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正力所能及的去做创新,结果会非常震惊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来源:春暖花开

作者:陈春花


导读:纵观世界历史,人类在不断走向繁荣。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望下一个40年,唯有持续价值创造和创新求变,才能拥有未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1340o2xue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注:本文根据陈春花老师2018年5月12日在《科创中心:未来已来》张江科创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内容整理,视频为现场精彩片段,感谢「知室」提供素材。


一、创新集聚空间推动人类高速进步


我们之所以需要创新空间,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导致的新需求。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源于一个企业,就是招商局集团。当时中国尝试改革开放,招商局的工业园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和经验之后,延展到深圳。有了深圳整个城市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才有了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中国。我们想推动下一个40年中国的持续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工业园和科技园,更要有创新集聚空间。


回顾整个经济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人类历史的高速的进步正是与几个创新集聚的区域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17世纪,英国沿着伦敦大区,蒸汽机革命,形成了全球第一个创新集聚空间,大工业革命拉开帷幕。到了18世纪,在法国巴黎大区,沿着重工业产生有了第二个全球创新空间的城市集聚,重工业开始推动全球工业化革命深度发展。再到19世纪后半叶20世纪前半叶,先是沿着德国柏林大区,然后沿着美国波士顿大区,全球第二个重工业集聚创新中心推动德国、美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到了20世纪中叶,沿着波士顿和硅谷地区,全球第三个创新集聚空间出现,也就有了美国新技术革命推动持续发展的过程。


回顾这三个阶段,当经济增长模式从一个模式转向另一个模式时,就需要集聚地区的创新空间,而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园。我也希望第四个全球创新空间出现,有中国的推动作用。


二、人类历史因何繁荣?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两件事非常重要:


1.企业的价值从哪里来。


2.怎么保持持续性。


能真正回答这两件事时,才能明白企业要关注的最根本问题。我们实际上需要了解一件事情,就是人类历史为什么会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写的《大繁荣》给我很大启发,这本书也是中国启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这本书很明确的研究了一个话题,就是人类历史的繁荣到底源于什么?


在他的研究中,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词,叫草根创新和草根创业。草根创新和草根创业帮助人类历史逐步走向繁荣。他研究了大量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基础。他发现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美国能够真正取得历史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自主创新广泛出现的结果。这让我们理解到,无论一家企业、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支持它持续繁荣都需要一个东西,就是广泛的自主创新。


不管环境怎样变化,有一件事情是根本的,那就是自主创新。我们也许需要借力,需要整合资源,需要走出去引进来,需要做各种多维的动作,但有一个动作是必须做的,就是你要踏踏实实地自主创新。



三、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我们从企业的逻辑上讨论创新,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是不是真的拥有企业家精神。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开篇写了一段话,他说经济学家几乎都预测,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很难有超过 15 年的长周期。但是美国做到了,美国保持持续 40 年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真实的情况超越了经济学家的预测?德鲁克研究发现,在美国出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经济,不是市场经济。而企业家经济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史上最具有深远意义和最鼓舞人心的事件。


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也持续了 40 年的繁荣,也出现了这件令人鼓舞人心的事件,就是我们拥有了一个新人群——企业家群体。


真正的创新,尤其是本土的创新,一定要有冒险精神、发挥创造力。这是创新最重要的来源。中国文化有一个让我紧张和最失望的地方就是不包容犯错。只要错一点点,就会被所有人评价批评,甚至攻击。如果我们的文化是这样的,就不可能有创新,创新最大的要求就是包容试错。无论硅谷地区、波士顿大区,还是伦敦大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接受多元文化,接受尝试新东西,接受共同的智慧激荡,也接受出错。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源于创新、创造和冒险,熊彼特在研究创新精神和发展经济学时认为,创新一定要加一个新元素,就是有足够意愿和能力的企业家。


我们真的要认真理解企业家。有一些情形令我紧张,比如会发现一些企业的领导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有可能是机会主义者,是个投资者,但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家。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我非常推崇这两个定义。


1.萨伊:企业家是将资源从生产力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


以前很多企业在低端制造中获取那一点点效应。这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做的,真正的企业家一定要往高端高产出的领域推近。


2.德鲁克:企业家视变化为健康的标准。他们自己并不引发变化,但企业家总是寻找变化,对其做出反应,并将其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这就叫企业家。作为企业家,你要能够真正地发挥这些作用。



四、创新的 5 个内涵



去年 9 月,国家以中央文件的方式,提倡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这是 2000 多年的中国商业历史中的第一次。到底什么叫企业家精神,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讲,我们不能把企业家精神停留在一个概念当中,而是要落实到它真正的内涵。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本质上就是创新,创新应该涵盖这五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一定是实践的创新

我们在谈企业家精神时,那个创新必须落到实践当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停留在技术或理论层面。我们一定要把它转化为产品和产业,把它为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触摸到的体验和享受。


2.创新必须是一个基本的工作形态


创新必须是你工作中一个主要的工作方式。就像我自己一样,在讲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时,都必须知道这个课程内容和外部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是什么。同样,如果在新的环境背景下我们不能很好的去理解它,我们是没有办法理解与时俱进这个概念的。



3.创新一定是行动与结果的关系

创新一定是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不是理念与思想的关系。很多企业,在内部把创新都定为文化理念,但在日常管理和工作习惯中依然沿用经验。如果沿用经验,而不用真正的行动去改变,这个创新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仅仅在理念上谈变革,那只是一个理念的巨人。变革真正的改变是否定自己,你愿意做吗?这就是行动与结果的关系。


4.创新必须是专注与投入

创新需要持续的专注和投入。我对中国整体的创新持有很高的期待和信心,因为我们整个国家在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进入全球国家总体研发投入的前五名,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们看你创不创新,真的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投入。就像华为,它真的是做创新,原因是什么?它销售额的 14% 都投入了研发,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投入。其实创新很简单,就看你的专注和投入够不够。所以我对国家的创新有信心,反过来看企业,你的投入有多少?有些企业一直说我们在做创新,但说到具体的投入数字就不谈了,这种不能谈具体数字的都不叫创新。有真正的行动和投入才能谈创新,否则都是空谈。


5.使命感与责任感

创新是需要有使命的,它要解决不是今天的问题,它要解决未来的问题,它不是解决你今天有没有竞争力的问题,它是解决你未来有没有竞争力的问题。如果没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很难谈创新。


从企业家精神本质上谈创新,就需要知道这五个方面,你有这五个方面的努力,才能讨论创新问题。



五、真正力所能及的去做创新  结果一定会非常震惊



中国经历 40 年的发展,得到了一个明确的机遇,这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我们所奠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出现,我们和全世界的企业几乎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对我们的企业有什么要求?就是你必须技术驱动,而不是规模、成本和人力驱动。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能够有机会源于四个杠杆:


1.用成本换得了市场机会,


2.用学习换得了成长机会,


3.用规模换得了成长速度,


4.用自己结合引进学习得到的本土创新,获得了今天的机遇。


但接下来我们就不能再谈这四样东西,因为这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基础。我们就需要谈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否真正做技术驱动、创新驱动,我们的企业能否变成一个技术和知识型的企业。当你介绍你的企业时,应该谈你的技术是什么,你的知识是什么,而不是规模或产品。从这个逻辑上讲,中国真的可以骄傲。我们也确实诞生出了这些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世界格局的公司。就像微信、华为、中国高铁、淘宝、京东、摩拜等。在世界 500 强中,我们已经超过一百家。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公司?原因就在于我们有了真正改变世界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我们开始对传统行业的调整,对中国企业品牌的打造。具有这些能力时,我们需要知道两件事:


1.中国消费者开始使用中国品牌,这件事很重要。


2.消费者愿意和中国的企业共担创新的应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最重要要做的就是持续的价值创造和持续的创新求变。你应该让你的组织具有创新能力,这需要你必须做到四件事情:


1.有组织、有目的的放弃。放弃你的经验,放弃你原有的核心能力。


2.正视「时间轴变短」。


3.既专注于解决问题,也专注于寻找机会。


4.激发每一个组织成员的企业家精神。


这是组织要做。那对于企业管理者,要做什么?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原有的经验和习惯会成为个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阻碍,而不是帮助。我们要不断否定自己。


爱迪生说:如果所有人都能真正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结果会使我们震惊。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力所能及地去做创新,那结果一定非常震惊。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