人喊出这样的口号。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集体迫害,那是政权性质使然,与知识层次无关。

 

为什么说华为在逮捕事件发生后表现得最为理性?让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华为的声明全文:


“近期,我们公司CFO孟晚舟女士在加拿大转机时,被加拿大当局代表美国政府暂时扣留,美国正在寻求对孟晚舟女士的引渡,面临纽约东区未指明的指控。关于具体指控提供给华为的资讯非常少,华为并不知晓孟女士有任何不当行为。公司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最终会给出公正的结论。 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

 

必须说,这是一份非常专业的应急声明。首先描述事实,回答“发生了什么”。其次,有所保留,为日后留下余地,“华为并不知晓”。最后,自我阐述, “相信”、“会给出公正的结论”、“华为遵守”。这就是理性态度。

 

事实部分没错,加拿大当局是持逮捕令“逮捕”孟晚舟,而不是绑架,不是偷偷摸摸,全世界都看得到。第二点最为关键,话不要说满,到目前是怎样的就说成怎样的,“关于具体指控提供给华为的咨询非常少,华为并不知晓孟女士有任何捕当行为”。事实上,很多爱国者都在第二点上冒进了。

 

现在,很多人的观点是,“华为没有错”,“孟晚舟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这作为一种观点或情绪无可厚非,但是当事情转化成法律性质,这种表述就不仅显得不专业,而且于事无补,甚至会帮倒忙。法庭调查还没有开始,控辩双方还没有交锋,你怎么知道当事人,即孟晚舟女士,没有过错?

 

打个比方,一个孩子驾车因为闯红灯被警察扣留了,父母赶到现场,是指责警察看着自己的孩子不顺眼,或者当天情绪不好而故意找茬儿,还是保持平静态度,让对方拿出具体的证据证明孩子到底有什么过错?

 

这让枫叶君想起多年前在北京的一件事。大约是2001年,我在网上查到自己被扣分了,要缴纳罚款,原因是闯红灯。可是我不记得。于是就到了西二环金融街立交桥下的交通违章处理中心分点。我对办事人员说,我怎么不知道有这次违规呢?对方把我的单号输进电脑,调出一段视频,播放给我看,说,这是你的车吗?我看了,还真是我的车牌。可能是当时精力不够集中,闯过一个小路口的红灯,时间显示是凌晨,那时我刚下夜班。

 

如果当时我上来就理直气壮地和对方说:我没闯红灯,凭什么罚款扣分!那等对方调出录像来,尴尬的就会是我了。因为我看到扣分和罚款通知,一方面是疑惑,因为我确实记不起来,另一方面也推测,人家可能确有证据在手。所以,我去处理中心前就做好两种准备,希望对方搞错了,但同时我也准备好罚款了。

 

我前往处理中心是不是就吃亏了,就是等着挨宰呢?不是,因为对方想要扣我的分,罚我的款,他们要拿出证据来。视频就是他们的证据。反过来说,如果他们拿不出录像,仅凭一句“你闯红灯了”,他们扣不掉我一分,也拿不走我一块钱。

 

现在,孟晚舟被加拿大拘押,将来要面对是否会被引渡给美国的问题。但是,孟晚舟现在仅是受到美国的指控,她是一个根据程序法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人,人们并不认为她一定有犯罪行为,只是美国对她提出刑事指控而已。

 

在美加两国的网站上,很多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也表示支持孟晚舟,认为美国指控她、加拿大根据美国要求逮捕她,均没有道理。

 

法律的原则是,在判决作出之前,任何人都被视为无罪,当事人无须自证无罪,但是检控方有追责的权力,并且负有举证责任。针对检控方的指控,被告人有辩护的权利。这就是控辩双反的交锋,法官只是仲裁者。

 

这种机制默认的规则是,无论你有多少理由,指控方只要符合程序法,都有执行法律的权力。而当事人不能凭自己的判断来抗拒这种执法,比如,孟晚舟不能拒绝加拿大警方对她的逮捕。在日本电影《追捕》中,政界幕后人物长冈了介就对自己秘书说:“给警察先生一点面子,最迟明天就可以出来。”因为长冈知道,矢寸警长手续齐备。

 

那么,对于指控本身又应持何种态度?指控无论是成立还是被驳回,都只能由法庭作出,这是指控归于有效还是无效的唯一场所。通常来说,任何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评价,因为有讲话的自由,那些支持孟晚舟,认为应该释放孟晚舟的人,可以举个牌子站在法院门口,没有人有权要你必须证明孟晚舟无罪,才能举着这块牌子;同样,对反对者也是这样,你认为孟晚舟应该被指控,也不必拿出确凿的理由。因为,这些人不是法庭,也不是检察官和律师,说什么,持有什么观点,是他们自己的自由。

 

但是,如果是与事件有密切关系的某些方面,就最好不要过于感情化,比如上面提到的闯红灯的例子,孩子的父母到了现场,不宜也不应指责警察:你为什么要扣下我儿子的车?他没有违反交规,你为什么要找他麻烦?这都不合适,因为你不了解具体情况,如何能说他没有违反任何交规?那么,他违反交规了吗?这正是警察要用证据支持的。

 

想想有些悲哀,时间已经过去不知多久,而我们有些人的思维却还停留在从前。过去,在天天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宣传英雄事迹时,经常说“将罪犯一举抓获”。其实,这和上面例子中的父母有何区别?前者是没有调查,没有法庭辩论,就下结论对方是“罪犯”,而后者是没有调查,没有控辩双方的交锋,就说当事人“没有违反任何交规”、“没有违反任何法律”。这两者的思维方式处于同一水平线,只不过一个在左边,另一个在右边。

 

说到这里,该说另一个正题了:爱国者们错了么?理性者们,除了极少一批认定美国生来就是为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活雷锋,真的幼稚到相信美国是天使吗?都不是。爱国者们,其中不乏一些民粹主义者,上来就把美国定义为魔鬼,或者至少是流氓,最次也是居心不良。而理性者们似乎也懒得讲一个在他们看来十分浅显的道理: 这世界上没有天使,美国也不例外,必要时也是以一个俗人的面目呈现给世人。

 

既然这样,那问题出在哪里?实际就出现在对较量阶段的认识:图穷匕首见,可问题是,现在“图”有没有“穷”?

 

“穷”还是“没穷”要看手段,美国现在对孟晚舟提出的是法律上的指控,并且加拿大和美国的司法权是独立的,指控和审理都是公开透明的,检控方可以卯足了劲,同时孟晚舟无论是在引渡阶段还是后来可能的审理阶段,都有权聘请加拿大和美国第一流的律师团队,为自己进行辩护。因此,除了拘押之外,就控辩双方的较量而言,检控方和辩护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就涉及到对加拿大和美国司法权的认识,是否承认它们是独立的,只有一个问题:加拿大的法官会被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管束和操控吗?美国的法官会被特朗普管束和操控吗?如果给出的回答是“是”,那么,就等于你认定这起逮捕事件从12月1日起就完全是一起彻底的阴谋;如果不是,那就等于说美国的这张“图”还没有“穷”,至少在现阶段,美国还是在和孟晚舟讲法律上的“理”。到底谁在理,这正是引渡和可能的后续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华为在声明中才表明这个态度:“公司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会最终会给出公正的结论。”这说明,华为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院是依据法律独立执法的,不会听命于某个最高行政领导,从而令孟晚舟因为执法不公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可是,对这次逮捕事件来说,时间点太寸,对象找得太准,加上美国本来就不是什么天使,使人总觉得这起事件背后有政治动机。这是很多中国人的看法,也是很多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的看法。如何看待和对待,实际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说“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并且心里真的这么以为,那就等于说美国还是讲道理的,可以用文明手段与之打交道;如果我们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那就等于说美国根本就是存心憋着坏我们,那就用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的手段。

 

不应该出现的状况是,需要打交道时,我说你是文明人,当出了问题时,又马上说我面对的就是流氓。这种逻辑是站不住脚的。最起码,我们先讲理,当发现对方真的是个混球时,那我们就彻底认清对方的嘴脸,该怎么样怎么样,以后夸赞对方的好话、肉麻话也尽量少说,甚至不说。你看金正恩就很靠谱儿,就在去新加坡和特朗普会面前,还一个劲地骂美国是臭流氓。不过,特朗普倒是不介意,和金正恩见面时笑得很灿烂。

 

枫叶君在朋友圈还看到另一种观点,把爱国者和理性者都各打五十大板,可是看过那种牢骚满腹的观点,我发现还不如这两者,因为他掉进了一种逻辑怪圈:你说我们跟美国人讲理,他说没法讲,因为美国人不讲理;如果你说,那我们也不讲理,他说,我们是文明人,要以德服人;如果你坚持说,他不仁咱也不义,就不讲理了,看他能怎么着?他又说,能怎么着?咱们根本就打不过美国人,这个世界还得凭实力说话。

 

结果,他又和不讲道理的人掰扯道理去了。这种逻辑,对解决问题哪里有一点帮助?

 

至于有人说回击加拿大和美国,那要看用什么方式,如果是从官方交流和经贸、商业来说,还是有一些手段可用,但是就对具体人来说,我们恐怕找不到多少着力点。在网上提出这种想法的人根本不过脑子,中国在加拿大有多少潜逃的贪官?加拿大在中国有多少隐藏的贪官?中国有多少富贵人家的子女在美国留学?美国有多少富贵人家的子女在中国留学?中国有多少个人把财富转移到美国,美国有钱人有几个把财产悄悄地藏在中国?只要把这些问题想明白,就知道说出这种主意的人有多蠢。

 

我和很多人一样,绝不怀疑孟晚舟事件背后的政治意图,但是,美国人是用法律掩盖了政治动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应该像华为那样,冷静地先把它当作法律问题来对待呢,还是像很多爱国者那样,直接宣布它就是卑鄙的政治运作?如果采取后一种态度,对事件的解决恐怕没有什么帮助,反而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对方是文明人最好,但也不怕对方是黑社会,最怕的是自己缺乏定力,进退失据。


作者:枫叶君, 前新华社资深编辑,驻外记者。著作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贴上它,15分钟清凉明目,黑眼圈、老眼袋、重眼纹,眼睛干痒涩都缓解了


详情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