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极监测和评估计划(AMAP)的污染治理动态

谭牧遥 海洋与湿地
2024-08-22





图源:www.amap.no


长期以来,北极被视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净土之一。尽管数个国家在北极圈内都有划定各自的领土或“势力范围”,但这片白色的世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与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保持着距离。

 

而最近几个世纪以来,随着北极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重要性不断提升,这里逐渐成为了国际关系的前沿地带,北极的环境也因此遭受了与日俱增的人为干扰:在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都加大了对北极领土的重视程度,在当地设立永久驻军场所乃至利用其地广人稀的特点进行核试验或存放核武器,无论是军队人员设备运作所产生的污染还是核武器存在的核泄露风险都为北极纯净的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北极与许多人口分布密集的区域相邻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来自这些大洲的污染通过空气、洋流等媒介更轻易地抵达。

 

这些污染既给对这片自然环境的长期稳定蒙上一层阴影,同时也通过生物链等机制危害了当地原住民的生命健康。因此,一个名为“北极监测评估计划”(Arctic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me,AMAP)的专门关注北极环境污染的政府间组织应运而生,本文将简要介绍其发展历程及运作机制,同时概括该计划未来的工作方向。文章不代表平台观点,旨在分享信息供全球环境治理参考。

 

北极监测和评估计划(AMAP)历史


图源:www.amap.no


冷战后期,前苏联与美国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紧张对峙后在20世纪80年代同意逐步减少核武库存,前苏联时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Gorbachev)1987年在北极不冻港摩尔曼斯克(Murmansk)发表了一次演讲,他在其中不仅呼吁各国减少在北极的军事部署,还建议北极地区的国家加强在当地的科研以及污染治理合作。在这样一种缓和的氛围下,多个北极合作的组织或框架逐渐成立,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1989年由芬兰政府牵头制定、并获得了8个北极国家同意采纳的“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rct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ategy,AEPS),AMAP正式在该协议中成立并成为了AEPS下属的特别小组(Task Force)之一,而在1996年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成立后开始由该组织全权负责管理,同时也成为了理事会成员国的工作建议小组(Working Group)。 在1991年的“北极环境保护战略”(AEPS)缔约国部长级峰会上,AMAP被赋予了开始监测并评估北极所有污染来源的任务,这其中也包括了军事人员及设备。而在同年召开的更细致的AMAP首次工作会议上,各国代表们就如何开展监测及监测物质范围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在经过AEPS和各国外事部门的调节沟通后,AMAP宣布8个成员国之间可根据各自的环境关注重点联合组织相应环节的监测评估工作,工作所需的资金供应等细节则由这些国家之间协商推进。 北极监测和评估计划(AMAP工作:
在国家间分配工作的共识基础上,AMAP会在这些工作完成后整合某个时间段内的污染物质检测和影响评估的结果。例如:1992-1997年间加拿大与丹麦合作对两国领土范围内的贡含量作出了评估,而美国与挪威则更多的关注到了航运产生的燃油污染。在对这些污染源进行跟踪调查的过程中,政府间合作固然是工作的主旋律,但AMAP理事会的运转接纳了北极地区原住民群体以及8个成员国内社会团体的参与,原住民在污染监测等方面甚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完成这些污染监测并对它们为北极生态、原住民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可带来的危害做出判断后,AMAP将会在北极理事会召开峰会时为成员国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与此同时,AMAP的工作也为联合国环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UNEP)、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等国际组织在应对有毒化学物质、食物中毒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AMAP监测范围示意图 图源:Sciencedirect.com


AMAP在北极污染治理方面起到的更多是为决策者们提供建议的角色,而其推进的污染监测工作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相应措施是否合适有效,因此可以说AMAP在目前已经承担起了人类应对北极环境危机的“幕僚”,作用不容轻视。而该小组在冷战期间成立的历史背景也能提供一定的启发,在当时如此剑拔弩张的年代,两大阵营的高层还是能在自然保护这一人类共同议题上达成合作。当下世界,地缘政治局势再次升温,国际社会又出现了分裂的趋势,AMAP成立的初衷以及其自然治理的模式值得了解、参考。

 

(文章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译者:谭牧遥译者系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CBCGDF)国际部与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BNU-HKBU UIC)全球化与发展(GAD)专业联合发起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审核:Sara编辑:Maggie


【参考资源来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6498423000674?via%3Dihub#bib2

相关阅读:


公民科学家在北极沿岸发现了大量的零碎微塑料


全球海洋噪音污染治理已趋紧急,但具体方法需更明确


科特迪瓦聚焦塑料污染治理 |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减塑捡塑


长按关注

海洋与湿地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洋与湿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