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怀着美好念想,欢迎来到2118年的世界

2018-01-16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34 38130 34 12970 0 0 3490 0 0:00:10 0:00:03 0:00:07 3490span>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本文转载自资本实验室(ID:coinsay)

作者:齐达


回望100年前,也就是1918年那会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也正在这一年,大流感最终夺走了2000万到4000万人的生命;还是在这一年,美国划分了包括夏时制的时区;第一张美国航空邮票发行;陈独秀提出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中国;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开业……。

时光如白驹过隙,历史上不管是灿烂辉煌,还是阴暗晦涩的每一个瞬间都已经成为过去。

我们已经来到2018年,这已经是一个原子与比特快速融合,移动互联改变世界,工业4.0高歌猛进的时代。从医疗、交通、教育到农业、制造与城市发展,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未来,我们很难精准预测,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科技正以指数级方式继续改变世界,并且速度不会在短时间内放缓。

如果展望未来100年,也就是2118年,人类又会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在众多的猜想中,我们既要始终怀着美好的念想,也应该保持应有的谨慎。

量子计算将走向成熟

尽管互联网在过去几十年改变了整个社会,但量子计算将会永久性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量子计算将赋予我们能力,去处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关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和宇宙的数据。

目前,没有人能完全确定我们将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我们可能会找到一些关于物理和宇宙的长期问题的答案,但也可能,有一些有待找出的答案甚至是我们没有能力去探寻的。

大脑与电子设备的融合

脑机接口(BCIs)技术的早期原型已帮助中风病人得以康复,并使截肢患者在覆盖了传感器的假肢的帮助下,得以再次体验触觉。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原型,其接口中的电极排列通过颅骨接收大脑信号,已处在研发阶段,并可能成为由埃隆·马斯克提出的全面“脑联网”的进阶之梯。

当这一技术得到普及,当这些应用变得司空见惯,人机混合将必然改变人类进化的历程。而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超出科幻的范畴,我们可能甚至都不用等一个世纪便能使我们的大脑与设备完全融合。

无人驾驶汽车与全新的城市

2118年的世界将充满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出行方式,电动汽车也很可能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

当前很多人认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只是理论上(或许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设想,但特斯拉公司还是提出了于2019年前后,实现所谓的“5级自动驾驶”的目标,即进入一个汽车可以自动驾驶的世界。

在世界的某些区域,城市本身也在变得更为智能。在中国,一条太阳能高速公路在某一天将可实现在电动汽车行驶时为其充电。

今天,工程师们还忙于设计可自我修复的混凝土结构和自我填充的坑洞。未来的一个世纪,整个城市也能进行自我修复。

人工智能改变人类工作

未来几十年,那些正在改变我们的家居、设备和交通工具的科技也将在其它一些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AI)将使一些工作达到完全自动化,尤其是那些依赖于组装线和数据收集的岗位。为了弥补由自动化造成的人类工人失业的状况,一些国家可能会采取“普遍基本收入”(UBI)措施。在此制度下,政府定期给居民发放小额津贴,但不需要居民工作。

事实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普遍基本收入”进行小规模实验,而罗斯福研究所于2017年11月发布的报告预测,如果美国实施“普遍基本收入”制度,那么美国将在短短8年内实现国家GDP上升2.48万亿美元。

在医疗等领域,机器人可能不会完全取代人类。一些专家预测,更可能的情况是,人工智能将继续增加人类的工作经验,甚至增强我们的体力。

人工智能技术已与可穿戴式外骨骼相结合,为工厂工人提供“超人”般的力量,这对那些工作时需要搬重物的工人堪称完美,因这些工作可能会增加事故或受伤的风险。

3D打印世界

3D打印机现已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投入使用,并且消费者应用也越来越多。尽管3D打印机价格可能很昂贵,但它通常被视作一项长期投资,因为这些打印机能够打印自身替换部件。

随着3D打印机越来越万能,它将可以打印从活体器官到建筑物的一切东西。也就是说,它既可以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行业领域。

医疗技术升级

技术进步将持续改变医疗。

利用精准医疗方法(通过一个病人的基因数据、生活方式和周围环境来确定治疗方案),科学家们正在研发针对个人患者基因定制的癌症治疗方法。

肿瘤学并不只是唯一可能救命的应用领域。生殖医学的进步也已在我们眼前展开:2017年,研究人员在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子宫里培育出了羊羔;首次,一位女性在子宫移植后成功生育;首次,一名女性利用冷冻了24年的胚胎,诞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

目前,火爆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可能意味着:到2118年,许多基因疾病都会成为历史,而干细胞在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中继续发挥作用,即使对一些以往一度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也是一样。

麦吉尔大学临床研究中心教授Phil Gold认为,一百年后,诸如癌症、免疫性和炎症性疾病、遗传疾病等重大疾病“很可能因预防或高效疗法而完全消失”。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完美健康的未来,因为,从全球变暖到传染病,甚至战争等外部因素,可能都会减少2118年人们的预期寿命。

好消息是,诊断技术也在显著提高。生物工程师、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Shu Chien在接受圣地亚哥论坛报时预测:在下一世纪,科学家们将会发明出《星际迷航》中无所不能的医用三录仪,能够“非侵入式进行癌症的探测”。

在过去几十年里,Shu Chien并不是第一个做出这个预测的人,而这次可能会有所不同: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一些其它的科幻技术,如超级材料和物体复制器。

地球会变得更热

气候变化已经在改变我们的世界。2015年的一项调查预测:到2050年,格陵兰岛寒冷的夏季可能完全不结冰。极端天气事件会变得更加频繁且致命。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将上升2到3英尺(0.6到0.9米),这将使全球400万人流离失所。

如里不采取有计划的,以及可持续的行动,地球将面对一个无望好转的气候危机。

在过去几十年来,这一进程一直进展缓慢。2015年各国制定《巴黎气候协议》时,旨在将全球变暖范围控制在2.7华氏度以内(1.5摄氏度)。

最近一项来自伦敦大学的调查表明,我们可能有66%的机会在2100年达到1.5摄氏度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需要将我们的碳污染限制在2400亿吨以内。

希望我们能在更长的时间内改掉我们的碳习惯,而不是立刻摒弃一切碳习惯,因为这不论在技术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很难实现的壮举。

如果人类想要继续生存在地球上,这是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不能阻止它发生,但我们能采取措施,减缓它的脚步。

探索太阳系及其以外的空间

在过去的100年终,尽管我们已经在空间探索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我们对宇宙中可能存在着什么依旧十分着迷(也有茫然的恐惧)。

在接下来的一世纪里,可能再也没有什么会比我们在宇宙探索中取得的进步更为刺激,更具挑战,并改变人类的事业了。

目标远大的人,从埃隆·马斯克到唐纳德·特朗普,都高调计划将人类送到火星及更远的太空,并可能在下个世纪就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

然而,为如此浩大的计划做准备,一百年不算多长,尤其是我们依旧不很确定我们在火星上的生活到底会是怎样。虽然利用“地球化”技术,可能会允许我们将火星改造成更符合我们需要的星球,但我们还是得先到达那里。

首先,我们会借助于越来越强大的红外线望远镜,从地球上更好的观察遥远的天体。随着空间旅行成本越来越低,我们将能够利用我们的技术与设备穿梭于宇宙之中。最大的问题是,当我们实现太空旅行时我们会遇到什么,或者会遇到“谁”?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家Jaymie Matthews认为:“到2118年,外星生命将不再是新闻,而是历史事实”。

他还说,“更难以预测的是,当人类知道我们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时,将做出何种反应。是更谦逊?(“因为我们只是苍海一粟”)更自大?(“因为我们是宇宙中进化的代言人”)还是更恐惧?(“因为微生物仅是外星人存在的冰山一角!”)或者,它是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我们自己的起源?”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