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里海“极危”鲟鱼
在过去的40年里,里海的鲟鱼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最新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将所有鲟鱼(但不包括鲁氏鲟)列为“极危”(CR),其中一些种群已经面临灭绝的危险。《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II中列出了所有里海鲟鱼种群(盖尔登斯塔德氏鲟、星状鲟、裸腹鲟、波斯鲟和胡索鲟,但不包括鲁氏鲟)。如今,所有的里海鲟鱼种群数量严重依赖孵化场的放生,而返回的成年鲟鱼数量正在持续减少。由于里海沿岸国家共享洄游鲟鱼种群,保护工作的成功将取决于区域协调一致的方法。
栖息地破坏和河流筑坝(以及随后对水动力状况的影响)是威胁鲟鱼种群的主要障碍。世界大部分地区目前依旧在继续扩大对鲟鱼用作洄游产卵场的河流的筑坝工程,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需求量大的水和能源资源。
与此同时,根据匈牙利科学家近日的研究成果,鲟鱼的基因组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意外成功地培育出一个雌性俄罗斯鲟鱼(盖尔登斯泰迪鲟)和雄性美国墨鱼(多齿抹刀)的杂交种,更加凸显了鲟鱼在商业捕获、运输、展览、人工孵化繁殖中易于产生种间杂交种的风险。杂交现象在自然界中有时被描述为同域物种之间的杂交现象。鲟鱼的杂交种大多是可育的,可以与其他杂交种或纯物种一起繁殖。如果这种杂交是由于非本土物种或杂交种逃逸到野外而在自然界中发生的,则会导致很大的遗传污染风险,由此可能会对特有物种的基因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尤其是在已经面临灭绝风险的种群中。
IUCN、世界鲟鱼保护协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将于2024年2月在《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第14次缔约方大会(COP14)上主办一场边会活动,与里海沿岸国家和该地区的保护行动者们讨论在CMS框架内制定鲟鱼保护和恢复的区域行动计划。该计划应侧重于协调各区域的保护措施,特别是解决副渔获物和偷猎的相关问题,以提高野生鱼类的生存率;并帮助制定一项联合战略,通过迁地和就地保护措施相结合,重新建立功能性、自我维持的种群。这一计划的先决条件是共同承诺合作,共同确定有关种群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威胁,以确定恢复目标。
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图片来源:郭耕(绿会专家)
编译:Richard
审核:Daisy
【参考链接】
1、 https://www.iucn.org/events/iucn-event/proposal-sturgeon-conservation-caspian-sea
2、 https://www.wscs.info/
3、https://www.wscs.info/biology/hybridization-an-advantage-and-a-risk/
✍ 坚持以优质的前沿内容,来服务海洋、湿地、全球科技治理、全球环境治理等领域的读者、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公众。
✍ 长期跟进各大环境公约、政府间机构、国际组织的最新动态。包括但不限于:CBD, RAMSAR, CMS, CITES, UNFCCC, BBNJ, UNCLOS, UNEA,ITPGRFA,IPCC, IPBES, IUCN, ISO,EBP,化学品三公约,以及进展中的塑料条约谈判、DSI治理、科技伦理治理等最新动态。
✍ 发文原则:无价值的不发;非前沿的不发;在中文世界其他平台已有的内容一般不发;其他微信平台已发的内容坚决不再发。坚持前沿性、创新性。
✍ 努力服务读者,争取让读者花费的时间不白花,务必读有所获。✍ 提供资讯、搭建平台,助力中国专家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长按关注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8910282583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25@CBCGDF.org; v66@CBCGDF.org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