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一只野兔,赔了16吨碳汇!评湖北首例“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创新案例:中国亟需建立“生物多样性信用”
2023年8月的一天,湖北省长阳榔坪镇的向某在自家附近的田地里,用一支土铳,猎杀了一只野兔。这看起来比较平常的一幕,没想到酿出了大麻烦。因为长阳全境都是禁猎区,而且全年禁猎,而且,这只野兔还属于受到我国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所以,向某的行为构成了非法狩猎罪。
随着案件的审理,湖北宜昌市法院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处理此案。这种机制结合了“林业碳汇”和生态司法,旨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生态修复。2024年4月,宜昌市选定了长阳和秭归两县作为试点,开发县级林业碳票,探索让涉林案件的违法行为人通过认购林业碳汇来履行生态环境修复和赔偿责任。
在向某的案件中,承办法官向他详细解释了什么是“林业碳汇”,以及这种机制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和必要性。
经过一番讲解,向某表示理解、并同意了通过认购林业碳汇来补偿其造成的生态损害。于是,他提交了碳汇认购申请书。
于是,在2024年6月21日,湖北省首张林业碳票正式签发。
那么,这笔账到底是多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计算出,向某需要购买的林业碳汇量为16.18吨。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他需要支付1500元。
2024年7月初,向某自愿认购了这些碳汇,用于替代性修复其破坏的生态资源。
笔者认为,从这个案件来看,不仅是目前湖北省首次运用“林业碳汇+生态司法”赔偿机制的成功案例,也标志着生态环境保护的一次重要创新。
因为,这种机制改变了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以往的生态修复通常是通过直接的物理修复,比如植树造林或湿地恢复。而“林业碳汇+生态司法”机制则引入了市场化的碳汇交易系统,让违法行为人通过购买碳汇来完成生态环境赔偿责任。这不仅提高了补偿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还充分利用了市场机制来实现生态修复。
二是通过这种市场机制,违法行为人不仅为其造成的环境破坏提供了经济补偿,还支持了碳汇项目,帮助改善了生态系统的碳储存能力。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它将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与生态修复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得生态补偿更加高效和可持续。
此外,这一机制也展示了生态文明理念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支持,还需要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完善。通过“林业碳汇+生态司法”机制,司法系统体现了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同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建议】
不过,用气候变化的项目,来减缓生物多样性损失,或许还可以有更好的方法。事实上,目前气候行动很多,相比之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能得到的资金太少。因此笔者建议,可以设置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作为生态损害赔偿的措施。比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恢复受损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建设生态走廊等,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还能增强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能有效弥补由于破坏活动导致的生态损失,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还可以通过推广“生物多样性信用”(Biodiversity Credit)这一工具来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信用(Biodiversity Credit)是一种市场化工具,可以用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在开始运用,比如英国的生物多样性净增益(GNG)政策中,“生物多样性信用”就是很重要的一种工具,可以用来量化、交易。生物多样性信用类似于碳信用,它通过购买和交易信用来资助和支持具体的保护项目,如栖息地恢复、濒危物种保护等。每一份生物多样性信用代表了实际的生态保护成果,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购买这些信用来抵消其对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这种机制不仅提供了灵活的补偿方式,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带来资金支持,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通过对特定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投资,还能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综合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直接改善受损生态环境,还能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从而实现长远的生态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点评、批评、讨论。)
THE END
海湿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 | 沈一杭
编辑 | Samantha
排版 | 绿叶
❁ 如何理解“新物种发现”?从广西等地发现三个鱼类新物种说起:绿斑爬岩鳅、珠鳍爬岩鳅、汉霖细齿黝
全球环境治理微信号:OceanWetlands
联系小编/投稿/授权: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欢迎投稿、转发。联系后台长期授权: 189102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