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旅行记忆博物馆,征集一份川藏旅途记忆。
鸣谢摄影提供: 小强先森
G318川藏线
G318横跨中国中东西部,起点上海,终点西藏日喀则市,全长5475公里,它是中国最美的,也是最险峻的公路。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踏上G318,置身于香格里拉的神话之中,至此一路向西,一路颠簸,跨过云海溪流,穿过牧场牛群,踏上了似乎没有尽头的西藏之旅。
记忆即生命
中国第一个G318旅行记忆微博物馆
坐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
征集一份川藏的记忆
回望川藏,有多少旅人将灵魂的一部分留在了这条路上?或许向西而行并没能净化每一个人的灵魂,但川藏线让内心产生的这场心灵旅程足够回荡一生,它成为旅人的另一个乡愁。
中国第一个G318旅行记忆微博物馆将坐落于甘孜州理塘县,我们是这个博物馆的发起者:一群无法彻底离开的人,一群执着地把川藏当成故乡的人。
为什么要做川藏记忆博物馆?
川藏给予的我们太多,我们希望能为它留下点什么。邀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份川藏的记忆,并永久地珍藏在博物馆中,每一份回忆都将是时光的标本。
我们希望把这一代人最珍贵的记忆留存下来,留给这条路,留给未来路过这里的人们。
一路雪山圣境,云端之上。
川藏之前,
我们可能从未如此辽阔过。
旅程中那些擦肩而过的面孔,
阳光下与世无争的笑容,
有人记得你,我还记得你。
鸣谢摄影提供: 山伯多吉 大刀 王泽强 丁丁 五之
征集一份属于你的川藏记忆
无论你是谁,曾经以何种方式走过川藏,
自驾,骑行,搭车,骑马,亦或步行。
一份记忆可能是:
一张车票,一个登山包,一双鞋,一张地图,
一个氧气瓶,一首歌,甚至是一把土。
请将它寄给我们,
让它回到G318,陈列在旅行记忆博物馆中,
让这份记忆回到它的故乡。
记忆征集案例
01
丁丁
丁丁,江苏人。曾任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的高级教官,也是《跟着贝爷去冒险》的国内技术指导之一,接触及进行户外至今15年左右。2009年,完成自行车国内第一次羌塘无人区穿越,平均海拔5000米历时36天。同年骑行海拔5400米的最高湖泊森里措。
—— STORY ——
轮椅划过冈仁波齐
传说马年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2014年我窝在拉萨蓝天的客栈喝茶闲扯,突然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带着轮椅上的蓝天去冈仁波齐转山。国庆节我们便出发了,我很难想象没有腰背力量的蓝天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这一路推轮椅,背蓝天艰难地交替前行。在轮椅能抵达的最远处,我背着蓝天走过5600米的卓玛拉垭口上下坡,看着多少朝圣的人虔诚跪拜,不禁心中充满了力量。这次转山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了却了蓝天的心愿。
展品:骑行袱包
02
秋笔
秋笔,原名王文燕,人文人像摄影师。为国际公益组织Oxfam(乐施会)签约公益摄影师。除拍摄商业人像之外,秋笔常与阿拉善基金会、中华儿慈会、Oxfam等国内外NGO合作,多年穿行于第三世界国家及藏地等偏远地区公益拍摄。其作品曾在北京地铁、北京798艺术园区展出,《中国周刊》《中国旅游》等杂志刊登。
—— STORY ——
乌玛和奶奶
在川西拍摄贝马谢布转山纪录片的途中,奶奶与外孙女乌玛在穿过至高点的经幡后,坐在山坡上休息时,孙女乌玛问奶奶为什么刚才要赤脚走一段路,奶奶眯着眼睛眺望着眼前的多瀑沟,说了这段话:“虽然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赤脚行走,但我们拥有鞋子之后,也不该忘记赤脚行走时的刺痛”。乌玛认真地点了点头,她低着头不知道是在琢磨奶奶这句话,还是在问自己的心声,沉默了稍许之后,奶奶心疼又欣慰地将头轻轻地靠在孙女额头上,缓缓地拨动着握在左手里的念珠。
展品:摄影图片故事
03
小二
2013年3月13日踏上川藏线进藏路,计划用时20天抵达拉萨,由于种种原因却不断辗转于成都、雅安、康定、新都桥之间,最终用了于2013年10月底抵达拉萨,用时7个月之久。自2013年开始,在川藏线谋生,在青旅、客栈打杂、在川藏线公益项目工作,现工作为www.517318.com运营、川藏旅行网运营。
—— STORY ——
雅安地震
2013年3月第一次从318进藏,我在雅安东升竹庄青年旅舍做义工,4月20日上午8点多雅安发生了8.0级地震!震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青旅老板迅速组织我们带着物资驱车前往震中,准备救援。
到达震中后看见满目疮痍的县城,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场景,整个人都是颤抖着的,难过到说不出话。哭喊的民众,捂着伤口的伤者,席子卷着逝者,甚至还有没来得及掩盖的尸体……从震中芦山回到雅安,脑海里不断回忆着各种画面,一个人在房间里边整理照片边哭。很快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协助青旅老板情商哥在震后的一星期时间,争分夺秒安排运送一批批物资和志愿者前往灾区。
震后的心理创伤,很长时间才得以抚平,用继续旅行318的方式离开了雅安,但那段记忆,终身难忘。自此,第一次开始给自己的生活设置底线,那就是活着,活着真好,健康真好,这个底线让我很长时间里都很快乐、无忧。
展品:图片故事 旅行318的随身水壶
04
王泽强
王泽强,山东诸城人。2012年第一次从家乡辗转火车到拉萨,然后搭车行走318后段旅行至尼泊尔。2015年放弃卡塔尔多哈卡塔尔航空工作高薪的工作,返回西藏定居工作生活,任西藏中美合资喀瓦坚地毯羊毛工艺品有限公司厂长。2016年与朋友再次自驾318线。
—— STORY ——
暴风雪之路
第二次藏地之行,恰遇318国道十年一遇的暴风雪。我与发小一路翻山越岭,几经风险,终于到达八宿。我在小餐馆选好了菜,但迟迟未见发小下车,出门寻找,发现他正举着手机跟孩子视频,满眼都是泪水,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我也跟着流下眼泪。
第二天我在车上问他昨天怎么了?他说没经历过这样的暴风雪,这样难走的路,担心可能回不去了。我问他当父亲是什么感觉?他想了想说:“我想永远站在他前面,再大的风雨都不能倒下。”
展品: 第一次去318,一路抱着带回家的藏式鼓
05
牦牛与梅朵
2011年,梅朵在西藏日喀则工作,认识了当地藏族帅哥小牦牛。小牦牛的先父来自理塘县附近的藏旭家族,他年轻时离开家乡到日喀则做生意,再也没能回去过。小牦牛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说起藏旭家族的故事,对此心生向往。2013年,梅朵为lonely planet撰稿,写作藏区的旅行指南。小牦牛想回理塘看看父亲长大的牧场,两人从此骑着摩托车走遍了五省藏区,走过三次318,一次317。
—— STORY ——
央视纪录片《香巴拉深处》中的神仙眷侣
刚认识没几天,我买东西钱不够,小牦牛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给我。我问:“你有没有想过我可能会不还?”他说:“我的就是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值得跟他分享一切的人。曾经谈论到生死,我担心那个不知是否存在,但绝对无法预测的来世。小牦牛说:“我今生做过的好事,包括死后天葬,得到的所有功德都回向给你,你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来世。”如果你懂来生对藏族人的意义,你就知道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意。这就是藏式的真爱,钱全部给你,时间全部给你。今生和来世,都全部给你。
展品:纪录片《香巴拉深处》 翻山越岭的头盔一对
06
杜冬
杜冬,1979年出生于南京,2005年第一次进藏,2007年第一次走318,从成都到拉萨,2011年到拉萨工作,2018年到理塘工作。作者,译者,著有《康巴情书》。康巴之前,我没有信仰;此去经年,我懂得了忧伤。
—— STORY ——
关珞巴族的故事
2014~2016年间,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探寻珞巴族的相关文化。珞巴族在林芝,喜马拉雅山区域,距离318线100多公里,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我采访时遇见了从印度来交易的珞巴族,语言虽然不通,但是我买了他们一件衣服,一把竹制丛林刀具,他们不用货币交易,因此我不得不买了大米和球鞋和他们交换,这足以说明318线交叉地有茶马古道,也有跨越喜马拉雅山最原始的贸易。
展品:用大米换来的珞巴刀 背包 康巴情书
07
大刀
大刀367,摄影师,2005创立视觉367摄影工作室。2007年与藏地相遇,每年如约而至。走过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青藏线,藏地行程数十万公里。报废了一台车,一台单反,三个镜头,十多条裤子,险些包括自己。个人对川藏的感言:“你想要翻过的每一座山,都是自己。”
—— STORY ——
收获一枚笑容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在318国道上遇见几位去拉萨的朝圣者,他们磕长头前行,非常辛苦。我靠边停车将一瓶矿泉水双手递给他,虽然语言不通,但通过彼此真诚相视的微笑,便已心照不宣。征得他同意后,我拍下了这张带着微笑的照片。
我在日记中写道:“赠其一瓶水,收获一笑容。”后来翻看图片,我发现了朝圣者身后的318国道上画的五线谱,生命不就是在点滴平凡中唱响着的美好乐章吗?
展品:摄影作品 图片故事
08
蔡杰
青年导演,2011年第一次进藏,计划去雅江县的深山上扎嘎义教。在寺庙里他遇见一群孩子,其中有一对天赋异禀的双胞胎兄弟佛童尼玛与达娃。
因此机缘,此后每年夏天,他都会带着摄像机进藏一个月,跟随两兄弟的成长轨迹,开始长达8年的纪录片拍摄。创作初期,他在扎嘎寺拍摄的纪录片《云上佛童》曾获半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地平线单元首奖。现纪录片创作仍在持续中。
—— STORY ——
高反后的一把糌粑
2012年在藏区山顶寺庙拍纪录片时,食物成为了一个问题。每天清晨便会去敲对面老阿妈的门,她总是慈爱地拿出一碗青稞粉递给我,再倒上热茶。看着我笨拙捏着糌粑,心满意足继续转动手上的念珠。
后来每年夏天进藏,首要的障碍总是剧烈高反。熬过无数次难眠的夜,将杂念梦呓都驱散,类似一场斋戒一般,生活被迫缓慢下来。终于等到一个阳光充足的清晨,起身发现高反已经痊愈。此时我会蹲在门口捏糌粑,就着酥油茶大口吃掉。简简单单下肚,已是世间知足美味。年复一年,发现做糌粑的技艺不知不觉在提升,我拍纪录片的每个夏天,都从一场高反后糌粑开始。
展品:第一次入藏的车票,纪录片《云上佛童》拍摄花絮
09
马筒
2011年第一次进藏,新川藏318较早的搭车背包客。经历过318的滚滚红尘飞扬、荷尔蒙汗液奇幻碰撞的一代人。2013年开始走过墨脱,丙中洛,青海,等很多藏区。自认为高原可以慢一点氧化,即便肉体死去灵魂可以在天空得到升华。2016年旅居大理巍山做了餐吧。2020年大理再回到理塘带来2013年徒步雨衣、旅行背包。
—— STORY ——
最远的路
2013年是川藏318最热闹的开始,我在康定溜溜的城学着唱起康定情歌。无论是菜馆老板娘善良的女儿送我的五个番茄,还是第一次在草原碰到的牧人大叔给我穿他帅气的藏装,都让我至今难忘。这条路在我心里充满着温度。七年之后我再次回到理塘的夏天青年旅舍,为G318旅行记忆博物馆留下了当年搭车用过的雨衣和背包,只希望每个人的人生都能风雨无阻,雨后总有阳光。
展品:搭车G318的雨衣 背包
10
五之
五之,设计师,藏地品牌迦入联合创始人。参与策划“子乌”,“喀瓦坚手工藏毯”等藏地手工艺品牌,投身于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社区建设及合作社手艺再造等公益项目。2002年第一次进藏,从此常年徘徊于印度喜马拉雅地区以及中国的藏地。“几个月前一位摄影师朋友受邀去藏地拍摄,临行时问我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我想了想,回答说有四个字:「心怀敬畏」。”
—— STORY ——
离别的礼物
2008年,我在318沿途的雅江县德差村牧场住了一个多月,这个部落唯一会说几句汉语的是村长,他风趣幽默,常常邀请我去家里吃饭。临走的时候,我心里有千万个不舍,村长也赶来告别,他偷偷在我手中塞了一对高山兀鹫的爪子,我当时不理解这其中的含义,他也没有解释,只是双手合十,默默地目送我离开。分别时我为他拍下了这张照片,后来我从其他藏族朋友那里得知,自然死亡的高山兀鹫的爪子对藏族人来说是珍贵之物,他临行前这对爪子送给我,是希望护佑我一路平安。
展品: 鹰爪
11
孔二小姐
孔二小姐,318线上知名青年旅社理塘夏天的经营者,意希手工艺品牌创始人,藏区暖冬行动发起人。爷爷是第一代援藏干部,先后在昌都、山南等地任职18余年,儿时就与藏地结缘。
“我是爷爷带大的,记忆中爷爷总是望着远方教我藏语,那个时候不懂“远方”对他意味着什么?2010年我真正走进梦中这片高原,并对理塘产生深厚的感情,一呆便是十年,它已成为我第二个故乡。”
—— STORY ——
等人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还不走呢?
等人,是的,等人。
2011年蔡杰来拍云上佛童,我们一起经历了睡地板吃糌粑各种哭哭笑笑。后来每年的七月他都会回来拍云上佛童;五月说在德国很努力,等她回国一定回理塘;李海涛结婚了,他告诉我下次带老婆过来;法国大叔留了1973年大使馆工作时住在钓鱼台宾馆的针线包我还留着,等他再来;腾腾说,老孔我今年一定会回来!马筒说雨衣送回来了,我明年一定再来。还有很多很多人说过要回来,回到川西,再走一次318,我又怎么舍得离开……
展品:爷爷驻藏用过的皮箱 针线包
我们期待着
您与川藏的记忆故事
我们是谁?
318旅行记忆微博物馆是理塘县国有资产的非盈利文化展馆项目,是文旅发展于2020年的重点项目之一。在理塘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国资集团旗下的文旅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汇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策划监制。
博物馆通过视、听、嗅、触、动等多维的展陈,用图像,投影,装置融入当代的观念设计,衬托出层次丰富,不失传统,具有国际水平的展陈效果。让观者追溯这条藏彝走廊,洛克之路,茶马古道,318国道,交织着历史时光痕迹的千年古路的变迁。融时代与个人的记忆。再现川藏之辽阔壮美的同时,展现藏族古老的人文文化,通过前卫的布展方式,与观者产生共鸣。
加入征集旅行记忆的项目
如果您愿意与我们分享您的川藏旅行记忆:
1,请您提供一份简单的个人介绍
2,一件与川藏旅行有关的记忆实物展品(个人物品,文字故事,摄影图片,视频等)
3,一段关于展品的文字介绍
征集内容邮箱:1161605534@qq.com
咨询联系:13133170374(微信同号)
邮寄展品地址: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平安路47号 旅行记忆博物馆 收(我们愿意支付邮寄展品的邮费)
征集截止日期2020年6月1日
展品将经过筛选,如果您的展品最终被选入陈列在博物馆内,我们会于6月7日前以短信或邮件的形式通知您。如果你所捐赠的物品经济价值偏重,对整个展馆的内容呈现又极具价值,可与筹建组联系,筹建组会酌情给予相应的补贴。
您会收获什么?
博物馆正式运营后,衍生出的第一批文创产品将作为回馈,赠送给所有参与征集并最终通过筛选成为展陈内容的参展者。
318旅行记忆微博物馆将成为一个活着的博物馆,实体博物馆建成后,我们将继续收集关于川藏的旅行记忆,并开通线上旅行记忆博物馆。您的记忆和故事不仅将在博物馆里作为一份珍贵的展品长期展陈,也会成为线上博物馆的一部分,与更广大的群体产生互动和共鸣。
团队介绍
文化顾问:闹久次仁 高小平
监制:杜东
策划:五之 孔二小姐
撰稿:闹久次仁 石四 杜东 雨航员
内容:张杰 孔二小姐 雨航员 石四吴雅洪 江小白 小二
展陈设计:五之 吴雅洪 陈伟鹏
摄影:大刀
视频剪辑:张莹
施工监制:哈泽 陈伟鹏
翻译:闹久次仁 则玛其西
推文编辑:王聪
推文摄影提供: 山伯多吉 小强先森 大刀 王泽强 张莹 丁丁 秋笔 五之
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献给川藏,
献给G318,
献给每一位曾踏上这片土地的人,
记忆,
是我们另一个故乡。
因为川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