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福建入选两个,皆来自莆田!

2017-08-07 正义莆田 正义莆田


活动背景

为发现各地创新社会治理先进典型,研究和探索省、市、县社会治理创新规律,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总结和弘扬社会治理的典型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由人民网和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联合主办的2017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在京启动。


划重点:在本次征集活动中,福建省有两个案例入选,且这两个案例都来自莆田!!!


投票规则

一人一天可投一次,一次可投5票!

截止时间为2017年8月31日17点整。


投票方法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投票页面,找到莆田的两个案例,点击投票,五下哟~


案例

介绍

1536多元化解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莆田市以建设大调解工作平台为抓手,立足于机制创新和品牌打造,着力推动建立“1536”大调解工作体系,即通过构筑一张全域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用好用活“排查化解、会商研判、等级预警、司法救助和两挂钩一督导”等五项大调解工作机制,搭建“诉调对接、公调对接、专调对接”等三个互通、互联、互补的大调解工作平台,着力探索推进矛盾调解组织“进部门、进商会、进网络、进侨乡、进民间、进企业”的“调解六进”工作,形成了党政主导、综治协调、各方参与、有机衔接、联动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

1:一张调解网络

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推动下,我市成立市、县区(管委会)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市大调解办按5名参公编制、县区按2名事业编制定编,办公经费分别按人均1元以上标准列入两级财政预算,并配齐专门工作场所和必要办公设备,有力保障了大调解工作的正常运转。依托现有人民调解组织体系搭建市、县、乡、村四级大调解组织网络,依托综治协会、老人协会、宗族董事会、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设立大调解工作联系点,依托法院、公安、国土等主要职能部门建立大调解工作站(示范点),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网络架构。在培训原有人民调解员的基础上,广泛聘任地方“讲话人”、宫庙董事、专业技术人员等专兼职调解员,不断充实大调解工作队伍,特别是返聘了168名退休老法官、老检察官及镇村老干部,充分发挥其经验丰富、威信高、办事公道的优势,参与基层一线调解工作。目前,包括四级大调解工作站点,交通事故、医患纠纷、消费维权、劳资纠纷、妇女维权等专业调解组织及民间义务调解点在内,全市共建立大调解工作站点1132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5104名,基本实现了调解资源联动共享、调解能力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5:五项大调解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留死角、会商研判不走过场、等级预警风险提示、责任追究不讲情面,逐步形成地区排查、系统排查、行业排查相结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就地化解、重点整治、科学评估、实施救助相配套的大调解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排查化解机制。依托覆盖全市的四级大调解组织网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台帐和化解情况反馈制度,坚持日常排查、重点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就地化解、重点整治和维护公共安全相配套,依法办事、综合治理和督导问责相衔接,定期把各类矛盾纠纷进行科学梳理、任务分解、一案一策、督导化解,切实做到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2016年,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37976件,化解35051件,化解率92.3%。

二是会商研判机制。严格执行乡镇(街道)每半月,市、县区(管委会)每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例会制度,落实每月(敏感时期每日)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排查调处会商制度,变被动收集为主动查访、变零星了解为系统掌握、变内部循环为资源整合,强化信息共享,定期汇总情况,准确掌握动态,研判形势,制定处置措施。2014年以来,通过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科学研判,妥善处置了秀屿PA6项目工地群体聚集事件、仙游蓝海新材料项目群体聚集事件、荔城某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群体围堵政府机关事件等突发群体事件,社会面得到有效稳控。

三是等级预警机制。从2014年1月起,探索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级预警机制,通过划定矛盾纠纷数量“警戒线”和化解指标“高压线”,对各县区(管委会)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化解情况进行每月分等级预警,对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问题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用预警机制督促工作落实,用挂牌督办推动问题尽快解决,用责任倒查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遏制个人极端事件、重大群体事件的发生。

四是司法救助机制。市、县区(管委会)相继设立了司法救助专项资金,并建立健全司法救助金管理使用、审批流程等专项制度,对因赔偿不到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刑附民案件受害人,因肇事方无可供执行财产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交通事故受害方,多次上访、诉求合理、生活困难且愿意息访息诉的其他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必要救助。2016年,全市共对129件223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97.7万元,解决一大批当事人“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生产生活难题。

五是律师代理机制。我市主动为律师参与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搭建工作平台,实现律师与政法机关之间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律师代理申诉试点工作,按照突出“一套制度规范”、“一批工作平台”、“一套保障机制”、 “一体协调联动”、“一个运作模式”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律师代理申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6年,共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0起,帮助65名信访人申请司法救助资金162万元,有效化解多起进京信访案件,促进大批信访当事人主动息诉罢访。

3:三大调解平台

一是诉调衔接平台。我市两级法院均设立诉调办和诉调对接中心,并在全市推动建立“三类站点”——诉调衔接工作站(示范点)、委托收案和巡回调解点及莆田市北京商会、昆明商会、西安商会、中国(深圳)珠宝玉石首饰同业商会等驻外调解工作站。同时,以开展诉调对接试点工作为契机,创新完善“三委托一确认”和“两无一评估”工作制度,为实现诉调衔接“两提高一降低”(即提高案件调撤率、刑事案件和解率及降低民转刑率)提供了完备的机制保障。近三年以来,全市法院受理一审刑事案件6459件,审结6219件,其中和解497件;通过出具无异议调解方案,促成诉讼当事人达成协议567件;通过第三方中立评估工作,促成 124件案件达成协议。

二是公调对接平台。通过对接市、县区公安局与信访局接待调处中心、乡镇派出所与乡镇调解中心、社区警务室与村居调委会,建立社会调处机制与公安调控机制互联、社会自治功能与公安行政功能互补、社会调解力量与公安管理力量互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目前,全市有67个公安派出所建立调解室,拥有一支885人的公调对接工作队伍。近三年以来,通过公调对接平台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058余起,调解成功25916起,化解率达95.78%。

三是专调对接平台。针对交通事故、医患纠纷、消费纠纷等矛盾易发多发情况,建立专业机构与人民调解组织对接平台,提升涉专业知识矛盾纠纷的调解成功率:(1)由各县区委政法委牵头,整合法院、交警、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保险理赔等多方资源,成立6个“交通事故一站式服务中心”,为事故双方提供法律咨询和理赔调解服务。2012年以来共受理交通事故纠纷11168件,调解成功9650件,化解率达86.41%。(2)市司法局、市卫生局联合推动在县区成立6个“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走出了一条“司法行政部门牵头负责,卫生行政部门全力配合,人民调解主动介入,医患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的新路子,2010年以来共受理医患纠纷370件,调解成功341件,化解成功率高达92.16%。(3)市工商局、市法院联合建立消费纠纷多元调解衔接机制,设立温馨调解室,开展消费纠纷调解协议效力确认、委托调解、邀请协助调解等工作,有效节约了行政资源与司法资源,2009年以来共建立1421个消费纠纷调解站点,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19595件,调解成功17961件,成功率达91.66%。

6:“调解六进”

一是推进调解组织“进部门”。以行政部门为依托,以化解专业性强、行业特点突出的纠纷为重点,在市法院、公安、国土、安监、工商、人社、妇联等56个部门建立调解委员会,并规范工作模式、运行流程。同时,向下拓展延伸触角,在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设立了1132个调解工作站(示范点),覆盖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消费维权、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行业领域,有力有效地提高了专业部门调解工作的能力。2016年,全市56个部门调委会共排查化解行政类矛盾纠纷11503件,化解9622件,化解成功率83.6%。

二是推进调解组织“进商会”。以异地商会为依托,发挥商会组织在联系乡情、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各地商会建立调解委员会,协助做好涉外地籍人员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市法院、仙游县法院先后在北京商会、西安商会、昆明商会、江西商会等商会设立驻地调解衔接工作站,协助化解在外莆田籍人员的各类纠纷。这些驻外调解工作站,法院可委托代为收案,或开展委托调解、协助调解等工作,不仅破解了外地籍经商务工人员异地来回奔波、诉讼成本大的难题,也有效解决了法院在审理和执行中存在当事人难找、案件难以调解等影响诉讼效率和执行效率的问题。城厢区针对辖区内江西籍经商务工人员多、矛盾纠纷多的情况,在莆田市江西商会建立调解中心,并推动调解中心与城厢区有关部门的衔接联动,及时调处涉及江西籍人员的矛盾纠纷32起,调处成功率达到100%。

三是推进调解组织“进网络”。城厢区率先成立了网上大调解中心,选聘公安、法院、司法、信访、人社等部门的30多名调解能手建立网上调解员专家库,矛盾纠纷当事人可异地通过中心网址、身份账号、登录密码等登录对应的视频调解室反映诉求,中心预约各责任单位第一时间参与化解,实现多方同步视频调解。自中心成立以来,通过网络平台共受理各类纠纷2086件,调解成功2007起,调解成功率达96.2%。网上调解工作经验曾相继在《福建日报》、《福建新闻联播》等各类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涵江区工商局依托12315热线服务台,建立网上消费者纠纷视频调解室,联合法院、住建、卫生等9个部门联动调解,打破了原有单一的消费权益纠纷调解方式。2017年6月份,在“城厢区网上大调解中心”原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全面升级为“莆田市网上大调解中心”,并开发了网页版、APP版、微信公众号版三个端口,增加了调解案例库、专家库等,实现平台更加强大。2017年6月,举行莆田市大调解中心揭牌仪式,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四是推进调解组织“进侨乡”。针对涉侨涉外纠纷不断增多的实际,以各级侨联组织为依托,在归侨侨眷集中的华侨农场、侨资企业聚集区等建立涉侨矛盾纠纷调解平台,特邀热心调解、富有名望的侨胞侨眷参与涉侨矛盾化解工作。目前,各级侨联均建立涉侨调解衔接、涉侨案件沟通协调、涉侨维权服务联动等工作机制,形成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涉侨纠纷调解网络。涵江区在赤港华侨农场成立法官工作室,依托赤港法官工作室,搭建集巡回收案、立案、调解、开庭、调处纠纷为一体的涉侨维权工作平台,参与涉侨纠纷的化解服务工作。仙游县赖店镇和鲤南镇、荔城区西天尾镇、城厢区华亭镇、涵江区江口镇、秀屿区埭头镇、莆田市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等建立了“涉侨调解衔接工作站”,有效维护了侨胞侨眷的权益。

五是推进调解组织“进民间”。为提高民间调解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市、县(区)出台政策,对民间调解工作实行“一案一补、以奖代补”等相关经费列入财政统筹。至目前,全市共培育、复制了“名人调解工作室、金牌调解工作室、法律基点服务工作室、区域调解工作室、综治协会调解工作室”等30多个富有特色的民间调解组织,使大量的矛盾纠纷消化在基层,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肯定。仙游县在全县325个村(社区)设立50个村级规范化调委会,培育了20名金牌调解主任、80名调解能手和80名优秀调解会长;仙游县鲤南镇玉田村等4个村的“和为贵”调解工作室、榜头镇的“巡回调解工作队”、度尾镇的“夕阳红调解工作队”都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是推进调解组织“进企业”。以社会责任感强的较大企业、企业协会为依托,建立企业调解人才库,组建联合调解队伍,参与企业内外各类矛盾纠纷调解。仙游县赖店镇在凯丰里厂区内设立企业家联合调解工作室,整合16家企业调解资源,参与调解职工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职工与职工及企业与周边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仙游县交通运输协会从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调解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中选拔15人,组建交通运输调委会,服务70多家会员单位,调解成功率为100%;荔城区西天尾镇整合新日鞋业等12家企业调解资源,成立企业联合调委会,调委会成员从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热心调解工作、公信有威望的企业管理人员、职工代表中民主推荐产生,调委会成立至今,共调解了矛盾纠纷126件,调解成功率为98.7%



“网上大调解中心”经验做法:



全球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进入加速期,互联网已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也在不断趋于理性和成熟。近几年,莆田市城厢区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扩宽解决矛盾纠纷渠道,探索成立了全省首个“网上大调解中心”,推行“互联网+调解”、“行业+专业”的大调解模式,构建“纵横交错”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体系,为老百姓找到了一条经济、方便、快捷、有效解决矛盾纠纷的途径,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萌芽状态。“网上大调解中心”的建立,为该区提升平安创建水平,维护全区社会和谐稳定创出了一条新路。2014年以来,中心共受理2885起投诉案件,调解成功2770起,调解成功率达96.1%,涵盖工商12345投诉纠纷771起、食品药品纠纷562起、劳资纠纷48起、医患纠纷6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983起、法律咨询512起,各类民生服务项目500多起,涵盖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各类政策解读等。2017年6月份,在“城厢区网上大调解中心”原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全面升级为“莆田市网上大调解中心”,并开发了网页版、APP版、微信公众号版三个端口,增加了调解案例库、专家库等,实现平台更加强大。2017年6月,举行莆田市大调解中心揭牌仪式,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积极探索,试点先行

城厢区委政法委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创“O2O”模式,结合全市电商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网络交易纠纷易发多发的实际情况,于2013年11月在安福电商城创建网上调解中心,突出抓好网上调解、网下服务,通过建立“三个一”(一部电脑,一组流程,一组人员)工作平台,为安福电商城的网络商家和客户提供专业性和时效性的调解服务。2014年11月在安福电商城网上调解中心的基础上,城厢区委政法委对网调中心进行总结、完善和升级,成立了“城厢区网上大调解中心”,构建网上调解、部门调解、行业调解、商会调解、协会调解等联调联处的纠纷多元调处工作机制,有效化解全区各类矛盾纠纷。

创新机制,完善提升

(一)强化领导机制。成立以区委政法委书记为组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区大调解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网上大调解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在区委政法委大调解办公室,由5名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受理、分流网上受理的的各类矛盾纠纷。同时,由公安、法院、司法局、信访局、人社局、国土局、镇(街道)、商会、协会等各部门抽调36名调解能手组成网上调解员专家库,专门负责协同网上大调解中心专职人员进行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化解。并将莆田法学会优秀会员8名纳入矛盾纠纷多元调解队伍中,对难以解决的疑难案件、复杂纠纷可以邀请法学会会员专家进行研判、会诊,实现法律服务和法律调解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二)出台考评机制。把运用网上大调解工作平台解决矛盾纠纷事项列入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网上调解员半年考核评价工作机制,结合“网上调解满意率投票”版块,对网上调解员工作态度、调解成效、群众满意度等子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对于2015-2016年考核优秀的12名调解员进行通报表扬。(三)建立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上调解指导工作,对参与网上调解工作的调解员定期举行业务培训,提高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水平。2014年以来共开展网上调解业务培训8期。(四)建立奖励机制。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每年从财政拨付20万的专项资金,对网上调解成功的案例实现以案代补。

创新模式,规范运作

网上大调解中心打破传统、单一的面对面调解模式,对矛盾纠纷进行网上虚拟实时调解,从程序的发起至虚拟调解协议的达成全部在线发生。网上大调解中心运作流程有四大步骤:(一)注册与投诉。当事人首先在网调中心网站上注册会员,填写简单个人基本信息(姓名、地址、电话等)后,即可登入网站对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在网上进行填写说明向调解员咨询有关问题,陈述纠纷事实,并提出进行网上调解的申请。(二)核实与受理。网上调解中心专职人员以调解员身份登入帐号可时时查看最新投诉或举报信息,对当事人基本信息和投诉内容进行核实,根据投诉对象和内容决定是否属受理范围,并在3个工作日内告知当事人在线投诉进行受理登记或不受理情况。(三)调解与化解。确定属受理范围的投诉,网调中心专职人员第一时间将案件转办相关职能部门,分流给各责任调解员,并和双方当事人预约时间在线调解时间。法官、律师、工商、人社等部门专职调解员介入调解,并及时在网上签订虚拟协议。“虚拟调解”达成一致意见后,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调解协议的,可在线约定各方当事人现场会面,签署调解协议,或到法院进行确认。(四)建档与回访。网调中心专职人员通过收集视屏聊天工具中的视屏资料、文字资料,做好电子文档的归档,并适时对当事人进行在线或电话回访。今年以来,通过电话、视频、走访等方式,针对网上调解申请人和相关人员对调解案件情况、网上调解和服务质量的意见进行回访,回访889人次,满意率为100%。

纵横结合,增强合力

2016年,城厢区对网上大调解中心业务进行了新的扩充和完善,建立网格化矛盾纠纷在线调处衔接指挥平台。使全区的网上大调解体系形成了纵向延伸、横向覆盖、纵横结合、多元协同的多元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有力促进一大批矛盾纠纷得以在线化解。(一)网调“纵向延伸”,结合全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在区、镇(街道)、村(居)建立38个三级网络调解组织,并将其纳入到网上大调解中心,实现网格化矛盾纠纷在线调处衔接指挥平台的搭建,目前全区38个网格站共录入各类矛盾纠纷1543起。其中,通过三级网格分流、交办之后,由网格指挥平台流转并在线调解的纠纷案件共668起,成功在线调处647起,调解成功率97.1%,彰显网调、网格“双网”互动功效。(二)网调“横向覆盖”,区直各职能部门全面建立网上调解室,并将受理的12345投诉、食品药品、劳资、医患、道路交通事故等各类矛盾纠纷接入网上调解指挥平台,设立专线与网格化多元调解信息平台对接,实现纠纷在线流转、在线交办和调处。目前已在全区行业部门建立行业性网调工作站48个,在商会、协会、物业、学校、基层网格站等各行各业建立区域性和专业性网上调解组织共86个。同时,网上调解中心通过项目拓展和延伸,已将网调平台功能覆盖至各类民生服务项目,2014年以来,部门联合在线调处矛盾纠纷1286起,调处成功1260起,调处成功率98.1%(三)网调+网格 纵横联动,将三大调解和基层调解资源全部纳入网格调解衔接指挥平台,实行属地管理与网上指派联动,实现调解力量共享互补。通过网格化解纠纷、网格服务民生,加速推进网上大调解工作进程,编织全区上下联动的网上大调解工作网络。

发挥优势,成效显著

(一)拓宽渠道,减少群众对抗情绪。矛盾双方当事人可异地远程登录到对应的视频调解室并反映诉求,请求调解,网上大调解中心的成立让当事人就地、就近甚至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矛盾调解,有效降低了群众解决纠纷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也缓和了当事人的对抗情绪。(二)拉近距离,节约行政调处成本。免去了行政部门专兼职调解员来回奔波的麻烦,促进双方当事人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纠纷,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防止矛盾纠纷的反复。(三)完善功能,搭建民意沟通桥梁。通过建立网格化矛盾纠纷衔接指挥平台,进行功能完善,搭建起民意沟通桥梁,实现零距离化解矛盾纠纷。专家库调解员能够直接在单位参与纠纷调解,大大节省了调处成本,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各职能部门服务和调解的效率,实现零距离化解矛盾纠纷。(四)双网互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网上大调解中心通过网格网调双网互动将民事纠纷分流、快速处理,也减少了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缓解了司法压力,促进了辖区的和谐安定。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实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五)纵横结合,提升部门联动效率。通过部门联动,提升各级各部门,各类社团、群体、协会骨干会员参与调处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真正形成全区化解矛盾纠纷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六)法律服务,完善社会服务水平。开拓创新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利用网格化矛盾纠纷衔接指挥平台搭建互联网时代的法律服务,把法律服务主动融入网上大调解平台,不仅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高效便捷的法律资讯和法律服务,同时也在城厢树立了法律服务优质品牌,提升了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公信力。

提档升级 全面推广

(一)升级平台。经过全市现场推进会之后,全市决定予以全面推广网上大调解经验做法。在“网上大调解中心”原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全面升级为“莆田市网上大调解中心”,并开发了网页版、APP版、微信公众号版三个端口,增加了调解案例库、专家库等,实现平台更加强大。2017年6月,举行莆田市大调解中心揭牌仪式,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二)升级机构。市里成立以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为组长,司法局局长、信访局局长为副组长,市大调解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网上大调解领导小组。各县(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同时,统一聘请6名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县(区)调解员纳入矛盾纠纷多元调解队伍中,统一在全市网上大调解中心办公,对上传平台的矛盾纠纷进行流转办理。

(三)升级互动。按照“地域清晰、覆盖全面、归属明确”的原则,依托基层村(居)网格站点,网格管理员积极协助镇(街)、村(居)干部、社区民警开展矛盾纠纷、信访事项和不稳定因素的收集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在村(居)调解室、网格站调处,能解决的予以当场解决。对于超出网格员调解权限、难以调处的矛盾纠纷,村(社区)网格员通过矛盾纠纷网格化平台,录入上传,网格平台通过衔接调度库案件类型的比对,对适合网调的案件再流转到“网上大调解中心”进行调处,实现二次交办和调处。在重要阶段、敏感时期,网格员依据收集建立的各类矛盾纠纷数据库,积极配合做好信访人员日常访查稳控工作,实现了“身边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矛盾纠纷不上交”,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就说到这里啦~

剩下的,

交给各位!



投票入口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