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技能”?迎接“2023年国际青年日”
本文共计10720字,阅读约30分钟
8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青年日”,也称为“国际青年节”。“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编辑部将这个重要的日子的缘起、2023年的全球主题、以及什么是“绿色技能”整理阐述如下。
为了推动“绿色技能”(green skills)这个概念的主流化、使其通俗易懂,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编辑部整理了12个生动的案例,来具体阐明何为青年的“绿色技能”。
自1999年,联合国大会批准了世界青年部长会议(1998年8月8日至12日,里斯本)的建议,宣布每年8月12日为国际青年日。在过去二十年的国际青年日庆祝活动中,涵盖了许多创新且及时的主题,包括心理健康、代际团结、青年安全空间和公民参与等。
迈向可持续世界的绿色技能
2023年“国际青年日”的主题是“迈向可持续世界的绿色技能”。
如今,全球正在进行着绿色转型。朝着环境可持续、生物多样性友好和气候友好型世界的转变不仅对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公共健康危机至关重要,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成功实现绿色转型,关键在于全民培养绿色技能。绿色技能是指“培养、习得和支持可持续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所需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和态度”。
其中包括技术知识和技能,使得人们能够在职业环境中有效使用绿色技术和工艺,以及横跨多领域的技能,借助各种知识、价值观和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环境友好的决策。由于绿色技能的跨学科特性,它有时被表述为“未来的技能”和“绿色工作的技能”。虽然绿色技能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是相关的,但对年轻人来说,它们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可以为绿色转型做出更长期的贡献。
绿色技能为何重要?
今年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标志着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点,需要认识到绿色转型与青年人的绿色工作直接相关。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绿色转型将在2030年为青年人创造84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岗位被称为“绿色工作”,即支持环保过程或生产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岗位。年轻人需要拥有绿色技能,以便能够成功应对这个变化中的世界,并利用其带来的机会。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色技能的相关性,但现有的证据表明,青年人中这方面的技能短缺。这种技能鸿沟,对于年轻人参与转向绿色经济的工作世界已经构成了障碍。如果当前趋势持续下去,到2030年,超过60%的年轻人可能缺乏在绿色经济中取得成功所需的技能。
促进绿色技能发展的政策依然面临挑战。其中一个原因是环境政策与技能政策之间在国家层面缺乏协调。为了推动青年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这两套政策需要良好的协调和相互支持。另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在国家承诺落实国际气候协议时,对技能发展的必要投资被低估了。
目标
2023年国际青年日的主题将聚焦于青年的绿色技能,突出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相关倡议,探讨相关的机遇和挑战,并提供前瞻性的政策指导。
绿色技能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我们必须转向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发展模式。
2023年国际青年日的目标有:
● 提高人们对绿色技能及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强调青年在绿色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 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青年绿色技能重要性的知识和信息;
● 展示可以培养年轻人绿色技能的政策和实践;尤其是强调青年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本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 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交流讨论的包容性平台;多包容,少评判,尊重青年的创造性、试错和探索;
● 推动“绿色技能”的主流化。绿色技能不是仅仅只有高科技行业、专业人士才具有的技能,而是各行各业都可以拥有的技能,并且青年时刻可以以一种饱满向上的学习心态不断打造自己的绿色技能、服务社会、绿色消费、减塑捡塑、助力“众生的地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电子工程系学生,王宇
案例一:王宇,电子工程专业学生
王宇是一名21岁的大学生,热爱科技和环保事业。他主修电子工程专业,对绿色科技和可持续发展有浓厚兴趣。
1. 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学校里,王宇学习了电子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特别关注绿色科技领域,积极研究环保技术的应用。一次,他参加了一项社会实践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成功开发了一种智能节能插座。这个插座能够自动感知设备的用电情况,在设备不使用时自动切断电源,避免了待机耗电。他的设计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被推广到校园宿舍和公共场所,有效减少了能源浪费。
2. 横跨知识、价值观和态度:
王宇的出生在农村里,作为玩泥堆堆长大的孩儿,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农村环境的变化。他认识到科技的力量可以改善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他坚信科技创新与环保事业的结合,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和态度,并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3. 绿色工作与创新:
在大学期间,王宇积极参与各种绿色科技创新竞赛。一次,他参加了一场国际青年科技大赛,在竞赛中他与团队合作,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他们设计了一种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要能源的小型便携式发电设备,能够为偏远地区提供清洁电力。他们的方案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最终实现了项目的商业化应用。
通过王宇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人的绿色技能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包括横跨不同领域的知识、价值观和态度。青年人通过科技创新与环保事业的结合,推动环保科技的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绿色技能将在未来的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社会向着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新型青年农民
案例二:现代新型青年农民
当涉及到现代新型青年农民,陈怡涵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一名农业大学毕业的女孩子,对农业领域的绿色技能充满热情和学习精神。她坚信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当下“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她决定在自己的实践中践行绿色理念。
陈怡涵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了农业实践和科研项目。她利用课余时间在农场和农田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规律。她参与了有机农业的试验田,学习有机耕作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通过实践,她逐渐掌握了绿色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有机肥料的合理使用、高效灌溉系统的运用等。在实践中,她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一次性塑料地膜带来的污染、以及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另外就是带来的田间地头的农药瓶子)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她更加坚定了走绿色农业道路的决心。
除了学习绿色技术,陈怡涵在学校期间跟导师一起去过很多地方、开展项目,这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都培养了她的绿色价值观和态度。她认识到农民是土地的守护者,必须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乡村要振兴,就必须要有人愿意回到乡村,去创业。她珍视土地资源,强调生态平衡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她倡导绿色种植理念,主张尊重土地的自然规律,减少对土地的损害和污染。她通过与其他农民的交流和分享,传递绿色价值观,希望能够在更多的人中间传播绿色理念。
陈怡涵也在绿色创新与战略方面有所实践。在参与农业科研项目时,她积极探索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尝试引进先进的农业智能化设备。她跟同学一起开发了一个手机APP,还跟同学们用这个项目去参加了一个大学生低碳创新大赛。尽管很遗憾没得奖,但是这个APP的确帮助到了农民更好地管理农作物的生长和疾病防治。毕业后,她选择了回乡创业。她希望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青年护林员
案例三:森林保护行业
陈雅琳在绿色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了解各类森林植被,了解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态需求。她能识别植物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等绿色方式,降低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她也在不断学习、了解先进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逐渐掌握了和团队开展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监测森林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她有积极的绿色价值观和态度。她深知森林对于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的重要性,对保护森林资源充满热情。她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护林工作中努力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她也积极推动与当地社区合作,让居民参与到森林保护中,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另外,陈雅琳在绿色创新与战略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她不满足于传统的护林方式,积极探索绿色创新技术和方法。在她的鼓励下,团队申请了国家级保护地研究项目,引入了智能监测系统,对森林生态系统开展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护林效率。她还在推动绿色研学项目,推动保护区与当地学校的合作,将森林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收益,同时保护森林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
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在业余,她还经常会做观测笔记,记录当地的物种的情况。她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并将公民科学观测数据通过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数据发布机构与全球科学家分享。
陈雅琳的绿色技能不仅让她成为一名优秀的护林员,也为她赢得了同事和居民的尊敬。她通过技术和创新,为森林保护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她坚信,只有通过绿色技能的不断提升和应用,才能实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更好保护,为人类的绿色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城环设计师
案例四:环保设计行业
李婷是一位23岁的城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她对美学与环保事业有着深厚的热爱,希望通过设计为社会做出贡献。
1. 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学校里,李婷学习了环境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她研究过可持续建筑设计与绿色材料应用,掌握了设计中考虑环保要素的技巧。一次,她参与了一个城市口袋公园的改造项目,提出了一套绿色景观设计方案。她选用了本地可再生材料,引入了节水灌溉系统,尽量保持原貌、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还考虑了本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昆虫生物多样性,这些都使得这个小花园与众不同、生机勃勃。她的努力使得这个小小的口袋公园在不损害环境、保护乡土物种的前提下,为周边的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美丽的休闲场所。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她业余时间每天都会抽出至少20分钟来学习AI制图、听TED公开课。她认为,尽管目前这些都不是实用范围或者学科要求范围内的内容,但是学习应该跨领域,知识无边界,应及早通过这些跨领域的学习来丰富自己、使得自己站在更为前沿的高度思考问题。这都是为未来职业添砖添瓦的技能。
2. 横跨知识、价值观和态度:
李婷的环保设计理念深受生态美学的启发,她认为设计应该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她通过学习生态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提升了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她坚信,绿色设计不仅要注重环保,还要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把保留建筑地块原有的荒野(wilderness)融入设计图、通过绿色设计来改善人们(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3. 绿色工作与创新:
在校期间,李婷积极参与了一些社会项目,为北京的一些小区和社区设计了绿色改造方案。一次,她参与了一个老旧社区的改造项目,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采用了可持续材料进行装修,并增加了垂直绿化和雨水收集系统。这使得老旧社区焕发新的生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同时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浪费。她的绿色设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为她未来的环保设计师职业铺就了道路。
通过李婷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专业的青年在绿色技能方面各有所长。环保设计师通过绿色设计与建筑材料应用,为社会提供环保美学的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绿色技能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跨学科的视野和价值观的引导。他们在设计中注重环保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创新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企业管理人员
案例五:企业管理人员
在他的引领下,各项绿色举措被纳入了企业会议和会展的标准操作。吴挺皓参考了《绿色会议标准》来指导企业的行动。首先,他着重推动节能措施。会议场地的灯光、空调等能源设备都进行了优化,确保在不影响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他也鼓励与会者采取低碳交通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单车,以减少会议的碳排放。
其次,吴挺皓大力倡导减少纸张打印。他鼓励与会者使用电子文档和电子设备,在会议上进行电子资料的查阅和分享,避免不必要的纸张浪费。同时,他还推动会议的文件资料数字化存档,减少纸质文件的制作和保存。
此外,吴挺皓也关注减少一次性瓶装水浪费。他在会议场地设立饮水机,鼓励与会者自带水杯或使用企业提供的可持续材料制作的水杯,以减少一次性的塑料瓶装水的使用。同时,他也推动会议场地提供当地当季的良食,减少食材的运输和包装,降低生物多样性足迹。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吴挺皓也下了一番功夫。他确保会议场地设置垃圾分类回收桶,将可回收物和有害物品妥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废弃物的对环境的影响。
吴挺皓的绿色会议举措不仅让企业在会议和会展中降低了碳足迹和生物多样性足迹,也激励了与会者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通过这些绿色技能的应用,为企业树立了环保的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并为推动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做出了积极贡献。
厨师
案例六:餐饮行业从业人员
首先,李明注重绿色技术知识和技能。他积极学习有关环保的烹饪方法和技巧。他学会了使用节能厨房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他还掌握了废物处理的技巧,尽量减少食品浪费,并将厨余垃圾进行有机肥料的转化。在食物原材料的采购方面,他选择优先采购本地、当季的食材,以减少食品运输的碳足迹。
在摸索中,李明也逐渐“修炼”出绿色价值观。他深知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在烹饪过程中,他尽量使用天然的食材和调味料,避免使用人工添加剂和过度加工的食品。他鼓励顾客品尝当季的食材,支持本地农民和生态农业。在不太忙的时候,他经常从后厨走出来,去餐厅和用餐的客人介绍食物的来历。他在餐厅宣传环保理念,倡导按需点餐、鼓励顾客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带回家。
他不断尝试创新的菜肴和烹饪技巧,以绿色食品为主打,引领顾客感受环保的美食体验。他还与其他青年厨师合作,共同研发环保菜谱,推动绿色餐饮的发展。他希望将来随着经验的积累、能够推出自己的菜谱专著,为此他另外还买了一台数码相机来研究摄影、积累原创照片和小视频素材。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健康烹饪、良食养身的心得和经验,经常能赢得许多的点赞,这些让更多年轻人也尝试着自己下厨、减少点外卖。
酒店管理人员
案例七:酒店管理人员
于是,在与酒店领导商量后,王梦洁提出了一个新的服务理念——“绿色服务”。根据这项服务,酒店会主动询问连续数日住店的客人是否需要每天清洁房间。如果客人愿意节约资源,可以选择将一块“今天不收拾,节能节水”牌子挂到房间门上。这样一来,客房清洁人员就知道不需要打扰客人,并且不会浪费水电资源。
而为了激励更多客人参与“绿色服务”,王梦洁还想到了一个环保奖励措施。她建议酒店对于选择“绿色服务”的客人,每天捐赠2元钱用于碳补偿环境公益项目。这样,通过与公益机构合作,不仅让客人的环保低碳需求得到满足,还可以让他们“参与”到了环保行动中来,尽了一份心力。
这一绿色服务措施得到了酒店领导的认可,并迅速在多家酒店内推广开来。许多客人对这一环保倡议表示支持,纷纷选择参与“绿色服务”,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酒店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绿色的企业文化,员工们也积极践行绿色技能,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通过王梦洁的努力和创新,这家酒店在绿色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且在“负责任旅游”表现方面获得了消费者认可。
外卖小哥
案例八:外卖小哥
徐琦注重绿色技术知识和技能。他对电动车的维护保养非常认真,定期检查车辆的电池和零件,确保车辆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减少能源的消耗。他还学会了合理规划路线,避免不必要的绕行和浪费,提高配送的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小学教师
案例九:教育工作者
每个星期,李雯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学校周边观鸟、观自然。她鼓励孩子们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注意记录物种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观察力得到了锻炼,对自然的敏感度不断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班级的孩子们都对自然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懂得尊重动植物的生命,班级儿童的近视率也明显下降了。
为了更好地辅助孩子们学习物种识别,李雯还学会了多种物种识别的软件。她教孩子们使用一些通过拍摄照片就能识花草的软件,让孩子们能够快速地辨认植物的种类。每个周末,孩子们会在家附近寻找新的物种,并通过这些软件进行识别和记录。当他们在周一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孩子们都感到无比自豪。这种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李雯还鼓励孩子们将观察到的物种整理成PPT展示。这样的展示不仅让孩子们能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为其他同学提供了更多关于自然的知识。在展示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互动,分享着自己的观察和体会。通过这样的互动,班级氛围更加活跃,孩子们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李雯相信,通过引导孩子们关注和保护自然,他们将成为未来的环保使者。她坚信,绿色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创造力。通过这些环保活动,李雯在小学教育中播下了绿色的种子,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环保意识,为保护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积极的环保教育不仅对孩子们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影响,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全职妈妈
案例十:全职妈妈
作为家庭主妇,王秀兰注重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她在家里安装了节能灯和太阳能热水器,每次使用完水后都会及时关闭水龙头,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洗菜的水,在她的家会变成滋养花盆的水源。她还教育孩子们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的习惯,每个月定期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为了减少家庭垃圾产生,她鼓励家人购买可回收包装的商品,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在家里设立了垃圾分类桶,并教育家人将可回收垃圾和湿垃圾分类投放。她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环保手工艺,例如用废旧布料制作购物袋和垃圾袋,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依赖。
王秀兰不仅在家庭中发挥着绿色技能,她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成为社区环保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为了让社区变得更加美丽,王秀兰加入了小区旁边的“口袋花园”的建设。她带着孩子们用废旧的自行车做成一个创意十足的展示作品,摆放在社区的角落,吸引了众多居民的目光。她还带领小区的儿童一起学习厨余堆肥的方法,教导他们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减少垃圾产生,同时为社区的花园提供有机肥料。
在她的倡导下,小区的里面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湿地,它是用废旧水缸做成的,成为社区花园的“生物栖息地”和“心脏”。这个浅浅的湿地吸引了各种生物,成为了社区里面的一处生态景观,夏天夜里还能听到青蛙叫,这是城市里面很少能听到的悦耳之声。王秀兰通过在社区内开展环保活动,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激发了大家保护环境的热情。
除了参与口袋花园的建设和湿地的打造,王秀兰还积极推动社区开展“儿童跳蚤市场”。每个月一次,社区的家长和孩子们将自己的闲置但功能完好的物品摆摊交换,这个跳蚤市场成了社区内的一大亮点。在她的倡导和帮助下,许多书籍、旧衣服、鞋子、儿童玩具都因此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力,不仅减少了垃圾的产生,也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个儿童跳蚤市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王秀兰用她的热情和绿色创造力,让社区的环保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居民参与其中。
律师
案例十一:法律工作者
毕业后,李晓加入了一家专注于环境公正的律师事务所。她与一支充满激情的团队一起工作,为受到环境破坏影响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和代表。这些弱势群体可能是社区居民、原住民、农民或其他受到污染、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影响的群体。
李晓深入了解自己负责的每个案件的背景和细节,同时保持对环境法和人权法的更新,以确保她的辩护是基于最新的法律和司法判例。她努力确保这些受影响的群体能够获得公平的法律援助,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并得到尊重。
在处理环境公正案件时,李晓始终坚持以公正、客观和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她与客户建立了信任关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利益,并努力为他们争取合理的赔偿和补偿。她相信,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公正的法律保护,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背景如何。
除了为客户提供法律援助,李晓还积极参与环境公正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活动。她还多次应邀为大学社团和社区举办公益讲座,向公众传达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她希望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公正的认识和意识,推动社会对环境权益的关注和保护。
李晓在业余,还为环境公益组织、污染受害者提供志愿法律咨询。她相信,环境公正不仅是法律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人权、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议题。作为一名青年律师,她将继续努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环境公正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众生的地球”变得更美好、和可持续。
众生
新能源行业科研人员
案例十二:新能源行业科研人员
新能源行业的科研人员张军是一名致力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青年科学家。他在一家新能源研究机构工作,专注于太阳能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作为绿色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张军具备多种绿色技能。首先,他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深入研究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材料和制造工艺,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提高光伏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他还关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优化和集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目标。
在绿色创新的能力方面,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开展了一项名为“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项目。通过采用新型的薄膜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他们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高效率、轻薄灵活的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不仅能够在常规光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电能,而且还可以灵活应用于建筑外墙、车顶等空间,实现对太阳能资源的更充分利用。
除了科研创新,张军还注重将绿色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应用中。他与企业合作,将他们研发的太阳能电池技术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他参与设计了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用于为某个工业园区供电。这个系统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绿色能源,还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张军还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他在研究中力求降低对稀有资源的依赖,探索环保型材料的应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他还参与开展废旧太阳能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研究,为实现循环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在张军的努力下,新能源行业取得了一系列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他的研究和应用不仅为新能源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众生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表示,“在当前全球面临的三重危机的挑战下,青年掌握绿色技能变得尤为重要。他们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领导者,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将对整个社会和地球产生深远影响。掌握绿色技能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还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青年的努力和智慧,我们有望创造一个更美好、更繁荣、更可持续的未来。因此,今天我们的青年应当积极学习和应用绿色技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12国际青年日。图: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
以上所例举案例来源于生活场景。
文章中所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欢迎转发,请标注来源。
整理 | 王芊佳
审核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参考链接】
联合国 https://social.desa.un.org/sites/default/files/inline-files/Concept%20Note%20IYD2023%20.pdf
中国绿发会:“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工作会议召开|展望并确认2022年上半年青年培养计划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6427370
【拓展阅读】
绿会参会代表团开放名额,征集专家与青年代表实地参会 | 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放边会与展览申请
2022 年青年湿地卫士费尔南达·塞缪尔成为首位“湿地代言人”
IPBES秘书处诚邀青年组织和团体参加其能力建设论坛第六次会议
✍ 坚持以优质的前沿内容,来服务海洋、湿地、全球科技治理、全球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读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公众。
✍ 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包括但不限于:CBD, RAMSAR, CMS, CITES, UNFCCC, BBNJ, UNCLOS, UNEA,ITPGRFA,IPCC, IPBES, IUCN, ISO,EBP,化学品三公约,以及进展中的塑料条约谈判、DSI治理、科技伦理治理等最新动态。
✍ 发文原则:无价值的不发;非前沿的不发;在中文世界其他平台已有的内容一般不发;其他微信平台已发的内容坚决不再发。坚持前沿性、创新性。
✍ 努力服务读者,争取让读者花费的时间不白花,务必读有所获。✍ 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长按关注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