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锦岚:国外海基战略核力量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8-02-16 远望智库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国外海基战略核力量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锦岚  研究员、集团技术首席专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摘要

战略核力量是大国保持有效的核威慑能力,维持其国际地位,防止核讹诈和核威胁的利器。近年来美、俄、英、法等国都在持续推进本国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其中海基战略核力量以其隐蔽、灵活、机动且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等特点,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美、俄两个核大国一直把海基战略核力量作为其“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最重要的环节。本文针对国外现役以及下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提炼其主要技术特征,分析其主要发展趋势,为我国未来战略导弹核潜艇装备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战略核力量、海基战略核力量、战略核潜艇、发展趋势

1美国海基战略核力量

1.1美国国家核战略

美国是现在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核力量是美国国家安全基石,是其维持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本世纪以来,美国持续推进核力量全面现代化,升级改进现有装备,研制新装备。过去几年核弹头研制取得实质性进展,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和新型战略轰炸机研制稳步推进,2016年7月又提出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巡航导弹的研制计划。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正进入全面现代化阶段,预计2030年前后,新型核武器装备陆续投入使用,核威慑的安全可信水平将大幅提高。

美国一贯秉承核遏制与延伸威慑核战略,长期保持陆海空“三位一体”核力量结构。目前约有6780枚核弹头,其中部署约1740枚,未部署约2740枚,退役但可重新服役约2300枚。部署的核运载工具包括:陆基“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400枚核弹头),海基“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和“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960枚核弹头),空基B–52H、B–2A战略轰炸机和空射巡航导弹(300枚核弹头)。海基战略核力量仍是美国核战略的重中之重[1]

1.2美国现役战略核潜艇

美国海军极为重视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发展,自1959年12月第一代“华盛顿”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服役起,迄今共发展了四代,共建造了59艘。目前,“俄亥俄”级是美国海军唯一在役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配置24具弹道导弹发射装置),共14艘,共装备230枚“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潜艇水下排水量18750吨,首艘1984年服役,计划2027年退役。“三叉戟”–Ⅱ导弹采用三级固体推进,射程超过7400千米,1990年列装,经过多年持续改进,生存能力和快速精确打击能力得以提高,有望服役到2042年。如图1所示。

▲图1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俄亥俄”级战略型核潜艇的水面排水量为16764t,水下排水量为18750t,主尺度为170.7×12.8×11.1m,下潜深度为300m。该级核潜艇上装备一座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S8G自然循环压水堆,反应堆活性区的寿期是9年。汽轮机2台,输出轴功率为60000马力,单轴单螺旋桨推进,水下最高航速为20kn以上。艇员人数编制为155人,其中军官15名,艇员士兵为140名。

1.3美国下一代战略核潜艇

2011年,美国海军完成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论证,2015年完成初步设计,2016年7月命名为“哥伦比亚”级,如图2所示。其水下排水量20800吨,装备16枚弹道导弹,寿期42年。哥伦比亚级核潜艇计划建造12艘,首艇2021年开始采购,2030年服役。

▲图2原“俄亥俄”级替代艇整体设想

(1)项目概况

美国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哥伦比亚”级最早赋予代号SSBN(X),在美国海军术语中SSBN是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缩写,“X”意味着目前该艇的技术方案和状态尚不确定,SSBN(X)定位为“俄亥俄”级的替代艇计划(Ohio-Class Submarine Replacement Program),用于接替将于2027年前后退役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计划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12月,时任美英两国领导人的小布什和布莱尔就三叉戟Ⅱ D5型潜射弹道导弹寿期及装备问题展开了磋商,之后美国海军成立了SSBN(X)计划办公室。2008年夏秋,美国开始着手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于2009年5月20日完成基础分析工作,最终在同年9月定稿。2010年3月前海军一直在审核这份可行性分析报告。直到2010年4月,《核态势评估报告》才通过了对国家海基战略威慑的拨款请求。2011年1月10日,美国海军官方网站报道了“俄亥俄”SSBN(X)计划进入了技术开发阶段,并签署了“里程碑A”采购决策备忘录。2012年8月31日,美国海军批准了SSBN(X)的关键技术和战术要求,这标志着美国海军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项目的正式启动。2016年12月14日,美国海军部长Ray Mabus正式将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命名为“哥伦比亚”级,并表示“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采用最新技术,是国家“三位一体”战略中的最强支柱2017年1月4日,美国海军学院新闻网报道,“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项目通过了“里程碑B”,被美国国防部指定为重大国防采购项目,正式进入详细设计阶段,如图3所示。2017年9月21日,美国海军与通用船电公司签订“哥伦比亚”级潜艇的订货合同,合同总额为51亿美元。[2~5]

▲图3 “俄亥俄”级核潜艇接替计划表2

2011年,美国新河社区学院的Jeff Levy教授与相关研究机构和前潜艇官员合作,带领学生开展了“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逆向工程设计。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研究“俄亥俄”级核潜艇和其它类似弹道导弹核潜艇,于2013年完成了SSBN(X)概念设计,如图4、图5所示。

▲图4美国SSBN(X)概念图像1

▲图5美国SSBN(X)概念图像2

(2)主要技术特点

通过搜集整理美国国会研究报告、OHIO Replacement Program计划项目、相关杂志及网站、展会等公开渠道中关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资料,可以推测出美国“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主要情况有(图6):

  • 装备数量12艘,艇寿命周期为40年左右,艇员155人,预计于2030年前后服役

  • 装备16具导弹发射筒,尺寸与“俄亥俄”级相同(直径87英寸≈2.21米;长度适配D5导弹),并搭载16枚三叉戟II D5LE型导弹;装备鱼雷武器系统,仅用于最低防卫用

  • 水下全排水量20815吨,比“俄亥俄”级(18750吨)大;船宽43英尺≈13.1米,船长560英尺≈170.7米

  • 潜深>800英尺≈244米;航速>20节

  • 采用了S1B型核反应堆、全电力推进,实现全寿期无须更换核燃料,并缩短中修期准备时间从4年降到2年

  • 电子、网络系统等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升级性,一方面降低成本,一方面便于后期升级

  • 采用X型艉翼、围壳舵

  • 采用共用导弹舱(CMC),研究集成发射筒和艇壳建造(ITH)技术,降低建造成本

  • 大量沿用“弗吉尼亚”级的一些成熟技术,比如:放大的艏部球形声纳阵、潜艇联合战术系统等

  • 取消了“弗吉尼亚”级颚部声纳(chin array)

▲图6“哥伦比亚”级的主要设计特点

▲图7共用导弹舱图片

(3)技术特点分析

(a)模块化

采用ITH技术,美、英联合研制共用导弹舱(CMC)(图7),美国“哥伦比亚”级将搭载16具导弹筒,而英国下一代“无畏”级(原SSBN(R))将搭载12具导弹筒,可实现模块化设计和建造,降低全系统研发、建造、维修和使用费用,并更容易实现作战能力的多元化,满足未来海军多样化的作战需求。

(b)全寿期反应堆

首次提出反应堆与艇同寿,在核潜艇中修期无须更换核燃料,避免损伤艇体,因此,可大幅缩短中修准备时间,减少全寿期维修费用,并有利于保证艇的在航率,保障了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战备值班,满足美国安全需求,促使美海军可实现用12艘“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替换现役的1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

(c)全电力推进

为了实现进一步降噪,“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采用全电力推进,其核潜艇全电力推进技术应存在较好的技术积累和重大技术突破,比如:推进电机尺寸、重量、推进功率以及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全电力推进技术的采用,将有利于减振降噪和潜艇总体布置,实现更高的推进效率,甚至可以想象未来高能武器的上艇应用也是不无可能。

(d)综合隐身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强调安静性,预计将继承发展“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采取的成熟隐身技术。艇体外表面敷设消声瓦,艇上装备泵喷推进器,艇内采用浮筏式减振的整体模块设计,有效减少艇上噪声。“哥伦比亚”级采取全电力推进省去了减速齿轮箱等机械设备噪声源,降低艇体机械噪声。其装备美国最新研制的S1B型核反应堆[9],该反应堆在S9G反应堆基础上提升了功率密度,也极大可能继承S9G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使“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在中低速航行时不使用主循环水泵,降低机械噪声。

(e)远程核打击能力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每艘装载16枚三叉戟II D5LE型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射程达到11000至12000千米,使巡航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可实现覆盖打击全球大部分区域。三叉戟II D5LE型弹道导弹采用多弹头分导,增加子弹头数量,可提高突防能力,加大核弹头当量。该弹道导弹命中精度进一步提高,圆概率误差为90至120米,并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

(f)X型艉翼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采用X型艉翼,相较于传统的十字形艉翼其舵叶面积可以做的更大,在保证产生操纵力的前提下尽量不超宽,通过对四个舵叶的联合控制,使得每个舵叶受力更均匀,机动性更强;X型艉翼的每个独立舵叶均具有垂直和水平操纵能力,在卡舵等情况下的安全冗余度更高;X型艉翼的应用也表明美国核潜艇的操纵自动化控制技术方面已经相当成熟。[6~8]

(4)管理特点

(a)需求牵引、科学规划。在国防经费限制的大背景下,经论证提出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建造数量及战略导弹搭载量均比现役“俄亥俄”级均有所减少,但通过采用全寿期反应堆等一批新技术,能够保证海上战略值班时间,满足美战略核威慑需求;此外,通过合理规划,“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首艇和二号艇开工建造保持了3年的时间间隔,为首艇技术进行试验验证预留充足的时间,为避免同类问题低水平重复以及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了窗口期,可有效避免后续艇“带病上马”,待打好基础后逐步开展批量建造。

(b)注重规律、超前布局。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首艇研制时间历程图可以看出,从2011年进入技术开发阶段到2031年前后服役,研制周期长达20年,其中设计阶段10年、建造阶段7年、试验阶段3年,核潜艇研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综合权衡进度和成效需要科学考量,保证合理的研究设计和建造试验时间;此外,共用导弹舱等新技术单列计划并提前投入经费先行开展攻关研究,使新技术、新设备能及时上艇应用并匹配工程研制进度。因此,超前布局并进行长期稳定的投入是极其必要的,有效避免关键瓶颈技术对潜艇建造进度的制约,对限制装备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实现先行立项开展研究是值得借鉴的。

2俄罗斯海基战略核力量

2.1俄罗斯国家核战略

俄罗斯一方面在核力量发展上保持与美国低水平的核均势,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维持大国地位的重要的筹码。另一方面,随着内、外安全环境和自身核力量的变化,俄罗斯在核战略调整上,进一步增强核威慑能力,防止核大战和大规模常规战争的爆发,实现以核遏核、以核遏常的双遏制效果,是美国攫取战略优势道路上的重要障碍。

2.2俄罗斯现役战略核潜艇

相比与美、英正在筹划下一代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的设计和研制,俄罗斯已经着手部署新一代的“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图8)来逐步替换即将全部退役的“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预计2020年前部署8艘“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图8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于1996年11月举行了开工仪式,2003年底才完成艇体建造。该艇于2009年3月开始系泊试验。2010年11月9日,该艇通过了针对新设备和新系统的所有海试。2012年6月14日,该艇在白海成功完成航行试验。该艇于2012年12月30日正式服役。在北方机械制造厂还有3艘该级核潜艇,即“亚力山大•涅夫斯基”号、“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和“圣•尼古拉”号。俄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8艘该型核潜艇,其改进型为995A型核潜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尽管比“台风”级小许多,但总体性能却毫不逊色。该级艇的前三艘955型拥有弹道导弹发射筒数量为16个,但由于布拉瓦导弹的重量问题目前仅搭载了12枚,后续通过对导弹进行减重设计,可以最多搭载16枚,略小于“台风”级的20个,其改进的955A型可能从16具发射筒升级到20具,配合新型的布拉瓦弹道导弹,最多可搭载10个分导核弹头,其核威慑能力巨大。此外,“北风之神”还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在降噪技术及工艺等某些方面,“北风之神”级可能要超过美国的“俄亥俄”级。例如俄在潜艇艇体表面贴敷了厚度达150mm以上的消声瓦,并在消除红外特征、磁性特征、尾流特征等多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独到的隐身措施。其次,它的艇体尺度和排水量小于“俄亥俄”级,且具有更大的下潜深度,其隐蔽生存能力更是要强于美国“俄亥俄”级潜艇。

“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另一大标志性特点是装备了俄罗斯最新型的海基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但也正是由于“布拉瓦”弹道导弹在试射过程中所表现的可靠性等问题,使得“北风之神”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装备的服役时间有所推迟,图9为俄罗斯海军正在试射的“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9~14]

▲图9正在试射的“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

截至2011年底,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进行了1次陆基试射,19次海基试射,其中2011年12月23日为两枚齐射。

俄罗斯海军要求其导弹必须具有极高的可靠性,随着“布拉瓦”导弹最近六次的成功试射,这种俄最新型战略导弹的国家试验计划宣告圆满完成,也为“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入役奠定了基础。[15]

3.英国海基战略核力量

3.1英国现役战略核潜艇

英国现有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为4艘“前卫”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图10),可搭载16枚三叉戟ⅡD5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图11)。首制艇“前卫”号于1993年服役,最后一艘“复仇”号也于1999年入役。按照英国海军实行的最低核威慑战略,基本维持并拥有4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组成的一支小型战略核潜艇兵力规模,保证有一艘一直是处于海上的作战巡逻状态,一旦英国遭到敌人的核打击时,便利用在海上从事作战巡逻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报复还击。英国的战略核导弹核潜艇一直是按照“最低限度核威慑力量”这一思路在发展的。

▲图10英国皇家海军“前卫”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图11“前卫”级2005年10月试射三叉戟ⅡD5导弹图

3.2英国下一战略代核潜艇

随着“前卫”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将在2024年左右陆续退役,英国未来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发展计划逐渐提上议事日程。SSBN(R)是替代“前卫”级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图12),已经被正式命名为“无畏”级,该型战略核潜艇将被设计用于为英国提供持续海上核威慑。

▲图12英国下一代战略核潜艇概念图

英国于2006年决定维持其以弹道导弹核潜艇为基础的核威慑力量。2008年3月,由国防部、BAE系统公司、巴布考克海事公司和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代表组成了未来潜艇综合项目组。该项目组承担了一个两年概念发展计划,评估主要系统的性能,包括推进系统,作战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之后是第二个两年计划,将开发一种连贯的潜艇设计以满足所有的需求,以及每艘潜艇的生产成本和全寿期成本标准。在这个阶段之后,将做出其他主要系统的决定,这意味着将于2012年批准主要原则。根据设想,在2024年第一艘潜艇服役之前,该计划包含一个七年的设计阶段,一个七年的建造阶段和一个海试阶段。

在英国军费被大幅削减的背景下,“无畏”级计划仍被保留下来,虽然略有延期。根据修订后的时间表,“无畏”级潜艇将于2027年服役,使得该计划的时间表接近美国海军”哥伦比亚”级计划的首艇2028年交付的进度。据估计,该级潜艇成本将被控制在2006白皮书中宣布的110亿~140亿英镑之内。

综合相关报道素材,英国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主要特点为:

(1)多用途打击能力。英、美在通用导弹舱技术上分担成本,共享技术,且美国为英国提供先进的三叉戟Ⅱ(D5LE)战略弹道导弹,因此英国在“无畏”级上能够满足其“最低限度核威慑力量”的核威慑能力。同时,基于通用导弹舱,英国未来很可能开发相应的多元化有效负载,借鉴其在“机敏”级核潜艇上的成功经验,实现多用途。

(2)新型的核反应堆PWR3。随着未来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项目的提出,其新型核反应堆PWR3的研制也进入了议事日程,2011年5月,英国国防部宣布在PWR3的研制中将采用美国提供的设计方案,其造价预计为30亿英镑。

4法国海基战略核力量

法国已经完成了战略导弹核潜艇“凯旋”级(图13)的研制工作,目前建造了4艘,尚无未来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研制计划,但随着相关技术的更新升级,比如M51战略弹道导弹,会在“凯旋”级核潜艇上加以应用。

▲图13“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法国一向把优先发展独立的核威慑力量作为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唯一的先发展战略导弹核潜艇后发展攻击型核潜艇的国家。至1985 年,共建造了6 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由于它们的服役期很长,所以从1991 年12 月开始退役。为代替老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法国于1981 年7 月开始发展第三代“凯旋”(Le Triomphant)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法国最先进的新型战略导弹核潜艇,它采用的某些技术不同于美国和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法国海军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随着冷战格局不复存在,法国对原定建造的6艘“凯旋”级建造计划削减至4艘,1981年法国政府宣布发展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1986年开始订购“凯旋”级核潜艇首艇“凯旋”号,至今4艘“凯旋”级核潜艇已经完成并入役。“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计划投资为798亿法郎,单艇造价约为13.39亿美元,该级艇由法国海军舰艇制造局(DCN:the French Navy’s Directorate des Construction Navales)负责研制,瑟堡海军造船厂建造。

5下一代战略核潜艇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在现有的世界政治格局下,优先发展海基核威慑力量,不断推动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升级和更新换代,不断凝聚和应用先进的装备技术,提升未来战略导弹核潜艇装备性能及作战效能,是各国的广泛共识。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将在作战能力、隐身性能、作战范围、任务种类、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强大的核威慑能力。在各国军费均大幅削减的情况下,大国都保留了本国海基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计划,并不断优化和提升装备性能,保持强大的威慑力和战斗力。美国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可携带16枚洛克希德公司“三叉戟”-Ⅱ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12000km,每枚导弹可携带最多12个分导式W76型10万吨级的热核弹头或W88型30-47.5万吨级热核弹头。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可携带16枚R-30 (SS-NX-30)“布拉瓦”型弹道导弹,射程8000km~16000km,每枚导弹可携带最多10个分导式10万吨级的热核弹头。

(2)丰富的有效负载搭载功能。通过更换不同功能的负载模块实现潜艇使命任务的拓展,提高潜艇灵活作战能力,将成为未来潜艇装备的主要发展思想。由美英共同研制的通用导弹舱(CMC)将在两国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应用。CMC最大特点是强调灵活通用,除可以发射“三叉戟”-II D5导弹或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之外,还可以发射多种有效负载,其中包括潜射常规中程弹道导弹(SLIRBM)、KEI反导拦截弹、巡航导弹、无人潜航器、无人机等。此外,通用导弹舱也可用于“弗吉尼亚”级的后续艇及其替代艇,或直接将部分“哥伦比亚”级潜艇在需要时改装成SSGN/SSBN多用途艇,既可执行战略巡航任务,也可执行常规快速全球打击任务,还可执行反导、侦察等多重任务,实现战略与战术平台一体化,进一步推动潜艇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3)“全寿期不换料”反应堆。核潜艇在服役过程中无须更换核燃料,可大幅缩短维修时间,减少全寿期维修费用,提升在航率,保证战备值班需求。“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将采用新型S1B反应堆,该反应堆寿命将超过40年,可使“哥伦比亚”级潜艇全寿期不换料。俄罗斯“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OK650B型反应堆的核燃料更换周期为25~30年,基本实现了与艇同寿;英国“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采用的PWR-2型压水堆的堆芯工作寿命为25年,也基本实现了与艇同寿。

(4)全电力推进系统。随着全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泵喷推进将向无轴化发展,驱动泵喷推进器的电机、推进桨叶、环形导管将被集成为一体,将大幅降低齿轮传动噪声。此外,电磁发射技术也将上艇,进一步增强潜艇隐身能力。2016年,美海军提出安静型推进系统项目,正式计划在“哥伦比亚”级潜艇及最新批次的攻击型核潜艇上采用全电力推进系统,测试工作将在第5批以后的“弗吉尼亚”级潜艇上进行。此外,英国也将在新一代“无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安装全电力推进系统。

(5)优良的综合隐身性能。不断降低潜艇被探测的可能性,提升潜艇的综合隐身性能,是各国潜艇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各国核潜艇将积极采用自然循环压水堆、电力推进、浮筏减振、敷设消声瓦、泵喷推进等技术,既提高潜艇的机动性能,也进一步降低水下辐射噪声,增强潜艇的水下隐蔽性,使核潜艇接近海洋背景噪声。此外,还将采用在线消磁、尾迹控制等技术,以提高潜艇的综合隐身性能。


参考文献

[1]   谷宗原,范丽娟.美国的核家底有多少?[J].现代舰船,2017.14

[2]   Ronald O'Rourke.Navy SSBN[X]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Program: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R41129,2010/October28.

[3]   Ronald O'Rourke.Navy Ohio Replacement (SSBN[X])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Program: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R41129,2013/March14.

[4]   Ronald O'Rourke.Navy Ohio Replacement (SSBN[X])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Program: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R41129,2016/March31.

[5]   Ronald O'Rourke.Navy Columbia Class (Ohio Replacement)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SSBN[X]) Program: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R41129,2016/August18.

[6]   Ronald O'Rourke.Navy Columbia Class (Ohio Replacement)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 (SSBN[X]) Program: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R41129,2016/October25.

[7]   https://news.usni.org/2017/01/04/columbia-class-submarine-program-passes-milestone-b-decision-can-begin-detail-design

[8]   Dave Bishop. Ohio Replacement Submarine Technology. Undersea Warfare, Summer 2011, 12-15.

[9]   en.m.wikipedia.org/wiki/Columbia-class_submarine.

[10] en.m.wikipedia.org/wiki/S1B_reactor#search.

[11] www.NR.EDU.

[12] www.NavyRecognition.com.

[13] Warships Forecast,2012(August),1-6.

[14] Jane’s Fighting ships 2009-2010

[15] 王明东,王 毅.俄罗斯现行核战略及其发展趋势[J].装备学院学报,2014.3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nbsp 67 46750 67 31372 0 0 3374 0 0:00:13 0:00:09 0:00:04 6799;|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