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干旱缺水地区是否该打造水景观?| 议甘肃张掖建造6000余亩人工湖
笔者近日惊闻,在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甘肃张掖,竟建造了30余个人工湖,水域总面积达6000余亩,相当于560个足球场大小。据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张掖督察反馈,这些人工湖波光荡漾,宛如“江南水乡”。
2023年盛夏,在甘肃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出现严重干旱的同时,在一些旅游景区却在开展各种水上运动观光项目,这一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陷入深思。
自2016年起,张掖市先后陆续修建了众多人工湖及相关水上设施,打造了别具一格的水景观。尽管颇受人们的青睐,但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地区,打造并维持如此规模的水景观,想必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据督察组多方调查、取证发现,这些人工湖里的水,实际上是长期违规取自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张掖市为了打造令游客喜爱的水景观,长期违规从黑河流域无节制取水,并无视相关地区河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未经批准在黑河干流建设3个橡胶坝用于蓄水,致下游主河道十几公里断流;还在黑河泄洪河道西河上建设16座水坝,严重影响到河道行洪。这不仅给本就生态脆弱的黑河额外增加了许多压力;为了讨游客欢心圈水造景、拦河筑坝,也不合时宜;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连通性,阻隔了流域内生物互联互通,威胁生物多样性的生存与繁衍,与生态文明的思想严重相悖。
在笔者看来,在缺水严重的北方地区开展大量的生态工程,“修复”一条又一条的河流,建设一个又一个人工湖,这些都是对生态的严重破坏。因为,首先水资源本就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认真地保护水资源。无论是修建人工湖还是拦河筑坝,都是对生态的反复破坏。真正的生态工程叫生态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亦即想办法恢复生态。一些非常著名的湿地公园,请了很多专家,花费了数以亿计的费用,结果完全错误,因为他们只学了一片水,没有学到湿地真正的精华,没有学到湿地生命涵养、自然调节等重要的生态作用。
笔者认为,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引领,亦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是实现人水和谐的治水之道,融会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在水资源极为紧缺的北方干旱地区,更要深刻领会并坚定落实这“十六字”治水要义,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节约用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从意识到行动层面科学合理进行水资源开发、调度与生态工程建设,确保人类活动不超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上限。充分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方针,有助于我们实现水安全,避免水危机。总之,在涉及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治理等问题时,需把握重点,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来确保水安全。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占有量为2400km³ 。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因此,在地处内陆地区、常年受干旱和缺水威胁的甘肃张掖地区,大动干戈,兴建如此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人工湖,实属不该。鉴于国家近年来重点关注和督察涉圈水圈地的公园类项目,张掖市应顺应时势,秉承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筑牢国家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因地制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从古诗中我们便能瞥见自然的美。自然的,才是最美的。纵然深秋时节自然尽显衰败之象,但依然别有一番韵味,此时的美不同于盛夏时节满眼生机勃勃的绿意。四季之美,皆有风味。同样,具体到不同的地区,也是一样。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水资源分布上是北缺南丰,我们身处其中,也应当时时警醒,摆正自己的审美观:“美”不在于千篇一律的绿意盎然,不在于“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碧波荡漾、水鸟翔集、星罗棋布与浩瀚烟波;而在于自然。自然之美,美在“无为”。自然有大美而不言,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在这方面,古人的智慧或许值得我们学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出处:《庄子·外篇·知北游》)这一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提醒人们要用心去感受和欣赏这种美好。美,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天地万物的美好,无需言说;它就在那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让人心旷神怡。我们要做的,便是静静地伫立,用心观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在静穆之中体悟自然的真谛。生态文明时代,我们依然需汲取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西北干旱地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水资源来“煞费苦心”打造并经营好看、好玩的湿地景观,实属巨大的资源浪费,有悖于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应当严厉喝止并责令其进行整改。
在当前全球气候逐年变暖、人类饱受干旱高温侵袭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更亟需得到重视。笔者坚决反对为了打造漂亮的水景观而修建一个又一个人工湖的做法,尤其是在本就干旱少雨、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北方地区更要警惕、当心。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可选择恢复自然生态,让河道和湿地得以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
(声明:本文仅代表专家本人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讨论。)
文/田文杰 审/绿茵
参考资料:
甘肃张掖:干旱地区竟“长出”30余个人工湖,总面积相当于560个足球场大小
https://mp.weixin.qq.com/s/KS-AVNOvbrJGBF0DLS1OIA
时习之 | 坚持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引领
以“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引 加快推进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http://www.yrcc.gov.cn/xwzx/hhyw/202203/t20220315_238757.html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1.争鸣 | 生态修复形式主义的典型:河南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挖湖造景
2. 争鸣 | 生态系统“恢复”还是“修复”?联合国环境署、粮农组织新文件restoration中文译法纠正讨论
3.裘丽:宜加强对大型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内部审查和生态优先自律|2024年全国水利工作建言|绿会研究室
长按关注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