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巴阡生物多样性框架》通过!将建跨界保护湿地 | 纪念《喀尔巴阡公约》20周年
本文共计1600字,阅读约5分钟
2023年10月12日,《喀尔巴阡公约》(Carpathian Convention)第七届缔约方大会(COP 7)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举行,同时庆祝了《喀尔巴阡公约》20周年。大会上,喀尔巴阡地区国家的环境部长和高级官员通过了《喀尔巴阡生物多样性框架》等决定。该框架是支持在喀尔巴阡山一级实施《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一项全面文书。
《喀尔巴阡公约》成立于2003年,旨在保护欧洲第二大山脉——喀尔巴阡山脉,该山脉拥有近4000种植物,是欧洲最大的原始森林。该公约汇集了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它还栖息着非洲大陆上最丰富的大型食肉动物种群。《喀尔巴阡公约》秘书处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办。
在第七届缔约方大会上,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环境部长批准在多瑙河沿岸的德尔达普峡谷国家公园(Đerdap gorge National Park)建立一个跨界的国际重要湿地。该湿地位于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边界。
森林生态系统是喀尔巴阡山脉的宝贵资源,蕴藏着丰富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会上介绍了喀尔巴阡山森林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气候变化风险和适应选择评估。大会的另一个亮点是建立了喀尔巴阡原始森林名录,部长们在其官方宣言中称其为“加强对欧洲仅存的一些原始森林的保护的关键一步”,并进一步鼓励“将名录扩大到包括其他自然程度不同的喀尔巴提亚森林”。
喀尔巴阡地区的部长们呼吁重新承诺实现《2050年喀尔巴阡愿景》,到2050年,“喀尔巴阡山是一个繁荣和可持续的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喀尔巴阡山脉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美景得到了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为该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所有人提供了健康的环境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喀尔巴阡地区国家的代表们认识到有必要解决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问题,特别关注解决该地区水道中的塑料污染问题。
(图源:喀尔巴阡山公约官网)
【编者注】:
喀尔巴阡山脉
喀尔巴阡山脉为居住在该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数百万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有助于多样化景观的健康。除了是主要河流源头的家园外,该地区还是欧洲的生物多样性热点,拥有欧洲仅存的一些原始森林和数量最多的大型食肉动物:猞猁、棕熊和狼。
《喀尔巴阡公约》
《喀尔巴阡公约》是一项多国环境协定,它将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乌克兰这七个喀尔巴阡地区国家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伙伴关系,以保护喀尔巴阡地区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公约》为各利益攸关方之间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公开论坛,为跨部门的跨国合作提供了框架,为制定和实施保护喀尔巴阡山地区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跨国战略、方案和项目提供了平台。
本文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转发请标注来源。
编译 | Daisy
审核 | Richard
排版 | Daisy
【参考链接】
1.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press-release/carpathian-convention-marks-its-20th-anniversary-new-biodiversity
2.http://www.carpathianconvention.org/history/
3.http://www.carpathianconvention.org/2023/09/22/cop7-seventh-meeting-of-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carpathian-convention-11-10-2023-14-10-2023-belgrade-serbia/
相关阅读
✍ 坚持以优质的前沿内容,来服务海洋、湿地、全球科技治理、全球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读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公众。
✍ 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包括但不限于:CBD, RAMSAR, CMS, CITES, UNFCCC, BBNJ, UNCLOS, UNEA,ITPGRFA,IPCC, IPBES, IUCN, ISO,EBP,化学品三公约,以及进展中的塑料条约谈判、DSI治理、科技伦理治理等最新动态。
✍ 发文原则:无价值的不发;非前沿的不发;在中文世界其他平台已有的内容一般不发;其他微信平台已发的内容坚决不再发。坚持前沿性、创新性。
✍ 努力服务读者,争取让读者花费的时间不白花,务必读有所获。✍ 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长按关注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