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年,海洋暮色带生态系统或遭广泛破坏,并将持续影响数千年
暮色带(twilight zone)是一层延伸于全球的水域。它位于海平面以下200到1000米(约650到3300英尺)的深度,刚好超出了阳光的覆盖范围。暮色带又被称为中水层或中层海洋区,其光线昏暗,温度较低,但由生物产生的生物发光却使其拥有闪烁的光亮。该区域生命力旺盛。最近的研究表明,暮色带中的鱼类生物量可能比以前估计的要多十倍,甚至比其他所有海洋区域的鱼类生物量加起来还多。
暮色带中的动物大小不一,有微小的,也有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些生物在这个阴暗的深度中度过一生,而其他生物每天往返于水面和深海之间,这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动物迁徙。暮色带中的动物帮助维持海洋的食物链,并将大量的碳从表层水域运输到深海,有助于调节全球气候。
目前,暮色带基本上是未被人类探索的,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多数仍然无法被商业捕捞和国际法律所覆盖。但一些捕鱼利益集团正准备开始开采暮色带的生物资源,这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地球气候产生未知的影响。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篇相关研究,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了未来可能的影响。分享如下。
本文共计1200字,阅读约4分钟
图片来源:自然通讯
随着气候变暖,深海“暮色带”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生态破坏的风险。研究表明,随着气温升高,下沉有机物质被细菌降解代谢的速率也更快,导致暮色带中深层海洋生物的数量和多样性降低,且生活区更加靠近表面。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已经出现了显著变化,并且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减排措施,暮色带生态系统的广泛破坏可能会在2100年之前发生,而影响将持续数千年。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研究人员认为,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多种多样,而温暖、污染、过度捕捞、缺氧、分层和酸化等因素也会对深海暮色带造成影响。由于向下传播扰动需要时间,暮色带目前被认为仍“几乎是原始的”,但其它人类活动对海洋表面的影响却可以近乎瞬间地传播到深处,因此可能已经在今天开始经历显著变化。
海洋的生物。图片来源:libretexts
暮色带中的生物对下沉的颗粒有机物质是依赖于“生物碳泵”(BCP)的,而这个过程需要仅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虽然向下传递表面信号的延迟已经形成,但加热已经开始影响暮色带的深度。因此,海洋温暖不仅影响表层生态系统和碳排放,还影响整个水柱中的“生物碳泵”的运行。而目前,对海洋变暖对有机物质输送到深层栖息地的影响尚未得到广泛关注。
文章指出,每10摄氏度的温度升高,大约会导致代谢率增加一倍,因此温度是影响BCP运作的主要变量。相比之下,温暖的水柱降低了碳转移的效率,减少了深度处的食物供应。这对于暮色带尤其关键,因为这里是浮游动物和微生物降解生物化学能量的主要场所。
从最上的图开始,分别是:这是有关新生代浮游有孔虫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的插图;来自文献8的中新世(粉色)和海底表层(蓝色)浮游有孔虫群落分布数据(早始新世无数据);早始新世、中中新世和前工业化现代(“现代”)的表层和深海温度模拟以及大陆配置图;全球深海δ18O堆积图,用于观察新生代变化(SH代表南半球,NH代表北半球。PETM代表古新世-始新世热最大时期,EECO代表早始新世气候最优时期,MECO代表中始新世气候最优时期,OMT代表渐新世-中新世转换期,MCO代表中新世气候最优时期,MMCT代表中中新世气候转换期)。这些数据都是从深海观察得来,全球深海δ18O堆积图受温度和全球冰量的综合影响而变化。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将对暮色带的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改变BCP及其与大气CO2的反馈,可能导致暮色带生态系统的广泛破坏。这些结果提示,即使在目前的温度变化下,暮色带可能已经经历了一些变化,因此需要更好地监测和了解这个关键的海洋生态系统,并在控制全球温度上制定强有力的措施。
在未来,预计随着全球温度的继续上升,暮色带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将受到更大的威胁,这将进一步影响BCP和大气CO2浓度。因此,这项研究对于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制定策略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强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并加强对暮色带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同时,这项研究还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全球变暖对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改善全球生态系统健康提供支持。
本文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转发请标注来源。
整理 | 王芊佳
审 | 绿茵
排版 | 绿叶
【参考链接】
Crichton, K.A., Wilson, J.D., Ridgwell, A. et al. What the geological past can tell u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ocean’s twilight zone. Nat Commun 14, 2376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781-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7781-6
The mysterious home of glow-in-the-dark sharks could be wiped out by climate change
https://inews.co.uk/news/environment/glow-in-the-dark-sharks-mysterious-homes-wiped-out-climate-change-2300316
Record ocean temperatures put Earth in ‘uncharted territory’, say scientists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3/apr/26/accelerating-ocean-warming-earth-temperatures-climate-crisis
Twilight Zone
https://www.whoi.edu/know-your-ocean/ocean-topics/how-the-ocean-works/ocean-zones/twilight-zone/
Martin, A. et al. The oceans’ twilight zone must be studied now, before it is too late. Nature 580, 26–28 (2020).
✍ 坚持以优质的前沿内容,来服务海洋、湿地、全球科技治理、全球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读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公众。
✍ 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包括但不限于:CBD, RAMSAR, CMS, CITES, UNFCCC, BBNJ, UNCLOS, UNEA,ITPGRFA,IPCC, IPBES, IUCN, ISO,EBP,化学品三公约,以及进展中的塑料条约谈判、DSI治理、科技伦理治理等最新动态。
✍ 发文原则:无价值的不发;非前沿的不发;在中文世界其他平台已有的内容一般不发;其他微信平台已发的内容坚决不再发。坚持前沿性、创新性。
✍ 努力服务读者,争取让读者花费的时间不白花,务必读有所获。✍ 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长按关注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