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益助学】惠州学院举行2018年“奖门人”助学奖教金颁发及第二期100万支票签约仪式

印象比干 2019-05-07

点上面“印象比干”了解各地林氏动态,关注家庙发展

卫辉比干庙   天下林氏根

广大海内外林姓宗亲、比干后裔,只要你姓林,请点击上面印象比干”,关注祖地家庙发展,及时分享各地动态,互通信息相互借鉴,增强联谊扩大交流,协助续谱寻根联宗,弘扬传承比干文化精神,再现比干林氏家族辉煌。

     上午9:00,惠州学院举行2018年“奖门人”助学、奖教金颁发及第二期100万支票签约仪式,国际巨星曾志伟亲临现场为学生老师鼓舞并分享“感恩,吃亏,不忘初心”


     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长泉捐助第二期助学奖教金100万元整



惠州侨商林长泉:昔日送货学徒六旬跨界创业

2018-10-10 09:18 来源:南方日报 王彪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林长泉。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上世纪70年代,香港一间杂货店里,林长泉拿着鸡蛋对着灯光挨个查看,由于技术娴熟,一堆鸡蛋很快就检查完毕。这对杂货店老板来说,意味着店里突然“多”了一个熟练工,对林长泉来说,则是间接开启了他历时40年、横跨商标、印刷、食品等多个行业的创业历程。

国庆前夕,惠州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长泉在他的办公室里对记者娓娓而谈,从父辈的教导到创业中的跨界心路。

香港起步的创业五字诀

上世纪20年代,林长泉的父亲从潮州来到惠州卖种子、孵鸭苗,种植萝卜、菜心等蔬菜,以经营实诚闻名,很多人请他做技术师傅指导养殖。

出生在惠州的林长泉12岁小学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在当时的水口公社龙津大队劳作。父亲从小教导他为人要老实、诚实。1973年,19岁的林长泉选择去香港闯荡,希望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刚到香港,人生地不熟,又没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只有两个行当可以选择——酒楼或者杂货店。考虑到酒楼工资待遇低且工作环境复杂,容易沾染不良习惯,林长泉选择在杂货店做学徒,当一名拉货工人。“刚去时,很多朋友一个月只能赚四五百,但我当学徒能赚七百,只不过很辛苦。”

他把香港的经历总结为5个字:勤、亏、诚、学、借。“勤”是勤快,“亏”是不怕吃亏,“诚”是做人做事要诚实不欺,“学”是多学习借鉴,“借”的含义最广,既包括借钱借利来创业,也包括“借”知识、借力他人共同发展。

偷渡到香港做学徒的大陆人当时被很多人看不起,林长泉只能自己勤快一点,事情抢着做,不怕吃亏,送货回来就接着忙店里的事情。

杂货店的老板与林长泉这样的苦工是师徒关系。每晚店里关门后,需要将第二天的货品备好、排列好,林长泉每天留意观察每种货品摆放的位置,觉得并不复杂,很快就可以替师傅做得很好。

鸡蛋是那个年代香港杂货店的一种重要商品,每天要售卖好几箱,为了保证每个鸡蛋都新鲜,师傅需要用灯管照射查看每个鸡蛋。这一幕对林长泉来说再熟悉不过:在国内孵小鸭的时候,同样需要用灯光照射查看。他自信地告诉师傅,放心去打麻将、玩赛马,这项活他能干。由于技巧娴熟,一个个鸡蛋在他手里像走马灯一样,让师傅看了直呼“怎么能做得这样棒”。

这项额外的工作没有给他带来加班费,却让师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后发生的另一件小事更是让师傅对他的人品完全信任:他与同样在杂货店工作的老板的叔叔同住一个屋,老板发现放在店里吊篮里的钱突然少了,怀疑有人偷拿了,让林长泉和叔叔交出全部现金——老板此前在钱上都做了记号,结果发现是叔叔拿的,与林长泉无关。

在这之后,老板开导林长泉,做学徒可以解决短期生活问题,但不适合作为长久营生,鼓励他走出去。“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恩人。”不久,林长泉转行做店面销售员,接触面逐渐扩展,眼界逐步打开,为此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将更多时间用于慈善公益事业

林长泉的创业开始得很偶然。作为销售员,他要经常出推销商品,接触了很多企业。有一次遇到造纸厂招聘兼职人员,就和朋友去碰运气,结果和老板聊得很投缘,造纸厂老板当即表示:“你不要做兼职了,干脆我给个品牌你做,你去代理。”林长泉很高兴,但无奈囊中羞涩,对方得知情况,表示只需要少量现金,其他用支票形式支付。于是,林长泉从姑姑和朋友家里共筹借5000元,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开始销售卷筒卫生纸。

在取得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林长泉1992年到苏州投资建设制衣厂,兼做服装辅料。1999年,了解到惠州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特别是道路运输条件改善之后,一直希望回家乡创业的林长泉选择回惠州,在江北投资建设商标厂和印刷厂,“当时江北还没有发展起来,现在的丽日商场当时还是一片空地,华贸还很荒芜,整个江北只有一家客家菜的餐馆。”林长泉回忆。

惠州是农业大市,在水稻种植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自然优势。林长泉与一位水稻种植方面的专家合作研究培育优质水稻,希望实现每株水稻产量倍增。2013年,国内部分省份发生的大米镉超标事件让粮食安全引起强烈关注,林长泉在此前对优质水稻培育合作研究的基础上,成立惠州市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奖门人”源自香港家喻户晓的热门综艺节目,他就此从粮食种植延伸到下游加工和品牌打造,并在成立当年宣布,每卖出一袋米就捐出一元钱用于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

从商标到印刷,再从服装到粮食,林长泉在年届六旬时依旧在创业路上奋斗不止。近年来,林长泉创立的很多公司业务交给下一辈打理,除健康食品领域外,他将很多时间用在慈善公益方面,如给自己的小学母校提供奖学金,捐助惠州市“耳聪工程”公益慈善活动等。近年来,他曾与国学大师饶宗颐结缘,受个人经历启发,发愿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浓缩成一本小册子在全球各大酒店推广,目前已为此捐资数百万元,正在与香港浸会大学商谈推进相关事项。

■面对面

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将发挥桥梁作用

南方日报:您认为要想创业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林长泉:我曾担任香港工业总会珠三角工业协会惠州分部主席,2015年组织珠三角工商界交流会,一直与各方面保持充分接触,非常留意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我认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更容易实现突破,不一定是要方方面面都有优势。既要敢想敢干,又要脚踏实地,机会始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南方日报:您觉得惠州市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林长泉:成立协会是好事情,可以利用这一机构与海外侨商建立更好的联系。无论惠州还是香港都有很多海外华侨,以侨为桥梁,一方面可以让已经在惠州投资的企业利用这个平台走出去,与海外侨胞取得联系,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另一方面,可以让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侨胞更多了解国内和惠州发展,将他们“请进来”为惠州发展增添投资力量。希望协会多组织活动,多走出去,与更多海外侨胞建立友好关系,这比单个企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惠州市红十字会举行

                 “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物资捐赠”仪式


    2月14日,惠州市红十字会在市政府办公楼举行“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物资捐赠”仪式。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冠贤、市红十字会会长卓秀丽、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长泉等领导以及惠州市赈灾应急救援队、无偿献血志工服务队志愿者共30余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下午3时,捐赠仪式准时开始。仪式由卓秀丽会长主持,她首先介绍了参加仪式的领导和来宾;随后,刘冠贤副市长代表市红十字会接受了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向红会捐赠的价值百万元的御寒毛衣10000件,并向公司董事长颁发了“爱心企业”牌匾。林长泉董事长、卓秀丽会长先后做了讲话。

   此次所捐赠衣物将无偿分发给惠州地区困难群众。在近期异常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奖门人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的义举给这些困难群众带去了融融暖意。

   惠州市无偿献血志工服务队副大队长张素云、谢静音等12名志愿者参加了捐赠仪式。(王守山)

(摄影:叶勇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