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浪遇险?急救包或成破案关键!请保留鲨鱼咬伤的第一现场纱布证据
本文约1200字,阅读约3分钟
每年,全球各地沿海地区被鲨鱼咬的案例都不时见诸报端。不过,由于受害者恐慌、或水下视线不清,目击者很难准确描述攻击者的体型、颜色等特征,给鉴定带来困难。而且,鲨鱼袭击通常发生在海中,取证条件恶劣,如海水冲刷、海洋生物的啃食等,都会破坏现场证据。加之部分鲨鱼物种外形相似,仅凭肉眼观察很难区分。那么,如何知道咬人的鲨鱼到底是哪一种鲨鱼呢?
“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取得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发现常见的医用纱布可以可靠地用于鉴定鲨鱼袭击事件中的鲨鱼种类。这一发现为鲨鱼袭击事件的调查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
研究团队通过对多次鲨鱼袭击事件中受损冲浪板等水上设备的样本采集,成功提取了鲨鱼的DNA信息。研究人员利用无菌医用纱布和标准法医级拭子分别采集了咬痕边缘的转移性 DNA 样本,并与鲨鱼组织样本进行比对,评估纱布作为替代性取证工具的可行性。他们使用与新冠病毒检测类似的PCR技术,准确地鉴定出了不同袭击事件中的鲨鱼种类。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袭击发生一个月后,研究人员仍能成功提取到可用的DNA样本。
更令人惊喜的是,研究发现,普通的医用纱布在收集鲨鱼DNA方面与专业的取样拭子表现相当。这意味着第一线救援人员,如冲浪救生员、警察和急救人员,只需使用随身携带的急救包中的纱布,就能为后续的鲨鱼种类鉴定提供关键证据。
除了拭子取样和纱布取样法之外,文章还探讨了两种用于DNA分析的检测技术:桑格测序和荧光定量PCR (qPCR)。桑格测序可用于分析来自广谱靶向PCR扩增片段的DNA序列数据,并通过比对数据库来鉴定物种。荧光定量PCR则可以靶向扩增特定物种的DNA片段,并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来量化样本中目标DNA的含量。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准确鉴定鲨鱼种类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此外,对于鲨鱼袭击受害者、目击者和当地社区来说,了解袭击事件的细节也有助于心理恢复和社会安抚。
研究人员呼吁,在发生鲨鱼袭击事件时,第一响应者应尽快使用无菌纱布从咬伤部位采集样本,以提高DNA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将为鲨鱼研究和保护提供宝贵的数据。
现在研究人员推荐的这种利用医用纱布采集鲨鱼咬痕处DNA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现场取证。这项研究成果不仅为鲨鱼科学研究开辟了新领域,也为公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对鲨鱼的了解将进一步加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也将更加接近。
感兴趣的“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读者可以参看全文:
Belinda Martin, Michael P. Doane, Jessica Henkens, Jess A.T. Morgan, Laura Inglis, Victor M. Peddemors, Elizabeth A. Dinsdale, Charlie Huveneers, Lauren Meyer. Who bit the boat? New DNA collection and genomic methods enabl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n suspected shark-related incidents. 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 2024; 72: 103087 DOI: 10.1016/j.fsigen.2024.103087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注明来源)。
编译 | 王芊佳
编辑 | YJ
排版 | 绿叶
https://news.flinders.edu.au/blog/2024/07/30/injury-dressings-in-first-aid-kits-provide-a-new-technique-to-reveal-shark-species/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872497324000838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7/240730134904.htmDOI: 10.1016/j.fsigen.2024.103087.
海湿·合集
点击访问往期主题文章
1海湿主题合集
海洋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保护区 BBNJ 海洋科学 生物多样性 深海采矿与生物多样性 蓝碳 公海 岛屿 地中海 珊瑚礁 海鸟 鲸豚 地中海 海藻林 红树林 海草床 海龟 海獭 海象 儒艮 盐沼 潮间带 海洋生态系统恢复 藻类 渔业 水产养殖 海洋经济 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 海洋生物多样性 湿地 国际重要湿地 湿地采风 湿地恢复 生态连通性 生态恢复 荒野 昆蒙框架 世界遗产 自然保护地 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s) 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 鸟 候鸟 企鹅 大鸨 北京雨燕 崖沙燕 猛禽 森林 草原 无人机 遥感监测 迁徙物种 野生动物 蝙蝠 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IWT) 环境法 环境影响评价 绿色犯罪学 环境诉讼 植物科学 动物 真菌 病毒 分类学 遗传学 昆虫 蜜蜂 授粉者 蚂蚁 两栖动物 濒危物种 外来入侵物种 灭绝 全球环境治理 极地科学 冰川 水 水资源 地下水 土壤 粮食安全 生态农业 生物防治 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甲烷 野火 新能源 风光电与生物多样性 深海采矿 矿业 化学品 塑料污染 减塑捡塑 微塑料 新型污染物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合成生物学 基因科学 eDNA 遗传资源数字序列(DSI) 遗传资源惠益分享(ABS)同一健康 生物多样性信息学 绿色发展 ESG 负责任旅游 海湿公开课 世界湿地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世界海洋日 世界环境日 世界候鸟日 标准 人物 青年 人才 能力建设 好书荐读 读者来信 生物多样性小课堂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 | 支持绿会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