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恢复森林!?最佳植树指南
近日,一项由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环境研究教授、恢复生态学家Karen Holl领导的研究发表于《保护快报》。该研究探索了全球植树实践努力中,最佳做法的进展及其不足之处。Karen Holl,一直致力于教育植树组织和公众关于成功重新造林的最佳实践。
拍摄:张兴伟,供图: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绿会研究室
过去十年,植树运动“风靡全球”。很容易理解这项实践的吸引力。健康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对抗气候变化,也可以为当地人类社区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活质量效益。那为什么不多种树呢?植树运动似乎赢得太容易。
但这一点不容忽视:简单地种树和确保树木长期存活和生长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如果没有必要的生态理解,也没有成功的重新造林项目的长期规划和后续行动,植树工作最终可能会毫无用处、造成浪费,甚至对人类和地球有害。
全球植树工作,在过去十年,一浪高过一浪。大量的失败和意外的后果促使制定了许多重新造林最佳实践指南。然而,各组织在多大程度上整合了这些生态和社会经济建议仍不确定。为此,研究团队审查了99个促进和资助植树项目的中介组织的网站,以确定他们在遵循最佳实践方面的报告情况。近一半的组织提出了植树或面积种植目标,但只有25%的组织有可衡量的、有时限的目标。大多数组织讨论了当地社区将从树木中获得的好处,但只有38%的组织报告了这些结果的衡量标准。先前经验丰富的非营利组织更密切地关注最佳实践,其科学专业知识水平与更明确的项目选择标准呈正相关。尽管许多植树组织承认明确目标、当地社区参与和监测的重要性,但研究结果引发了人们对是否正在实现长期效益的质疑,并强调了加强公共问责标准的必要性。
(拍摄:唐云,供图:景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绿会研究室)
过去的三十年里,植树的组织机构数量迅速增加,以实现种植超过一万亿棵树的国际目标。这些组织在固碳、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供水和水质、减少社会不平等等方面有着崇高的目标。
与此同时,种植项目的失败和负面的非预期后果,包括生态后果(例如,破坏多样的草原,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加剧供水不足等)和社会后果(例如增加社会不平等,威胁农村生计,加剧地方冲突),都很普遍。结果喜忧参半,产生了许多最佳做法清单,以引导人们对重新造林的巨大热情和资金,从而取得更成功的结果。尽管如此,问题仍然是植树组织在多大程度上遵循这些最佳做法指南。
这些最佳做法指南强调了几个共同主题。首先,在植树项目的整个准备和管理阶段,让当地社区有意义地参与进来,并补偿他们因替代土地使用而损失的收入,这是长期成功的关键。其次,至关重要的是要考虑森林砍伐的根本直接驱动因素(如农业、畜牧业生产、木材和木柴采伐),以避免在重新造林后又被重新开垦土地。第三,项目规划者在决定如何以及在哪里种树时,应评估并解决重新造林可能带来的意外社会和生态后果。最后,大幅延长管理和监测项目的时间,因为许多组织只为种植的树木数量设定目标,而实现最理想的目标需要树木存活和生长几十年。
研究表明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研究人员将分析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了解最佳实践应用的趋势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一个值得改进的领域是加强社区的参与。
该团队的分析显示,91%的组织现在认识到社区参与是成功重新造林的关键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组织都讨论了其项目将为当地社区带来的好处。然而,只有38%的组织实际报告了社区如何从项目中受益的数据。
与此同时,78%的组织成功地提供了有关其工作地区森林砍伐的具体驱动因素的信息,其中75%的组织讨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项研究表明,在项目监测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2021年的一项研究此前发现,只有18%的组织在其网站上提到了监控,但在当前的研究中,这一比例已升至70%。
然而,只有41%的组织实际报告了树木存活率的数据,61%的组织没有具体说明项目将维持、监测或资助多长时间。只有10%的组织提到对10年后项目的承诺。只有19%的组织讨论了植树的任何潜在负面后果,尽管那些讨论过的人也提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策略。
Holl说:“一些组织显然开始更加关注科学界的建议。这些组织中的一些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下一步,它们需要超越一般性,如何实施最佳实践,包括做出长期承诺,专注于数据收集,以支持其承诺。”
(红外相机中的“傻狍子”。©绿会融媒·绿会黑熊保护地)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编译 | Daisy
审核 | Maggie
排版 | Daisy
【参考资料】
1.https://dx.doi.org/10.1111/conl.13002
2.https://phys.org/news/2024-01-tree-campaigns-successful-forest.html
3.Spencer C. Schubert et al, Advances and shortfalls in applying best practices to global tree‐growing efforts, Conservation Letters (2024). DOI: 10.1111/conl.13002
海洋 海洋保护区 BBNJ 海洋科学 生物多样性 深海采矿与生物多样性 蓝碳 公海 岛屿 地中海 珊瑚礁 海鸟 鲸豚 地中海 海藻林 红树林 海草床 海龟 儒艮 潮间带 藻类 渔业 水产养殖 海洋经济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 海洋生物多样性 湿地 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采风 生态连通性 生态恢复 荒野 昆蒙框架 世界遗产 自然保护地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 鸟 候鸟 企鹅 大鸨 北京雨燕 崖沙燕 猛禽 森林 草原 无人机 遥感监测 迁徙物种 野生动物 蝙蝠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IWT)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绿色犯罪学 环境诉讼 植物科学 动物 真菌 病毒 分类学 遗传学 昆虫 授粉者 蚂蚁 濒危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 灭绝 全球环境治理 极地科学 冰川 水 水资源 地下水 土壤 粮食安全 生态农业 生物防治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甲烷 新能源 风光电与生物多样性 矿业 化学品 塑料污染 减塑捡塑 微塑料 新型污染物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合成生物学 基因科学 eDNA 遗传资源数字序列(DSI) 遗传资源惠益分享(ABS)同一健康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绿色发展 ESG 负责任旅游 海湿公开课 世界湿地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海洋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候鸟日 标准 人物 青年 人才 能力建设 好书荐读 读者来信 生物多样性小课堂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