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游记】 拜谒比干庙

马俊渠 印象比干 2019-05-07

点上面“印象比干”了解各地林氏动态,关注家庙发展

卫辉比干庙   天下林氏根

广大海内外林姓宗亲、比干后裔,只要你姓林,请点击上面印象比干”,关注祖地家庙发展,及时分享各地动态,互通信息相互借鉴,增强联谊扩大交流,协助续谱寻根联宗,弘扬传承比干文化精神,再现比干林氏家族辉煌。


拜谒比干庙

林锡彬


拜谒比干庙


  (2011-04-21 08:52:21)

标签: 

房产

分类: 文保纪游



      “生来庆幸祖宗林,犹似太公敢直吟。免学他家忠烈传,千秋照我比干心!”这是多年前游比干庙时我即兴吟唱的一首拙诗。或许是生理上血缘信息所使,我从小就有一个夙愿:一定要到河南卫辉的著名古迹——比干庙拜谒。

  2006年深秋,我有了到郑州出差的机会。处理完事务便与同事小吴驱车,来到了位于卫辉市北面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干庙。

  难忘的“家宴”

  我们到达比干庙山门的时候,已是下午1点半。长途舟车劳顿,体能消耗很大,一时饥渴难忍,我问负责接待的讲解员小卢:“附近有快餐店可以就餐的吗?”只见小卢瞪着眼睛说:“林先生,这可是你们林氏的家庙啊!难道你到了家里,还要到外面去找吃的?”

  “啊?”我一时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这里有吃的?”

  小卢一本正经地说:“是家嘛,就有吃的,不过只是粗茶淡饭而已。”

  我们说:“那太好了!只要有吃的就行。”于是,小卢便带我们到东厢房的厨房里去了。

  一会儿,炊事员便端了两份香喷喷的蒜子肉松炒面上来,还配有蛋花豆腐汤。我们客套了一声,便狼吞虎咽起来。

  几分钟后,我们均已饱腹。我对小卢说:“请结账!”

  “哎呀,林先生您又见外了。哪有在家里吃饭交伙食费的呢?”小卢和炊事员都这么说:“凡海内外林氏子孙到这里,只要他们需要,我们都是这样接待的。”

  这里的主人如此接待我们“林家的人”,使我感到了“家”的温暖、“亲”的情义。如同刚才用过的面食一样,是那么的质朴,那么的实在、真挚,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殷太师比干庙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城北7公里处,是周朝初期为纪念殷商时期著名忠臣比干而建设的墓祠,它还是天下林氏子孙的家庙。

  相传,武王灭纣之后,感念比干忠烈,派人寻找比干后裔。比干夫人陈氏携子归周。武王称赞陈夫人,说她能以有孕之身,逃避纣王的杀戮,是大智之人,其子也必有大用。鉴于遗孤生于长林石室,便赐其姓林,取名坚。这样,林坚成为第一个姓林的人,而他的父亲比干则被尊为太始祖,又被民间尊为文财神。

  从司马迁简短的记载中,我认识了比干这位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取义的忠臣。他的爱国精神教育、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像春秋时期的史鱼、孟子,他们常以比干自比,在后来的吊门死谏的伍子胥、涉江而死的屈原、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以及宋朝的岳飞、清朝的林则徐等身上,我们均可见到比干精神的传承。

  始祖家庙

  “天下家庙何其多!惟独比干庙独树一帜。首先,它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氏族家祠。至今,我们还没发现第二家历史超过3000年的太始祖家庙。其次,比干庙是最大规模、最高等级、最完善的墓庙合一建筑。其三,它拥有多件稀世国宝。”小卢介绍说。

  比干庙自武王灭纣,封比干墓之时(前1029年)算起,已有3035年了;比干庙因墓而建,始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迄今也有1500多年了。

  比干作为忠臣的榜样,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从而使比干庙得到不断维护。经过多次翻新改造,现有的建筑,大多数是明朝孝宗皇帝朱佑樘所建。

  从规模上看,它占地11.3万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北而南的中轴线上,分别布置着:墓、墓碑亭、石坊、大殿、拜殿、配殿、碑廊、木坊、二门、山门、照壁。朱墙环绕四周,墙内花草繁茂、古柏交柯、碑碣林立。照壁之外,有比干塑像、神道、牌坊等,可谓鳞次栉比,别具一格。墓体占地20亩,高20米;大殿里塑有高大威严的比干像;左边配殿塑始祖林坚及其后代名人林放、林开等;右边配殿塑世界海神天后圣母林默娘像。

  从院内的文物看,这里是举世无双的宝库。山门前的照壁,为明弘历年间的建筑,高6米,宽10米。前后正中镶嵌着24块绿色琉璃砖,砖面浮雕为牡丹图案,寓意子孙昌盛富贵,构思新颖,豪华壮丽,为古建之极品。

  碑刻方面,庙内首称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所撰悼比干的碑与文,内容颂扬比干忠心正直、直谏进言,抒发了皇帝对忠臣的敬仰与渴求。书法为南北朝大书法家崔浩所书,是罕见的书法极品。乾隆御笔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乾隆于下榻庙内之夜写就,而且是用楷书所写,表现了乾隆对比干的崇敬之情。

  显示家庙主题的“丹心明石坊”,构思巧妙,都可以认为是林氏的图腾了。坊额上书“殷太师比干墓”,侧联“孤忠心不死,故社柏犹存”,坊顶石雕图案:中间为心形,右侧置“彤云托日”,左侧置“飞云拱月”。整体名为“飞云日月捧心”,象征庙主人的爱国忠心与日月同辉、与社稷共存。

  最为珍奇者,要数林氏家庙内据说是孔子目前唯一存世的墨宝——剑刻真迹:“殷比干莫”碑了。山东的孔府、孔庙、孔林,虽然名满天下,他们却没有孔子真迹。他们曾经以天价试探要买这块碑,卫辉市政府说:“给再多的钱也不能卖!”小卢说,仅孔子的这方墨宝,林氏家庙也足以雄视天下,堪称家庙第一了。

 


 


林锡彬   深圳诗词学会会长


资料: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卫辉市。   
    比干王子为中国历史中以死谏君的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封比干墓。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忠心而建庙。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庙宇宏敞,古朴壮观。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
     比干庙是1996年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构成集墓葬、庙宇、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葬以其历史悠久、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内碑碣林立,从春秋时期的   国神比干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共64通,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孔子剑刻“殷比干墓”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北魏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为魏碑精品之上。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感》为端正的楷书,笔韵严整雍容,华丽端庄,有帝王之风。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三代孤忠”四个大字,气势磅礴,端庄得体。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封殷太师比干诏》、《祭殷太师比干文》,元朝刘敏中的《赦修比干墓碑》等。这些都是举世名碑,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板柏、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比干为世界林氏之太祖。卫辉比干庙,天下林氏根。卫辉市委、市政府从1993年开始,每年举办比干诞辰纪念会,国内外林姓子女纷纷前来卫辉朝拜谒祖,比干庙已成为海内外比干后裔祭谒的圣地。



参观碑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