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资中贵州兴仁 济南堂尚卿公系 林氏族谱

马俊渠 印象比干 2019-05-07

点上面“印象比干”了解各地林氏动态,关注家庙发展

卫辉比干庙   天下林氏根

广大海内外林姓宗亲、比干后裔,只要你姓林,请点击上面印象比干”,关注祖地家庙发展,及时分享各地动态,互通信息相互借鉴,增强联谊扩大交流,协助续谱寻根联宗,弘扬传承比干文化精神,再现比干林氏家族辉煌。


四川资中贵州兴仁

济南堂尚卿公系

林氏族谱


   贵州林启波编撰的《四川资中 贵州兴仁 济南堂 尚卿公系林氏族谱》


尚卿公派下世系

上杭开基始祖

尚卿公(1086-1146),号万一郎,旧谱记祖居南剑州延平府顺昌县(今福建南平市顺昌县)小陈坑,系南昌令钊公(六三郎)的长子,融(容)公之孙。宣和年间(1119—1125年),随父钊公南昌县令任还,值寇起,因避世乱举家逃难出门,祖母巫氏仰天祝曰:“林氏善良,不幸遇难,仰天地庇佑,好人相逢,恶人回避。吾姓双木,木之遇水则生,凡遇水之地,则久居焉”。行至福建汀州府长汀县河田水口,全家落居该处,后或至羊角水砂岗头等地。父亲六三郎钊公去世之后,尚卿公(万一郎)又迁居上杭县郭坊村东,后裔尊称尚卿公为上杭林氏始祖。

尚卿公生于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正月十九日,卒于宋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年)十月十一日戊时,享年61岁,葬于员竹冈后东郊钟屋塅(今城东石牌岗)坐东向西。妣刘氏,生于宋哲宗元祐四年已巳(公元1089年)二月初二日,卒于绍兴十七年丁卯(1147)五月初八日,享年59岁,与公合葬东郊钟屋塅。生二子:三十七郎讳廷棣,三十九郎讳廷桥。继配雷氏,葬上杭县北山鹤湖内。


上杭二世祖

廷棣公(1113-1174),字朴茂,三十七郎,万一郎长子。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癸巳(公元1113年)四月初八,终于宋孝宗淳熙元年甲午(公元1174年)二月初三日,享年六十一岁。配偶情况:妻薛氏出生于政和四年甲午(1114)六月初一日,卒于淳熙元年甲午(1174)十月初一日,生二子:长子念四郎(建中),次子小四郎(大胜)。

    廷桥公,号三十九郎,万一郎公(尚卿)长子,生卒不详,任河南通判,任满后回上杭居住,殁后葬于上杭县才溪镇四坊村陈坑水口。妣张氏四娘,生一子:子禄,张四娘殁后葬于上杭县郊钟屋。子禄,殁葬于上杭县郊鸡斗坪,妣刘氏,生一子:石崇。石祟,妣张氏生子三:长子润仁,迁福建长汀县开基立业;次子:润义,在上杭珊瑚乡开基,后裔迁长汀开基;三子:润端,迁长汀县涂坊乡丘坑村开基。

上杭三世祖

小四郎公,字建光,有谱记讳大胜,三十七郎公(廷棣)次子。公生卒失记,由杭城迁往石田塘尾高梧彭背一带开基,葬于湖洋乡元迳村萧妈岗,明朝万历辛卯十九年(公元1591年)重葬。元配张氏葬于元迳峰下,继配罗氏葬于湖洋乡上埔村乌石下,罗氏生三子:伯一郎、伯二郎、伯三郎。

念四郎公,字建中,廷棣公长子,生于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丁未九月初九日酉时,卒于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庚戌八月十五日亥时,享年六十四岁,生子:桂開。桂開任元诰赠江西布政使司副督粮道,享年六十三岁,生子“永坚”。永坚公历任江西布政使司副督粮道勅授中憲大夫,生二子:长子俊卿、次子文寿。俊卿公邑廪生,薦举任大理寺评事,生五子:长子旻禄、次子旻远、三子旻达、四子旻通、旻德

上杭四世祖

    伯郎公,有谱记讳九茂,小四郎公三子,居湖洋石田塘尾屋场,生卒失记,葬于圳坑凹。妣张氏,生卒失记,葬于柯坊山。清朝康熙四十年辛巳(公元1701年)把伯三郎之金骸从圳坑凹迎转柯坊山与张氏合葬。生三子:千六郎、千八郎、千九郎。

上杭

五世祖

千九郎公(1222-1302),讳“鹏”,又有谱记讳再添,伯三郎公之三子。任河南通判,生于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年)七月初一日申时,卒于大德六年壬寅(公元1302年)正月初六,享年八十大寿,葬于佛子冈(今塘尾岭背头)坐东向西。妻赖氏,生卒失记,生二子:万四郎、季春。


上杭六世祖

季春公(1260-1333),再添(千九郎)次子。生于宋理宗景定元年庚申(公元1260年)十月初二日亥时,卒于元统元年癸酉(公元1333年)八月十六日,享年七十三大寿。与父千九郎合墓,葬于佛子冈下。元配赖氏一娘,生于宝佑五年农历丁巳年三月初四巳时,终于大德五年农历辛丑年二月十二日,葬于元迳村严峰下。又配赖氏二娘,赖氏二娘享年61岁,葬于叶坑口形似雄鸡拍翼,生三子:得旻(一名得敏)、得茂(俩兄弟系赖一娘所生)、得满(赖二娘所生)。

上杭七世祖

得旻公(1288-),讳“赋厚”,季春公长子,母赖氏一娘。住在石田塘尾下屋。乡饮大宾。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戊子(公元1288年)六月十七曰未时,卒年失记。葬于叶坑口,与赖二娘和得满公各碑共墓堂,形似雄鸡拍翼,后清朝乾隆癸亥八年(公元1743年)八月六日未时重葬。妣曾氏生卒失记,葬于田坝下,形似梅花落地。生五子:景儒、景生、景和、景贤、景宁。

上杭八世祖

    景生公,得旻(敏)公次子,居住石田塘尾村。生卒失记。葬下坝下(今通桥小学校门前坪路坎上)与景贤公黄妣共坟墓右边,形似飞天凤,未山丑向,丁丑丁未分金。元配邱氏,葬于库岗上。继配郭氏,葬于彭背豹虎头形似饱虎掌肉,未山兼酉,生三子:彦斌(迁移江西,生子“显”)、彦瑛(迁移广东平远东石镇,生子“奎”。奎,字国资,国资后裔主要居住在东石、泗水、大拓、河头乡等地方。)、彦瑺(迁移广东平远县河头镇双溪村柞树径开基)。


世系图



尚卿公世部份优秀后裔录


 

     吾林氏之族乃殷商之苗裔,我祖尚卿(万一郎),开基上杭,后裔尊称上杭始祖,绳绳继继,瓜瓞延绵,至今932年,开枝散叶,支分派别,恐家谱失其流派,今具录尚卿一脉优秀后裔芳名,令后裔子孙知源流而不紊乱,使列祖之德行不没,子孙悉族系之由来,并奋祖宗之余烈,发先人之未发,承先启后,敬祖爱族。


1、尚卿次子延桥,由人才擢河南通判,举家入籍。

2、天章之子桂开,元诰江西布政使司副使督粮道。

3、桂开之永坚,元乡进士,历任江西布政使司副使督粮道勅授中憲大夫。

4、千九郎公(1222-1302),讳“鹏”,又有谱记讳再添,伯三郎公之三子。任河南通判,生于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年)七月初一日申时,卒于大德六年壬寅(公元1302年)正月初六,享年八十大寿。

5、彦瑺公,尚卿公九世孙,妣张氏,两人生卒均失记。生三子:长子世宗、次子世荣、三子世容。旧谱载,彦瑺公元朝末年任建川邑宰,政简刑乏,民颂其德。

    6、林奕彰(1784~1860),字生楷,鸿轼第五子,道光时期进士。在资州月山创建祠宇,道光二十四年资州《长山世谱》主修

7、永坚长子俊卿,邑廪生,薦举任大理寺评事。

8、林宓:上将,四川中江人,(1889~1922),原名建魁,字光斗,辛亥革命后更名宓。四川省中江县胖子店人。1889年2月2日(清光绪十五年己丑正月初三日),生于四川省潼川府中江县胖子店飞鹤湾(今中江县仓山镇偏偏店村)

    9、林丹,尚卿公第29世孙,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羽毛球运动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亚运会、亚锦赛、全英赛、全运会以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双圈全满贯球员。[1]被誉为中国羽球一哥,世界羽毛球四大天王之一。...






林宓:四川中江人,(1889~1922),原名建魁,字光斗,辛亥革命后更名宓。四川省中江县胖子店人。1889年2月2日(清光绪十五年己丑正月初三日),生于四川省潼川府中江县胖子店飞鹤湾(今中江县仓山镇偏偏店村)。1906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堂,1908年因倾向革命被开除。1909年9月,考入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步兵科,1911年5月毕业。1911年8月,见习尚未期满,调任陆军部南苑机关枪训练队排官。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随北洋陆军第四镇第八协南下汉口镇压起义。后在前线与机关枪队同僚多人过江,加入武昌义军。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府参谋,后任黄兴总司令部参谋、督战员,参加阳夏保卫战。1912年民国成立,任陆军部军学局二等科员。1913年5月升一等科员,升步兵中校军衔。1913年7月底,黄兴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黄兴流亡日本。林宓从军学司一等科员职位不辞而别,追随黄兴流亡日本,被褫革軍职和步兵中校军衔。回国后,应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同学、陕西督军陈树藩邀请,赴陕西陆军任职,参与护国战争。1916年底,在陕西陆军第一混成旅胡景翼第二团任中校团附。1918年1月8日,北洋政府恢复林宓陆军步兵中校軍职。1918年1月底,胡景翼发起成立陕西靖国军,反对依附北洋军阀的陈树藩,林宓离开陕西回川。1918年1月,先在四川督军刘存厚所部。1918年2月,熊克武领导的四川靖国军讨伐依附北洋政府的刘存厚,刘存厚兵败北退入陕。林光斗加入熊克武领导的四川靖国军,后任吕超第五师副官长。1920年5月,吕超反对熊克武战败,林宓带领五师一部撤退,于1921年1月到达绥定。在绥定,林所带部队被改编为四川江防军第三独立纵队,谭尊武任司令,林宓任团长。1921年7月,刘湘改编川内各军,第三纵队改为独立第三旅,谭尊武任旅长。因筹集军饷一事谭尊武被撤,林宓继任旅长,升少将。张治中再次入川,任林旅参谋长。陈树藩兵败入川,依附林宓部,张治中提出“援陕”、“出川北伐”、“联二刘”等策略。团长吕镇华不满援陕计划,林宓又不愿联刘。川军第十师师长刘斌想拉出林光斗的队伍,与吕镇华和前第五师旅长彭远耀等合谋,于1922年春夏发动了宣汉兵变,林光斗被害,终年三十三岁。

王葆心遗文《记王钊事》有:“辛亥武昌起义,家彦夫弟钊,时充陆军部机关枪队队官,因永平秋操,附陆军第四镇,遂随军南下至汉口,受前赣督陈光远指挥,陈时任第八协统领,疑钊及两排官(一粤之林逢春后更名一足,一蜀之林建魁后更名宓)皆南人,又为青年学生,必通革命党,乃多事防范。……”见:湖北省文史研究馆主编:《荆楚文史 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荆楚文史出版社,1991,第二期,P80。点校者陈钢注此文大约在1927年后作。王葆心与王钊同出湖北罗田县大河岸镇进士河王家,此文当是王氏兄弟交流后的记录。王钊,字彦夫,保定通国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第一期毕业,后与林宓一同在北洋陆军第四镇机枪队,在武昌共同反正参与武昌起义。二次革命后,王钊、林宓均前往陕西督军陈树藩处任职

林建魁改名林宓,在辛亥革命(1911)之后。其清军中的同学回忆录,都作林建魁。王钊回忆辛亥革命时特别注明其改名为宓在民国后。据1913年3月26日第318号《政府公报》之陆军部令《令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生副军校彭建藩》,林建魁曾为彭建藩毕业证遗失一事作保,该公文中已经作“林宓”。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重刊《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同学录》,原本为清朝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学友於宣统二年庚戌(1910)编印。1936年重刊本所记人员年龄,皆为1910旧刊本时的年龄。该同学录记林光斗1910年为22岁(虚岁),则出生时间为1889年,与家谱记录合。




比干庙

收藏证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