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证在此!北海“海底麻点”首次证实海洋脊椎动物可塑造海底
“海底麻点”是海洋中最突出的形态结构之一。它们通常被解释为烃类流体从沉积物中喷出的地表表现。它们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近海的碎屑沉积物中发现的。当液体排入水中时,周围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会悬浮起来,然后被海底洋流带走,从而留下了典型的麻坑洼地,直径从不足1米到超过几百米不等。
北海是“海底麻点”密布的海洋区域,到目前为止,这些凹坑主要被解释为流体渗漏的结果。由基尔大学引导的一项跨学科研究基于最新的厘米分辨率多波束测深数据,提出了“海底麻点”形成的另一种假设。研究证明这些麻点区域与港湾鼠海豚和沙鳗的栖息地直接相关,并首次为脊椎动物塑造海底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结论性的解释。研究结果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
图源:IUCN
在北海海底有超过40,000个浅洼地或“坑”,平均深度为0.11米,与已知的麻点形态不相似。研究结合行为生物学、物理海洋学、卫星遥感和栖息地测绘等方面的信息得出结论,港湾鼠海豚(Harbor porpoise)在海底觅食过程中会挖掘沉积物。它们在海床上翻找食物的过程中形成海底的坑洼。由于海洋中有大量的脊椎动物,这种由巨型动物驱动的宏观生物扰动因素重塑了海底,调节了沉积物的运输,并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相关的生态系统。
沙鳗是北海种群的重要食物来源,而沙鳗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埋在浅层沉积物中,海洋哺乳动物在寻找埋在地下的沙鳗时,会在海底留下坑洼。虽然这些坑和我们熟悉的麻点很像,但它们要浅得多。
在北海,研究人员发现了42,458个这种浅坑,平均深度只有11厘米,其形态与凹坑中更具圆锥形的坑不同。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洼地不是由上升的流体引起的。“我们必须提出另一种假说。这使我们能够预测港湾鼠海豚可能的觅食地点,而这正是我们发现坑的地方,即靠近沙鳗的栖息地。我们广泛的多学科数据分析现在为“港湾鼠海豚坑假说”提供了结论性的解释。”
研究小组目前认为,最初的进食坑最终发展成了更大的坑。这一发现具有全球意义。海洋中脊椎动物对沉积物的冲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调节海底形态并影响底栖生态系统。在海底或靠近海底觅食和繁殖的大型动物的数量不计其数。它们对沉积物的侵蚀潜力值得海洋研究界更多的关注。由脊椎动物宏观生物扰动和随后的冲刷所调节的海底形态实际上有可能代表了以前被误解为麻点的独特地质现象。
编译:Sara 审核:Yanjun
参考资料: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8857047261240616&wfr=spider&for=pc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3-01102-y
Jens Schneider von Deimling et al, Millions of seafloor pits, not pockmarks, induced by vertebrates in the North Sea,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2023). DOI: 10.1038/s43247-023-01102-y
相关阅读
长按关注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