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服 |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初见惊心,再见倾心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与汉服的相遇,仿佛是一场浪漫的邂逅。它锦衣华裳,天机云锦,在朝代的更替中翩翩起舞。它灵动飘逸,衣袂翻飞,长风玉立间,尽显优雅姿态。





清平调(其一)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裙裾深衣,齐腰襦裙

 


上衣下裳 天地阴阳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服之美,风雅一身


汉服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同时更是华夏礼仪的一部分。周礼的礼典分为五礼八纲,五礼包括: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八纲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冠礼和婚礼是嘉礼的核心。祭礼即吉礼。 《朱子童蒙须知》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衣冠是礼仪之始。冠礼之前,“衣不帛襦裤”。年满二十后方可衣裘帛。


汉服运动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借由复兴传统服饰的方式进而推广汉族的传统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华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关注与重视。与此同时,国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觉醒,国人开始反思我国之优秀文化,并举力保护继承。当是时,汉服从沉睡中惊醒,各地汉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立,以复兴中华五千年文明,扬华夏华裳,而汉服运动也随之开展而来。

汉服运动是汉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具有科学性、针对性、进步性,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对于重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有着不可替代的深层次作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穿起汉服

绾着传统发髻,画着复古妆容

出现在世界各地

这些惊艳了千年的中国元素

依旧可以熠熠生辉

汉服

如醇酒寂寞,一醉千年


往期精选


我们的周末 | 不一样的周末,不一样的人生

毕业季 | 我在未来等你

十年涅槃,我们砥砺前行

你有一份“综合素质A级证书 ”,请查收!

叮咚,你的工科专属电台已上线

出品:大学生传媒中心新媒体部

编辑:罗静毅

出镜:吕杨、罗小宇、程前龙、陈奕嫱、邓林林、赵希希

摄影:袁福果、邓林林、唐福川

后期:袁福果、邓林林

审核:李雪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