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炳林,曲季:深刻领会独立自主的历史经验

学术挑剔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04-28

誠謝關照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微信公众号致力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动态跟踪与传播,设有著名学者观点、马列经典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党建、政治学等栏目。

每日精选



文章来源:《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作者简介:王炳林,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曲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烟台大学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

Marxist Theory Studies

精彩

「内容提要」


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和传承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基本点。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断发展独立自主的内涵,有力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征程中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要正确处理独立探索道路与借鉴外国经验的关系,正确处理立足国内市场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办好自己的事情”与关注人类命运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历史经验;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1]阐释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依据,梳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广泛实践,有助于准确理解独立自主这一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则。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依据

“独立自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国家、民族或政党等)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内政外交中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外部力量的关系是独立自主的重要主题;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独立自主的基本前提;捍卫国家主权和壮大自身实力是独立自主的根本目的;勇于探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核。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深刻领会独立自主的历史经验,首先需要探究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依据。独立自主原则和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1.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1]坚持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深刻把握历史演变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传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思想,注重保持自身独立性。
坚持独立自主是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需要。坚持独立自主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支配着人自立、自主、自觉的社会活动,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是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唯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才能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现状,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前进道路。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勇于探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坚守初心使命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开拓中国道路的前进方向,牢牢掌握自身命运的主动权。
坚持独立自主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需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不仅表现在他们是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体现为他们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尊重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作用和主体地位,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提供了根本遵循。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理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我们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团结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力量逐渐壮大,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使国家从一穷二白走向富强。
坚持独立自主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独立性的需要。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在《关于工人阶级的政治行动》一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工人的政党不应当成为某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而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它有自己的目的和自己的政治。”[3]很显然,在与资产阶级政党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需要保持自身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在俄国1905年革命中,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是社会主义者的始终不渝和绝对必须履行的义务。”[1]坚持这种独立性更是列宁所说的“党性”的基本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自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保持自身独立性、在广泛实践中坚持独立自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2.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独立自主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在仁人志士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探索中,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独立自主精神的渊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引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坚韧不拔、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志存高远的优秀品质。正是这种精神品质,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发愤求进,永不屈服于外来压迫。(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近代中华民族的危难时期,无论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还是洋务派的“自强”口号,抑或是孙中山“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以拥护国家及民众之利益”的号召,都体现了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奋起反抗、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是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杰出代表,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图强的成功道路,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
二是为国为民的民族气节。为国为民的民族气节是独立自主精神产生的基础。独立自主究其根本是对独立的执着追求,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这种独立往往体现在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追求和对自我人格独立的追求。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滋养独立自主精神的重要精神土壤。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诗句正是历史上广大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危险境地中,以前仆后继的不懈奋斗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
三是自尊自信的人格追求。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引领着中华儿女对独立自主精神的追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和“大丈夫”形象蕴含着自尊自信的人格特征,塑造着古今中外中华儿女独特的人格追求和价值取向。孔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君子”人格要求人专注自身、严以律己、独立思考,包括自省、修己、慎独等,以形成不依附他人的独立人格。而“大丈夫”人格寓意人顶天立地、敢于斗争、光明磊落、正气浩然。正如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刻体现着“恃己”“独立不惧”的独立人格,表现出强烈的自立自强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的重要来源。
3.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基本点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且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面对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在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这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初步的理论表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毛泽东从理论上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不能效仿苏联的“城市中心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运用独立自主的原则开拓创新,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要命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为鉴”,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将独立自主原则上升到科学的认识论的高度。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发表,推动了独立自主原则的新发展,使其上升到科学的认识论的高度。1937年,毛泽东应红军大学的请求,向学员讲授唯物论和辩证法。其中的部分内容经过整理,收录进《毛泽东选集》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一次系统的哲学总结,是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成果。《实践论》深刻阐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3]。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教条主义进行彻底的哲学批判,为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4]这为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奠定了理论根基。同时,《矛盾论》强调了唯物辩证法并不排除外因的作用,论述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交往相统一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
坚持依靠党和人民的力量,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中,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中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5]在这样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党在敌后根据地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对派”[6],发挥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作用,创造了人民战争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独立自主地搞建设》等文章中深刻地阐释了争取外援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深化了独立自主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

二、坚持独立自主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史。一百年来,独立自主始终是党全部实践和理论的立足点。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断发展独立自主的内涵,有力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征程中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
“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1]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全党达四年之久。这一时期,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中国共产党很难真正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并最终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主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中国革命面临巨大危机。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中迎来转机。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进行的,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遵义会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最紧迫的组织问题、军事问题,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孕育了“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的伟大革命精神。
以遵义会议为起点,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掌握了革命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并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这说明只有从具体实际出发,独立思考、自主判断,采取符合自身的作战方法,才能赢得战场的主动权。红军北上途中的历次会议和决议也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事实证明,遵义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坚定了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决心,开启了党独立自主探索前进道路的新征程,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2]坚持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处理国共关系的重要原则。“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统一和独立、团结和斗争的关系,成为决定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国共两党,既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共性,又有各自阶级、纲领、路线等的个性。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要坚持“统一”与“独立”的统一,坚持“斗争”与“团结”的统一。全民族抗战伊始,毛泽东就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并提出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然而,1937年底从苏联归来的王明提出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犯了右倾错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初期,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共产党与当时的国民党相比,实力并不相当。基于这种情况,如果片面服从国民党,必然牺牲统一战线,并可能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的悲剧重演。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评了王明的错误观点。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不要破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3],“必须保持加入统一战线中的任何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4]。事实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和步调,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根据地建设,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坚持独立自主与“一边倒”相统一。坚持独立自主,需要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辩证关系。坚持独立自主,绝不是不要外援。壮大自身实力是独立自主的根本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态度,(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妄图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针锋相对的国际形势和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一边倒”政策正式开启的标志。“一边倒”政策取得了苏联对我国恢复经济的支持,确保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使新中国在艰难险恶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然而,“一边倒”并不意味着放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反对“硬搬苏联经验”,注重以自己的经验为主。在推进农业集体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国情实际,采取与苏联经验不同的措施。另一方面,独立自主是“一边倒”政策的前提和底线。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国家独立、领土主权完整放在第一位,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1958年,苏联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组建共同舰队,对我国主权造成威胁,当即遭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坚决反对。毛泽东对时任苏联驻华大使的尤金表示,“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1]。在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的情况下,毛泽东坚决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在这样一条独立自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自力更生搞建设,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要命题。邓小平曾说:“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探索和实践表明独立自主不是闭关锁国,实施对外开放有利于提升独立自主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地位显著增强。
同时,独立自主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就是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变,坚持对外开放中独立自主的地位不变,坚持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不变。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党坚持在所有制结构上、分配制度上、宏观调控上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在21世纪初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党中央坚持将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立足点,进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宏观调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内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国际形势的风险挑战,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危机。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1]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的深刻体现。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2]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聚焦“卡脖子”清单、独立自主掌握高精尖核心技术,锻造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
近年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嫦娥五号、“奋斗者”号、5G移动通信技术等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我国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持续提升。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从2000年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开始,历经20年,44次发射,完成了全球组网,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向世界展示了全球卫星导航的“中国方案”。面对“卡脖子”技术,如北斗团队一样,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制造国之重器的历史使命,以独立自主精神为指引,主动应对风险挑战,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实现了多项技术突围。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3]科技自立自强同样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压舱石”。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当前国民经济稳中求进的关键。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指出,“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严抓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14亿多人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三、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模式可搬。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在新形势下继续传承独立自主这一宝贵历史经验,正确处理坚持独立自主中的几对关系。
1.正确处理独立探索道路与借鉴外国经验的关系
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历史条件和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国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1]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和人民克服艰难险阻,依靠自主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成就和社会长期稳定成就。(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立足新时代,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模式可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新时代国情实际,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以更大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以更大的政治定力和政治勇气,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封闭僵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倡导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积极交流学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就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埋头苦干,同时也离不开对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优秀成果,还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学习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借鉴经验,为我所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要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自强之路。
2.正确处理立足国内市场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面对全球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统筹立足国内市场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注重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深化独立自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增强宏观政策的自主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疫情叠加影响,党中央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是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性主体。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在于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优势,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改革。实践证明,只有立足本国市场,提升自身实力,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能在风云变幻的经济全球化舞台上赢得主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社会交往的不断深化,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应对新局面,我们要树立共同体意识,凝聚国际共识,强化系统观念,增强政策协同,防范系统性风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要继续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
3.正确处理“办好自己的事情”与关注人类命运的关系
“办好自己的事情”是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基础。只有“办好自己的事情”,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才能有坚实保障,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占据主动,党和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特征,全面把握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我们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社会安定和谐。要牢牢把准政治方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要坚持底线思维,(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弘扬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不断砥砺永久奋斗的坚韧力量。要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我们要在世界历史演进的逻辑中前进、在全球局势变化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1]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肩负时代使命,解答时代课题,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与时俱进的“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深化合作,推动各国携手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聚力战胜疫情,化解全球性危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要把准政治方向,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倒性错误。二是要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三是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坚定的意志和决心面对风险挑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四是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稳步推进。五是要坚持以自主创新引领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只要我们把准政治方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防范风险、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牢牢掌握中国发展进步命运的恒久定力,就一定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