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法治周末记者说:分时度假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视频)

2017-12-01 法治周末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509v1mmd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原文刊发于11月23日《法治周末》第16版

《分时度假未来前景几何》

法治周末记者 罗聪冉

 “法治周末记者说” 

 文字实录 

法治周末记者 罗聪冉

大家好!我是法治周末记者罗聪冉。

环球旅行是很多人的梦想,旅游业一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然而有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却一直饱受诟病。

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11月23日刊登在《法治周末》互联网+版的文章《分时度假未来前景几何》。

分时度假,是指度假村将其闲置房源以周为单位进行时间拆分,以会员制的方式将使用权一次性出售给客户,客户购买后,每年可在此享受一周的旅游度假服务 44 30177 44 13305 0 0 6710 0 0:00:04 0:00:01 0:00:03 6709另外,会员还可以通过交换服务系统,把自己的客房使用权与其他会员异地客房使用权进行交换,从而达到前往不同地方旅游的目的。

作为一种舶来品,分时度假从欧美国家进入中国后,在2007年左右高速发展,甚至还被称为房地产业与旅游业完美结合的“黄金产业”。但是,很快分时度假就在中国显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购买分时度假产品的消费者与分时度假公司之间纠纷不断,且时常对簿公堂。

近日,就有消费者与一家名叫“吾爱旅游”的旅游公司发生了纠纷,原因是消费者认为销售人员在销售时存在诱导,口头承诺与合同内容不符,但消费者想要拿回退款、终止合同时却又遭到公司拒绝。

这并不是一个个案。在行业内,关于分时度假猫腻多、合同未体现推介内容、多处限制买方权利、购买后还未享受任何服务对方就已人去楼空的投诉,屡见不鲜。

有观点就认为,分时度假早年在中国以失败告终,核心问题还在于信用机制不完善、市场对分时度假主体和产品的权责认知不清楚,还需要开发商、消费者、中介机构,这三者更好地融合。同时,还要有相关的法规政策,确保市场信用机制得到强化,从而让分时度假走的更远。

 END 

编辑 | 姜冰 孟伟 王硕

推荐阅读

十九大后,39名厅局级以上官员落马

AI来袭,哪些法律职位将会被取代?

记者在全国十地同时直击闯红灯现象

假绑架、真强奸,“爱情”如此不易

@所有人:中国将组建四大新机构

独家首发 | 法治周末记者说(视频)

血洗赌城:那颗躺在美国宪法里的子弹

法治周末八位记者的"双节“记忆

法治周末报

与你携手同行法治路

      法治周末报社出品    ID:fzzmb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