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俄学者关于中国核战略的猜想

2017-12-30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中国是全球平衡体系的第三支撑点还是爆破点?

——俄学者关于中国核战略发展趋势的猜想

谢尔盖·布列兹库恩  

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  许得君 编译


近期,俄罗斯《国家防御》杂志网站刊登文章《中国是全球平衡体系的第三支撑点还是爆破点?》,作者谢尔盖·塔拉索维奇·布列兹库恩,军事科学院教授,地缘政治研究院通讯院士,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院俄罗斯核研究中心(РФЯЦ-ВНИИЭФ)首席研究员。文章对中国的核力量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当前世界格局的稳定仍然依赖俄美二元核力量体系,随着“中国元素”的加入,未来将形成三元体系;但是日益强大的中国即便成为全球平衡体系中的一员,其作用也只是辅助的和补充的,而俄罗斯则是必然的、不可替代的。文章还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的核战略思想提出质疑,文中充满着俄罗斯自负和傲慢的大国情结,有些观点明显偏颇。但笔者认为文章作者分析观察核力量运用问题的视角和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值得借鉴。毕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多一个角度看问题并不是坏事。


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史第芬·杨格尔在研究报告《21世纪的核武器》中指出:“核武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具毁灭性的武器,在20世纪下半页国际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超级大国之间的稳定器。”核武器对整个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强大的稳定作用,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核武器是人类共同的、积极的财富;但在这一时期发挥稳定作用的并不是一般国家的核武器,而是苏联和美国这样大国的核武器,这两个核大国在全球核力量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的核武器在规模上可以忽略不计。

目前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仍然保持着世界核大国地位,但这种态势能否持续下去呢?未来全球能否保持核平衡呢?先来看看当前世界有核国家的情况:美国正在不断加强其核武库的整体能力,与此同时还积极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НПРО),努力追求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俄罗斯此前经历了核衰落的危险,甚至目前还尚未完全消除这种危险,但是有理由相信俄罗斯的衰落已经接近最低点,俄罗斯仍然拥有保存和巩固其核地位的一切条件;英国和法国的核能力处于停滞状态;巴基斯坦、印度、朝鲜及以色列的核武器只能在地区层面发挥作用。中国是拥有核武器的亚洲国家之一,但与地区其他拥核国家不同,中国是唯一在整体核导弹能力方面可与美俄相提并论的国家,因而中国的核地位显然具有全球意义,也必然会对俄罗斯产生影响。但是,中国的核战略缺乏原则而独具中国特色,有关信息不仅匮乏,而且相互矛盾,使得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变得十分困难。要分析研究中国的核战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这样或那样的侦察数据,更不是北京所谓的声明,而是合乎逻辑的思考和推断,比如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中国所面临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威胁进行分析。表面看近些年中国成绩斐然,似乎不会发生严重的危机,但由于国内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中国可能存在动荡的风险。仅靠吸引外资实现的单纯经济增长并不意味富裕和稳定,中国经济的人均指标还非常低,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倒立的金字塔,依赖人为支撑来保持稳定。中国还要应对美国和西方国家精心策划的挑战,这些挑战者试图利用和放大中国社会主义的弱点,以便从内部引爆中国;而北京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弱化了自身的抵抗能力,在这种背景之下从内部颠覆中国成为可能。关于这一点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因而会更加重视核力量因素在抵御外部威胁、保障国内安全稳定中的作用。

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威胁首先来自美国,美国必将会对试图进入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进行遏制,中国只有确保拥有对等的核反击能力才能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2008年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米哈伊洛夫曾在《核武器与国家安全》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设想:“中国核力量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在质量上改进完善核武器,首先是战略核武器,同时也可能部分扩充其核武库。”但在当前国际格局加剧动荡、华盛顿政策持续强硬,尤其是美国加速建设国家导弹防御系统(НПРО)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不会局限于仅有的核能力,将来可能不仅是“部分”,而是全面扩充核武库。因为对中国而言,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最好办法就是大量部署核弹头,采用分导弹头以增强突防能力,同时加强海基和空基核力量。很显然北京应当,而且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分析。要想分析现代中国的未来,应当以更加宽广的视角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鉴于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以及权力领导层的东方神秘性和模糊性,有理由设想北京对其核战略持有双重标准:对外宣称的和实际执行的。当然,这种言行不一在美国外交政策中也屡见不鲜,但由于美国的信息高度“透明”,所以其核政策的双重标准显而易见,而中国则处于信息“黑箱”之中。中国官方宣称其核战略构想基于“有限核反击”思想,旨在建设有限的核力量,多次声称支持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不谋求与美俄的核平等地位,但实际上不管是在单边还是多边体系框架内,中国从来都不准备放弃自己的核能力。中国官方声称拥有的核武器为数不多,大致相当于加勒比危机(即古巴导弹危机)之前美苏保持核均势时的数量,但在西方一些专家看来,中国的核能力远超过其官方声称的数倍之多,并且呈现出大规模增长的趋势。

未来北京将觊觎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但中国未必能扮演得了全球主导的角色,因为中国的文化尽管古老悠久,但并不具备全球文化的潜能。与强调个体利益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更强调社会整体的高度团结和统一,但不是横向的,而是纵向的。中国历史上的政权体系中缺乏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最高权力者的个人因素有时会为其带来负面影响。15世纪初中国的外交官郑和率领舰队完成了7次远海航行,甚至远抵非洲;那时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领先于欧洲,但在300年之后的18世纪,中国的文化和科技潜力已经无法与欧洲相匹敌。中国的衰落有诸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文化的局限性。中国人擅于学习,这是他们的长处,但是中国人丢掉了他们能够和曾经拥有的东西。正因如此,郑和所开创的最具前景的事业,仅因为内部个人阴谋而被争夺皇位的党派之争葬送了。

未来中国可能成为,也应当成为全球稳定的第三个支撑点。但是鉴于中国文化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相反的观点:拥有核能力的中国能否成为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可靠而可以预见的伙伴?局势是否会发生反转,拥有核能力的中国是否会像一枚潜藏的“鱼雷”一样而变成全球平衡体系的“爆破点”?因为历史上北京常常愿望与能力不相吻合,往往高估自己。当年中国很聪明地,至少是官方正式地将苏联看作 “老大哥”,而如今却轻率地把俄罗斯看作“小妹妹”,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三、从中国社会和决策层心理进行分析。一个国家的核威力体现在对其他国家形成的遏制力上。要想全面研究一个核大国的核政策,还需要从该国社会民众及决策者的心理层面进行分析,因为核遏制机理最终建立在核侵略后果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心理作用之上,甚至对侵略者自身也同样如此。这种不确定性在军事技术层面就是可能丧失确保对敌方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失的能力。

但是不同国家的民众及军事政治领导者对不可接受损失的界限可能因文化传统和心理预期而变得十分宽泛。要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领导人,即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曾经公开支持甚至欢迎可能的核战争,并准备以牺牲大量人员为代价赢得胜利。在社会层面美国与中国在遭受损失的可接受程度上相去甚远,传统上美国社会对哪怕是假想的单个核打击都会产生恐惧。不过2001年纽约“911”事件使得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相信,现代美国的主流观点似乎发生了变化,美国社会对可能遭受的单个核打击不再像从前那样恐惧了;如果美国在第一波次打击中就可以摧毁俄罗斯(或者中国)的核能力,那么花费一定的代价或许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无论中国还是俄罗斯,在遭受美国第一波次打击之后仍然保持足够规模的反击能力是未来迫切而现实的任务。


四、从中国与其他核国家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当前世界平衡格局依赖俄美二元核力量体系来维持。均势对等中隐藏着潜在的不确定性,三元结构体系则相对稳定,而如果其中两极很强,第三极稍弱,那么这个体系会更加稳固。如果中国的核武库在体系上达到与美俄平起平坐的地位,那么世界旧的“平衡轴”将由新的“核三角”所取代,随着“中国元素”的加入,未来世界将形成三元体系。

未来中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同时美国也会对试图将其挤出世界舞台的中国进行遏制。《核监控》杂志甚至早在2001年就曾提出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和美国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核遏制的局面,这一幕终将上演。有观点认为中国会对美国霸权构成最为严重的威胁,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美国霸权威胁最大的仍然是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并不想这样做,但其特有的文化传统决定了这一点。对于美国的政治精英而言,不管什么样的俄罗斯都是敌意的、不可接受的,除非被消灭;而且他们企图消灭的不仅是俄罗斯的躯体,还有在世界政治和人类文明进程中曾经发挥独特而强大作用的俄罗斯文化传承。俄罗斯所拥有的核遏制力可确保消除来自任何方向外部侵略的可能性,鉴于其强大的核反击能力,美国不可能对俄罗斯实施核打击。即使未来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НПРО)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俄罗斯反击的威胁以及在中国面前削弱自身力量的危险,都将遏制美国针对俄罗斯的企图和诱惑。但日益强大的中国即便成为全球平衡体系中的一员,也只是辅助的和补充的,而俄罗斯则是必然的、不可替代的。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贬低中国的作用,而只是对俄罗斯角色的恰当定位。

中国不必对毫无扩张和侵略意图的俄罗斯进行遏制,北京的核武器不需要针对莫斯科,俄罗斯对中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威胁;除非中国自己实行扩张政策,两国关系才可能会出现对抗和冲突。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分歧客观上使得北京和莫斯科的利益相吻合。与中国合作不仅是俄罗斯的愿望,而且是必然选择,旨在保持全球稳定格局,控制美国的单边独大。俄罗斯在中国出现危机或制衡能力暂时削弱时会为中国提供保护,在继续保持核大国地位的同时,利用其全球平衡角色缓和中国可能遇到的危机,防止美国和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弱点实施冒险行为。不过,俄中关系应当是“多重的”、谨慎的。试想,俄罗斯能指望北京对莫斯科忠心耿耿而不见风使舵吗?答案很清楚,那就是:俄罗斯越强大,中国与俄罗斯合作的愿望就越强烈,态度越真诚,但这首先取决于俄罗斯的核导弹能力。

作者更多文章,请点击查阅:

许得君:俄罗斯2016年战略核力量建设和部署情况盘点

许得君:揭密卫星杀手“努多尔”——俄罗斯新一代空间防御及反导系统

许得君:“4202项目”带领俄罗斯进入高超音速时代

俄罗斯的核力量自信

俄罗斯核导弹的守护者“台风”反袭扰战车

俄罗斯的核导弹列车

传统方式与混合方式相结合的现代战争

"死亡之手"如何转动核按钮——俄罗斯的核反击指挥控制系统

当代颜色革命与混合战争——俄学者解读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俄军改革可能再走回头路? ——俄罗斯为何要重建坦克集团军

俄罗斯军事改革对我国军改的借鉴意义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