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洲鳉鱼:解密肌肉衰老与长寿的奥秘

Wendy 海洋与湿地
2024-08-22



本文共计1200字,阅读约3分钟


非洲鳉鱼Nothobranchius furzeri)是生活在东非水塘和河流中的一种小鱼。它的寿命非常短,一般只有几个月、最多也就一年左右。科学家对非洲鳉鱼很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极短寿命展示了明显的衰老特征——如肌肉萎缩、器官功能减退等。这些特征,使非洲鳉鱼成为研究衰老和寿命控制机制的理想模型。

(上图:非洲鳉鱼在老年阶段显示出骨骼肌萎缩的特征,并且在极老年的鱼类中趋于稳定。图片来源:Avnika A. Ruparelia等人)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一篇前不久Avnika A. Ruparelia等人发表在Aging Cell期刊上的研究,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种“短命”的鱼儿,想要揭示肌肉衰老机制跟“长寿”的关联,更是希望通过系统代谢组学来揭示长寿密码。

这个研究团队对非洲鳉鱼的肌肉进行了深入研究,想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人类了解肌肉老化和长寿的问题。他们发现,随着鳉鱼的年纪增长,许多肌肉特征变得不好,这和肌肉老化的情况很相似,说明非洲鳉鱼确实可以作为研究肌肉老化的模型。但是,有趣的是,当鳉鱼变得非常老的时候,一些肌肉特征竟然恢复到了年轻状态,这可能意味着在老年阶段可能有一些保护肌肉不继续衰退的机制,可能会让它们活得更久。

(上图:老年和极老年非洲鳉鱼的独特细胞和生理特征。图片来源:Avnika A. Ruparelia等人)

研究显示,非洲鳉鱼在极老的年龄阶段,死亡率显著降低了,这暗示着可能有一些机制能延长它们的生命。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叫做“系统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随着鳉鱼变老,它们体内的甘油三酯(一种重要的能量储备物质)大幅减少,就像是在进行卡路里限制一样。这导致了一种叫做线粒体激素代谢的激活,增加了Sirt1(一种蛋白质)的水平,改善了脂质代谢,帮助鳉鱼在极老年龄段保持了身体内部的平衡状态。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鳉鱼老化和极老化阶段的生理学变化,揭示了与脂质代谢、ROS介导的线粒体激素作用和Sirt1相关的机制。研究发现,非洲鳉鱼不仅是研究肌肉衰老生物过程的新颖模型,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脊椎动物系统,用于研究长寿和寿命延长的生物学。这项研究对肌肉衰老和长寿的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揭示这些重要生物学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1979年在拍照水箱中拍摄的喀麦隆产的西非非洲鳉鱼(Aphyosemion elberti “Red T”)。这种小型淡水鱼体长约2英寸。摄影:Montykillies 图源:WikiCommons(CC-SA 3.0)


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读者可参阅这项研究的全文:

Ruparelia A A, Salavaty A, Barlow C K, et al. The African killifish: A short‐lived vertebrate model to study the biology of sarcopenia and longevity[J]. Aging Cell, 2024, 23(1): e13862.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是一种重要的脂肪,存在于血液和脂肪组织中。它是由三个脂肪酸和一个甘油分子构成的。三酰甘油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也是细胞膜和脂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酰甘油(TG)与衰老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重要的。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TG的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反映了体内脂质代谢的调节。衰老过程中,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可能影响TG的合成和分解,进而影响能量代谢和细胞功能。TG的变化还可能反映了动物体内营养状态的改变,与健康老化和寿命调节密切相关。因此,研究TG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对于理解衰老机制和健康老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的身体中,三酰甘油约占人体脂类的95%。


END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编译 | Wendy

审核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参考资料】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acel.13862






海湿·合集
点击访问往期主题文章
1海湿主题合集

海洋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保护区  BBNJ  海洋科学  生物多样性 深海采矿与生物多样性  蓝碳 公海 岛屿 地中海 珊瑚礁  海鸟 鲸豚  地中海 海藻林 红树林  海草床  海龟  海獭 海象 儒艮 盐沼 潮间带 海洋生态系统恢复 藻类 渔业 水产养殖  海洋经济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  海洋生物多样性 湿地  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采风 湿地恢复 生态连通性  生态恢复  荒野  昆蒙框架  世界遗产 自然保护地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 鸟  候鸟 企鹅 大鸨 北京雨燕  崖沙燕 猛禽  森林  草原  无人机 遥感监测 迁徙物种 野生动物  蝙蝠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IWT)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绿色犯罪学 环境诉讼 植物科学 动物 真菌  病毒  分类学  遗传学 昆虫  蜜蜂 授粉者  蚂蚁  两栖动物  濒危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  灭绝  全球环境治理  极地科学 冰川 水资源 地下水 土壤 粮食安全 生态农业 生物防治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甲烷  野火 新能源  风光电与生物多样性  深海采矿 矿业   化学品  塑料污染  减塑捡塑 微塑料 新型污染物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合成生物学 基因科学 eDNA 遗传资源数字序列(DSI) 遗传资源惠益分享(ABS)同一健康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绿色发展  ESG  负责任旅游  海湿公开课 世界湿地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海洋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候鸟日  标准 人物 青年 人才  能力建设  好书荐读  读者来信  生物多样性小课堂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海洋与湿地微信号:OceanWetlands联系小编/投稿/授权: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欢迎投稿、转发。联系后台长期授权:  18910282583


专门报道海洋与湿地、全球环境治理等前沿动态, 为学术研讨活动提供公益支持。服务我国广大海洋与湿地科技工作者和环境保护人士。


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 | 支持绿会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洋与湿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