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如何构建

2017-12-28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本文转载自光明军事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到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军队阶段性建设目标的转变,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潮流,结合我军新时代历史使命任务,擘画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宏伟蓝图。




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时代内涵


(一)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内涵


作战体系是由各种作战系统按照一定的指挥关系、组织关系和运行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 笔者认为,这个概念给出的是作战体系的狭义内涵,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更突出其广义内涵。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内涵应当包括: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由先进的军事理论、高效的指挥机构、强大的军种力量、完备的运行机制、完善的综合保障、巨大的动员潜力、一流的实战能力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特点


同其他国家的作战体系相比,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作战体系。“国家大柄,莫重于兵。”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中国特色作战体系建设,必须始终遵循这一根本宗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永不动摇。


2.执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作战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确保地区和平稳定的必然选择,完全以满足自身安全需求为建设目标,绝不走对外扩张之路,这一点从根本上区别于霸权主义国家的作战体系。


3.担负护航伟大复兴重任的作战体系。当前,我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必须清醒看到,在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恐怖活动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等内外部环境,军事力量作为定海神针的作用前所未有的被关注。历史多次证明,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是破解国家崛起“安全困境”的保底手段。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是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



4.更加聚焦锻造实战能力的作战体系。军队为打仗而存在,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同样道理,检验作战体系先进与否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打赢,而打赢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未来,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能否起到定海神针作用,对我军的实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一切工作都必须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我军现实战斗力这个标准来检验,坚决摒弃那些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甚至哗众取宠的东西。


5.走军民融合自主创新路的作战体系。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方法途径的鲜明特色。我们的作战体系决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那一套,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立足我国国情,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作战体系,早日向世界一流作战体系迈进。核心军事技术、关键武器装备是买不来的,必须坚持走军民融合、自主创新的路子,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6.具有全民动员巨大潜力的作战体系。全民动员潜力是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不竭力量之源,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兵民是胜利之本”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要牢牢掌握人民战争这个制胜法宝。人民战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人民战争思想永远不会过时。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改革,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盘活军事人力资源,集聚更多优秀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作战体系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三)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构成


1.先进的军事理论。“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 的重大理论判断,深刻揭示出先进军事理论对于战斗力生成的引领作用和军事理论创新对解放战斗力的倍增效应。“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付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先进的军事理论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已毋庸多言,一流的军队需要一流的军事理论作指导,新时代强军必先强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首先要构建先进的军事理论体系。要紧盯时代需求,瞄准作战对手,立足我军军事实践,借助科技手段,深化军民融合,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加快形成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特性的军事理论体系。


2.高效的指挥机构。作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力量体系的“大脑中枢”,指挥机构必须具备联合、高效、科学、精干、稳定的特色。当前,由军委联指中心、战区联指中心和各军种指挥机构组成的具有我军特色的指挥体制已经建立起来,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科学编组、优化程序、明确责任、完善运行模式,提高综合指挥效能,早日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



3.强大的军种力量。军种力量是整个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物质基础。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对各军种力量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陆军要着眼小型化、集成化目标,定位全域机动,锻造适应各种复杂战场环境的作战能力;海军要结合远洋作战、补给需求,实现向远海护卫转变,提高海上机动、快速反击、综合保障能力;空军要实现向攻防兼备转变,提高快速预警、空中打击、战略投送和远程机动能力;火箭军要着重提高战略威慑与核反击和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战略支援部队要不断深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快速抢占太空、网络等新型作战领域制高点的能力。


4.完备的运行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备的运行机制是确保整个作战体系高效运转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必须有统一、规范的运行机制来强制性地协调体系内部各种作战力量、要素统一行动、互相融合、协同释能。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制定体系运行机制并将其上升为条令条例,约束体系的各个构成部分遵循相应的规范要求,密切配合优势互补,时刻围绕共同作战目标形成体系合力,发挥出“1+1>2”的整体效能。


5.完善的综合保障。信息化战争中高速运转的作战体系,对综合保障的内容、速度、途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直面我军综合保障能力不足的现状,聚焦实战,按照任务牵引、信息主导、系统融合的原则,着力解决保障能力不适应、效益不突出、发展不均衡等矛盾,合理融合信息、后勤、装备和运输等要素,以信息化手段重新编组、调度和使用保障力量,形成“平战一体、军民融合、资源共享”的集约高效型综合保障系统。


6.巨大的后备力量。后备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支援保障力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首先要针对信息化战争特点,进一步优化后备力量结构,调整力量布局和编组模式,健全完善军地共享联建机制;其次要发挥我国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先进民用技术和力量资源,依托相关行业领域,按照“技战一体、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体系完善、编组科学、功能强大的后备力量。同时,应着眼中国特色作战体系的动态发展趋势,积极引导新型后备力量向太空、网络信息、电磁对抗、海外维权、战略投送等领域拓展。


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方法途径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强军目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不移地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创新之路。当前,应着眼我国作战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长远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聚焦实战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聚焦未来实战需求,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压茬推进,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国力,统筹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的关系,努力建设一支与我国国家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作战体系。


顶层设计要瞄准十九大确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总目标,真正起到“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引领作用,科学设计好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的内容构成、目标定位、发展重点、现实矛盾以及解决方法,坚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紧紧扭住建设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集智攻关、群策群力。要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设计体系结构比例,运用严格的管理机制来约束、避免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重标准、烟囱林立、重复建设等问题,积极开展效能评估和阶段性验收来检验作战体系建设的各项成果。


(二)科学合理编组,重构力量体系。结构决定功能。多年来,我军的作战体系编成一直是围绕应对周边安全威胁,打赢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来准备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高效构建了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但要清醒看到,陆军独大的不合理格局虽然被打破,但陆战型的力量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整个作战体系功能还不能完全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求,维护新兴军事领域安全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还不够强大。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必须以提升战斗力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不断优化作战力量构成比例,合理编配新质作战力量,建立以传统作战力量为基础、以新质作战力量为拳头的全新体系。要善于借助日常的实战化训练对所构建的作战体系结构进行检验评估,对在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个作战体系结构能得到持续优化。


(三)以点带面突破,实现弯道超车。毋庸讳言,我国现有作战体系与世界一流的现代作战体系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也要认识到,这些差距是因为我们起点低、底子薄、发展时间短而造成的,是我军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无需妄自菲薄。要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紧在一些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争取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全军要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立足自主创新,全力推进科技兴军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在诸如量子卫星、人工智能等部分优势战略领域内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军事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和超越,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奠定扎实的科技基础。



(四)深化军民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军民融合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的思想观念大大解放,体制性障碍得到有效破除,运行机制更加顺畅,法规制度更加完善,但要清醒看到融合的力度、广度和速度还需进一步发力。要采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理念贯穿于军民融合全领域全过程,让参与主体在融合中各有所获,积极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力度,拓展“民参军”领域,构建军民资源共享新机制,促进供需信息对接,强化协同创新,以军民融合的科技扩散集成效应、优势叠加倍增效应、自主协同互动效应,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五)改革培养模式,弥补人才短板。军事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未来信息化战争,谁占据人才优势,谁就掌控了军事对抗的战略优势,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同样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我军已经建立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规划更加科学、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初步实现了由应急式、补漏式培养向全方位、成体系培养的转变。要按照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在手里,不断抓出成效。”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必须着眼未来战争特点,突出战斗力标准,积极探索培养模式改革,早日实现军事人才培养由任务计划型向能力定制型转变。要不断深入研究军事人才培养规律,采取超常规措施,通过体系化塑造、实战化锤炼、深度化融合,培养一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急需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参谋人才和高科技技术人才。要不断完善军事人力资源选拔、管理、保障等法规政策,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运行顺畅的人才制度,推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必须紧紧围绕提升战斗力这一根本目的,走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尝试、逐步完善的路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慎重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继承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决不是对我军当前作战体系的全盘否定,决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我军当前的作战体系虽然与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有不小的差距,但它根植于我军长期建设发展基础之上,有着我军特色的军事理论、组织制度、建设经验和优良传统。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人民军队建军宗旨,继承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现代作战理念、组织形态、武器装备、人力资源来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作战体系。


(二)长远与当前。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是一个长期发展,动态完善的过程,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统筹当前建设与未来发展的需要。首先,要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为统揽,科学设计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构建蓝图,研究制定长远规划和路线图,框定明确的建设方向和实施步骤。其次,要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为基点,在长远规划的整体建设框架下,选准方向重点突破,切实解决当前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现实问题,解决当前作战体系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以当前建设成果的稳步积累促成长远规划的早日实现。



(三)借鉴与创新。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既要顺应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大力吸收借鉴世界各军事强国军队建设的经验,同时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军情,激发后来居上的勇气,积极探索与我国现代化进程相一致的体系建设模式和道路,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了军事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切忌盲目崇拜、生搬硬套别国经验,否则水土不服势必导致严重后果。


(四)全局与局部。全局是由诸多局部组成的,但又不是局部的简单累加,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一方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整合军种信息系统、武器装备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消除作战系统、作战单元之间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实现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要针对各组成部分的局部特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实施重点建设、局部突破。


(五)速度与效益。速度与效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如何把握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始终是个难题。笔者认为,“欲速则不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应该在追求更高效益的基础上来促进速度和效益的统一。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始终立足现有国情军情,科学制定规划设计,严密组织评估论证,按计划、分阶段、稳步压茬推进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又要严格按照既定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能力范围之内提高建设速度和节奏,不能患得患失、踟蹰不前。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