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干庙庙内的太监碑

印象比干 2019-05-07

点上面“印象比干”了解各地林氏动态,关注家庙发展

卫辉比干庙   天下林氏根

广大海内外林姓宗亲、比干后裔,只要你姓林,请点击上面印象比干”,关注祖地家庙发展,及时分享各地动态,互通信息相互借鉴,增强联谊扩大交流,协助续谱寻根联宗,弘扬传承比干文化精神,再现比干林氏家族辉煌。


谒比干祠

戴义


比干庙庙内的太监戴义古碑


古碑

戴义古碑的正面




比干庙古碑刻解析

介绍




予奉命湖南行径卫辉殷太师比干祠,一谒,偶成一绝以吊云。

  残暴荒淫竟不休,成汤天下欲归周。

  堪怜直谏亲臣剖,云雾苍茫亦带愁。

    弘治八年十月十有六日  钦差御马监太监戴义拜书


比干庙庙内的太监戴义古碑注解



太监中的俞伯牙


     一说起“太监”这个话题,人们首先想起来的肯定是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这四大权阉。不可否认,这四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明朝的认知,尤其是“太监”这一特殊群体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然而,在明朝二百七十七年当中,在那数以万计的太监中,既有像四大权阉这样专权擅政的顶级太监,当然更多的,则是和众人一样的普通太监。他们拥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情感,拥有着各种各样的才艺与能力,我们只有摘掉歧视太监的“有色眼镜”,更多更深入地去了解他们,我们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明朝历史。

       大明王朝六大好太监,有的堪称忠臣有的战功赫赫。戴义是其中之一。

       戴义本来是一个没多大作为的太监,并没有在《宦者传》中出现,但是他有一门绝技,完全值得拿出来说道说道,这门绝技就是——操琴。


戴义斗琴

成化年间,司礼监太监戴义,弹得一手好琴,自号“竹楼”。当时,南京有一女子,琴技高超,号称两京一十三省无人可匹。她听说戴义好琴,好胜心起,遂与戴义订期比试。比赛当日,女子为了显示气度,让戴义先奏。戴义也不推辞,抚琴便奏。岂料,戴义一曲奏毕,女子已是泪如雨下,心知不敌的她面如死灰,忽然站起,将携带的古琴砸碎,随即拂衣而去,终身不再言鼓琴之事。

除了擅长鼓琴,戴义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尤以楷书见长,技法高超,据说与有“明朝王羲之”之称的沈度不相上下。


据《酌中志》载:“宪庙(朱见深)好琴弈诗画。司礼戴太监义,号竹楼,不知何许人,最精于琴,而楷书笔法与沈度相埒。南中有一良家妇善琴,遍游两京各省,未有居其右者。雅闻戴名,诣外邸通名求见,允之。订期戴休沐之暇,至外邸,坐厅中,延南妇隔帘向上一揖,坐南妇帘外,不通寒温,让戴先操。曲甫终,南妇泪如雨下,色若死灰,将所携善琴即下阶石上碎之,拂衣而去,终身再不言鼓琴事矣。


戴义   文化素养极高

       明代的古琴因为年代较近,不怎么被重视,但也有珍品,其中有一件珍品就和戴义有关。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者在清朝的乐器库中发现了一张明代的古琴,形制看上去像是宋代的琴,但仔细观察,看见琴腹内有题字。

题字的内容是:“大明弘治十一年,岁次戊午,奉旨鸿胪寺左寺丞万胫中,制琴人惠祥趼制于武英殿。命司礼监太监戴义、御用监太监刘孝、潘德督造”。

弘治十一年就是公元1498年。这张制作于紫禁城中的琴,经历了500多年,一直收藏在宫廷之中没有流散,它的历史价值自是其他明琴不能与之相比的。

而据专家推测,琴上的题字很有可能正是出自戴义之手



      “明朝司马迁”刘若愚写《酌中志》的记载中,我们还可以知道,戴公公不但是一流的古琴演奏家,还是一个书法家,他的楷书甚至可以和有“明代王羲之”之称的沈度相提并论。

       戴义的琴技和书法水平出类拔萃,资格很老,他的两门绝技分别传给了两个太监。

      王献学到了戴义的琴技,虽然没有在太监的岗位上做出什么成绩,但有琴谱传世。

      萧敬学到了戴义的书法,萧敬是历经五位皇帝的长寿太监,后来也做到了司礼监太监,是太监江湖里大人物。萧敬不但楷书写得好,草书水平也很高,算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戴义号“竹楼”,王献和萧敬一个号“梧冈”,一个“东梅”,把老师的范儿学了个十足十。



戴义 出资修潭拓寺

       北京潭柘寺,明代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第三子,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十日生,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治元年。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八日崩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明泰陵 。

       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徐漙、刘建、李东阳、谢迁、王恕、马文升等人,都是正直忠诚的大臣,在弘治一朝发挥了较大作用。孝宗常召阁臣至文华殿,让大家共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批改颁发。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

       孝宗一朝,较之前后几帝,还是比较清明的,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未几,帝疾大渐,召健等入乾清宫。帝力疾起坐,自叙即位始末甚详,令近侍书之。——《明史·刘健传》

        据《明实录》,在皇帝病床前担任记录的正是当时的司礼监太监戴义。

       从他有资格执笔记录皇帝遗言的事情来看,戴义就算不是掌印太监,也肯定是排位比较靠前的秉笔太监。


如果此文对您有帮助,

欢迎转发或打赏示意。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