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校园 | 清白做人,廉洁心安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廉洁 文化
倡廉
清白做人 廉洁心安
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屈原的《楚辞》:“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
东汉学者王逸对廉洁一词做出注解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即不接受他人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清白做人就是廉洁文化的要核。
古语云,勤以修行,俭以修德,勤俭足以持家;廉以修身,洁以养性,廉洁必可兴邦。古语亦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廉洁是一股清风,拂过为官为政者,也吹向普通人,它是一种修养和道德行为,是一种工作处世态度,更是一个集体、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为官从政者讲廉洁:三重境界守心安
为官需清廉。说到廉洁,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为官从政者。
公生明,廉生威。他们扎根在国家的各种职能岗位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为百姓提供公正无私的服务。古往今来,我国出现了不少廉洁为官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廉吏”。
廉吏薛瑄在《从政录》中,结合数十年为官守廉的心得,将官员廉洁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不妄取
这一类人,他们境界高远,信仰坚定,深刻自律。诱惑当前,他们发自内心的抵制,不会做出不符合自己道德准则之事,因为这有悖于其价值观和信仰,因此谓为“不妄取者”。
“不妄取”中“妄”的意思是,妄想,动念头。
汉朝刘向在《说苑》中提到: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即是说,义士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会用自己的心来约束自己,廉洁的人也不会因为没人看见就动贪念。
真正有修养的人,往往都是慎独之人。比如东汉太守杨震。为报知遇之恩,当年受他举荐的县令王密,于半夜揣重金拜见,被杨震拒绝,有了一段千古佳话。
王密坚持拜会,说:“暮夜无人知。”杨震愤然拒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甚至不惜与之翻脸。
重金的诱惑,杨震不为所动,“不妄取”之。不妄取,是一种高度自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第二重境界:不苟取
“不苟取者”是廉洁为官的第二重境界。他们珍惜自身名节,不愿名声有污,不随意获取,“不食嗟来之食”,始终保持清白,狂狷刚正。
春秋时期的子罕就是一位令人敬重的“不苟取者”。他珍视自身名节,流下了“不贪为宝”的佳话。
有人想把一块稀世宝玉献给子罕。子罕拒绝:”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从此,不贪才是宝,惟俭乃能廉,“不得即是得”成为官场文化的一道清流。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国自古重气节,只有把名声、气节看得比金子还要贵重,只有秉持“尚名节而不苟取”的信仰,才能真正践行廉洁自律,筑好防污防腐的堤坝。
第三重境界:不敢取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开心就好!然而,天下何人最快乐?
有人说功成名就最快乐,有人说富甲天下最快乐,有人说了无心事最快乐,有人说无拘无束最快乐,而明朝的一位大臣却说“畏法度者最快乐”。
一语惊众人,朱元璋大为赞赏。
诚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律是底线,更是红线,一经踩碰,迟早遭殃。
敬畏规章法度,循规蹈矩,丝毫不敢逾越,半分不敢越雷池,这样的“不敢取”,是廉洁自律的一道底线。
只有懂得法律、敬畏法律,知道什么事不能干,不能碰,才能提高警惕,谨慎从事。党员干部更要自觉绷紧党纪国法的弦,保持敬畏之心,以“不敢取”为荣。
“不敢取”者畏法纪,“不苟取”者重名节,“不妄取”者靠觉悟。要想做受百姓爱戴的好官,须要时刻守住这三道防线,守住心安。
普通人讲廉洁:清白做人得心安
也许有人会说,讲廉洁,当官执政的做到就好,与普通人何干呢?
实际上,廉洁的一个核心要义是“洁”,用王逸的话来讲,就是”不受不污”。我们素来提倡君子秉性高洁,向往“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说到底就是一种“清白做人”的修养追求。
这与每一个国人有关,与正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每一位校园师生有关。
有一首叫老歌这样唱道:最爱吃的菜,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像它……
当年解晓东的这一曲《中国娃》,一经唱出,便火遍大江南北,唱进了那一代中国娃的心中。
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违背自己的本心、违背法律,违背世间的道德不择手段,纵使成功了,终究会落人诟病。
有人说,廉洁虽然美好,但遥不可及;物欲横流的社会,到底怎样才能称得上廉洁?
是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样吗?学识渊博如他,却弃官回家,自耕自食,为后人留下带着清新宜人的田园之风的诗篇。是像明朝名臣于谦一样吗?即使是六十大寿,也要把所有人赠予的礼物拒之门外……
有位学者和几个朋友走在荒郊野外,口渴难耐,大家纷纷摘梨子解渴,他却一个人坚守清白。
他告诉自己:“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清白做人,自在本心。
历史的天空星星闪耀,他们的优秀品质代代相传,让人产生无限遐思。然而,近在咫尺的身边人和故事,也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廉洁道德故事。
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无论刮风下雨,他总在路边捡拾废弃的塑料瓶子。别人见他可怜,把空瓶子递给他,老人总是先把手在衣服上擦干净,然后才接过瓶子。后来大家才了解到,老人其实家境富裕,只是不注重穿着,他闲暇之余出来捡瓶子,是“为环卫做贡献”。
抖音上也有个类似的视频非常火,老人到处捡拾废塑料瓶儿,儿子打开宝马车的后备箱,帮母亲把塑料瓶子装进去……
这两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廉洁,它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关乎外貌,是一种更高贵的东西,一种品格。
一个人不管功成名就巅峰相会,还是名落孙山无人问津,都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有一个干净的思想、纯洁的心灵,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光明磊落,这才是做人的基本之道。
讲廉洁是人一生的课题
作家李思源说:“大多数人,也许此生,从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但不可避免会在诱惑面前,有所动摇,在得失面前,有所犹豫,在成败面前,也会有所权衡。”
诚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圣人。时刻保持心中的高洁,无私和伟大也无可能。但诱惑当前,我们可以选择坚守,选择战胜人性中自私、怯懦的一面,留有内心的清白和澄明。
我们选择清白做人,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高尚,更多是求得内心踏实。
就像钱钟书所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洗澡洗的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世间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心安。
让廉洁成为一种态度,让廉洁助你守心安!
-END-
来源 | 学前教育党支部/王塔
本期编辑 | 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