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国外军用无人机装备及技术发展综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战术导弹技术 Author 李 磊 徐 月等

远望智库: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

专家库 | 人才库 | 企业库 | 项目库 | 投资机构库 | 招商信息库 | 前沿特攻队招募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手机:18501361766


转自:战术导弹技术

本文选自《战术导弹技术》2019年第2期

作者:李磊,徐月,蒋琪,王彤


摘要:回顾2018年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军用无人机在新型号研制、已有型号的改型、机载系统技术和颠覆技术及新作战概念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总结该年度军用无人机呈现的特点,分别为:各种作战任务需求牵引无人机新型号研发持续升温;多型无人机研制或改型取得进展;先进的机载系统技术进步为无人机提质增效;新型作战概念及颠覆性技术突破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应用。未来随着集群技术、人工智能、高超声速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将不断与现有的装备体系融合,牵引形成新的作战模式和作战理念。

关键词:无人机;机载系统;空中加油;无人集群


2018年,各军事强国高度重视对军用无人机的投入及顶层规划,积极推进无人机平台、机载系统、新作战概念以及颠覆性技术应用。2019财年美国防部对无人系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预算总金额提高至96亿美元 。2018年8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无人系统第五版路线图——《2017-2042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全面指导军用无人机等无人系统在作战中的发展,明确相关投资领域,以及明确未来25年无人系统在互用性、自主性、安全网络和人机协同四个主题的发展方向。此外,各种无人机型号和相关技术在多种任务需求牵引下得到快速发展和攻关。因此,针对2018年军用无人机的研发进展,将从需求牵引、改进改型、机载系统、新作战概念及颠覆技术应用等角度进行系统总结,为军用无人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1 各种军事任务需求牵引无人机研究的持续升温

作战任务需求牵引军用装备技术发展。2018年,无人机技术持续发展,无人机除了执行情报、侦察、监视和察打一体等传统任务外,拓展并满足更多热门需求,包括空中加油、空中运输、海上监视、助推段反导等。


1.1落实无人空中加油方案

空中加油是作战飞机空在中能量补给的重要手段,可延长作战飞机的飞行距离增强作战飞机的作战能力。无人空中加油因其可提高效率,增加安全性,成为未来空中加油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因此,美国不断在该方面进行探索。2015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完成了对X-47B无人机自主空中加受油的可行性验证。2017年10月,美海军发布了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最终的招标书(RFP),并提出以下要求:满足航母舰载机适配性,可在距航母929km外为战机供油,供油量将达到6.8t,战机有效打击范围增加555.6~740.8km。开始时,波音公司、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等四家公司参与竞标,并洛马和波音公司公布各自竞标方案,波音公司的方案如图1所示 。2018年8月美国海军确定采用波音公司的方案,授予其8.05318853亿美元合同,用于MQ-25A无人加油机的设计、研发等工作,合同要求于2024年8月完成4架MQ-25A舰载无人加油机的交付工作,并将其应用到航母舰载机联队形成初始作战能力。2018年9月,波音公司选罗罗公司的AE3007N发动机为MQ-25A提供推力。


图1 美国海军MQ-25A“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方案图

1.2无人空中支援提出新需求推出新型号

针对恶劣的战场环境,前线战场支援无人化能够有效提升作战补给和救援的效率。2018年,根据对空中支援无人运输机提出的新需求,推出了新的型号,并验证了集群补给。2018年8月,美国陆军合约管理指挥部为寻求满足陆军后勤部战场运输弹药、水及食物的无人机,公布了中型货运无人机原型机征询书,要求为:货物承载重量272.2kg,最大起飞重量598.7kg,动力类型可为电池或燃油发动机,需具备基本的集群飞行能力,可自主起飞、降落及路径导航。据此,原型机预计将类似于空客的VSR700旋翼无人机。

2018年1月,波音公司公布了用于测试自主技术的新型垂直起降无人运输机(CAV),如图2所示。该无人机设计采用混合推进系统,运输载荷约226.8 kg,将满足自主货物运输、后勤保障及其他运输任务需求。


图2 波音公司无人运输机


2018年3月,美海军陆战队开展了无人机集群携带物资补给演示验证。验证中,在远离战场的位置部署小型四旋翼无人机、无人机控制设备以及用于无人机存放、充电、发射、维修的“蜂巢”,小型作战部队通过手持设备远程下达物资补给请求,多架小型四旋翼无人机携带物资完成补给任务。

1.3进一步推进助推段防御方面发展

美国导弹防御局(MDA)为了增加导弹防御手段,启动了用于高空无人机的“低功率激光演示验证(LPLD)”项目。项目第一阶段先后授予洛马公司、通用原子公司、波音公司940万、890万和1000万美元合同,研制能聚焦到弹道导弹上,且具有远程光速稳定性的低功率激光器。2020年将激光器集成到无人机上进行测试,2021年完成波束稳定性测试。2018年8月,MDA授予通用原子公司和波音公司第二阶段修正合同,进一步推进LPLD项目。同时,MDA授予通用原子公司合同,要求于2021年10月前完成用于MQ-9无人机(如图3所示)探测和追踪弹道导弹所需先进传感器的开发、集成、测试工作。同月,MDA官员透漏,MQ-9无人机的被动(光电/红外)传感器追踪到了助推段目标。


图3 MQ-9无人机


1.4 加大在海上广域监视上的部署

美国海军为增强自身的反潜作战能力,一直研发和采购新的反潜装备,能在海上长时间执行任务的无人反潜设备成为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美欧增加用于执行海上广域监视任务的无人机部署量,以色列推出无人机探潜设备。

2018年1月,美海军订购三架MQ-4C“特里同(Triton)”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为广域海洋和沿海地区提供实时情报、监视与侦察能力得到增强。同年6月,无人机正式进入美国海军服役。特里同无人机又被称为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能全天时对不同类型的水面舰艇进行自动侦察、分类,在16090m以上高空覆盖范围可达3704km。

欧洲采用CAMCOPTER S-100无人机进行海上监视。2018年12月,欧洲海事安全局(EMSA)授予澳大利亚西贝尔(Schiebel)公司合同,该公司将通过CAMCOPTER S-100无人机提供海事监视服务。S-100无人机将配备L3 Wescam MX-10光电/红外摄像机万向节和PT-8 海上监视成像载荷。

以色列航宇工业公司(IAI)推出了用于“苍鹭”固定翼无人机的反潜战设备。2018年7月,IAI推出配合“苍鹭”无人机进行反潜战的声呐浮标和磁异常探测器。声呐浮标被无人机投放伞降到海面后,能够在高海况下发射和接收声信号,并向无人机控制站实时回传情报。磁异常探测器装载于无人机上,通过磁通量变化识别探测潜艇,发出警报并给出目标的当前位置。无人机配备有声呐浮标等,可使后方人员长时间监控海面态势。

2 多样化无人机的研制与改型取得进展

2018年,无人作战飞机仍是世界军事强国竞相研发的重点领域,无人作战机、高超音速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高空长续航无人机等均有相关研发或改进项目。

2.1不断研制及改进无人作战机

美军提出新型无人作战机需求,并推进传统无人作战机的改进。2018年3月,美海军陆战队发布远征无人机(MUX)项目公告,6月举办远征无人机(MUX)项目企业日活动。MUX首要任务是为远征航母战斗群提供空中预警能力,为未来实现分布式杀伤作战、拒止环境下的近海作战、远征作战等作战方式提供支撑。MUX为舰载垂直起降无人机,能在648.2km外续航8h,航速约103m/s。2020年前计划完成机身研发、有效载荷集成、陆基试验以及部分作战评估工作,形成早期陆基作战能力。2018年4月航空环境公司进行了无人机海上自主作战能力的演示试验,利用美洲狮无人机为弹簧刀巡飞弹提供目标指示信息。2018年7月美空军研究实验室展示了全新概念的XQ-58A“瓦尔基里”试验机,该机由克瑞托斯公司制造,体现了“忠诚僚机”的新概念。XQ-58A是一种低成本无人机,根据AFRL的“低成本可消耗攻击型空中无人系统演示验证”(LCASD项目需求开发,能与载人战斗机(如F-35)配合使用。长9.14m,翼展8.23m,可以在内置弹舱或翼下携带272kg的有效载荷。2018年9月美军成功测试验证了MQ-9无人机已具备空对空作战能力,测试过程中,MQ-9携带空空导弹成功击中空中另一空中无人机目标。

欧洲推动 “未来作战航空系统”研究。空客集团和达索航空公司在柏林航展上发布协议,两家公司将正式开始发展“未来作战航空系统”。该系统由“新型战斗机”、“下一代武器系统”、“欧洲中空长航时”遥控驾驶飞机系统以及未来巡航导弹和蜂群无人机组成。6月,德法两国国防部长在柏林举行的双边内阁会议期间签署了意向书。11月,欧洲装备采购局向空客防务与空间(德国)公司发布欧洲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项目方案征询书,启动主承包商投标,预计2019年将签署项目合同。

俄罗斯国防部正在推进“牵牛星”侦察攻击无人机、“前哨”中型侦察无人机、第六代重达20t “猎人B”重型攻击无人机、“海盗”侦察无人机、“猎户座”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和Karnivora小型攻击型无人机等型号的发展。2018年6月,俄罗斯已制造出重达7.5t的“牵牛星”侦察攻击无人机,并宣布将即将进入空军服役。2018年8月,首次在演习中利用“前哨”无人机为“口径”巡航导弹和“宝石”反舰导弹提供目标指示。2018年11月,重型“猎人B”攻击型无人机进行了首次地面滑行试验,测试中速度为200km/h,期望2019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2018年12月,俄国防部已测试了“海盗”无人机,用于空中区域侦察、巡航、监视等,现已进入量产。


图4“未来作战航空系统”示意图

2.2提出另一高超音速无人机

继2017年洛马开展SR-72高超声速飞机缩比验证机研制后,2018年1月,波音公司宣布了一款马赫数5高超音速察打一体无人机概念模型。该无人机发动机将涡轮喷气发动机和冲压/超燃双模冲压发动机有机结合起来,可在不同速度范围内使用不同的循环模式;气动布局上该无人机与SR-72有诸多雷同之处,同是小展弦比高度后掠的无尾三角翼,与SR-72不同的为外倾双垂尾。波音将分两步进行研制,第一步制造与F-16大小的单发动机缩比验证机,用于验证高超音速气动布局及涡轮基联合循环发动机的可行性;第二步制造一架双发全尺寸原型机。


图5 波音高超声速无人机概念图

2.3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性能提高

2018年3月,韩国继续对自主研发的KUS-FS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原型机进行飞行测试。该机巡航速度86.9m/s,航程为1852km,续航时间为32h,最高飞行高度15km,该机的动力为单台1200马力的发动机。该机可搭载光电/红外传感器、卫星通信设备、合成孔径雷达、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可执行火力打击、通信中继、电子战、ISR任务等。

2018年5月,英国BAE系统公司和棱镜公司合作开发持久高空太阳能无人机PHASA-35,该机重为150kg,有效载荷为15kg,预计2019年第三季度首飞。太阳能单元覆盖在机翼和尾翼表面,为电机和机载系统供电及夜间电池的充电。电池寿命约为1年之上。该机目标用户是军方或政府,将会是西风无人机的有力竞争对手。

2018年7月,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生产的MQ-9B“天空卫士(SkyGuardian)”中空长航时无人机首次实现跨大西洋飞行,飞行24h4min,飞行距离6960km。

2.4 单兵无人机推出新型号

单兵无人机具有便于携带、重量轻、体积小、隐蔽性好、灵活强等优势,适合各种环境下的特种部队和小分队作战,对执行低空侦察、通信、电子干扰等作战任务有很高潜力。

2018年3月,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与贝尔直升机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作研发协议(CRADA),联手推进微型无人机技术。6月,两家机构召开会议,进一步推动微型无人机系统的研发工作。

2018年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首次在第1师第7陆战团第3营部署小型四旋翼即时眼(InstantEye)无人机。该无人机重0.45kg,采用电动力,续航时间约30min,航程5~10km,飞行高度可达3657.6m,配3个光电/红外传感器和1个前视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可手动及预编程控制,手持发射即可执行ISR任务。

2018年10月,即时眼机器人公司(InstantEye Robotics)推出了两款新型“即时眼”Mk-3系列无人机。其中Mk-3 GEN5-D1/D2是Mk-3系列中最小的无人机,具有低信号特征,不易被发现。而Mk-3 GEN4-D1/D2是Mk-3系列中最大的无人机,可选用选择性有效反欺骗模块(SAASM)GPS配置。Mk-3系列无人机采用先进的数据保护,通信安全架构和加密方法,降低了数据被窃取的风险。此外,配用安卓平板电脑和新型手持控制器,可实时处理系统数据,大幅度提高作战人员的战术机动能力 。MK-3系列典型型号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即时眼公司MK 3系列典型型号具体参数

图6 即时眼Mk-3 GEN5-D1/D2无人机

2.5 各种新概念无人机涌现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研制单位的增加,各国相继推出新概念布局及发射方式的无人机。

2018年3月,美国国防部国防创新实验室(DIUx)正在寻求可从水下发射的无人机。该无人机能自我定位,可从水下穿越水层到达水面,可从发射进入飞行状态,借助搭载的传感器可执行ISR任务,续航大于1h,航程48km(26海里),采用256位的AES加密算法保护通信。

2018年5月,以色列城市航空公司研发创新型垂直起降“鸬鹚”无人机。不同于现有大多数垂直起降无人机的构型,该无人机两副旋翼前后安装于机身内部。该机采用“阿赫耶”2N发动机,有效载荷500kg,航程140km,发动机目前采用燃油,未来将使用氢燃料。在250余次试飞试验中,使用了超过1000个遥测传感器。在飞行时的外部噪声仅为70分贝,比其吨位相当的常规直升机低了25分贝。

图7 鸬鹚无人机


2018年9月,英国MBDA公司推出新型“幽灵”作战无人机,旨在为前线地面部队提供及时、低成本,近距离的精确空中支援。该机采用侧旋翼、垂直起降(eVTOL)的电驱动,有4个2m侧旋翼,每个翼上配有一个旋转组件,当需快速穿越低空复杂地形时能快速切换到前飞模式。“幽灵”无人机可携带25kg有效载荷,可安装2枚MBDA公司“执法者”制导火箭弹或1枚“中程导弹”(MMP)多用途武器系统,以对抗轻型装甲、软装甲和无人系统或重装甲威胁。“幽灵”无人机既支持单机使用,也支持集群飞行,可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发现并锁定”视距之外的威胁,还有“观察和等待”模式,使其具备巡飞弹功能。其巡飞速度为180km/h,巡航高度小于100m,作战半径超过10km,续航超过60min,可进行升级和模块更换。此外,还具有自动导航、人在回路指控,抗干扰GPS导航、蜂群协同作战等功能。

3 先进机载系统技术进步为无人机提质增效

机载系统技术在无人机完成作战任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近几年,随着通信技术、光谱成像技术及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集成到无人机上,无人机作战能力不断增强。2018年主要的进展有以下几点。 

3.1 机载雷达探测能力不断提高

无人机机载雷达主要功能为目标探测和武器制导,空中侦察、警戒,确保准确航行及飞行安全等,增加探测范围和精度是机载雷达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8年7月,俄罗斯Zala公司首次在无人机上部署激光雷达,借助激光雷达更好的态势感知和更快的数据收集能力,执行ISR任务。

2018年7月,美陆军将雷神公司的“郊狼”(Coyote)无人机系统和KRFS雷达组合成反无人机武器系统,应对无人机日益增长的威胁。“郊狼”无人机配有一个先进的导引头和一个战斗部;KRFS有源相控阵雷工作在Ku波段,具有捕获并精确跟踪各种尺寸无人机的能力,两者配合使用能准确识别和摧毁具有威胁的无人机。

2018年9月,诺格公司的先锋监视雷达进入量产。先锋雷达可以作为单个雷达组件使用于中型无人机平台,也可将十几个雷达组件组合起来使用。该系统可同时执行SAR/GMTI、电子支援/侦察探测和通信等多种任务。

3.2 无GPS自主导航取得突破

近几年,随着GPS导航技术广泛应用于作战中,GPS接收机易受欺骗干扰引发从而引发军事安全的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情况,DARPA先后开展了“全源定位和导航(ASPN)”,“快速量轻自主(FLA)”和“拒止环境下协同作战(CODE)”项目。2017年ASPN项目成功进行了演示验证。

“快速量轻自主(FLA)”旨在开发一种先进的算法,实现无人机或无人车辆能够在没有人类操作员、GPS或任何数据链的引导下自主运行。2018年7月完成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验证:(1)在多层建筑及狭窄过道中快速飞行同时确认目标;(2)穿过窄窗进入屋内搜索及构建3D态势;(3)识别楼梯并沿其飞出建筑物。“拒止环境下协同作战(CODE)”项目,旨在开发先进算法及软件,提高美军现有无人机在拒止作战空间与地面和海上高机动目标的动态远程交战能力。2018年11月,成功验证了装载CODE软件的无人机在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环境中具备应对意外威胁的能力。

图8 寻找红色化学桶并返回原地

3.3 多光谱成像探测识别能力不断提高

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原理主要为利用物体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存在差异,借助对目标物体用红外和近红外范围内特定光线照射,产生的不同光强度,来实现检测、辨别目标物体。

美国不断推进无人机上多光谱成像传感器的使用,2017年美空军为MQ-1“捕食者”和MQ-9“死神”中程攻击无人研发机载多频谱目标指示传感器;诺格完成RQ-4B “全球鹰”无人机上搭载MS-177多频谱成像传感器的飞行测试。2018年9月海军授予雷声公司940万美元合同,用于美国海军MQ-4C“海神之子”无人机MQ-4C加装AAS-52多光谱瞄准系统。计划2020年8月完成。新的光电/红外AAS-52系统将增强视觉图像,用来改善能见度低和夜间环境的导航。该系统具有侦察监视能力,能在拦截、作战搜索救援、敌我识别、态势感知及威胁警告中发挥重要作用。MQ-4C“海神之子”是RQ-4全球鹰无人机的衍生机型,主要用于海洋和沿海地区的远程和长时段监视任务。作战半径超过14484.1km续航时间超过24h。

3.4 多种能源成为无人机动力来源

随着无人机不断增多,其配置的动力能源也呈现多样化。2018年,激光充电、混合动力、太阳能、氢能成为无人机动力能源探索的热点。

2018年5月,美国海军授予Alta Devices公司合同,将太阳能技术集成到“混合虎(Hybrid Tiger)”无人机上,使其续航时间达到三天以上。此外,“混合虎”无人机还将集成其他动力能源以增强续航能力,,包括太阳能电池、氢燃料电池。此外还配装了能量感知算法和自主飞行算法。该无人机将在冬季进行高纬度多日飞行测试,以验证其在各个季节各个纬度都具备长续航能力。

2018年7月,DARPA选定“沉默鹰”无人机技术公司为“泛在电能/能量补充——电能传输演示”(SUPER PBD)项目的主承包商。SUPERPBD项目旨在验证激光束无人机远程充电的可行性,即无人机能循环衔接“飞行”和“飞行充电”,无需降落充电即可实现长时间连续飞行。该公司将与其他三家公司合作,将激光束充电模块集成到已投入应用的太阳能/锂电池小型无人机系统,用来满足项目要求。该项目可提升战机任务时间和任务效能,为未来高功率激光束远程充电功能的实现奠定基础。

2018年6月,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研发“太阳能-翱翔”技术,使无人机能利用大气和太阳供给的能量实现续航时间超过12h。该技术为续航能力增强技术,能实现无人机在无需携带额外电池的情况下的更长时间飞行,长时间协助作战人员执行任务。

2018年11月,SKYCORP公司推出欧洲首款具有先进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管理系统氢动力无人机——e-Drone Zero。该机采用氢燃料电池可大大提高飞行时间。配装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能执行复杂操作,提供视觉避障和各种故障管理功能。

3.5 无人机指控技术手段多样化呈现

无人机指控系统向模块化、通用化、智能化、多样化、一控多等趋势发展。

(1)美国已实现借助卫星通信数据链控制无人机起降。

2018年1月,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成功演示了利用加密卫星通信数据链控制MQ-9B无人机的起飞,着陆与滑行,但发射与回收该无人机还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控制。卫星通信控制自动起飞着陆可实现无人机在全球任何地方滑行、发射与回收操作,减少了所需机组人员,降低了发射与回收操作时受到的视距范围限制和无人机的总运行成本。

(2)美国正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集群的控制。

2018年2月,洛马公司推出用于多无人装备的新型控制软件——VCSi软件。借助该软件,操作员能同时控制数十架无人机执行ISR任务。VCSi是一款适用于任何无人平台的安全可靠的软件,能进一步扩展人机小组的能力。用户可根据需求借助该软件,控制尽可能多包括无人艇、无人机及高空伪卫星等无人装备来完成任务。

2018年3月,DARPA研究VR技术控制无人机集群,选择雷声公司作为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OFFSET)项目承包商之一。雷声公司正在研发一种实现一个人控制大量无人机的VR接口,并已在50架无人机上进行了测试。测试时,参与人员通过HTC Vive VR设备和两个控制器与环境交互,使用数据进行实时决策,后续测试中将继续增加无人机数量和数据存储设备。目前,VR接口仅能完成简单的指控操作,包括选择集群子集并为其分配简单任务,如移动到指定区域、原地盘旋,获得周围环境视图。雷声公司还正优化该接口,实现让操作员在VR环境确定待测绘区域,并对所选择集群子集能通过语音指令发布任务的功能。

(3)美空军正在为战机开发无人机控制系统。

2018年8月,美国空军宣布与BAE系统公司合作开发新型战斗机机载系统,用于从战斗机人员直接控制无人机,使其执行侦察攻击任务。当前阶段,空军正在研发标准数据链、分布式作战管理系统,实现战斗机机载系统与无人机间的通信及数据传输。最终,实现采用该技术的第四、五代战斗机能控制多架无人机执行各项作战任务。

4 新型作战概念及AI的发展推动着无人机的颠覆性应用

随着各军事强国竞争日益激烈,美军试图通过发展一些新作战概念及智能技术,重塑自身的“不对称”优势。其中蜂群作战、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概念牵引无人机的新的应用。同时,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着无人机在战场上的颠覆性应用。

4.1 加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研究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及体系对抗环境下,有人与无人机配合实施协同攻击的作战方式,可提高作战效率减少人员伤亡。为此,美国先后开展了“忠诚僚机”项目、战术作战管理项目等,并于2018年进一步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2018年4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和DARPA成功演示有人/无人协同空对地作战。2018年8月美空军授予乔治梅森大学合同,要求于2022年8月前完成用于“机动式有人/无人分布式杀伤机载网络”项目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工作,。

2018年9月,空中客车公司成功完成用于未来空战系统的有人-无人编队(MUT)技术试飞工作。试飞采用5架Do-DT25靶机,验证了利用有人机控制无人系统的多项能力,包括有人机与无人机间的连通性、人机界面和基于任务的管理协同智能的方案等,MUT的试飞成果将用于未来空战系统项目。

4.2无人集群技术项目即将进入实用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先进平台技术及电子技术等技术发展,无人机集群作战向体系智能化、网络灵活化、平台多样化等方向发展。无人机蜂群作战各项技术一旦成熟,将颠覆未来整个战场形态。

美DARPA正借助“小精灵(Gremlins)”、“拒止环境下协同作战”、“体系集成技术与试验(SoSITE)”、 “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OFFSET)”等项目攻克无人机蜂群作战涉及的平台、自主、协同、体系等各项关键技术。

“体系集成技术与试验”项目着重探索开放式体系架构技术,旨在基于美军现有能力,把单一装备的空战能力分布在大量可互操作的有人和无人平台上,实现各种先进机载系统和机载武器的即插即用,提高分布式作战的灵活性。整体的时间阶段如图9所示。2018年6月该项目完成飞行试验验证,验证了地面站、飞行试验台、C-12飞机和试验飞机之间的互操作性以及在对抗环境中各个作战域内的系统进行快速无缝的集成能力。验证中使用了“臭鼬工厂”开发的第二版复杂组织体开放式系统架构(E-OSA)任务的计算机(EMC2,又称为“爱因斯坦盒”)。演示验证了4项关键能力:(1)在系统之间自动编写和传输信息,包括使用旧式数据链路的系统;(2)首次使用非企业数据链路LINK 16创建新的、丰富的信息交流;(3)能实时将地面驾驶舱模拟器与飞机系统连接起来,以验证体系(SoS)如何缩短决策的时间;(4)集成APG-81雷达和DARPA的自动目标识别软件,创建一个全面战场图像。


图9 SOSITE项目研究周期及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

“拒止环境下协同作战”项目旨在发展先进的自主协同算法和监控技术,保障无人机蜂群能在拒止环境下完成发现、跟踪、识别和攻击目标等任务。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的四大关键技术为:开放式架构、单机自主、多机协同和人机交互。2018年1月,完成了开放架构、自主协同等指标的验证。2018年11月,完成在拒止环境下,应对突发威胁能力的验证。实现了无人机在低通信量时,可高效共享态势,协同规划和分配任务,制定战术决策,并应对动态高威胁环境。

“小精灵”项目旨在实现蜂群无人机的空中发射和回收。在没有可靠路基或海基着陆点时,空基发射和回收将是分布式作战最简易后勤和最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同时具有对无人机性能影响最小和再次发射迅速等优势。2018年3月,确定采用奈提克斯方案作为小精灵回收方案,即在C-130下方远离机体的地方部署一个类似于空中加油系统的拖曳式稳定捕获设备。回收时,无人机与对接装置相连,通过绞车和线缆从C-130的货舱门由机械爪捕获并收回机舱。

“进攻性集群战术”项目旨在推进和加速实现集群技术所需的各要素,以实现集群能力跨越式发展研究,重点是集群自主能力\人与集群协同、集群战术三个方面。2018年10月,DARPA发布聚焦于开发人机编队和集群战术的第三波“集群冲刺”公告,同时授予8家公司第二波集群冲刺合同。

此外,2018年6月,美海军授给雷声公司2970万美元的合同,旨在研发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LOCUST)海军原型机,实现自主集群方式压倒敌方。2018年8月,波音公司利用其研发的新型机载自动命令和控制技术,首次成功完成5架无人机的协同飞行测试。2018年7月,海军陆战队成功完成6架由单人操控的RQ-11无人机集群验证。

4.3 无人机+AI正颠覆战场上的应用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无人机逐步具备单机智能飞行、多机智能协同、任务自主完成等能力,上述能力涉及的具体技术包括环境感知与规避、协同指挥控制、协同态势生成与评估、自主飞行及自主下定作战决心等。

美国国防部Maven项目下设成立了算法战跨(AWCFT)职能小组,目的是加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国防上的应用速度,使国防部海量数据快速变为可用的情报。2018年4月,Maven项目启动满1年,在中东地区采用新开发算法的无人机对所拍视频中的人员、车辆、建筑的识别准确率已达80%。

2018年4月,美陆军宣布开发人工智能无人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无人机自主瞄准、判断与攻击目标。这种无人机代表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的终极趋势,但同时会给社会带来法律与伦理方面的影响。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系统回顾2018年世界军用无人机发展热点,分析了作战任务对无人机型号及技术的发展需求,总结了各型无人机型号、机载系统技术、新型作战概念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未来军用无人机将呈现任务需求多样化,平台界限模糊化,整体功能智能化的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无人集群作战概念、协同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将不断与现有装备体系融合,牵引新的作战模式,并打造升级版的作战体系,带来新的战场形态。无人机已成为各军事强国重点发展的装备体系,未来将不断在各个方面取得进步。


引用格式:李磊,徐月,蒋琪,等. 2018年国外军用无人机装备及技术发展综述[J]. 战术导弹技术,2019,(2):1-11.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公号内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科研管理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创新教育 军工百强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 大学排名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预见2030  | 预见2035 预见2045  | 预见2050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互联网+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5G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传感器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预警机 | 运输机 | 直升机 战斗机 | 六代机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潜航器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战 | 反卫星 卫星 混合战争
领先国家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日本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快响小组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阿里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易本胜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全文收录2018文章全收录 | 2017文章全收录 | 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