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俄国防网:美国全球打击构想及中俄核联盟的可能性

2018-04-05 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战略前沿技术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远望智库高级研究员  许得君

В-52轰炸机机翼下的“Х-51”型导弹

俄罗斯《国防》网站日前报道,美国的“全球打击构想(ГУ)”将全球军备竞赛推升到一个新阶段,使用和部署全球打击武器必定会解除世界大国现有的国际安全责任和义务,破坏国家间的相互信任,摧毁世界战略平衡。因而,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下人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集体安全体系。

俄罗斯军事科学院教授尼古拉•巴什基尔撰文指出,冷战虽然结束,但军备竞赛并没有停止,而只是转入了武器的升级改造,最近数十年间各种新型科技武器相继出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确保军事科技领先地位,利用冷战胜利者的优势尽可能地削弱中国和俄罗斯,迫使其在国家利益面前让步。2001年华盛顿单方面退出1971年签署的《反导条约》就是明证。俄罗斯战略核能力实质性的下降为美国建立全球及地区反导系统创造了可能,随着高超音速武器系统(ГЗСВ)的建设和部署,美国将取得绝对的军事优势,这将打破已有的军事战略稳定。早在2006年美国《外交》杂志这样写道:“50年来美国第一次接近于取得核优势地位,将来可能仅通过第一波次打击就可以消灭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哪怕美国武器的打击精度减少20%,可靠性降低30%。经过第一轮打击后中俄两国的核武器数量即便有,也所剩无几,此时即使弱小低效的反导系统也能确保美国免遭反击。”

如今“全球打击构想(ГУ)已经成为美国战略思想的主轴,成为改变战略力量平衡并保持美国世界领导者地位的工具,也将使国际社会早先在限制和消除核武器方面所做的努力化为乌有。以高超音速武器系统(ГЗСВ)为基础的“全球打击构想(ГУ)旨在使用非核高精度打击武器在1小时内摧毁任何敌人部署在全球任何地点的重要目标。据专家推测,此类武器的打击距离可能达到1.5万公里,将于2030年前部署在美国本土及其他国家的远距离战区,而用于地区级(中程)的首轮打击武器可能于2020年前就会服役;主要打击目标则是敌人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装置、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及防空反导系统设施和国家作战指挥通信系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美国军政领导精英执意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军事上的敌人。

美国“全球打击构想(ГУ)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01年华盛顿确定发展常规打击武器投射能力的方针;2006年制定计划升级改造潜射三叉戟二型导弹的常规战斗部,研制射程可达1.7万公里的HTV-2超音速导弹以及射程为6000公里的AHW高超音速武器2010年开始进行高超音速武器系统(ГЗСВ)原型试验,初期HTV-2超音速导弹试验失败,而AHW高超音速武器以超音速飞行了3800公里2013X-51“驭波者”飞行器在经历3次试验失败后成功在6分钟内将速度提升至5.1马赫。此后,AHW高超音速武器项目获得授权将研发重点从全球闪击(мгновенный глобальный удар)”转向“地区闪击(мгновенный удар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масштаба)”,美海军紧接着宣布将在弗吉尼亚级多用途核潜艇上部署海基中程弹道导弹(SLIRBM),射程约2400公里。

AHW高超音速武器假想图

美国的“全球打击构想(ГУ)与当前亚太地区日益激烈的军备竞赛密切相关。按照美国军政领导精英的观点,鉴于北朝鲜防空体系薄弱且缺乏战略纵深,现有手段足以完成打击任务,对其使用高超音速武器并不划算,而亚太地区主要的敌人是中国。美国在亚太地区将首先部署中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主要用于完成下列任务:摧毁中国的战略核力量包括固定型和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以消除其核反击能力打击中国反卫星武器系统以消除对美国自身轨道系统的威胁其中一个反卫星武器中心位于距离中国海岸2500公里的内陆纵深地区,已超出战斧巡航导弹从海上发起攻击的范围;压制中国对美国亚太前沿部队构成威胁的对抗手段,即旨在摧毁美军航母的DF-21D弹道导弹;瘫痪中国国家军事指挥机构及防空反导设施。高超音速武器系统(ГЗСВ)可有效削弱和遏制中国,同时减少美军对亚太前沿部队的依赖,将对亚太地区力量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打破地区乃至全球稳定,也必将导致中美关系的急剧恶化。

中国的DF-21D弹道导弹是美国高超音速武器的首要打击目标

中国用于打击航母的DF-21D弹道导弹被美国视为打破亚太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手段,迫使美国转变对华战略和战争准备计划。作为回应,美国可能于不久的将来在亚太地区的海军中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部署中程高超音速武器系统(ГЗСВ),或者在夏威夷、关岛,甚至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上部署射程达6000公里的“AHW”高超音速武器的地面发射装置。可以想见,中国自然将此举视为自身安全的威胁。很显然,要恢复和保持亚太地区力量平衡,中国必须发展和部署自己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ГЗСВ),这意味着军备竞赛进程将会出现全新的质的飞跃。201419日中国进行了“WU-14”高超音速滑翔器(ЛА HGW)第一次试验,此后陆续进行多次试验,20158月在第五次试验中“WU-14”的速度达到10马赫(12231千米/小时)并可爬升至外层空间边缘进行高速机动。

高超音速武器使得亚太地区的临界平衡更加脆弱。高超音速武器突然性和毁灭性的打击能力增加了亚太地区军事冲突的风险,甚至有升级为核战争的风险。美国所宣扬的不首先针对拥有反击能力的大国使用核武器的核战略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华盛顿一再宣称其常规远程武器不会针对北京和莫斯科的核潜力目标,但这样的声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没有赢得信任。

历史经验证明,对独霸世界的贪婪追求可成为任何罪行的借口,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内。可以确信,只要美国军政领导精英自认为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而不受惩罚,自认为可以消灭中国与俄罗斯的核武器从而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那么这些计划立即就会付诸实施。人们不能忘记20世纪下半叶人类在死亡边缘所经历的恐怖平衡,正是因为美苏确保相互摧毁,世界才保持了和平。只有团结和平善良的力量,联合公正进步的力量,人类才有生存的希望,才能避免日益迫近的新世界大战的灾难。这是历史的教训。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集体安全体系,这为中国和俄罗斯缔结联盟并签署共同核防御条约提供了可能性。中俄共同核防御条约旨在中俄双方相互确保战略核力量安全,约定在中俄任何一方领土或部队遭受其他国家核袭击时,另一方有义务对第三方侵略者进行核反击;条约应当排除中俄相互使用或针对其他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鉴于美国所拥有的全球打击手段、全球反导系统及区域反导系统(部署在欧洲的反导系统也可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未来美国的军事能力将足以遏制中国、俄罗斯或任何其他一个国家的核反击。但中俄共同核防御条约可从根本上打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独霸。中国和俄罗斯即使不签署关于条约的双边备忘录,不制定相关“路线图”,甚至仅仅宣布签署类似条约的意向,或就相关议题建立中俄领导人热线就会引起巨大的国际反响。中俄任何有关签署共同核防御条约的行为都将向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出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在与以北约为核心的西方“大西洋主义”战略的对抗中,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大陆国家除了结盟别无选择。

中俄共同核防御条约将成为新世界集体安全体系的基石

中俄共同核防御条约可消除中国国家政权的军事威胁,缓解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压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与美国展开军事对峙,降低对抗烈度,同时还可减轻中国削减核武器的压力。中国目前尚未加入国际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而有评估资料认为,2030年前解放军将接受1000件核载具、约2500枚核弹头,2020年前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将达到1500枚。随着中国核能力的提升,核裁军问题迟早会提上议事日程,而未来多边体制下的共同核防御条约可使中国有效缓解国际舆论压力,甚至可能在未来的核裁军进程中赢得有利条件。

中俄共同核防御条约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条件,莫斯科与北京在海上的军事合作已经奠定了中俄军事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年度例行海上联合演习已经成为世界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地中海举行的“2015海上合作”中俄联合演习引人注目。另外,其他一些拥核国家也存在加入中俄共同核防御条约的可能性。这些国家拥核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成为美国军事侵略的牺牲品,20世纪下半页及21世纪初美国的侵略事实就是历史明证,越南模式或南斯拉夫模式可能成为美国干涉其他某个主权独立国家内部事物的典型版本。因此,未来中国与俄罗斯所搭建的“核保护伞”还可能扩大到“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并向其提供安全保障,不排除印度、巴基斯坦,甚至北朝鲜加入条约的可能性,这样会形成一个多边组织。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尖锐的矛盾或可通过加入这一条约而得以解决。这在历史上有先例可寻:希腊与土耳其这对宿敌加入了同一组织北约。

总之,中俄共同核防御条约可以极大削弱美国全球及地区反导系统的能力,迫使美国军政领导精英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全球打击构想,从而成为新的世界集体安全体系的基石。这一新世界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将意味着华盛顿强权政策的破产,世界各国人民将得以避免“民主输出”和“颜色革命”,再无须聆听美国的批评并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