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原来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惹的祸
药师在幼儿园做科普活动期间,一位宝妈咨询:邻居家的宝宝得了什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个病严重吗?会不会传染?因为我家宝宝经常和他一起玩,我有些担心!
这位家长的顾虑药师完全理解,可能大部分家长对这个病不太熟悉,现在,药师就和大家一起谈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什么?该怎么治?
主要由EB病毒(EBV)引起的以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系统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与西方发达国家IM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不同,我国EB病毒感染IM患儿主要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6岁。
我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年龄在学龄前期,考虑与此年龄段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在家庭中或托幼机构、经口腔唾液飞沫传播有关。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和性传播,因此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有传染性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症:一般来说典型症状可在发病一周后完全出现。
发热:绝大多数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在39°左右,发热维持1周左右,年幼的孩子可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淋巴结肿大:90%以上患者有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的特征之一。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
咽峡炎:80%以上的孩子会出现咽痛及咽峡炎,表现为扁桃体充血、肿大,陷窝可见白色渗出物,偶尔可形成假膜。
肝脾肿大:约有50%的孩子可有肝、脾肿大、肝区压痛。发病约1周多可触及脾脏,伴轻压痛,2-3周后脾脏逐渐缩小。
眼睑水肿:50%的孩子可有眼睑水肿。
皮疹:皮疹出现率约10%,多在第4-10天出现,可出现多样性皮疹,3-7天可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也不留色素。
a.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2-3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剧烈活动,比如踢足球等。
b.医生进行腹部检查时动作要轻柔。
c.注意及时处理患儿便秘的问题。
对症治疗:主要是对症使用退热止痛、镇静、止咳及保肝等治疗。
IM患儿尽量不要用阿司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重症患者发生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时,短疗程(3-7天)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无并发症的普通病例,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治疗:常用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
但有研究总结分析了过去数十年来12个不同中心的研究结果,认为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等IM抗病毒治疗有效性不确定[3],故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
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效,只用于伴发细菌感染时。比如咽拭子培养出现A组β链球菌,可使用青霉素G或红霉素。应用氨苄西林发生皮疹者可达95%,通常在用药1周后出现,可能与本病的免疫异常有关,因此不宜使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病情。
0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治好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预后大多良好,病程约1-2周。但亦可反复,少数患者恢复缓慢,如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等,可达数周甚至数月之久。但本病发生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患儿则可迅速死亡。
赵华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
小儿用药临床药师
擅长:新生儿、儿童药物治疗管理、慢病用药管理,包括服药方法、用药方案调整,药品不良反应判断及处理等。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更多家庭护理 ▼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SM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